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维特夫人表示,“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刻不容缓。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帮助孩子们安全、健康地使用互联网”。
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
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手机的推广和普及,更拓展了网络应用的渠道。在此情况下,藏身于网络的色情危害日益突出。寒假将近,为青少年营造安全上网环境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正大力进行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网络的色情危害现在已经成了国际问题,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网络发达国家,共同面对挑战,出招打击网络色情。
日本未成年人登录成人交友网站成社会问题
日本一家互联网搜索引擎门户网站“Goo”与三菱综合研究所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小学生上网者平均已超过5成,其中六年级学生的上网率约为9成。调查还显示,11.2%的小学生通过手机上网。
与此同时,日本未成年人因登录成人交友等网站而受到伤害的案件也屡屡发生。为此,日本政府实施的《青少年网络环境整备法》中,对网络运营商、监护人应承担的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
该法律要求,手机网络运营商在向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提供服务时,必须在手机中安装过滤有害网站的软件;电脑厂商在向未成年人用户出售产品时,必须为其安装过滤软件提供便利;监护人则有义务掌握孩子上网情况,并通过过滤软件等手段对上网孩子进行管理等。
不过,由于未成年人对过滤软件的抗拒情绪,让政策推进面临很大阻力,商家的商业利益和法律的难操作性,也让《青少年网络环境整备法》的推行面临诸多困难。但《青少年网络环境整备法》实施后,在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方面起到明显积极作用。日本警察厅公布的数据表明,2009年上半年,因上交友网站而受害的未成年人为265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5.6%。
在日本,为防止孩子浏览有害网页而设置了过滤服务的家庭达25.6%,互联网过滤服务正在逐步普及。
韩国实名上网,分级严格
韩国是世界上互联网最普及的国家之一,上网者占全国总人口近70%。
韩国在网络管理方面特别值得借鉴的措施,是实行了网络实名制。登录韩国35家主要网站的用户,输入个人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并得到验证后,方可发帖。
而对那些不宜青少年浏览的网站,更是实行了严格的年龄和身份核实措施。门户网站和新闻类的网站,不能含有青少年不宜内容,成人类的网站限制较少,但必须实行身份和年龄确认。
韩国政府下属的信息通讯伦理委员会内设立有24小时运行的“有害信息举报中心”,韩国信息通讯部利用技术手段,阻止网民从国外网站下载并转载淫秽视频。根据规定,韩国网站如果不主动屏蔽有关淫秽、违法和涉嫌诋毁他人名誉的网络文章和影像资料等,将要对这些不良信息引发的纠纷负相关法律责任。韩国政府曾逮捕了100多名在网上随意散播色情信息的嫌疑犯,并对其中的一些人处以了重罚,还将8家散布淫乱信息的网站举报给警察厅。
新加坡指导孩子安全上网
新加坡《广播法》明确规定,新加坡三大电信服务供应商负有屏蔽特定网站的义务。政府有权要求供应商删除网站中宣扬色情内容的言论。若供应商不能履行义务,将会被罚款或被暂时吊销营业执照。此外,政府还鼓励供应商开发推广“家庭上网系统”,帮助用户过滤掉不合适的内容。据悉,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迄今已屏蔽了100多个包含色情等不良内容的网站。
新加坡政府还成立“互联网家长顾问组”,由政府出资,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帮助家长指导孩子安全上网。传媒发展局还设立了500万美元的互联网公共教育基金,用于研制开发有效的内容管理工具、开展公共教育活动和鼓励安装绿色上网软件。
德国:设立“网上巡警”
德国最高刑事法庭规定,在互联网上散播儿童色情内容同交换类似内容的印刷品没有区别,都将面临最高达15年监禁的处罚。
在德国,对“传播和拥有儿童色情信息”的打击一直是遏制网络犯罪的重点。为此,德国联邦内政部和联邦警察局24小时跟踪分析网络信息,并调集打击色情犯罪的专家和技术力量成立了“网上巡警”机构。
如果有网民试图打开含有儿童色情内容的网站,网页将显示警告说明,同时开始运行的还有一个信息举报站。
为了保护手机用户不受干扰,德国手机入网实名登记。这些手续包括用户身份证、住址、银行账户等,并输入到电信运营商的数据库备案。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所有电信运营商对未成年人客户,都要给他们的用户卡设置防色情软件,以防范犯罪分子骚扰。
美国“性短信”成了中学生新词汇
手机色情问题成为美国社会的一大隐忧,美国中学生更是创造了一个新词汇——“性短信”,意思是将自拍的裸照通过网络或手机发送给他人。“美国预防青少年怀孕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39%的美国青少年曾经用手机传递过带有性暗示的短信,48%的青少年曾接到过这样的短信。
为有效防止黄色网站对青少年形成的危害,美国先后出台了4部法律,其中最新出台的《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规定,所有公共网络资源必须安装色情过滤软件,否则就无法获得政府提供的技术补助资金。
美国有超过10万个色情网站,大多不需要注册信息就可以自由浏览。美国目前的网民多达1.5亿,占全国人口的55%,其中10%的网民凭借公共网络资源畅游互联网。在美国,所有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的电脑都会安装色情信息过滤软件,电脑可以自动识别“色情”、“成人”、“暴力”等关键词,防止未成年人接触色情网站。
调查显示,多达39%的父母从没有教导子女正确的互联网使用方式。为此,美国联邦调查局专门为家长编发了《网上安全家长指南》,一些电脑公司也开发出供家长使用的远程监视软件。不少民间团体自发组织起来,呼吁政府立法禁止运营商通过手机色情网站的网络支付功能。
半数青少年接触过色情网站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搜狐社区联合发布的“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调查结果给出了答案。
有关专家表示,互联网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增加了青少年被侵害的风险,用强制性的法律措施维护网络的安全、健康和文明已成当务之急。
上网时长超平均水平两倍多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共有2.4万余名青少年网民参与了此项调查。
调查显示,在互联网上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开博客、聊天、交友等,已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另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以青少年为主,18岁以下的网民占19.1%,18至24岁的网民占31.8%,25岁至30岁的网民占18.1%。
此次调查显示,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网时长为5.3小时,其中每天上网时长为8小时及以上的占37%,而全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6.2小时,青少年网民的平均上网时长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在对自己上网状况的表述中,42.32%的青少年表示是“随意上网”,21.9%的被调查者承认“对网络有依赖”,20.08%的青少年“上网时间比预期的长”,仅有15.69%的青少年表示是“有计划性地上网”。
有55.32%的青少年对“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比如3天)不上网,会觉得难受么”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55.2%的青少年有过“因上网导致的不适的身体反应”。
参与此次调查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所助理研究员说,大多数青少年已经把网络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网络成为了他们不可缺少的伴侣,他们通常并不计划自己的上网时间,而是随意地想上就上。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上网查找,网络成为无所不能的水晶球。
研究员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了青少年善于利用网络,靠互联网中巨大的信息量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依赖,一旦互联网瘫痪,他们将无所适从,不知还能利用什么渠道来解决问题。”
“适当合理地利用网络的有益资源可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扩展人际交往范围,加速信息的滚动式传播,但过度不当的沉迷网络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使个别人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研究员说。
近半数调查对象收到过不良信息
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并不是一方净土。由于互联网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互联网也成了不良信息的滋生地。
调查显示,62.32%的青少年遇到过QQ号码被盗、虚拟财产被盗、个人信息被侵犯的情况;48.28%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3.39%的青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
调查还显示,14.49%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伤害。
“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由于网络传播成本越来越低,传播手法更加隐蔽和快速,一些人出于不良目的,将信息垃圾发送到他人的信箱或放在网上公告栏系统等一些信息发布点,青少年很容易成为被动的受害者。”研究员说。
此外,调查还显示,玩网络游戏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上网行为之一。
从统计数据看,69.36%的人认为上网或玩网络游戏是一种给生活减压或发泄情感的方式。44.93%的人会对所得的网络分数和网络头衔很在意;31.72%的人因为玩网络游戏和别人发生过争执。
青少年为何容易沉迷于网络呢?
一位参与此次调查的专业人士分析这一结果时认为,网络中的虚拟社会缓解了传统的面对面交往方式给人的心理压力,但和传统的大众传媒所建构的社会现实相比,互联网是一个更加虚拟的交往环境,是一个将人还原为无差别的工具、符号和对象的社会空间。在这种情境中,人们行为的社会情境意义淡化,行为与情境的适应性退而居其次,这容易导致伦理价值判断能力的弱化,从而增加青少年被侵害的风险。
用强制性法律措施保护青少年
“青少年在网络接触中被侵害的问题不仅是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而是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关系在内的问题。”研究员说。
她认为,要解决网络接触中青少年保护问题,必须从青少年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入手,应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网络世界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绝对安全的,使他们认识到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最终形成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预防和抵制违法犯罪的能力。
参与调查的专业人士一致认为,要深入研究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开发出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信息资源,吸引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使网络文化的主流积极向上,建立一些有针对性的特色青少年服务网站,使之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加快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用强制性的法律措施维护网络的安全、健康和文明。
进步强化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
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数达到1.75亿人,占网民总人数的51.8%,网民的最大群体仍然是学生,占网民总数的31.7%。据调查,青少年在成为使用互联网重要群体的同时,互联网也正在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市十分重视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及互联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
存在问题
互联网在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对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影响尤为强烈。青少年因上网而引起的网瘾、伤害、强奸、恶搞、婚恋甚至暴力犯罪在不断增加,给他们的学习、身心造成影响和伤害,给很多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目前,随着网络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不良网络信息也正以不同的形态和方式,不断向青少年中蔓延,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主要建议
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引导。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在各种媒体上加大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宣传力度和频率,不但要报道互联网不良信息侵害青少年成长的警示信息,更要报道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促进作用,引导青少年正确认知网络,科学使用网络。同时,各有关教育单位也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多方位、多角度地推进青少年教育引导工作。二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协调各方面资源,建立起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专家辅导队伍,以家庭和学校为主要阵地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区别,自觉远离网络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