登陆注册
18443400000020

第20章 忏悔与除障

问:为什么学佛后反而有很多障碍?

答:学佛有障碍是正常的。有些人学佛后一切顺利,事事如意。也有些人学佛后障碍丛生,麻烦不断。本来还平安无事,学佛后反而不顺起来,为什么菩萨对他们一点都不关照呢?其实,这就是各有因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命历程。有的人业障很多,但一时没有显现。现在学佛了,要完善人格,解脱生死,业障就开始显现。就像我们欠下一些债务,本来不到归还期限,但有一天你要离开这个地方,债主立刻会前来追讨。同样,当我们发心向善时,往昔很多冤家债主就会找上门来。所以,忏悔非常重要,它能为我们消除业障,排除学佛道路上的违缘。

在《金刚经》中,对于这种情况也有所说明:“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如果学佛后反而出现障缘,是重业转为轻报所致。

问:什么是魔障显现?怎样对治?

答:魔的范围非常广泛。从佛教观点来看,主要有烦恼魔、生死魔、天魔、五蕴魔。而从广义上说,凡是障碍解脱修行的一切违缘都属于魔障。如身体疾病、家人阻挠、工作干扰等等。至于对治手段,我们要知道,魔亦由心所生。在修行中,不论遇到顺缘或违缘,只要我们具备智慧观照,转换思考角度,也能将违缘化为激励自己的增上缘。那样,魔也就奈何我们不得了。

问:如何才能破除我执,尤其对性格基本定型的成年人?

答: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都因无始以来的习气不断现起贪、嗔、痴种种烦恼,或者说,都具备这样的倾向。但人格并非固定不变,也是可以调整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树立正见。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是向善还是为恶,主要取决于我们的人生观念。因此,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改善生命、调整习气的必要条件。

如何破除我执?首先要知道,“我”是什么?“我”是常、一、不变、独存之义,以缘起智慧观察有情的生命体,看看其中有没有常、一、不变、独存的东西?如果找不到,自然就能认识无我之道。

问:定业可以改变吗?为什么又说“定业不可转,果报还自受”呢?

答:“定业不可转”,是说这一业力强大坚固,若不进行对治,就必须承受果报。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若以至诚恳切的心进行忏悔,并使用力量极猛的忏悔法门,还是可能出现转机的。

比如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羯磨转法轮僧的“五无间罪”,是所有罪行中最为严重的。因为这些罪业实在太重,依声闻的作法不能忏悔。而在《普贤行愿品》、《药师经》等大乘经典中,或通过佛力加持,或通过观罪业实相,觅罪相了不可得,如幻如化,还是可以忏悔的。

问:怎样去除贪心和嗔心?

答:在佛法中,对于贪心和嗔心都有具体对治方法。其中,关键是破除我执。为什么会起贪心?无非是我执在作怪:因为我喜欢,所以就想占有。为什么会起嗔心?同样是我执在作用:因为我不喜欢,所以就排斥。但对于一个“无我”的人来说,贪心和嗔心就失去了生长的土壤。所以,这是根本的对治方法。

但破除我执并非轻而易举。因此,还需要具体、切实可行的对治方法,如多贪众生修不净观等。也就是说,贪心炽盛者应以“不净观”对治自身烦恼。对于热恋中的双方,相互贪恋,这个影像总是挥之不去。怎么办?不妨以对方来修“不净观”。观想这个人死了之后,身体开始腐烂,在腐烂过程中,恶嗅扑鼻,九孔长流不净,又是怎样的污秽不堪,哪有什么可爱之处?哪有什么值得贪恋?所以,要是爱上谁就对谁修观。

而嗔心则以慈悲观来对治。如果我们多一些慈悲心和包容心,嗔心自然无从生起。人为什么有嗔心?无非是因为心胸狭隘,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容人的气度。作为一个学佛者,要在无我的前提下生起慈悲心,观想一切众生无始劫来曾和我互为父母、互为眷属。如果认识到自他本是一体,嗔心自然逐渐消解。

问:在修行中遇到退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

答:修行的退步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常的退步,一是非正常的退步。修行过程,是降服凡夫心的过程。而凡夫心是无始以来形成的,虽然我们每天按特定的法门不断修习,但在此过程中,面对不同境界,凡夫心仍会发作,修着修着就失去感觉了。只要按正确的方法去做,这种退步是正常的,且往往是进步的前奏,所以不必着急。

另外,还有不正常的退步。根本未按一定方法去修,在修行过程中也未能持之以恒,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刚修出一点进步就放弃了。这种退步可能一退千里,或许要从头开始,而且会成为日后修行的障碍。这种退步,才是需要紧张的。

问:听经时很清净,但回到工作中烦恼还是很多,如何才能摆脱凡夫心,保持内心清净呢?

答:对治凡夫心,应针对其落脚点下手,也就是我们贪著的一切,包括家庭、事业等。只有减少这些贪著,内心才可能清净。

《金刚经》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了达事物无常、无我的本质,我们才能淡然面对,不随其所转。

有了正确观修方法后,应持之以恒地修习,否则就容易退转。

不仅修行如此,掌握世间任何技艺也是同样。如弹琴、习武、练书法,都要每天不断练习,才会熟能生巧,任运自如。任何心行都是长期培养起来的,应每日数次不间断地观修、巩固,并在未修中间保持正念。如果我们每天以十分钟念佛,其余时间都在念贪、嗔、痴。那么,十分钟的正念又如何抵挡二十多小时培养的贪嗔痴?凡夫心是无始以来培养的,要抵抗它,必须加倍努力,一刻不能松懈,否则它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问:在修学过程中,感觉总有许多障碍。怎么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答:佛法告诉我们,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当然会有障碍。因为修行是改变原有习惯,对我们这颗混乱的心进行重新管理,全面整治。但无始以来,生命已形成巨大惯性,很难真正脱离原有运行轨道。这就必须发起出离心,也就是对五欲六尘的出离,对生命原有轨道的出离。我们初学打坐时,往往妄想纷飞。事实上,这正与平日的执著有关。最在乎的,必定是打坐时出现最频繁的念头。而那些我们从不在乎的,自然不会形成干扰。

所以,修行首先要有强烈的出离意愿,唯有这样,才能排除外缘干扰。就像我们在一个地方呆烦了,一刻也不想忍耐,只求速速离开。这时,此地的一切不再使我们产生留恋。若离开的愿望并不强烈,就难免有些牵挂,有这样那样让人恋恋不舍的执著。如是,让你立刻放下那些干扰打坐的念头,也就很困难了。

此外,应以佛法智慧审视人生,透彻世间,培养超然的心态。再打坐时,就不会浮想联翩了。心是可以调整的,我们想起幸福往事,会怡然自得;引发痛苦记忆,会悲从中来。但每个人对幸福和痛苦的感受程度又是不同的,面对同一件事,不同人会作出不同反应。这就取决于我们观念和心态的差别。

心又像有很多频道的电视台,若不是对其中某个频道有强烈兴趣,往往会东想西想,思绪纷飞,就像我们平时坐在电视前拿着遥控器不停调台那样。如果我们能经常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念人身难得,就能逐渐强化出离心。久而久之,心中唯有解脱的意愿,别无他念。如此,便能锁定这一频道,就像球迷遇到世界杯直播时,其他任何节目都不会使他转移目标。如果我们能够排除一切干扰,修行障碍自然随之减少。

问:习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当习气刚刚形成时,怎样觉察、对治呢?

答:佛教所说的戒定慧,就是帮助我们改正习气的具体方法。

社会上,帮助吸毒者改正,是让他们住进戒毒所;帮助犯罪者自新,则是请他们住进监狱中。其实,这些都是“戒”的方式。很多习气的产生,往往和环境有关。到戒毒所或监狱,就是让他们在一个特定的、不易引发习气的环境中改造,使原有的错误需求逐渐萎缩。至于佛教所说的戒,则是对个体行为的自律。通过对不良环境的远离,达到自律、自治的效果。

持戒之后,须进一步修定。我们的心,之所以会被很多外在事物干扰,会因诱惑而引发某些不良习气,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定力,且本身就缺乏独立性。修定,可以训练心安住的能力。一旦具备相应力量,妄念就无法对心形成干扰了,所谓“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而最重要的,则是开显智慧。生命本具解脱烦恼的能力,欲令习气斩草除根,关键是开发生命内在的无限能量。一旦这种能力得以开发,我们的心就会像虚空那样广阔无垠。如是,烦恼习气就失去立足之地了。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自古至今,世界各民族都有巫觋,文明古国尤为突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正是因为保持着古代文化的延续性,为巫觋文明的理性传承提供了绝佳的历史背景,由此也缔造了中国的道文化。道文化是继承巫觋文明的源头文化,形式上属于神秘文化,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的灵性文化。丹道是道文化孕育出来的、掌握灵性文明的实践体系。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根本没烦恼

    根本没烦恼

    本书作者辜琮瑜透过唯识学,侦察出“烦恼”的真面目以后,有了这样的灵光乍现!如果能够明白各种烦恼的身世由来、性情特征,是不是可以化敌为友,转烦恼为菩提?本书希望能萃取佛教的千年智慧,就着唯识学的烦恼分类法,让这些烦恼贼一一现形。作者不但以“透视烦恼”短文,揭除了三十一种烦恼的面具,让我们认识它们的真面目;更以六十篇心灵随笔,分享她与这些烦恼互动的种种心情故事。不论是做为优美的散文品读,或是实用的炒药解烦,本书都能把烦恼融化为清凉甘露,那就根本没烦恼啦!
  • 红尘禅影壹

    红尘禅影壹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热门推荐
  • 如果悲伤不再

    如果悲伤不再

    时间最是无情的东西,再炙热的感情也能被它渐渐淡化。时间最是有情的东西,再深的伤,再大的痛都能被它一一抚平。她,一心只想要好好的生活,老天却总是和她开着一个又一个的玩笑,直到将她的骄傲和锐气生生磨平才堪堪住手。他,只想在这茫茫人海中找寻一人,能够与自己携手未来,却偏偏困难重重。他,本决心堕入地狱,即使万劫不复也要达到目的,却在她出现以后开始动摇初心。
  • 雨花蝶,为你而舞

    雨花蝶,为你而舞

    童年的噩梦,校园暴力的迫害!恐惧着卑微着我把自己厚厚的伪装着,噩梦的缠绕不知还要持续多久!不知道我能否羽化尘蝶,破镜而飞
  • 这有毒的修仙日常

    这有毒的修仙日常

    「我们所度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知道你们喜欢打打杀杀,但是这样不好,太暴躁,容易内分泌失调,不如我们坐下来喝口茶,吃个包,老同志意下如何?不行!那就是没得谈咯!是的!好吧,打打杀杀其实我……也是喜欢的!
  • 限时男神:我家金主又耍无赖

    限时男神:我家金主又耍无赖

    陆晚红了!一个新人,竟敢主动扑了传说中的楚大BOSS,还打算始乱终弃,不负责任!陆晚看着眼前男人欲哭无泪:“我真不是故意的!楚少您要怎样才肯放过我?”“很简单,给钱就行!”楚大boss笑得云淡风轻,“你觉得我值多少钱?”高大,俊美,富可敌国的楚家现任家主,据说曾有富家千金只为和他吃顿饭,就让出过利润数亿的生意,她现在可是强行睡了他……陆晚哽咽:如果她有钱,也不会被逼得女扮男装进入娱乐圈再从头打拼了!“没钱?那就赚啊。”楚大boss笑眯了眼,“你可以分期付款,用一辈子,慢慢还我……”
  • 绝世冷王在现代

    绝世冷王在现代

    “司马大哥,司马大神,放过我可以吗?”“你说呢,当然不行,哼。”“可......”“可什么可,你只是负责花钱。”“可是,每天都有一大波幽怨的眼神盯着我,你负责啊。”
  • 恋上戕晅爱上错

    恋上戕晅爱上错

    由于签约问题此书已弃本,望大家支持新作玄幻巨作《神影魔屠之天域戕晅》,望收藏,提意见,谢谢支持。谢谢!(群555953589谢支持,收藏亲们!)
  • 阳光多灿烂

    阳光多灿烂

    张时在高中时候剪了短发,发现自己喜欢同为女生的宋澄,她以为自己是异类,其实宋澄也喜欢她。青春年少的时候总以为喜欢就是一辈子的事,不顾世俗眼光,可随着成长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七年后各自又将以何为天涯?
  •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所选篇目以普及性为要,挑选可接受性强、浅近明白之作入书,又广泛借鉴了其他的权威版本。宋词和元曲的选择则是对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作品衡量斟酌,博采众家之长。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文学成就也很高,但我们尽量侧重选择活泼灵动、浅俗直白,并能够使欣赏者毫无间隔感的元散曲。
  • 易星传

    易星传

    易书三卷,演绎奇幻传奇,何去何从,任由山鬼评说!
  • 倾世绝恋之凤倾城

    倾世绝恋之凤倾城

    有些时候,自信满满反而是最大的讽刺。倾城之貌,倾城之名。凤倾城,在你的眼中,我是不是只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