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61400000002

第2章 在佛相中照见自我

为了排解心中的烦恼和不安,于是,很多人开始寻仙问佛。那佛家的智慧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智慧呢?是让人们远离尘世、身居深山吗?是让人们放弃现实生活吗?不是。

佛家讲究的是观照自我,是身在现实社会而超然于现实社会。让心灵找回本该属于它的归宿。

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开篇就谈到如何找回自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意思是说,观自在菩萨修习般若功夫,功行已达深久而纯熟的地步,其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由于相空,从而除去了一切妄念;由于除去了妄念,从而不生烦恼,不起业惑,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灾难与苦厄。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观自在的“观”字很重要,修心关键在一“观”字。此观并非眼观,而是回光返照,观我非空非有、寂寂无念、了了常知的本来觉性,这是修心的要诀。

照即般若观照,见即亲自证知。菩萨依实相般若之体,起甚深观照般若之用时,证知五蕴身心等一切诸相,无不是运动变化,幻生幻灭,其性本空。实相之体,犹如镜体;五蕴诸法,比喻尘垢;般若妙智,正像镜光;观照功夫,则如磨镜,镜体本具光明,虽为尘垢所障蔽,光明不失,若用功擦磨,自然垢尽明生。

这里的“照见”如渡船,“五蕴”如大海,“皆空”如彼岸。即依此般若渡船,渡过生死苦海,到达涅槃彼岸。正如《金刚经》中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诸相非相即照见五蕴皆空。如果照见五蕴皆空,那么自性大光明宝藏,便全部显现了。

苦厄即身心痛苦不安。般若不开,苦厄未除,不能叫度。苦厄归根属于心,度心只有依靠深般若 (功行已达深久而纯熟的地步 )。照见五蕴本空,心便得解脱自在。老百姓不明白苦厄的根源,不知五蕴的实质,更不知慧照的妙用,所以长劫沉沦于烦恼此岸。若能照见事事物物一切诸法,自性本空,就能破除我、法二种执着,不被见思、尘沙、无明种种粗细烦恼所缠缚,从而解脱一切苦厄。

然而,在这个日益繁杂的社会中,如何才能看到内心的自我,不被外物所役使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故事说的是在一个老街上有一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现在他以卖拴狗的链子为生。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人们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微闭着眼,手里是一个半导体,旁边有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古董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间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他 1995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 60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古董商端着那把壶,想以 1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

虽没卖壶,但古董商来的那天,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 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 15万美元的价钱买下它,他有点想不通。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总是拥破门,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也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 30万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邻居,拿起一把锤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老铁匠的内心随着茶壶的升值而波动不平起来了,生活中原本的宁静与安详被打破了。很显然,这突如其来的“好运”并没有给老人带来快乐,相反老人的内心却承受着煎熬。

在沉思之后,老人最终悟得了“虚空”的禅机。也是在老人举起锤头的那一刹那,他找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安详与宁静。

如果一个人执着于世间的金钱名利,以及种种事相,他的这种执着就是“着有”——执着于有。相反,如果一个人执着于出世间的清净,他的这种执着就是“着空”——执着于空。在大乘佛教看来,“着有”与“着空”,都属于“着相”,都属于障碍,都不符合生生不息的大智慧。

打破一切执着,证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才是真正的不执着。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就是清净无染的。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就是灵动活泼。就像六祖慧能所说的那样:“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意思是说,我们的自性,是没有污染的,即使有人想污染它,那也是污染不上的。我们的自性,是生生不息的,即使有人想停滞它,那也是徒劳用功的。只要我们领悟了我们的自性,契合了我们的自性,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是合乎大道的人生,就是智慧解脱的人生。

赵州禅师曾经作过一首名为《鱼鼓颂》的诗偈,其偈中就暗藏了对虚空的认识: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这首《鱼鼓颂》是赵州禅师在回答众人提问后的即兴之作。偈中的“鱼鼓”是鱼形木鼓,寺院用以击之以诵经的法器。

他的这首偈可以这样理解:一切事物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和合而成,“鱼鼓”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大自然对它情有独钟,“造化”更为精巧工致而已。“鱼鼓”有声,妙在内无。这个道理凡夫俗子是不明白的,因为他们观察事物和认识人生的方法与禅者有所差异,犹如音律中的宫商不尽相同一般。

赵州禅师借此偈喻指参禅悟道也应与鱼鼓一样,全然在“空”字之中:心中空明,禅境顿生。唐代太守李翱听说药山禅师的大名,就想见一见他的庐山真面目。李翱四处寻访,跋山涉水,终于在一棵松树下见到了药山禅师。李翱恭恭敬敬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没想到药山禅师眼睛都没有离开手中的经卷,对他总是不理不睬。一向位高权重的李翱怎么能够忍受这种怠慢,于是打算拂袖而去:“见面不如闻名。”这时药山禅师不紧不慢地开口了:“为什么你相信别人的传说而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呢?”李翱悚然回头,拜问:“请问什么是最根本的道理?”药山禅师指一指天,再指一指地,然后问李翱:“明白了吗?”李翱老实回答:“不明白。”药山提示他:“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如今才明白,激动之下写道:“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药山禅师实际上是提示李翱,只要保持像白云一样自如自在的境界,何处不能自由,何处不是解脱?

如何观照自我?如何事事解脱,事事认真做?如何遇财不喜,遇祸不悲?释迦牟尼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也许对你有所启发。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根本没烦恼

    根本没烦恼

    本书作者辜琮瑜透过唯识学,侦察出“烦恼”的真面目以后,有了这样的灵光乍现!如果能够明白各种烦恼的身世由来、性情特征,是不是可以化敌为友,转烦恼为菩提?本书希望能萃取佛教的千年智慧,就着唯识学的烦恼分类法,让这些烦恼贼一一现形。作者不但以“透视烦恼”短文,揭除了三十一种烦恼的面具,让我们认识它们的真面目;更以六十篇心灵随笔,分享她与这些烦恼互动的种种心情故事。不论是做为优美的散文品读,或是实用的炒药解烦,本书都能把烦恼融化为清凉甘露,那就根本没烦恼啦!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经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佛经是佛教文化的源头,要想走近佛教文化,必须对佛经有所了解。但佛经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别说我们普通人,就是得道高僧、佛学专家,穷其一生,也难识其万一。佛教故事选择了浩瀚佛学故事中的一些容易理解且有故事性的经文,用说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佛经故事大多是以人物、动物,佛事、世事为主题,无不处处寓意学佛信佛,劝善向善,戒贪惩恶,而又不离开佛教的本意。
热门推荐
  • 世界经典传说神话故事

    世界经典传说神话故事

    本书为教学课外辅助读物。补充学生课外知识,选取一些中外经典名著供青少年课外阅读。本册选取世界经典神话故事作为经典主题。
  • 谜面蔷薇

    谜面蔷薇

    她被时间卷轴带入一个未知的世界。灵力异常的她,遇上雪神。奇幻二人组,定将逆命肆起,冰净士界,看皇欣雨如何横行大陆。她本是公主??还是魔族后裔?★她是雨薇?雪薇?还是魔薇?无论是如雪的纯情,还是似血的激情,所以关于情的一切都有她的出现,她便是谜面蔷薇。众人与天神争她~为她~爱她。而她竟是上古预言中的逆天魔妃。她选择雪净天下?还是血肆漫天?天神落灵:“你是吾的女人,心在这,随你。”?染上血色的她,又将何去何从…………
  • 有种高手叫道士

    有种高手叫道士

    小道士在都市,又该何去何从?做个小小算命先生?做个乖乖学生?当然不,捉鬼降魔,照样得做。这是道士当高手的年代,舍我其谁。【有种高手叫道士书迷1群,现已开通,大量空位,可加】【本群作为书迷讨论剧情用,作者不定时冒泡】【群号:192995932验证请写ID名以及书名,否则不通过审核】
  • 礼貌的语言艺术

    礼貌的语言艺术

    本书把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便利、使用率最高的语言艺术技巧介绍给青少年,并努力使其用最短时间掌握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本领。本书取材丰富,剖析出新、虚实相谐,事理兼备,具有十分突出的实用性;同时,力求概念明确,说解严谨,真正做到了语言通俗易懂,文笔活泼流畅,有理论,有事例,有趣味,有形象,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妖异记事簿

    妖异记事簿

    妖怪和人类的界限究竟如何界定?前世与今生的界限又该如何界定?即使拥有前世所有的记忆,她却始终不是前世的她;即使后来的她那么后悔,可是发生过的一切却不能重来。
  • 花千骨之三世轮回

    花千骨之三世轮回

    蜀国公主轩辕陌念性子天生高冷,可是谁又知道在高冷的外表下是怎样一颗温热的心?当轩辕陌念再一次进入长留时,白子画是否会认出来?当韶白门的掌门‘千雪’死在轩辕陌念的面前时,白子画是否会相信呢?
  • TFBOYS之这样真的好吗

    TFBOYS之这样真的好吗

    墨霏是一位新型号AI,因执行任务被空降到地球,还有三个混得很不错的AI,不过………为啥………他变成了女滴?!!他是正宗的男人,男AI好吗?
  • 十次追妻腹黑死神俏公主

    十次追妻腹黑死神俏公主

    在天上,她是灵琴,扶摇仙子的宝贝,在领域大陆,她是公主,举国上下膜拜的神女,在现代,她是爷爷哥哥的心尖宠,在外面,她是楚家大小姐,帝都小霸王,无人敢惹的存在,可是,这个男人不仅威胁天帝,还给她气受,是可忍琴不可忍。本来想找他拼命,结果,一不留神就………………
  • 流浪剑神

    流浪剑神

    原本乃是地球杀手界提起他的名字的人,都会闻风丧胆,但是由于一次刺杀失败,给众多杀手界的人围攻,寡不敌众,意外的死亡,但谁也没料到,他竟然穿越了,来到了一个以境界为尊的大陆,从此他再次闯荡出属于他的一片天地......
  • 魔神之候选人

    魔神之候选人

    白磊出身平凡,工作不顺,在回家的路上出了一个车祸,既然得了一个魔神系统......他的魔神之路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