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21700000041

第41章 黑土地

丁玲在延安与陈明的结合,虽说是有缘,但是对研究丁玲的人来说,也是值得探究的一个现象。丁玲是一个心气极高、名声显赫的名作家,以单身女子的身份进入延安,谈笑往来的均是可出将入相之辈,如果她想往政治权力阶层靠的话,找一个领袖级的人物作丈夫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丁玲在延安没有这样的缘分,她把自己的后半生的爱情生命,如此认真地交给了小她十三岁的年轻人陈明。这是因为丁玲在那些伟大的男人们面前感到了真实的倦意,还是因为1933年“失踪”案的可怕政治阴影给她带来了致命的伤害,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历史将证明,丁玲的选择是对的,从这时起,她的命运与陈明的命运就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让我们跳过时间的隧道,看看十五年以后这对夫妇的命运吧。

1958年3月2日上午八时,文化系统去北大荒的“右派”,在文化部工程队集合,八时三十分开车,十时四十分到达双桥农场,进行集训。所谓集训,就是在去北大荒之前,先体验一下农场的劳动生活,让这些“右派”在劳动中改造灵魂,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3月3日,他们参加农场的倒粪劳动。

3月4日,元宵节,上午休息,下午挖鱼池、抬土。

3月5日,密山农垦局的张局长来做报告,从目前国营农场的情况,讲到北大荒的远景规划。会后进行讨论。

3月9日上午十一时,北京站的站台上,几乎没有送客,冷冷清清,气氛紧张、严肃。一辆农垦部的专列前站着身着军装的军官,大多是大尉或上尉,这是同去北大荒的各大队的大队长和指导员。因为丁玲的关系被定为“资产阶级右派”的陈明,与其他政务院下属各部委下放人员一起被送到北大荒劳动。

快要离开北京了,陈明朝他们居住的多福巷的方向遥望着,耳边响起丁玲柔中带刚的话语:“我们都不要流眼泪,不唉声叹气,振作精神,面对未来。”陈明下意识地举起手,摸摸头发,这是他临走前,和丁玲一起去理的发,还一起拍了张合影照。两人都怕对方经受不住这严重的打击,互相鼓励着,他们的神情是这样地宁静,眼睛里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就像战士准备奔赴新的战场。

一阵刺骨的北风吹来,陈明打了个寒战,再次深情地往多福巷的方向望了一眼,转身上了火车。

丁玲和陈明相约时是多么坚强,可是当她在院子里送走陈明,看不见他的身影时,那强忍着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个劲地往下掉。他被打成“右派”,还不是因为她?忽然,丁玲仿佛听到火车的鸣叫声,她急步跑出门去,外面是茫茫的一片,不见人影,只有风在肆无忌惮地狂奔怒号……朦胧中,丁玲似乎看到陈明在密山下了火车后,换上解放牌大卡车,没有车篷,没有遮拦,一路上天气阴沉,不时地飘着雪花,公路两旁堆起一人高的积雪,一片银白色的世界……

初到北大荒,在没有开荒种地之前,路要自己修,房子要自己盖,井要自己打,伙食要自己办。平时,背、扛、抬、拉、挑、割(割麦、割豆、割草)、锄、点、种、脱(谷)……什么都要干,要过劳动关嘛,就得这样。这些对于不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艰巨的。可是陈明在给丁玲的信中,却是轻松愉快地介绍了他们劳动的情景,好让妻子安心。

丁玲孤单、寂寞地在家中,阅读夫君的书信,简直就是最高的享受。这天,她又收到了北大荒来信,陈明在信中说:“王震同志向我问起了你,我把你也曾打算来北大荒的想法讲了,并且希望得到支持。王震同志当时满口答应:‘好嘛,她来,我同意。’”丁玲读着信,就像是在寒夜里看到了光明,中共高级将领、农垦部部长王震短短的一句话,使她心中充满了温暖,她这就走,走到丈夫身边去,到人民中间去,到这块黑土地上去安家落户。

当丁玲决定到北大荒去的时候,作协有人对她说:你的名气大,要下去就改名换姓吧。丁玲说:不,我行不改姓,坐不改名,丁玲就是丁玲。怕什么呢?要害怕人们看她是右派,她就不去了。本来嘛,她是可以住在北京不去的,但她去了。当时和后来,有许多人——朋友,读者,和对她抱敌视心理的人,都百思不解,谁也没强迫她,为什么她要到那荒凉的土地上去呢?

1958年6月,丁玲戴着“丁、陈反党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集团”两顶大帽子,来到丈夫劳动的那一片土地。群众像看戏一样围着她,既不说话,也不靠近,眼里流露着诧异和惊叹。她不能和群众讲心里话——这是最大的痛苦,是灵魂上、精神上的窒息啊!她又不愿意讲假话,更不愿意用语言来取得人们的理解。怪谁呢?时代的气候,政治的流云,命运的风雨……当然不能怪群众,他们是听党的话的。

她刚到密山的时候,看到有个转业军人画表格,画来画去画不好,丁玲就替他画,还同他聊天。那军人不知这热心肠的老太太是谁,就问她叫什么名字。丁玲如实告诉他后,他竟愣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丁玲见他那模样,赶紧说:“你愣什么呀,一会儿,王震部长还要找我谈话哩。”

丁玲嘴上是随口说的,但心一下子就被强烈的酸楚淹没了。一个普通的转业军人,自己与他既不曾相逢,也不曾相识,只因为说两句话就悸怵失言,惊惶不安。难道自己是政治上一号病的患者?……

丁玲永远记得王震在密山初次会见她时的话:“思想问题嘛,我以为下来几年,埋头工作,默默无闻,对你是有好处的。”又说:“我已经通知八五三农场,调陈明来,同你一道去汤原农场。你这个人我看还是很开朗,很不在乎的。过两年摘了帽子,给你条件,你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你愿意到哪里去就可以去哪里。这里的天下很大……”

1958年7月3日,丁玲和陈明来到汤原农场。丁玲在畜牧队、陈明在第二生产队劳动。组织上考虑她年老体弱,只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轻活,但她不图清闲,争着去做各种杂活重活:剁鸡菜、刨鸡粪、扫鸡场……慢慢地,人们开始和她接近,亲切地叫她“老丁”、“大娘”、“大姐”。邻居把最微小的烦事托付给她,群众事不分巨细都和她唠唠,听听这位可敬可爱的老太太的意见;老人们拉她到庭院里坐坐,尝尝雪白的新麦馒头,吃一口屋后刚下架的新豆角;小伙子失恋了,来向她倾诉烦恼;姑娘们把甜甜的心事,瑰丽的憧憬悄悄地告诉她,共享心灵的欢乐……这是作家获得最高荣誉的无形作品。

从灰墙砌的俱乐部里,传出了悠扬的琴声和动听的歌声:

“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梨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材哪里来?啰——哪里来?”

原来是丁玲和陈明在为畜牧队的职工业余排演歌剧《刘三姐》呢。

北大荒的冬夜,雪花飘扬的银粉世界消失了,群星的清辉在原野那纤细晶莹的雪粒上闪着光亮。陈明给丁玲裹紧围脖,又让她拿上拐杖,然后搀着她小心地在冰雪道上走着。阵阵寒风吹来,声声狼嚎传来,他们全然不顾,深一脚浅一脚地向俱乐部走去。丁玲忽然停住脚步,举手指着天空,“看!”他俩抬头仰望,顿时觉得星星离开自己是那么的近,仿佛就在头顶,那一颗颗晶莹的星粒飘忽着,颤抖着,好像一不小心就会从天上掉下来,一伸手就可以接住。这星空蓦然会使人想起缀满宝石的皇冠,会使人想起一盏盏亮闪闪的明灯,会使人觉得世界的上空是一个灿烂无比的光华顶盖,使人感到天地是多么美好,充满光明,充满生气。他们相依相伴徜徉在这块黑土地上,沐浴在辉煌的星空下,似乎已经彻底地和昔日的烦恼与痛苦告别了。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排练,《刘三姐》在除夕的夜晚演出了。作为导演的丁玲却没有资格上台,她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

“知道你家钱财多,见着什么就抢什么!你抢米粮,你抢田地,你抢房屋,你抢马驴,你假借名义霸茶山啰,抢劫民女做小婆,只有嘴巴你抢不去,留着还要唱山歌!啰——唱山歌!”

在刘三姐激昂的歌声中,戏演完了,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中,丁玲偶一扭头,发现坐在身边的不仅是亲爱的丈夫,还有一张张绽着笑脸的群众,正向她投来感激、信任和温暖的目光,这目光烫平了她布满痛苦的心,她感到了无限的安慰。丁玲笑了,脸上挂着晶莹透亮的泪花……

其他人,也许也能获得这样的荣誉,而丁玲做到这一点,付出的艰辛和痛苦要比别人多十倍、百倍。她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向人民证实她一颗真诚的心。她不是用文章,而是用时间一丝一丝地剥去笼罩在身上的莫名的羞辱和黑暗的阴影。

但劳动依然是艰苦的。就拿为鸡剁菜拌饲料这活来说,也不算是轻活。小鸡舍,六趟房,一趟房两千多只,一万来只鸡的饲料,都得丁玲来拌。冬天的大白菜、胡萝卜,冻得硬邦邦的,丁玲三点就得起床到饲料室干,右手脖子都肿了。有个好心人看不过去,对指导员说:“老丁手脖子都累肿了,换个人干干吧!”谁知得到的回答是:“右手脖子肿了,不是还有左手脖子吗?”丁玲知道后,反而安慰那好心人,说:“你忘了,解放军不是有个老传统:轻伤不下火线嘛!”

王震对丁玲一直非常关心,每次到佳木斯,总要打电话给丁玲,约她去聊聊,谈谈,了解她的生活情况和工作情况。有一次,王震发现丁玲的右手肿了,忙问是怎么一回事。当他得知是每天剁鸡饲料造成的后,对基层干部说:思想改造不是肉体改造。并立即打电话给高大钧,要他立刻到佳木斯去。

高大钧第一次见到丁玲,是在1937年12月中旬的一天,地点是在山西临汾的刘村。那时,高大钧从陕北公校调到晋察冀前线,从延安过黄河,进晋东南,正巧丁玲带着西北战地服务团来。高大钧知道丁玲是作家,但不认识她。那天,他在总部刚下车,就见到一群人围在一起,当中是位身着日本大衣的女兵,圆圆的脸上,有一双大眼睛,正和周围的人热烈地说着什么。有人告诉高大钧,这就是丁玲。他匆匆地看了她一眼,就去执行任务了。第二次见面,就是在北大荒了。

高大钧是1937年10月14日入党的老红军,做内保工作,50年代到北大荒农场工作。丁玲到汤原农场后,高大钧任宝泉岭农场的场长。1963年10月,丁玲与陈明一起回北京看病时,向王震汇报工作,要求农场给以写作条件。

高大钧风风火火地赶到佳木斯,一进门,王震就说:“我叫你来,是要给你一个任务,一个光荣的任务!”他把“光荣的”三个字说得特别重。高大钧与王震很熟,因此,他半开玩笑地说:“首长指示,坚决照办!”说完还立正,行了个军礼。王震笑了,拍拍他的肩膀,说:“坐下谈。”

“丁玲同志下来锻炼,改造,不要在肉体上进行惩罚,你看,手都肿了。这样不好,人家有错误,要慢慢帮助。将来这些同志还可以为党工作。她是作家,你知道不知道?”高大钧点点头。王震又继续说:“把丁玲调到你那儿去,不要参加劳动,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丁玲是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不要让人家抬不起头来,在思想上多帮助她。”

高大钧边听边点头,最后对王震说:“请首长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她!”

1964年秋,丁玲和陈明在高大钧的热情接待下,到宝泉岭农场参观。年底,她从汤原农场调到宝泉岭农场,住在招待所的底楼最后一间,那是一个套房,有两间屋子。东北天冷,房子四周砌的是火墙,供取暖用。丁玲不会烧火墙,高大钧特意嘱咐招待所主任,让两个老职工为招待所烧火墙时附带着帮丁玲烧火墙。宝泉岭农场种小麦、大豆,不种水稻,而隔壁的劳改局农场种水稻。高大钧得知丁玲爱吃米饭,就叫人去换米时,帮丁玲顺便也换一些。丁玲感到寂寞的原因,莫过于看不到书和报,虽然此刻她身陷困境,但仍关心着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前途,忧国忧民。老同志的心是相通的,高大钧经常去看望丁玲,将自己在会上听来的,材料上看来的国内外形势,讲给丁玲听。

陈明摘去右派帽子后,天天到场工会工作,家中只留下丁玲一个人,高大钧的小女儿高文华,那时才四五岁,没事就往丁玲屋里钻,一口一声甜甜的丁姨,把丁玲冰凉的心溶化了。可爱的孩子,善良的人们,人间还有真情在。有一次,丁玲送给高文华一支白颜色笔杆的铅笔,这是丁玲荣获斯大林文学奖时得到的。她对高文华说:“我没什么东西送你,这支笔送给你学文化用吧。”高文华一直舍不得用,到现在还珍藏着。

眼看麦收季节快到了,为了让年轻妈妈脱身下地干活,丁玲提出办托儿所。没地方,就找啊,最后看中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猪圈。丁玲组织家属割草苫房子。那墙当地人叫垃哈辫,是小叶樟和上水、泥,涂上去的,冬天非常暖和,一般住上二十年也不会坏。丁玲和大伙儿一起垒墙、抹泥、铺地,没几天,一所崭新的托儿所就诞生了。小孩唱,大人笑,欢欢喜喜上工去了。

丁玲担任扫盲教员时,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套“见物识字”、“抬头见字”、“生字开花”的方法,帮助学员记字,经过一个冬天的学习,三十多个文盲不仅摘了帽子,还出现了小秀才。

同类推荐
  • 秋风辞

    秋风辞

    一场诡异血腥的政变破解了后刘邦时代的政治乱局;两位清静恭俭的帝王铸就了中国历史上的首个“太平盛世”。年仅十六岁雄心勃勃的帝王刘彻该怎样经营这个庞大的帝国?这里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有参详天地的通才鸿儒,有一赋千金、文采风流的才俊……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

    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

    曾经的大先生们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对西方的民主科学也感同身受。在那个百无禁忌的年代,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在空地上横站出了与中国皇宫、西式城堡迥然不同的精神建筑。本书辑录了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胡适、林语堂、金岳霖、梁漱溟、陈寅恪、钱穆等大师们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借以通过这些片段,感受他们的种种风范。
  • 你可以和他们一样有钱:福布斯40位常客的发家秘史

    你可以和他们一样有钱:福布斯40位常客的发家秘史

    在这颗蔚蓝的星球上,什么是传奇?是主宰命运的英雄,是使天地色变的霹雳,是令人神往的秘境,是无法磨灭的记忆,是人迹罕至的奇景,是社会变迁的光怪陆离……历史如同一张巨大的网,每一事件都与无数种可能交错,我们深陷其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真相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有勇气穿越历史的迷雾,沐浴晴朗。总有一些人物影响着历史,总有一些事件成就了某人,他们的言行是对历史最真实的演绎。他们曾经光鲜夺目,秀韵多姿;他们曾经飞扬跋扈,显赫一时;他们曾经一言九鼎,位高权重;他们曾经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如今他们中的一些虽早已离开世间,却走不出光阴的痕迹。新闻、绯闻、真相、谜团,将成为历史永存。
  • 在历史的拐点上——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在历史的拐点上——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一代伟人邓小平是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值此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本书选择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以最新的认识视角记述历史的真实,追思这位世纪老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功伟绩,景仰一代领袖的雄才大略,再次领悟一代伟人的智谋和胆识。
热门推荐
  • 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搜集整理了近30年来海峡两岸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40余篇,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学术取向,归纳为“寻根、记忆、认同”三个主题,从而揭示了学术研究背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两岸关系的变迁,折射出30年两岸关系的基本走向:从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异界天魔

    异界天魔

    2130年,猎人凌羽,穿越到了异界龙朔,成为家族显赫的纨绔子弟,宇文凌,为前任背黑锅,被父亲发配太行山苦修,从此开始他的修炼生涯,练武我有超级武器,本以为可以逍遥生活,没想到天意弄人,身份的变化,让凌羽不该何去何从,亲情,友情,爱情,该如何选择,是宁愿天下人负我,还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一念成神救苍生,一念成魔踏血河,
  • 天君的逃妻

    天君的逃妻

    某天出门前没看黄历,结果招来了一朵天地间最难缠的烂桃花。爱他,却给我招来雷劫之苦,搞得我差点灰飞烟灭。他是我的灾星,他却非我不娶。我也只得逃之夭夭~顺路泡个美男、吃个美食、赚点外快~天君我夫,您请回吧~
  •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喂喂,作者,神宠呢?-别急,先养着,会长大的。-喂喂~作者,空间呢?-别急,会有的!-喂喂,作者,美男呢?-别急,就来了!-喂喂,作者!……-我说你够了!要么领便当走人要么给我乖乖继续种田文!
  • 末世观察者日记

    末世观察者日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当世界进入末法时代,天灾面前,富人穷人一视同仁;天塌下来,高个矮个一同赴死:生死抉择,首长百姓一样犹豫:丧尸面前,美丽丑陋一样美味:食物面前,强者弱者一样折腰......末世来临,这世界变的好快!末世来临,这世界一点没变!我是观察者,我来带领你们观察另一个宇宙末世到来的一切......
  • 爱上韩国小王子

    爱上韩国小王子

    那是二十年的等待,如果时间再回到二十年前,她还会让他那样走掉吗……再会,却是彼此都不相识的境地,爱情却在一天一天的相处中滋生,然而种种误会阻碍在前面,他们的爱该何去何从?如果云知道,逃不开纠缠的牢……
  • 第五纪:轮回

    第五纪:轮回

    未来的某一天,病源碎片席卷世间,人们像其它所有生物一样都将被它改变。在那个世界,黑暗和光明没有被划清;在那个世界,科学和迷信没有绝对的界限;在那个世界,人类与神并非单纯的崇拜和被崇拜的对象……那是一个罪恶的世界,一个必须用一种恶行接替另一种恶行的世界!
  • 马达加斯加的企鹅

    马达加斯加的企鹅

    欢迎加入肯德基在这个夏天特别推出的“豪华企鹅套餐”。当然,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也可以选择加入麦当劳鼎力推出的“奢华企鹅套餐”。我们不是广告君,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 筑梦武侠

    筑梦武侠

    包子铺老板“赏你的,滚一边去,臭乞丐”他扔了半个馒头给萧天晴。老乞丐“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拯救世界就教给你了,你就拿半个馒头和我换了吧,求你了”这是一位死缠烂打要教萧天晴绝世武学的丐帮前辈。风流少年“你把我介绍给丐帮的前辈吧,进丐帮是我一生的梦想,这是现成的绝世秘籍,你就从了我吧...”风流少年竟以做乞丐为荣。萧天晴“还有没有人拿绝世老婆或者女儿来和我交换的?万里江山我也不介意啊!!!”一个馒头曾经引发了一场血案,那么在一个不一样的网游江湖里,这半个馒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人缘狗情

    人缘狗情

    此作品讲述了作者与狗狗之间真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