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25100000002

第2章 少年当家(2)

吃晌午饭时菊仙倒在人家的麦秸堆上睡着了,郭玉芝可怜女儿,想让她多休息一会儿。加上风大坡陡,山路难走,天黑以前赶不到借宿的村子。李发全指着不远处山洼洼里的一座小庙说:“咱们就到那庙里过一夜吧。”庙里有一个看庙的,俗称善友。正殿供着一尊菩萨,供桌上有香炉签筒,也断不了有人来烧香许愿、抽签问卦。这里的情况,李发全很熟悉,他认识看庙的善友,于是一家人就在小庙里过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郭玉芝说:“咱们求签问上一卦吧,看看在平顺能不能找到一个安身的地方。”李发全说:“你去求吧。”郭玉芝的本意是让李发全去,看来他不乐意,便双手按摸几下头发,抖起精神去找善友、拜菩萨。这时全部家当都已收拾停当放在禅院里,顺达和弟妹们守在殿门口等候。

善友念念有词,他们听见了:“脚踩两只船,进退两为难,要问翻身日,铁树开花时。”铁树开花这个比喻,乡下人也听说过,顺达有几分不服气,鼓励爹妈说:“铁树开花也不过是迟早的事。”郭玉芝也自我宽慰说:“咱已舍弃了东山底,脚踩两只船,已放跑一条船,就剩下逃荒这条船!到了路家口就开船。”……

李顺达一家人走走歇歇,一天只吃两顿红薯干。就在把所带红薯干全吃完的那天,一家人忍着饥饿,拖着疲惫的步子,在天黑时到了路家口。

顺达的舅舅郭双龙,也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穷佃户,他有心把姐姐一家留下来住些日子,可是瓮缸里也舀不出多少米面来。

郭双龙四处打听,得知路家口有个人称二地主的郭召孩,他想转租平顺西沟的五亩二分坡地和三孔破土窑,便再三去求情,经过几次谈判,二地主看在都是姓郭的这份情面上答应每年出三石租子,把坡地和土窑转租给了李顺达一家。由于郭双龙力劝姐夫李发全重返晋城干他熟练的木匠活,租契上就写着李顺达的名字,十四岁的李顺达正式当家了。他二话不说,当起佃户,担负全家人生活的担子。

西沟就是半里长的一条石头沟,还有三条小沟岔,连李顺达一家才十九户,散居在三岔口、南沟、后背、北沟、磨石凹、水上、桑掌凹等七个小山庄。李顺达住的地方叫三岔口,算是西沟的一个小中心。他租的五亩二分地,分散在南山坡上。这里三条一耙宽的,那里四块尖三角的,大大小小竟有三十二块,有几分像他娘积攒下的布块。三孔破土窑,是圈过羊的,又脏又臭,一股子羊膻气。换上别人,也许会嫌弃,他们一家却满不在李顺达一家在3孔破窑洞一住就是25年。

少年当家乎,虽不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人生哲理,但也懂得只要吃苦耐劳,总能让一家人不受饥寒。

李顺达把逃荒担子一放,就拾掇破窑。垒炕,砌火台,修理门窗,把他从爹那里学来的手艺都用上了,二弟富达和大妹菊仙,都是听他使唤的“小工。”郭玉芝进进出出,一边拾掇手头零碎活一边与来看望他们的人说话。

西沟十九户人家中,有十七户是从河南逃荒来的佃户,过去互不相识,一说起来就亲如一家。宋金山、王周则是两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他们听说李顺达一家也是从河南逃荒来的,便把顺达当成自己的亲兄弟,担水的担水、和泥的和泥,放下扁担又搬石头,帮助顺达安家。

李顺达肯帮助别人,实实在在;别人帮助他,他也不会客套。就像刚才吩咐弟妹们一样,学着晋城工地老师傅们做活的架势,高喉咙大嗓子叫喊着:“来泥!”沉默寡言的王周则赶快铲起一锹泥,不声不响地送到李顺达面前。

李顺达又喊:“石板!”“来啦!”宋金山亮着嗓门答应一声,搬起一块石板“噔噔噔”一路脚步声朝李顺达跟前飞跑。

李顺达嘿嘿地笑着,感激地看了宋金山一眼。金山不像周则那样高大,可是他浑身都是劲。顺达接过石板,稳稳地盖在炕洞上,拣起两块小石片垫平。他正要喊叫来泥,王周则已把一锨泥送到他面前了。顺达跟爹到过几个县城,与不少工人在一起做过活,他觉得不论在什么地方,人们走到一起互相帮助就是一家人。每逢跟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感到格外高兴,干起活来特别有劲。他想起爹在东山底说过的话,便问王周则:“周则哥,这儿有这么多山坡,咱们能不能开荒种地?”提起开荒种地,周则就气愤不平,话语也多了:“荒坡石山都是有主的,不许咱们穷人碰一下,我家刚逃荒来到西沟时,看见这么多荒坡,以为只要肯劳动就不愁过日子。可是只在坡上刨了两镢头,叫老小子看见了,说这山是他家的,拦住大骂了一顿还不算,晚上把我哥叫到沙底栈村公所。村长、闾长都是替有钱人说话的,先吃拉面后评理,最后评了我家没理,还得给众人出拉面钱。我家没有钱,村长说先向老小子借上。老小子掏出五块钱,驴打滚的利钱。打那以后欠下阎王债,老小子年年逼债,我家年年还,总还不清啦!”郭玉芝听了周则的话,心头“咯噔”又压了一块石头:逃荒到平顺谋生,是不是又错了?顺达却想到另一边,他抱打不平:“这荒坡石头山,咋就能成了他家的?”“我和我哥也这样说。你猜人家咋讲?”周则双手叉腰,学着老小子的腔调说:“你们都是从河南飘来的草灰,这山是你们从河南背来扛来的?我就是当地人!”顺达又问:“老小子是个什么人?”“老小子是石匣的大地主,他叫张孝则,我们都叫他老小子。他说西沟的这些山和地,有一半是他家的,一年要刮走几十石租子。这地方山多石头多,是个苦地方,可是要没有那些地主老财霸占,咱们靠自己的两只手也能养活一家人。可这里地主说我们是草灰,只配当佃户。”顺达听到人家叫河南人草灰,只是无奈地一笑。河南人口多,不少人四处漂泊,居无定所,让外人讥讽为随风飘散的草灰。

他低下头一边做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山坡不是房屋,怎会成了他的?宁可让荒着长野草,也不让穷人刨开种庄稼!其实,这些地也都是穷人开出来的,有钱人谁摸过一下镢把儿!”顺达这几句话,引起了正在与郭玉芝说话的一些长辈们的注意,都回过头来瞧他。这时,一个猴脸尖腮的人顶着瓜皮帽大摇大摆走过来,他手里拿着一个长条儿账本子,装成办官事的模样,斜起黑豆眼装腔作势地说:“新来的这一家姓什么?掌柜的出来说话。”李顺达一看他那架势,心里就很不舒服,他只管低头做活。一院子的人都不想答理,他又大声说:“听到吗?掌柜的叫什么名字?”宋金山碰了碰李顺达,凑在他耳朵边悄悄地说:“这个人叫老秃子,住在沙底栈,因为西沟全是穷苦人,又与沙底栈是一个行政村,让他来当西沟的闾长,管咱们。”老秃子见人们对他冷冰冰,心里窝着火,凶神恶煞地扫视了人们一眼,盯着李顺达走来说:“嘟囔什么?要守规矩。我对你们说话,不听可不行!”李顺达没有停手里的活儿,也不看他一眼,有几分故意怠慢:

“你是干什么的?我们初来乍到,不知道你们的规矩。”老秃子反倒口气和缓了一些:“你就是掌柜的么?”“我爹出去了,有什么事就对我说吧!”李顺达从容不迫,很像个当家人的样子。自从离开路家口舅舅家那一天起,他就暗下决心要支撑起这个门户,替娘分忧,保护好弟妹们。

“明天一早,提一升米来支公差。来晚了要受罚!”老秃子连唬带吓说罢转身就走。

宋金山和王周则追上老秃子,拦住他说:“人家才来,还没安下家,就支公差?”老秃子打量着两个穷小伙子,刁难地说:“你们西沟十九户,挨门子派差,十八天轮一回,明天挨到他门上,他不去谁顶替?”王周则和宋金山同时说:“我顶替。”老秃子冷笑着说:“你们要顶替他支差,还有一块银洋的门头捐,你们也替他出!”说着便伸出一只手:“来,拿出来!”李顺达见老秃子难为金山、周则,便扔下手里的活计,大步走到老秃子跟前说:“我去就是。支公差做甚事?”老秃子打着官腔说:“给过往的官家带路,转送公文信件,碰上甚事做甚事,现在我也说不清。”老秃子一转身,宋金山就朝他的脊背唾了一口,向李顺达说:

“你别听他说得冠冕堂皇,像那样的公差一月二十天也遇不上一次。

支公差,就是给他家白干活儿。”李顺达摇摇头,若有所思地说:“给他家白做活,还要自带口粮?

也太过分了吧。”宋金山提起这事就有气,无可奈何地说:“要不然,老秃子为甚叫派公差?明天是你,后天就挨上我啦,一天一个人给他家白做活。

当个闾长就这样压榨咱们受苦人!”“什么鬼世道!就是不叫咱们穷人活。他不叫咱活,咱偏偏要活!

立在石头上,也要生根站稳。”顺达的话语掷地有声,脸上却没有带出多少气愤,说着,又返回土窑里干活。他心里憋气的时候,做起活来就特别狠,二寸多厚的石板,他双手端起来在别的石头上一碰,就刀切一般成两块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郭玉芝把从路家口弟弟家带来的一些小米用粗布手巾包上,让顺达提着去支公差。自己又领着小儿女们安顿家里。郭玉芝是个有心计的人,她知道不论什么地方都是有钱有势的人横行霸道,穷人走到哪都不会有好日子,初来西沟的那份轻松又没了,可还是决心在西沟扎根熬受,死活也不再往别的地方挪窝了。

富达和贵达毕竟年纪小,还沉浸在新环境的兴奋之中。他们到山坡上割来两捆荆条,母子们坐在院子里编成荆条囤子,挨墙根摆着,再把囤子里面抹上泥,准备在秋后放粮食。贵达好学习,跟着别人认了几个字,他用心地在泥囤子上刻了“玉茭”、“谷子”等字样,用锅底黑描画着。

郭玉芝见孩子们那样天真地向往过上好日子,心里感到一阵酸楚。她担心今后的道路还会有许多坡坡坎坎。她在心里给自己鼓劲:

孩子们快长大吧,庄稼人与土地打交道,只要肯出力,舍得流汗,兴许能熬煎得吃上个肚儿圆。

原以为这里山坡多,能多开些地,眼下是没指望了。一家人只有在租来的五亩二分山坡地上熬煎。犁地没有牲口咋办?孩子们说:

“人拉犁吧!”于是顺达拉着一股绳,富达和贵达轮换着拉一股绳,郭玉芝把着犁拐子,开始为播种准备。菊仙带着四弟在地头玩,还要捎带挖野菜。种地不能没有粪,一家人起早搭黑拣羊粪。地里尽是石头子儿,一家人便整天蹲在地里拣石头子儿。做完自家的活,顺达还给别人打短工。天不亮就来到“短工市”上,手拄着镢把等雇主。雇主不仅以貌取人,还要判断哪个人厚道肯出力,就看镢头,哪个人的镢头大,就雇他去做工。顺达总是早早地就被人领走。

李顺达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没明没夜地在地里干活,在院里打了一眼旱井。饭前饭后有一丁点儿空闲,还要在院外栽几棵树。仅仅一两年工夫,不仅那三十二块山坡地变了一副模样,院里院外也长满了树,一片勃勃生机。就连窑顶上也长起了果树苗,那是顺达娘郭玉芝种下的桃、杏和核桃,如今也亭亭地长起来了。

天旱时,他还担上旱井里存的水浇地。庄稼也比别人家的长得好。这天,顺达刚从外边打短工回来,站在窑顶上望娘在哪架山上搂柴草,忽然看见老秃子又朝三岔口走来,便暗暗想道:黑煞神上门,又没好事!

他转过身装作没看见的样子。老秃子走上坡来,朝窑顶上喊:

“窑顶上干活的!派官烟喽!快下来交款!”李顺达粗声粗气地应答:“派什么官烟?”“官烟就是大烟,知道不知道?公家分派下来的,各家各户都有一份。”山西的土皇帝为了聚敛钱财,鼓励广种罂粟,用手中的权力摊派推销什么官烟。可是这个“官”字出在老秃子嘴里,很难说不是敲诈勒索。不过,李顺达反正是不买账的。他说:“俺家连小烟也不吸,要大烟做什么?”老秃子把胳膊一挥:“你吸不吸烟,公家不管,但烟款你得付。”李顺达知道,跟这种人有理也说不清,多说白费口舌,回答得挺干脆:“俺没钱!”老秃子哼了一声,伸直脖子喊:“你给我下来!没钱更得早给,这是官家的规矩,谁也不能违犯!”“没钱怎么给呀?”“我给你记在账上,驴打滚的利息。”李顺达双手叉住腰,挑战似的说:“我就要违犯这个规矩哩,你能把我怎样?”老秃子气急败坏直跺脚,李顺达脸上倒显出轻松的笑容。他来西沟这两年,见老秃子专门欺压穷苦人,对外来佃户更厉害,心里早窝下一肚子气。今天他成心要气一气老秃子。自己家是一担子挑来的,如果欺侮得不能在这里活下去,无非是一担子再挑走。不过,自己不会轻易走人。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一)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马云十年

    马云十年

    1999年的春节,马云在杭州的家中,站在桌子后面,连比画带说,向他的同伴进行了一次3个小时的“演讲”。
  • 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

    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

    翻开一部中国近代史,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个名字——袁世凯。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决非偶然,与他生长的土地和环境无不有着千丝万缕密切的关系,其中家族的影响尤其值得一提。而在以往的历史叙述中,历史学家注重的是重大事件中的人物,往往忽略了许多细微之处,比如历史人物的情感、性格、气质等等,也会影响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有时候甚至能使这个历史人物作出改变历史行程的决策和行动。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本书在总结众多历史书籍的基础上,选取了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余位著名人物,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历史作用精要地介绍给读者。内容涉及政治名人、军事名将、科学巨匠、文豪泰斗、艺术大师、商界巨子等六大门类,时间跨度从先秦到近现代,描述了三千余年的中国历史进程。
热门推荐
  •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全面阐述了劳动法基础理论、就业促进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律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法律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法律制度、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这些制度均是结合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面的最新立法成果而撰写。《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内容设计独特新颖,各章均以引导案例展开学习内容,以重点提示突出易疏忽的知识,以章末小结归纳学习要点,以思考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 逃婚无效:霸道总裁的落跑新娘

    逃婚无效:霸道总裁的落跑新娘

    纵使欧卿祺帅得天妒人怨,可宋芦从来没有想过要嫁给他!继母的苦苦相逼,继姐的横刀夺爱,以及父亲的漠不关心,无一不让她觉得心累。她希望有一天能够逃离,逃离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逃离那个霸道野蛮的男人。可是欧卿祺又怎么会让她如愿,她是他的妻子,他们虽然没有海誓山盟,甚至连结婚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可他喜欢她却是不争的事实。“女人,你若再敢跑,信不信我会绑着你一辈子都只能在我身边?”
  • 君狼

    君狼

    做佣兵的,总要有几个兄弟,这样才有乐趣。还要有几个仇人,这样才刺激。不巧的是我的仇人,你得罪不起。我的兄弟,我的仇人得罪不起。年幼少年离家出走,想要触碰那世界巅峰的景观,究竟是初生牛犊还是强者的崛起?大陆纷争已起,小小的人儿是否能够向着自己的目标起航?
  • 生存在崩坏世界

    生存在崩坏世界

    杨戬,本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本分小市民,然而随着一场交通事故,他莫名来到了一个处处充满危险处处充满绝望的世界。为了生存下去,他开始不断蜕变成长,挣扎在这片苦海之中。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带领身边的人找到那条通往回家的道路,然后回到父母身边。不管经历多少痛苦多少磨难,都决不放弃,不放弃未来,不放弃希望!
  • 鬼道术士

    鬼道术士

    红颜薄命天道无常前世的因果换来今生的眷恋,他阴年鬼节所生本该是至阴之体而他却是至阳之体,被茅山掌门玄天真人发现带回茅山。接下来故事将会在书中展开。
  • 神之赌

    神之赌

    我本小民,奈何神赌,天为棋盘,我却为子。不甘,不愿,奈何不允,于是,想挣脱棋盘。最后......
  • 政治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政治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看见

    看见

    本书精选了阿来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经历和读写心得。其中,有对熟悉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的新观察,有对在病床上经历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有对文学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文字清新、朴素,充满了抒情的气质。读阿来的小说,就像在听他讲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奇;读阿来的随笔,则像走进他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 西河滩

    西河滩

    通过秦岭北麓终南山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贯穿历史,表现这片土地上人民淳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