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25100000045

第45章 农业学大寨(1)

摘锦旗

三年经济困难过后不久,1964年,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发表了指示:“农业学大寨”。

李顺达向全体干部社员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并表了决心:西沟大队要认真落实毛主席的指示。

大寨是个土石山区,自然条件也不算好,但比西沟要强。早在一年前,即1963年4月,李顺达就带领平顺县的郭玉恩、申纪兰、武侯梨等劳模到大寨参观学习。1963年9月13日陈永贵来西沟、川底、羊井底参观,他对李顺达说:“咱们都在太行山上,你在太行山的脊梁,我在太行山的尾巴上,大寨取得的成绩是学西沟的结果,你是我的老师。”李顺达谦虚地说:“我这个老师落后了,得好好向你学习啊,欢迎你多到西沟来指教啊!”毛泽东主席发表“农业学大寨”的指示,是由于大寨人民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了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人的思想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生产出现了新面貌,粮食亩产量达到了七百七十四斤。李顺达决定再次亲自到大寨参观学习。此后李顺达先后共七次到大寨参观学习,当然这是后话。

一大清早,李顺达准备动身去大寨的时候,有个生产队长来到他家里,这个担任队长多年的老队长,如果没有十分要紧的事,是不轻易来找顺达的。他知道找顺达的人多,顺达很忙。他看到桌面上放的挎包和毛巾就问顺达:“你当真要走吗?”“唔。有什么事,你说吧。”“你这是一定要走吗?”听了他这话,李顺达向他转过脸,用奇怪的眼光打量这个生产队长:是不是生产队出了什么问题?老队长伸出了松树皮般的手,抓住了顺达的胳膊,也是目不转睛地看着李顺达:“老李,你对我亮个底,咱西沟大队是不是落后了?”李顺达一惊,他没想到老队长提出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这个问题提得不平常,他把老队长按在座位上坐下:“说下去,你把话说下去。”老队长把烟袋掏出来,点着了,闷着头抽了一阵,李顺达望着他直发愣,老队长在石头山上造林,在干河滩垒坝、造地,都是吃苦在前,抢着挑重担,他识字不多,但是他能一字不落地背诵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勤俭办社,建设山区》一文前评价西沟的按语,老队长认为,自己几十年,就是按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在走,在建设山区哩。自己一步也没敢停一下,怎地就落后了?

“说吧,有话你尽管说,哪怕我今天不走,也得听完你的话!”顺达紧挨着老队长坐着。

“说吧,我听着哩!”顺达在催促他。

“好,我说,一个晚上我没合眼哩,我心里有事,睡不着。”他抓住了李顺达的胳膊不放,声音有点颤抖:“咱们西沟从1943年起,就响应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号召组织起来,从办起互助组到现在,哪次开会,不是先进单位?光锦旗、奖状得了多少?还有一两重的一块纯金的奖章哩,现在——”他没有往下说。

“现在怎么样?”李顺达接着问。

老队长把话亮明了:“现在咱们要向大寨学习?西沟落后了?”听到这里,李顺达认真地、仔细地瞧着老队长。拍打着老队长的脊背,毫不含糊地说:“就算咱们多年来是先进单位,难道就不需要朝前走了?和全国人民做的贡献相比,差得还远哩。老哥啊!”李顺达停顿了一会儿,语调沉痛地说:“你怎么被一点点成绩、荣誉弄得晕晕乎乎了?成绩、荣誉都只说明了咱们大队过去的一段历史,西沟大队今天怎么样?明天怎么样?要看我们大队庄户人的行动哩!老哥,作为生产队长,你的担子重得很!你背上有个大包袱,大得很,压得你伸不直腰,抬不起头。当干部的背上了包袱,哪能带领群众往前走?”老队长迷惑地望着李顺达,扬起头问道:“我背了包袱?我害怕困难了?我有私心了?我哪项任务完成得不好啊?你给我说说!”老队长抢过了顺达的话茬,像扔石头蛋似的,扔出来一句,就抵着脑袋抽烟。

李顺达不计较老队长的态度,和颜悦色地说:“跟石头打交道,你确实不怕困难。现在西沟向别人学习,要向居功自傲的思想开火哩!怕不怕困难,要看下一步;在对付个人和集体关系上,你没有私心,但是,只认自己的大队先进,别人向自己学习可以,自己不愿向更先进的单位学习,这不是私心又是什么?”老队长不再争了,慢慢地抽着烟:“说吧,顺达,你再说,我想多听听。就算我是块榆木疙瘩,你尽管使斧子劈,我经得起!咱这是私下里悄悄说哩,各有各的特点,怎地要学成一个样?”李顺达耐心地说:“别这么说,当年咱西沟不也是叫做‘边区农民的方向’,让别人向咱学习吗?”“可不是么?谁能忘了这事?”老队长说。

李顺达慢慢地掉过了头,像自言自语似的说:“是啊,现在的西沟要向人家学呢。”老队长紧锁着眉头,对顺达说:“也许,我的话说的不是时候,你就要动身到大寨去,不是么?”“你的话说得正是时候,看来,我还得赶紧上大寨去,咱们西沟学大寨,一天也耽误不得!因为这是毛主席的号召,咱就得听!”李顺达走上了去大寨的路。一路上还不停地回想老队长的话,老队长的谈话有代表性,它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像西沟这样一个老先进单位,还要不要学别的先进?回答是肯定的:西沟要学先进,要迈开大步学别处的先进!

李顺达想,一个生产队的老队长,不理解学先进的重要性,脑瓜里装的是西沟多年来取得的一些成绩,眼睛里看到的是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西沟真是革命到了头么?没这么回事!毛主席交给咱们建设山区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西沟的石头山有的变成了松柏山,有的变成了桃杏山,但还有一些石头山没有长出树来。干河滩没有彻底治理好,山洪下来,往往还要冲走一部分土地。西沟大队群众做出一点成绩,离党和毛主席所要求的,还有很大的距离,怎么能骄傲、自满?骄傲、自满就像一座山哩,挡住了前进的道路,学大寨,首先得搬掉这座山。

就李顺达个人来说,他没有因为自己早就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而放松了学习别人的长处。相反,他只要了解到哪个兄弟单位有先进经验,总要想各种办法学到手。可是,学什么?那得先弄清别人的长处在哪里。前一次到大寨,看到了他们的梯田,修得不赖,这次再去看看他们怎么个政治挂帅就能把产量搞上去,看看他们还有什么突出经验。

李顺达到大寨参观、学习的消息,陈永贵已经提前知道了。他特地赶到了昔阳县,欢迎这位农业战线上亲密的战友。两个人见了面,热情地握起手来。

陈永贵说:“欢迎老先进单位的老大哥再次到大寨来检查指导工作!”李顺达急忙摆手:“老陈,你可不敢这样说,我是来当小学生的,向老师学习来了!”两个人同车前往大寨。李顺达望着窗外整齐的梯田,十分钦佩大寨人改天换地的革命干劲。忽然,他被地里的一个劳动场面吸引住了,他指着正在玉茭地里的社员,问道:“老陈,他们在干什么啊?”“这是深刨。”陈永贵解释。原来大寨人在耕作技术上创造了“深刨、深种、深翻”三深的经验,对农业增产有显著效果。李顺达一听说,急忙要求司机同志停了车,他要去向社员学习深刨技术,他认真听着社员讲解,自己动手刨了一番,不由得心里暗暗称赞:大寨人种地有创造性,这“三深”的好经验要搬到咱西沟去。

到了大寨,李顺达兴致勃勃,就要上山下地,大寨人治山治沟修地的劲头,感动了李顺达。陈永贵和李顺达,这两个头箍白毛巾的劳模,站在虎头山上,谈起了建设山区的宏伟规划,好像在他们眼睛里,展现着一张张社会主义农村的新图画。

晚上,李顺达住在陈永贵家里,两个劳动模范像老战友一样,谈思想,讲生产,说科学,谈得最多的是党支部做政治思想工作。李顺达感慨很多,西沟虽然也干了不少事,但没有像大寨人时时处处政治挂帅,把什么事情也和政治思想圪扯在一起,看来西沟人没有把阶级斗争的弦绷紧。虽然西沟当年在建设山区的问题上也有过分歧,但压根没有去上纲上线,也许这就是咱西沟跟不上形势变化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的原因吧。

他向陈永贵提出了一个问题:“老陈啊,毛主席他老人家发表了号召农业学大寨,大寨有什么新打算?”陈永贵果断地回答:“大寨学全国!过些时候,我还要到西沟取经!”“西沟人民欢迎你去介绍经验,指导工作!”李顺达高兴地说。

李顺达从大寨参观、学习回来,就立即组织全大队生产队长以上干部,集体到大寨参观学习了一回。临走时,他对干部们说:“大寨的先进经验很丰富,咱们到大寨去学习,要学习大寨人改天换地,先治坡后治窝的经验;学习深翻、深刨、深种的耕作技术。把这个学到手,咱们才能在咱西沟干出新成绩。”队干部从大寨回来,谈话的方式有了不少的变化,他们也开始渐渐变得口口声声突出政治,这是全国的大气候造成的。

那时去大寨参观的人很多,声势浩大,不由得让人感动。

从大寨回来的车上,队干部自发讨论得热火,原来找李顺达谈话的那位老生产队长被全国学大寨的气氛镇住了。坐在大卡车上,思想比卡车还跑得欢快。他感到自己需要认真学习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书,需要帮助洗刷自己的旧思想。他要振作精神,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也当一名闯将。学不学大寨,是忠于不忠于毛主席的问题,谁也不敢马虎。

在西沟大队召开的队长以上干部参观、学习大寨座谈会上,李顺达同志刚宣布了开会,那位老队长就抢先站了起来,那洪亮的嗓门,把别的声音都压下去了:“我发言!这次到大寨才知道到大寨学习参观的人山人海,全国农民都学大寨,咱不学,就是块榆木疙瘩!”会场上不少人点头,他接着往下说:“我活了一大把年纪,当了十多年生产队长,和穷山恶水斗了多半辈子,七灾八难什么困难也不能把我压倒,可是,一个红红绿绿的包袱,把我压得摇摇晃晃,直不起腰杆。”大家交头接耳了:“他说的是什么?哪里有红红绿绿的包袱啊?”“悄悄的,听他往下说。”老队长用那布满青筋的手背,笨拙地在脸上擦了一把,人们这才注意到,老队长流泪了。这么一个生铁铸就的老汉子,一生淌过几次泪水呢?如今是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啊?只听得他那嗓门有点发颤似的说:“咱西沟是个老先进单位,成绩和荣誉归于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我呢,我把西沟历年来得的锦旗奖状当成了包袱,背到了肩背上,骄傲自满,摆老资格,认为就数咱西沟先进哩。”老队长说到这里,会场寂静得没有一点声音。过了一会儿,洪亮的嗓门又响了起来:“背上这个红红绿绿的包袱,我迈不动步子,思想落后了!”李顺达那深沉有力的嗓音,把人们的情绪鼓动起来了:“说得好!咱西沟学大寨,就得从放下包袱开始!”顺达望了望老队长,他已经坐到了凳子上,顺达像是给他鼓劲似的:“有包袱就承认有包袱,丢掉它就能进步,要是背了包袱不肯丢,那就要掉队了。咱们西沟从1938年成立党支部,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由于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导,我们做了一点成绩,这没有什么可以夸口的!建设山区,我们已经搞了十多年,只能说才开了个头哩!就是三十年、五十年以后,西沟的石头山都变成了松柏林、花果山,也还是要向先进单位学习。

全国的农业都在发展,先进单位多得很,别的单位赶上、超过了咱们,这是好事,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你先进,向你学习;他先进,向他学习,这有多好!一定要扔掉背上那个红红绿绿的包袱!”李顺达这一段发言,使老社员、老干部们在思想上受到了巨大震动。虽然是数九寒天,不少人的头上沁出的汗水珠子,在银白的发须上闪光。

同类推荐
  • 风孰与高-于谦传

    风孰与高-于谦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明代文学家于谦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马云创业语录

    马云创业语录

    毋庸置疑,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今天的马云已经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从最初的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马云创业的成功已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的确,马云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感悟和启迪。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马云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在创业的道路上“查漏补缺”,从而获得创业的成功。
  • 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乾坤鱼编写的《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是“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中的一本。《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中包含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分为“少年才子”、“游学拜师”等数个部分。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一叶幽兰一箭花:马湘兰

    一叶幽兰一箭花:马湘兰

    本书以精雕之字词、融情之段落,唯美地描摹了马湘兰的一生。既是她爱恨离别的人生白描,也有大明王朝走向没落的细处侧写。让读者重温秦淮河畔的莺歌燕舞,感受封建娼妓文化的点滴刻录。马湘兰的知性、才情和对爱的执着,势必会感动每一个愿意深度解读她的人。虽时光逝去数百年,然而对爱情和人生的探讨,依旧在这字里行间微微绽露,让人不禁掩卷深思、感怀不已。
热门推荐
  • 豪门盛宠:呆萌娇妻拐回家

    豪门盛宠:呆萌娇妻拐回家

    “她怀孕了,我需要给我的孩子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一纸协议丢在她的面前。在父亲住院,公司面临破产,就在此时,她名义上的丈夫也提出了离婚。就在她以为自己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一个男人出现在了她的面前,愿意为她遮挡住所有的事情。“顾少泽,我要的是惊喜不是惊吓!!”乔乐乐看着躺在那边的人捂头低嚎道。“乐乐,你不觉得我是最好的礼物么!”顾少泽微微挑起了自己的桃花眼对着站在门边站着的乔乐乐丢去了一个媚眼。宠文,男主护短,一切行事以女主的喜好为准则!!豪门群:567276283大家一起快点来戳吧!!
  • 神鹤奇侠传

    神鹤奇侠传

    《神鹤奇侠传》本故事隶属传统历史武侠剧。本剧题材新鲜,别具一格,既能体现历史文化又能衬托侠士柔情。门派纷争、争权夺位、感情纠纷、宠物通灵、灵异诡途等精彩事件。故事内容敬请诸位细心品味,有看不懂的地方还请多看几遍。本剧预计100集左右,分上下部,每五章为一集,共百万字上下。(本故事纯属虚构,版权为本人所有,禁止复制转载,侵权!)
  • 月下神翼

    月下神翼

    五千年前,他是凌驾于诸神之上的神明,俯视众生;五百年前,他是神秘组织的首领,受万人敬仰;这个时代,他是远近闻名的少年天才,被无数人追捧。他的目标是成为像哥哥一样的强者,成为十大“赏金猎人”之一。他叫沙罗,虽是男孩,却拥有全大陆最美丽的容颜。
  • 谢谢你离开我

    谢谢你离开我

    浅小默,一个内向安静的女生。心里面却藏了好多小秘密。易小剑,一个喜欢搞怪,却拥有阳光笑容的男生。第一次,浅小默知道了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她以为,他们能‘一辈子’在一起。却发现,一辈子很远。后来,浅小默在日记本里写了这么一句话:谢谢你曾经来过,更谢谢你离开了我、为什么,浅小默始终忘不掉那段回忆。明明那段回忆是如此的平凡。在分开之后,浅小默又将如何带着那一份心情继续往没有易小剑的未来走去…
  • 小公主的人界旅行

    小公主的人界旅行

    她原是仙界中的可爱小公主,却因一次意外爱上了魔族的少主而被轮回百世去补偿曾经所犯下的错误。百年后,看她如何强势回归。只是,那边的帅哥,我知道我很美,但是也不能这样一直盯着我呀,对不?还有,谁是你娘子啊?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我可不认识你啊!!!!!!!!!!!!!!!!!!!!(此书不定时更新)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佛经里记载,这个世界上,有五种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肉身之眼,晦暗不明,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明不见暗。你看到的,你相信的,真的存在吗?
  • 虚灵主宰之邪神传说

    虚灵主宰之邪神传说

    虚灵世界,万方土地,群雄荟萃。少年尚云绝本为圣炎宗子弟,被人栽赃陷害偷学宗内禁法,被打入绝望魔窟。意外生还,并获得上古邪物——邪神魔链。至此发誓必要讨回公道!虚灵世界,吾为主宰,缔造邪神传说!
  • 日升昌票号文化解密

    日升昌票号文化解密

    平遥人为什么不可以把日升昌和日升昌票号文化看作古城的自豪?票号,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票号以山西最为发达。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全国有票号52家,山西就占了43家,以至西方国家干脆称票号为“ShanxiBank”。
  • 塔木德:犹太人经商和处世圣经

    塔木德:犹太人经商和处世圣经

    《塔木德》是10个世纪中两千多位犹太学者的心血结晶,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导航图。本书重点萃取了《塔木德》中有关犹太人如何经商和处世的62条箴言,分上下两篇,以大量生动的事例进行阐发,揭示了犹太人独特的金钱观念、经营技巧和处世法则,从中可以窥见犹太人之所以卓越的秘密。
  • EXO之女配来闯关

    EXO之女配来闯关

    当我们再回首时,沉淀的可能不只是记忆,那些如风的往事,那些如歌的岁月,都在冥冥的思念中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