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为什么会如此失态呢?
这可以说是嫉妒、愤怒、沮丧的集中大爆发。盖茨一直以为,乔布斯这个顽劣的对手已经被他踩到脚下十几年了,已经永无翻身之日了,没想到他竟然又在自己眼皮底下咸鱼翻身了。而且,比尔·盖茨深知,像乔布斯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给他机会的。一旦让他踏入了苹果的大门,整个苹果很快就会被他掌控。自己也将迎来一个很难对付的老对手。
乔布斯得知盖茨的反应后,非常开心。这一仗,既痛快淋漓地“干掉”了加西,也“干掉”了盖茨。这些年来,乔布斯在荒野痛苦挣扎,强自打熬,眼睁睁地看着比尔·盖茨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桂冠,而那些荣耀本该是属于他的。盖茨越是成功,乔布斯就越是失落,越是嫉恨。但反过来,如果没有对盖茨的嫉恨,以及这些嫉恨引发的强烈报复心理,乔布斯又怎么能度过这一个又一个的漫漫长夜?他之所以没有屈服,没有放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有太多的对手要报复。
没有朋友的生活,会很寂寞。没有对手的生活,同样也会很寂寞。一个人的人生成就所能达到的高度,不但要看你交了什么样朋友,更要看你交了什么样的对手。乔布斯和比尔·盖茨这一对亦敌亦友、忽敌忽友的欢喜冤家,就是这句话的最佳说明。
对于这件事,比尔·盖茨很生气,但皮克斯的全体员工却很开心。他们开心不是因为乔布斯再一次赢得了商业谈判的胜利,而是无论如何,苹果都会占据一些乔布斯的精力。这样,他到公司来指手画脚的次数就会少很多了。整个公司现在正忙于为迪斯尼制作新的动画长片,如果没有乔布斯的“帮倒忙”,效率会高很多。
不过,乔布斯挺“自作多情”,他对拉塞特说:“我一直在想,这将导致我有很多时间不能陪伴家人,也有很多时间不能待在另一个家——皮克斯。但我想做这件事的唯一原因是,这个世界如果有苹果就会变得更好。”
拉塞特发自内心地笑了,对他说:“我祝福你。”当他这么说的时候,同时也在祝福自己。
令人无法置信的是,这一笔金额高达好几亿美元,牵动了好几个商界巨子,并最终影响到了几家大公司、几个大人物命运沉浮的惊心动魄的大交易,却不过是一场无中生有的游戏。
发现这一点的是苹果公司另一个创始人沃兹十几岁的儿子杰西。
阿梅里奥之所以要购买操作系统,就是因为苹果原来的MacOS7经常会在使用时崩溃。沃兹的儿子杰西在父亲的熏陶下,也是一个喜欢尝试的电子小孩。有一次,他卸载了麦金塔电脑上的当时主流的网页浏览器——微软的IE,另行装上一个叫做iCab的浏览器,结果发现,麦金塔电脑的操作系统再也不会崩溃了。杰西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沃兹。沃兹试了试,果真如此。他又让几个朋友做了相同的测试,结果还是如此。只要不使用微软公司的IE浏览器,麦金塔电脑的操作系统就不会崩溃。这说明,麦金塔本身没有问题,是作为插件安装进去的IE和操作系统发生冲突,导致了系统的崩溃。
所以,苹果根本不需要更换新的操作系统,只需要告诉麦金塔用户放弃微软的IE,采用网景公司的Netscape浏览器软件,或其他公司的浏览器软件就可以了。如果这个假设成真,那么,也就不会有上述这戏剧性的一幕一幕了。既然乔布斯不可能回归苹果,也就不会有后面那跌宕起伏的故事了。
那么,为什么一个十几岁小孩都能发现的问题,苹果公司那么多高管、技术精英,甚至也包括沃兹这样的高手,却发现不了这个问题呢?
原因和当年惠普公司没有珍惜沃兹发明的AppleI的价值、施乐公司没有重视Alto图形界面电脑的意义是一样的。过近的现实距离导致了过近的心理距离。过近的心理距离导致了当局者迷。
沃兹知道苹果公司当时正在寻购操作系统,他立即把这个发现通知他所能联系到的苹果公司各个层级的员工。但奇怪的是,根本没有人理会他。
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如果理会、承认这一点,那么,整个苹果公司的人都将被世人讥笑为世界上傻得不能再傻的笨蛋。这将造成集体性的认知失调。如果顾客知道苹果公司连这一点问题都发现不了,都解决不了,并已经开始大张旗鼓地求助于外,谁还会信任这家公司呢?
他们不能承认自己愚蠢,所以,他们只能揣着明白当糊涂。
至于IE与麦金塔操作系统的代码冲突,是不是微软有意为之,已经无从深究了。不过,比尔·盖茨那一场歇斯底里的暴怒,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
再假设一下,如果真是微软有意为之,那么这一幕可真是太有戏剧性了。比尔·盖茨和加西都是乔布斯的对手,都想在竞争中打压乔布斯,但最终却成了乔布斯的垫脚石,让他得以在放逐11年后,回归了他的“龙兴之地”。
看来,上帝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编剧。那么,接下来,阿梅里奥和他的“非正式顾问”乔布斯又会上演什么样的一幕呢?
心理感悟:聪明人最大的痛苦就在于永远失去了承认愚蠢的权力。
50配角抢了主角的戏
1997年1月的Macworld大会很快到来了。阿梅里奥精心设计了一出“行为秀”,他先是演讲了两个小时,然后把乔布斯请上了台。乔布斯的光芒顿时盖过了阿梅里奥。人群欢呼起来,震耳欲聋的掌声持续超过了1分钟。这些前来参加大会的都是苹果的忠实拥趸。多少年了,他们都没有这么激动过。自从乔布斯离开后,苹果再也没有一个领导人能够像他那样自信而有一种明星的魅力。但这还是阿梅里奥的舞台,乔布斯只是简短地说了几句话。阿梅里奥回到台上,又说了一个小时,然后再次将乔布斯请上台。紧接着,他又请上了沃兹尼亚克——苹果的另一位创始人。
有意思的是,苹果的这两位创始人的身份都是“非正式顾问”。阿梅里奥的意图很明显,他想要站在中间,一边拉着一位创始人,三个人一起举起手来庆祝胜利。他自信地以为自己能够掌控住乔布斯,掌控住局面。但乔布斯显然并不买账。他既不想为阿梅里奥控制,也不想与沃兹冰释前嫌。趁着阿梅里奥啰里啰唆说话的时候,乔布斯悄悄地溜下了舞台。
阿梅里奥沮丧地发现,自己并不能将乔布斯控制在手心。当初乔布斯为了促成交易,曾经放低了身段,现在已经是此一时、彼一时了。阿梅里奥大大地错了,在任何一出戏中,乔布斯都只想扮演主角。如果要他当配角,他宁可退出。但阿梅里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也注定了他的悲惨命运。
乔布斯顶着顾问的名头,开始工作了。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干掉首席技术官埃伦·汉考克。他很快用阿维·特瓦尼安取代了汉考克的位置。当然,他的理由很过硬。特瓦尼安是开发NeXT系统的第一权威,现在,要将NeXT的操作系统与苹果对接,当然要由他挂帅了。乔布斯又找来乔纳森·鲁宾斯坦(JonathanRubinstein)担任硬件的负责人。鲁宾斯坦当初是NeXT电脑硬件的负责人。当乔布斯忍痛砍掉硬件项目后,鲁宾斯坦不得不另谋他职。现在,乔布斯一召唤,他二话不说,就加入了苹果。
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乔布斯还没当天子,就已经开始换臣了。可阿梅里奥却无知无觉,根本没有注意乔布斯的所作所为正在不断削弱他的影响力。
乔布斯还向他强烈要求砍掉“牛顿”项目——一种手持个人电子助理设备(即PDA)。乔布斯列举了牛顿很多的不足之处,但他之所以讨厌牛顿,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是斯卡利的牛顿!就像当初乔布斯一定要开发自己的麦金塔电脑来证明自己并非不懂技术一样,斯卡利在职期间,也积极推动PDA项目来证明自己。牛顿上的“斯卡利标签”是乔布斯最不愿意看到的东西,所以他必要除之而后快!
不过,阿梅里奥没有同意,因为他仔细研究过这个项目,知道这个项目是能赚钱的。阿梅里奥的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后来,Palm公司在牛顿的开创性的基础上将PDA扩展为一个很大的产业。包括后来乔布斯主导开发的iPad也有几分牛顿的影子。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往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界定了不同的外在行为。乔布斯目前的角色是“顾问”,那么,为阿梅里奥提供建议就是符合他角色内涵的行为。至于采纳与否,则要由阿梅里奥自行决定。
但乔布斯这样的控制狂是不可能甘于仅仅为他人提供建议的。当他回到苹果,就像回到了自己的领地,他内心的自我角色界定在他开始为苹果投入心力起,就慢慢地转变了。这是因为,行为会改变态度。
在一个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社会中,每个人最初都是被视为言行一致的。你内在的态度决定了你外在的行为,你外在的行为表明了你内在的态度。如果有人违反了这样的约定俗成,也许会获得短期的利益,一旦被整个社会视为言行不一,那这个人就很难继续在这个群体中生存下去。经过长期进化,人们的潜意识就具备了这样的一种功能,根据外在的行为来调试内在的态度,让两者在不知不觉中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内心的认知失调。这就是行为改变态度。
德国心理学家弗里茨·斯特拉克经过研究发现,当人们用牙咬住一支钢笔(会牵动笑肌)时,比仅仅用嘴唇(不会牵动笑肌)时,会觉得面前的卡通片更有趣。也即是说,即便是你人为地、刻意地做出了微笑的表情,内心也会感到更快乐。这是对“行为改变态度”的最佳诠释。
乔布斯原本游离的身份(角色),因着他对苹果的不断投入而发生变化,直到他内心将自己界定为苹果的主宰者。态度一经改变,反过来又促进了外在的行为。乔布斯对苹果进行改造的动力和迫切性与日俱增。这就造成了与现实的矛盾。最终,他的目标就只能指向了干掉阿梅里奥,并取而代之。他不能允许有人在他的领地里指手画脚,而他本人只能袖手旁观。
乔布斯内心的态度和外在的行为发生的这些静悄悄的变化,阿梅里奥却不知晓,因为糟糕的业绩已经让他焦头烂额、无暇他顾了。在1997年2月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阿梅里奥不得不向股东们解释为什么1996财年最后一个季度的销售量比上年同期暴跌了30%。股东们轮番在麦克风前发泄他们的不满。时任苹果董事会主席的埃德·伍拉德(EdWoolard)在现场听得大惊失色。
会后,曾经担任杜邦公司CEO的伍拉德给乔布斯打了个电话,直截了当地询问他对阿梅里奥有什么看法。
在乔布斯的二分法世界(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白痴,没有任何中间过渡)里,阿梅里奥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痴。但是,目前阿梅里奥对他的建议大多还是能够采纳的,他推荐的人慢慢也占据了重要的岗位,如果毫无保留地告诉伍拉德他的真实感受,阿梅里奥很快就会知晓。那么,阿梅里奥就再也不会听他的了,也会将他安插进去的亲信一一除掉。
所以,乔布斯没有畅所欲言,只是很谨慎地说阿梅里奥可能不适合这个职位。但对伍拉德来说,这个回答就够了。阿梅里奥就此失去了伍拉德的支持。
乔布斯和《财富》杂志的科技记者布伦特·施伦德(BrentSchlender)很熟,他将自己对苹果现状和阿梅里奥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布伦特写了一篇《库珀蒂诺不对劲》的文章,用很长的篇幅描述了苹果公司的乱象。更重要的是,布伦特将这一切都归咎于阿梅里奥。说实话,这样指责阿梅里奥是不公平的。阿梅里奥本来就是在苹果即将崩盘的时候接手的,改造一个烂摊子,很难快速见效。另一方面,布伦特还用非常肯定的口气写道,乔布斯已经想好了拯救苹果的对策。
布伦特以中立第三方身份写的这篇文章,无异于吹响了把阿梅里奥拉下台的冲锋号。乔布斯最铁的哥们——甲骨文的董事长埃里森不失时机地给予声援。他立即对媒体发表声明,说他正在组建一个投资团,将融资10亿美元,对苹果进行恶意收购,然后再将苹果的领导权交给他的朋友乔布斯。
埃里森的这个做法明显是个障眼法。如果他真的要收购,就绝不会大肆宣扬,只会悄悄进行。因为大肆宣扬除了抬高收购价格外不会有其他任何作用。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一消息一公布,苹果的股价立即就上涨了11%。
这些做法很快引发了唱衰阿梅里奥的跟风行为。《红鲱鱼》杂志直接刊登了一篇《阿梅里奥,请辞职》的文章。《连线》杂志的封面上,苹果的标志被异变为一颗恐惧的心,钉在十字架上。
形势一片大坏。
忧心忡忡的伍拉德请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研究出售苹果的可能性。但高盛说,苹果的市场份额已经降得太低了,不可能找到战略投资者。那么,还有什么方法能拯救苹果?还有谁能拯救苹果?
伍拉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乔布斯(这和布伦特文章设下的锚定不无关系,也和乔布斯东山再起创造的光环不无关系)。在一次阿梅里奥缺席的董事会上,伍拉德说:“如果我们继续让阿梅里奥担任CEO,我想只有10%的可能避免破产,但如果我们解雇他并说服乔布斯接任,我们就有60%的机会生存下去。”经过讨论,董事会授权他去和乔布斯沟通,愿不愿接任CEO。
紧接着,当苹果公司宣布1997财年第一季度亏损708亿美元后,阿梅里奥的悲惨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但是,伍拉德还没能说服乔布斯……
心理感悟:主角源自角逐。
51玩一把垂帘听政
命运的轮回不可捉摸。12年前,乔布斯请来了斯卡利,斯卡利两年后赶走了乔布斯。12年后,阿梅里奥请回了乔布斯,乔布斯仅用7个月就赶走了阿梅里奥。
当伍拉德向阿梅里奥宣布董事会解雇他的消息时,阿梅里奥正要带着全家去野餐,这个消息让他很震惊。这也说明,阿梅里奥确实是过于麻木了。但他很快清醒过来,力图挽回。他追问伍拉德都有谁知道这个决定。伍拉德回答说:“董事会成员加上乔布斯都知道。”
阿梅里奥变得很愤怒:“乔布斯连董事会成员都不是,他有什么资格参与讨论呢?”阿梅里奥顿时明白了,就是乔布斯把他赶下了台。
当天晚上,阿梅里奥惊奇地接到了乔布斯的电话。乔布斯解释说,这不关他的事,是董事会作出的决定,但是他们问了他的意见。乔布斯甚至以一个知心朋友的身份,建议阿梅里奥先好好休6个月的假,不要急于去做什么。他还说,当年他被踢出苹果时,立即开始了新的工作,后来很后悔没有好好享受那段时间。问题是,“后悔”是事后发生的,而且是在长途跋涉后终于东山再起后发生的。当时的那个时点,痛苦充溢了整个心灵,何来“享受”之感?若是日后没有再次取得成功,懊丧还是会占据整个心灵,又何来“享受”之感?
不过,听了乔布斯的话,阿梅里奥感觉好了很多。但事后,他却有一种被乔布斯蒙骗了的感觉。
乔布斯为什么会打这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