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自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zǎo)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这则典故说的是唐代画家张璪的故事:
张璪(一作藻),字文通,吴郡(在今江苏苏州)人,是唐代著名的画家,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后来被贬至衡、忠两州司马。在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客居长安作画,他绘画的技法主要受到王维水墨画的影响,被后人称之为“南宗摩诘传张璪”,最擅长画得是松和石,尤其以松树令人叫绝。
据后人记录当时张璪作画的时候,能够一只手画松树的树干,另外一只手画松枝,两只手同时进行,在场看他作画的人无不佩服他双管齐下的本领,于是有人就发出这样的感慨:“张璪作画,真是双管齐下!”
张璪作画不求精心修饰,在画山水时着重灵感,富有激情,画出的山水是唐代山水画的代表。他作画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以墨为主,不在乎其他颜色,这种“不贵五彩”、“笔墨积威”在绘画技法上是一个极大的突破。
很可惜,张璪的山水画作品到现在已经没有存世了,但是后人受他的绘画理论影响还是很大的,对中国画得发展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撰写的《绘境》也散轶,但是他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意思是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对后世有着巨大的意义。
后人从“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这句话中提炼出“双管齐下”这一成语,原来指手握双笔一同作画,后用来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