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42200000005

第5章 “神童”莫扎特(1)

W.A.莫扎特(1756-1791年),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

莫扎特自幼显示出非凡的音乐天赋,4岁学弹钢琴,5岁作曲,6岁学小提琴,是年随其父旅行演出,大获成功,被誉为“神童”。8岁写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一部歌剧,14岁登上米兰歌剧院舞台,指挥世界闻名的意大利乐队演奏自己的歌剧,名震欧洲。19岁起任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宫廷乐师,由于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和凌辱,25岁时愤然离职。移居维也纳,进入他艰难的也是辉煌的10年创作阶段。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莫扎特才华横溢,终生勤奋,写有600多部各类乐曲。他对歌剧、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及室内乐等多种音乐体裁的发展、成熟、完善,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音乐质朴、真纯、清新、明丽,是爱与美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珍宝。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首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庇特》)宏伟豪迈、乐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道:“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1791年1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让他多灾多难的世界。

当时他的妻子正患重病,家里没有一个零用钱,35岁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荒草隐蔽,雨露冲洗,让今天无数对他崇敬的后人欲祭无处。他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终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巴黎”交响曲》

在完成了一系列出色的交响曲后,莫扎特在这个领域的创作趋于沉寂,1774年之后的好几年时间,他没有新的交响曲问世。1775~1778年间,作曲家长期居住在故乡萨尔兹堡,但期间没有写过任何交响曲。当然,这并不代表莫扎特的灵感被什么抑制住了,在其一生中,似乎从没有任何因素可以让这位音乐天才中断创作。那到底是什么让莫扎特停下了交响曲创作的脚步?从许多传记中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莫扎特供职于萨尔兹堡的宫廷乐队,但他的才华却并不受萨尔兹堡大主教的重视,因此收到的创作任务往往只是些小规模的音乐作品,如小夜曲和嬉游曲。与此同时,莫扎特开始对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写下了第6至第9号等四部早期代表作。所有错综复杂的主客观原因综合起来,以至于交响曲这种题材在这段时期被莫扎特忽略了。

新的交响曲直到1778年才诞生。在那段时期,20岁出头的青年作曲家在父亲的督促下,多次前往萨尔兹堡以外的城市,希望在一个新的环境中谋求一个可以施展自己音乐才华的职位,以摆脱大主教的阴影。但褪去“神童”光环的莫扎特已经不再被人们所重视,所有一切进展的都不太顺利。1778的夏天,莫扎特和母亲一起来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地一个名为“神圣音乐会”的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应邀为他们即将举行的一场基督圣体音乐会创作并排演一部交响曲。作曲家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自然不会错失良机,他非常爽快地答应,并且很快完成了作品,这就是《D大调第31交响曲》。因为这部作品是莫扎特在巴黎完成并首演的,所以后人也习惯称之为《“巴黎”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法国味非常浓郁,显然莫扎特在创作时刻意考虑了巴黎听众的欣赏口味。巴黎对于莫扎特而言是绝不陌生的,1764年沃尔夫冈年仅8岁时就跟随父亲来到这里进行旅行演出,并一举成名。当时在法国宫廷供职的一个德国音乐家Jean Schobert(让·朔贝特),也曾给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带去相当深刻的影响。所以此番重回巴黎的作曲家对于法国音乐以及当地听众的品位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创作过程一帆风顺,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但首演前的排练却进行得很不顺利,莫扎特曾在自己写给父亲的信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乐队的演奏素质让他非常恼火,糟糕的表现力一度让他失去信心,莫扎特甚至一度跳出想回避作品首演音乐会的念头。不过幸运的是,首演的状况并没有他预想中那样蹩脚,这部交响曲获得了应有的成功,巴黎听众对这部交响曲的印象无疑是深刻而满意的。对于作曲家本人而言,经过了三年积累后,他的这部交响曲新作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作中注入的激情和对总体风格的周全考虑收到了丰厚的回报。

当时巴黎的乐团是要比奥地利的那些宫廷乐团编制大得多,海顿也曾为巴黎的大乐队写过六首配器丰满的《“巴黎”交响曲》,据此就不难理解莫扎特的这首第31交响曲为何会显出光彩夺目、辉煌壮阔的艺术风格。在配器创作中,因为有这支庞大乐团作为后盾,作曲家可以用到的乐器种类要比他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为丰富,尤其是单簧管的加入让作品的整体音色表现力上升了一个层次,这也让莫扎特本人感到非常欣喜。不过复杂的配器、欢快的节奏却让这部交响曲同他早期的那些作品比起来,显得有些嘈杂,尤其是首尾两个快板乐章部分,而巴黎人却恰恰喜欢这种热闹而缤纷的丰富音色效果。当然这并不代表这是一部缺乏章法的创作,莫扎特在赋予其华丽外表的同时,非常注重比例和层次方面的协调。

慢板乐章写得非常优雅,而且莫扎特为它准备了两个可供选择的乐段。为什么会有两个慢板?据莫扎特写给父亲书信中透露的原因,作品首演后“神圣音乐会”的经理并不太喜欢原先的那个采用6/8拍的版本,虽然莫扎特认为自己的创作没有任何问题,但最后他还是为了满足经理的需要,妥协地写下了第二种版本,采用3/4拍。作曲家自己认为两个版本“各有所适、各有其妙”,但同时自己又承认更喜欢后写的那个版本。实际上对于两个版本哪个是原作、哪个是替补,还存在一些争议,但通常篇幅更长的6/8拍板被认为是第一版。好在当代一些乐团和唱片公司在演奏录制这部作品的时候,往往会将两个慢板乐章都录下来。由此大家不要被唱片信息所迷惑,莫扎特的《“巴黎”交响曲》是一部三乐章交响曲,额外的那个乐章便是替补的慢板。

莫扎特在当时给父亲的信中曾描绘了首演的盛况:“第一乐章快板的中段有个我知道会讨人喜欢的过场,听众也果然喜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因为我写的时候就知道这招管用,所以我在结尾时又来了一遍——于是重复。行板乐章也受到了欢迎;但听众最喜欢的还是最后的快板乐章。我注意到这里演出的所有交响曲的末乐章快板都是以乐队齐奏开始,所以我只用两把小提琴开场,八个小节弱,然后猛得来一下强;这样,在弱的八个小节里,这里的听众都有些不明白(如同我料想的一样),但一旦听到强音进入,他们马上开始鼓掌。”不幸的是,这部作品首演后没几天,随莫扎特一起旅行的母亲就因斑疹伤寒而逝世。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巴黎这座城市从此成为作曲家心中的一片阴影。

从当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一部非常出彩的作品,但与莫扎特后期的交响曲比起来,《巴黎》似乎让人感觉热闹有余而内涵不足,其色彩显得过于表面化,而缺少一些深层次的内容。所以即便它非常好听,却在莫扎特整个创作生涯中并没有十分显赫的地位。

同类推荐
  • 戏剧入门指南

    戏剧入门指南

    知识扫盲: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最基础的戏剧知识,比如戏剧的分类、当今世界戏剧发展状况等等,也覆盖入门级的戏剧爱好者较关注的话题和存在的疑惑,比如中国戏曲和话剧的联系和区别,先锋戏剧究竟是什么……有了这些知识储备,走进剧场就更有底气了。观剧指南:这里将提供希望亲近戏剧艺术的你最为实用的观剧攻略:从剧场礼仪到选剧宝典,从名剧团及代表作盘点到戏剧鉴赏指南……挑戏、看戏、评戏一网打尽,让你迅速进阶,姿势正确地领略戏剧的魅力。
  • 影视精品导视

    影视精品导视

    任何教材都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知识体现,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知识追求。“影视精品导视”课程,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影视类专业的基础课。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摄影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摄影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对联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对联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闲话香港电影

    闲话香港电影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娱乐、平民、婚礼和葬礼这些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
热门推荐
  • 金生,钟爱你,这个仁

    金生,钟爱你,这个仁

    男主角是exo里的金钟仁,主要讲了一个中国女孩,嘉欣(随便乱想的)与从小一起长大,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妹妹,一起赴韩留学,毕业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 灰色争渡

    灰色争渡

    这是一个即将祸乱滔天的时代,各种强大的生灵渐渐苏醒,来自异界大陆的他,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是命中注定?还是另有阴谋?从一个家丁到席卷八方的强者,万般努力,百折千回,却发现……修行千万年,所有人争相醒悟,最终谁主沉浮!
  • 痴情校草为你寻记忆

    痴情校草为你寻记忆

    女主角在小的时候被巫女祝福在被一段感情上的伤害在第二天的时候就会忘记,穿越了以后遇到了男主角,在被男主角他们抛弃后就忘了他们,可是在男主角意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女主角已经忘了他们,之后他们之间还可以回到以前吗……
  • 苍兰诀

    苍兰诀

    历经千般辛苦万般算计,魔界的人终于把沉睡了数万年的魔尊唤醒了。魔界的人指望他带领他们打上天界、翻身做主、统领五行三界。但是他们却渐渐发现,他们想太多了。这个昔日魔尊不怒自威没错,有无边神力没错,但他……好像脑子不太好啊!不时朝令夕改、讲话颠三倒四也就罢了,这成日成夜神神叨叨自言自语的又是什么毛病?小兰花:“他没病,他就是贱……见不得人好。”东方青苍:“我只是见不得你好。”小兰花:“……”
  • 九方本纪

    九方本纪

    人世几经轮转,道尊九方的传说始终流传世间。世事如棋人如局,阴谋接连不肯休,谁在策划天意?九是极数,是终点。方是规矩,是正气。当人们秉持着正气行至终点,羽化而飞升。两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家族有着活了八百年的泼皮,千古一现的绝代帝王将怒火引向万里边疆,过目不忘的智者武功尽废,心有灵犀的挚爱迟迟不得相见,运气爆表的多宝徒儿是凤凰后裔,不能言语的顶尖剑者重剑救赎,没有五脏的药师悬壶济世……传奇在谱写,神在诞生。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在当下,独立,且自由的。生命,就是神迹。——笔者食百骸
  • 非常营销

    非常营销

    娃哈哈一年销售近60亿元,广告投放超过5亿元,产品覆盖几乎中国的每一个乡镇。从1994年起,它就是中国最大的饮料食品企业,2000年一年的销售总量是排在它后面的第二到第五大饮料食品企业之和。娃哈哈的营销模式,迄今是中国营销界一个十分诱人的谜。
  • 穿越异世我的兽夫很奇葩

    穿越异世我的兽夫很奇葩

    她21世纪,国际名医,司徒家视作掌上珍宝的大小姐,意外穿越,却成了毫无灵力的废柴就算没有我也能给你修炼出来了就算不行,凭着一身杀手技巧我也能虐你千百遍无压力,不过谁能告诉她这是来到动物园了吗狐狸?银狼?怎么都成精了。说好的邪魅狐狸呢,怎么那么像小受。说好的威武银狼呢,这是小狗吧,更多兽兽,请待下回分解
  • 悠远的云

    悠远的云

    王英在潜心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理论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著书立说。先后以自己从医37年人生足迹、成长之路为素材,并总结自己医疗卫生管理、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和中医药治疗难治病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成功经验,撰写出长篇传记《悠远的云》。
  • 丁一的德马科

    丁一的德马科

    大家谁也不想看到的现象出现了,企业家们被经济不景气的大气候包围起来。订单一天天的减少。没有比这样的结局让大家头痛的了。丁一没有心思去看奥运会了,虽然他之前已经定了门票,并且和自己的同事们确定一起去参加开幕式的。但是一系列的问题还是让他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 众霁舞

    众霁舞

    男女主一起穿越,你见过吗?俩心机梗的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