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68100000002

第2章 节庆习俗的形成(2)

(六)传承性

传统节庆都无一例外地起源于古代社会,其中蕴涵包容了大量美好神奇的传说。这些传说之中,仅以赞美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的传说为例,可知其或是伸张正义、扬善除恶;或是追求爱情、赞美揭丑;或是追求吉祥、祭神斗邪,无不表现出深沉真挚的民族情感。而在几千年漫长的传统节庆文化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认同,作为我们民族共有的精神则富,早已积淀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内涵,深深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和精神世界,并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与此同时,表达民族情感、抒发节日情怀、追寻节庆精神的各种娱乐方式、文学艺术和饮食习惯、礼仪规则等节庆手段,也都因其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而世代传承,成为节庆文化的象征物、标志物。如年节的鞭炮、饺子、对联、年画,元宵节的汤圆、龙灯,端午节的龙舟、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等,这些传统节庆文化的物质外壳,都是经千载而不辍,历久远而弥新。

(七)变异性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社会息息相关的节庆文化也必然地发生因时而动、因需而动的变化发展。从传统节庆文化的精神层面上看,受存在决定意识的规律制约,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它也在不间断地冲击、影响下呈现出变化趋势。如传统节庆文化中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观念,在方今之世的传统节庆文化中虽仍有所残余,但已基本消失殆尽了;再如传统节庆文化中祭祖、上坟等宗教迷信内涵,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报本返始”的人文理性所取代。至于传统节庆文化中的物质层面,其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形成的变异,就更加直接和明显。如节日的食品,虽古之风韵犹存,但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从制作材料上,都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另外,节庆的娱乐方式,也与时代同步,不断发生变化。如年节的“守岁”,本以吃喝游玩嬉戏消磨时光,当今则已变化为以收看电视直播“春节联欢晚会”为主要活动方式;而适应当今环保和安全需要,年节的鞭炮燃放形成也已发生变化,被规定为定点、定时、定范围燃放,等等。

(八)实用性

传统节庆文化可以寄托乃至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如年节的门神、对联、年画、鞭炮等,都围绕着团圆美满、幸福吉祥的喜庆主题而展开;元宵汤圆、中秋月饼,也象征着团圆如意;清明踏青、端午插艾,则隐喻了人们对平安健康的追求和向往,等等。

从节庆民俗活动的信仰崇拜中,人们可以求得一种心理平衡。譬如年节乞求神灵庇佑及祭拜神先等活动,看似无益,但它的确具有无形而有力的精神安慰和心理净化作用。

就是节庆民俗活动具有强身健体、益智娱情的直接功效。如清明踏青、重阳登高,在春光明媚的秋高气爽的直实自然环境中,其强身健体的意图是十分明确的;而张贴对联、猜灯谜、放风筝、赛龙舟等活动,也确实又有启发人的心智以及创造欢庆气氛的积极作用。

另外,节庆民俗还有促进经济和生产繁荣的意义。传统节庆活动中,有许多是围绕着节气而展开的。这些民俗活动,有的是提示人们一年的气候变化,有的是提醒人们积储体能以备春种或秋收;人数民族节庆民俗中,赛马、射箭、叼羊以及汉族七夕节中的妇女“赛巧会”等内容,除有强身健体之目的外,显然也有切磋生产技艺、提高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意义。

三、节庆习俗的社会功能

节日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有:

(一)历史纪念作用。节日常常用于纪念有意义的历史人物或事件。通过节日活动,或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崇拜、景仰、效法之意,或对历史事件进行追忆和纪念。

(二)调剂生活作用。节日活动可以调剂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人们总是在节日里拿出最好的物质产品、特别是食品,以及最好的精神产品,如精彩的文化节目,来供人们享用、娱乐,使长年辛苦劳作的人们得以休息和改善生活,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三)社会教育作用。节日是进行社会教育的有利时机。节日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生产生活经济教育等。如教师节进行尊师重教教育;端午节进行爱国主义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老人节进行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教育;儿童节进行儿童体力、智力训练;在节日交际活动里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节日游戏中第二章年节的礼俗。

一、春节

(一)春节的来历

农历正月初一,历史上有元日、元旦、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朔等三十多种名称。辛亥革命后,把公历一月一日称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执行。公元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一次会议上,才正式决定我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命名为春节。俗称“过年”、“过大年”。年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所有节日中最隆重,最神圣的节日。

《尔雅》对何时称年曰:“尧舜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说文解字》说年是“谷熟也”。“年”在古时的含义是果实丰收。禾谷果实一年一熟,于是,表示丰收的“年”字便与时间有了某种联系,逐渐演变发展,人们就把“年”作为时间单位。在古时,人们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欢庆丰收的活动,要祭天地和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消灾免祸。

到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一年为十二个月,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年),这样农历年做为习俗被固定下来,沿袭至今。

全国过年活动十分隆重,俗话说:“五日年下,三日戏。”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年是指从初一到初五。但民间拉得时间很长,从传统心理上总是把年差别的“腊八节”看作是过年开始。民间普遍称腊八为小年。过了小年就开始为家人孩子做新衣备年货了。所以,过年也可以从腊八算起。山西民谚云:“腊月二十三,灶爷上了天。先生放了学,学生出了监。”“出监”原为犯人被释放,这里指学生放寒假。放假对学生来说就是享受自由,这时,那种等待过年的急切心情和欢快情绪,比过年还要浓郁。大人们便开始繁忙地准备式作。所以,许多地方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算起。

为了对过年习俗有个完整的了解,我们从腊八节开始叙述。

(二)春节的习俗

1.迎春节

(1)喝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节。周代把夏历十二月作为猎禽兽以祭祖先的时节,故叫“腊”。秦代开始把夏历十二月叫“腊月”。可知腊是古代年终时的一种祭祀活动,但腊月并不固定,到南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才固定到腊月初八这天。古代腊祭仪式结束后,要用新的黍糜做粥聚餐。应是腊八喝粥的起源。

腊八成为民间节日,还出自佛教传说,相传腊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据说释氏为了寻求人生之道,曾走遍名山大川,历尽艰险,一日来到尼连禅河,昏倒在地,一位牧女见到,给他乳糜充饥,体力恢复后,在树下静坐沉思,得道成佛,是日乃十二月八日。为纪念此事,佛僧每逢此日便取香谷杂粮煮粥供佛,名“腊八粥”。吴自牧《梦粱录》:“十二月八日,寺院之腊。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以供佛。自宋以后,腊八粥可用十多种米果糖煮而成,营养价值很高,颇受群众欢迎。此俗流传至今,成为腊八节的特有食物。

到了清代,喝腊八粥之风已普及全国各地,北方尤甚,其花样之多,排场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当时的皇宫几乎已视之为”圣物“现在北京城内著名的大寺院雍和宫里摆着的大铜锅,就是一个”铁证“。

这口大铜锅,重七八千手斤,大得吓人;口径直达两米,宽得惊人,深度为一米五,深得怕人。令人看了,无不咋舌。这恐怕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大铜锅了。这口大铜锅,就是清代皇帝为了熬腊八粥而令人专造的。这口铜锅是有来头的。原来雍和宫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四个儿子胤祯的府邸,称为雍王府。胤祯用阴谋夺取帝位入主皇宫以后,就将雍王府改成了行宫,故称”雍宫“。胤祯定年号为”雍正“。

雍正皇帝命人铸造了这口大铜锅,从他继位的第三年也就是1725年起,每逢腊八,就以敬佛为名,用这口大锅熬煮腊八粥,并请喇嘛诵经,然后供佛并将粥分别赏赐各王公大臣食用。此后,几乎形成了一种大典的仪式,十分隆重。每年一进腊月,清廷的内务府就要准备好各种熬粥的原料,其中仅杂粮一项,就有小米、黄米、江米、高粱米、薏米、菱角米、莲米等;干果一项中,就有红枣、栗子、核桃仁、杏仁、花生仁、瓜子仁、榛子仁、桂圆、葡萄干、青红丝及果脯等。据史料记载,每锅粥要下小米十二石,杂粮、干果各百斤,其他原料配比也有定数,而且要根据火候需要按顺序下锅,十分讲究。所以,熬出的腊八粥不仅非常好吃,而且色泽鲜美。

这种粥在熬制时,还有一套礼法:腊月初七日一大早,有专门的监灶官下令点火,一直熬到腊月初八凌晨,共熬六锅;到了佛祖成道的时刻,皇帝还要派钦差大臣,率领执事人等,庄严肃穆地奉行”佛前供粥典礼“;典礼时殿内钟声齐鸣,香烟袅袅,喇嘛们各就各位,齐诵经文,景况十分壮观。届时,第一锅粥得作为佛前供品;第二锅粥由内各府派专门人员,送到皇宫内院,献给皇帝和后妃,这锅粥比献给佛的要讲究的多,粥上面除码上各色精美的果料之外,还得用枣泥等堆塑出寿星老人、八仙之类,象征福、禄、寿、禧等各种图案;第三锅粥由朝廷指源专门人员,赏赐给各王公大臣;其余三锅粥,也由专门官员负责,分赐给寺众人等,作为节日珍品享用。当时凡得粥者,大都引以为荣耀之事,有很多人还分出一些馈赠亲友。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老百姓过去很穷,到年关什么也没有了,腊月初八把全部杂粮及可食东西收集起来,共八样,然后熬成稀粥,一直吃到过年。

腊八粥以米豆为大宗,各地大同小异,同时佐以核桃、山芋、松子、红枣、果脯等,熬成稠粥,色泽斑斓,软绵香甜可口。初八早上全家共享,含有喜庆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2)祭灶禅

俗话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腊月二十三日是祭祀灶君的节日,民间称“小年”、“过小年”,也叫送灶节。它是除夕一春节等一系列大节的前奏。小年夜时,过节的气氛已很浓厚。如今虽然很少送灶神的活动,但小年夜的节日观念犹存。

送灶节,源于祭祀灶神之俗。而祭灶之俗,又源于远古对火的崇拜,对火神的祭祀。古人赖火取暖、照明、煮食,故十分崇拜火,产生了原始祭祀活动,视火为神。

古往今来,人们对灶神的称谓是很多的。什么灶君、灶王、灶王爷,甚至火神,都指的是他。他的身世不光变化很大,就连他的性别,都说法不一。一种意见认为是古代帝王或其后裔。《淮南子·汜论训》载:“炎帝作火而为灶。”《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佚文云:“黄帝作灶,死为灶神。”《礼记·礼器》中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另一种意见认为灶神是位美女。《庄子·达生》记载人间鬼物,其中“灶有髻”乃是。把《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灶神,其状如美女,着赤衣。”其后,汉唐均有类似记载与传说。

我国祭灶之俗由来已久,先秦时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井、户、灶、中雷五种,中雷为土神。另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行、井、户、灶、中雷)。《准南子》逸篇《万毕术》记有“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民间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管灶的神,察看人们是否爱惜粮食,有无抛撒浪费,腊月二十三日要上天述职,根据善恶奏明大帝以定其罪。因而老百姓总是在其上天述职时摆供祭祀。

祭灶日期,古代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二十月,后来逐渐演化,到清中期固定为一年上天一次,时间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七天后即除夕回来。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的墙上,两行对联:“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古代有女不祀灶之说,后来演变为专由家庭主妇祭灶。民间主妇为了灶爷爷上天言好事,供品中主要是粮瓜和灶糖。民间传说灶君有夫妻两人,贪吃。糖瓜、灶糖专为他们供奉,吃了把嘴粘住,到天上不能胡说,免生是非。晋西北流传这样一首民歌:

腊月二十三,

灶君爷爷你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饭,

玉皇面前免开言。

回到咱家过大年,

有米有面有衣穿。

祭灶时,一般讲究吃饺子,俗谓“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吃糕和荞面,晋东南流行吃炒玉米,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牙糖粘起来,冻成块状,吃来酥脆香甜,尤为孩子们所喜爱。

民间绝大部分地区都是腊月二十三祭灶,只有山西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二十四日。

同类推荐
  •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本书为一册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进行普及的工具书读本。全书分“思想文化”、“古典文学”、“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地理与交通”、“居住与建筑”、“教育与科举”、“书法与绘画”、“音乐与戏剧”、“科技与体育”、“历史与文化传播”十四部分。每一部分先扼要简述内容,然后以辞条的形式对该类中的重要概念进行阐释。
  •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本书共八部分,叙述了古代体育习俗的形成、军事色彩浓厚的春秋战国体育习俗、粗具规模的两汉体育习俗、大起大落的两晋南北朝的体育习俗等内容。
  • 《弟子规》四十讲

    《弟子规》四十讲

    本书是蔡礼旭老师最经典的演讲集。蔡礼旭老师通过讲解四十集的《弟子规》,帮我们找到了人生不幸福的根源所在。我们只有在家庭生活中落实五伦大道,真诚地反省自己,才能扭转命运,过上和谐平安的生活。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热门推荐
  • “扯火”县长

    “扯火”县长

    轻松快活滑稽幽默笑料迭出扯得起火看得开心爽透心窝四川人的龙门阵——摆起来就长重庆人的言子儿——展起来就多四川话方言话说笑话讲疯话句句都是开心话涮坛子扯靶子吹牛皮冲壳子笑对人生展言子两个大麻子都是满天星守着花椒摊生意扯不抻县长当阴阳都怪屁股臀碰到金九筒笑得驴打滚碾砣天上飞烤鸭地上跑县长抱鹅蛋大家脸笑烂小康致富路大家把力出生活要安逸更要人心齐
  • 千年咒

    千年咒

    什么是爱情?爱情就是我追逐了你整整一千年,而每一世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飞蛾扑火般爱上别人,然后伤心欲绝地死去,我却无能为力。原来,在爱情的世界,没有对与错,没有时间的长与短,只有谁爱谁多一些……
  • 沉沦之地

    沉沦之地

    黑暗岁月,八荒六合被神秘强者打散,其中一块大陆不知所踪,而这一块大陆被称为沉沦之地。这块大地原始,莽荒,血腥,凶蛮,在这一块大陆上,唯有力量是全部!!
  • 第7号当铺

    第7号当铺

    自从我继承了爷爷的当铺之后,陆陆续续地接待了一批批‘客人’。这些客人赎买的典当物很奇怪:一枚鳞片、半块铜镜、小米粥、散架的榻......一件件典当物的背后,隐藏着一桩桩扑朔迷离的奇事!【注】绝当,又称死当,是指当户未能在典当期限内赎回的物件。PS:已有完本作品《星之迹》,人品保证,绝对完本,请各位看官放心收藏!支持咯!新浪微博,欢迎关注:楼恩雷!
  • 血染世界

    血染世界

    传说;当月亮变成血红色,天地间将发生可怕的灾难,邪恶重生。五千年前血月高悬,战斗一触即发,人间血尸万里。千年后青年秦羽,因拯救暗恋对象,陷入绝境,坠落万丈悬崖。始料未及,悬崖底乃是封印祸害千年之久的僵尸王。秦羽血染封印,血月在度高悬。
  • 心灵鸡汤精粹版8

    心灵鸡汤精粹版8

    低调是什么?低调不是安贫乐道,也不是在短缺单一时期所谓的“朴素”,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只有你的财富有了足够的积累,你才有可能在物质享受上保持低调。只有你在精神境界上有了足够的沉淀,你才有可能在精神生活上保持低调。
  • 九龙神话

    九龙神话

    公元1370年,明朝大臣龙氏一家满门被屠,只有幼子龙宇晨侥幸逃出,后拜入武当门下为掌门亲传弟子。学成之后替父报仇最后自刎,却又穿越到了一个人,神,魔三族乱斗的世界,名叫泛古大陆。但老天给予他新的生命却没打算给他幸福的生活。生为人,力为神,龙宇晨将如何抉择。神界的拉拢,人界的唾弃,魔界的追杀他将会何去何从?“我算中了开头,却始终猜不透结尾。"
  • TFBOYS爱上SNOW组合

    TFBOYS爱上SNOW组合

    ·································就不告诉你!嘿嘿!吊一下大家的胃口,答案马上揭晓咯!
  • 腹黑女皇

    腹黑女皇

    天呐,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一觉醒来就穿越了?这会说话的月光手链是什么鬼啦?那个冷酷的帅哥王爷干嘛老是缠着她不放啊!还有可恶的老不死国师,想杀我是吗?你最好现在就拍死我,要不然我发誓让你死无全尸!哼,现在你们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们高攀不起!咦,那个男人怎么可以这么帅~什么?为什么还这么厉害!要逆天吗?,“师父,收了弟子吧!”许初心很没皮没脸的拉着那个帅的一塌糊涂男人的衣角说。御姐一秒变萌妹,美男来了,挡都挡不住~
  • 逆妖传

    逆妖传

    千万年前,妖族从荒古走出,对人族发起了进攻,创造历史上人妖两族第一次种族大战。人族大败,被逼入荒古,为了生存下去,人族只得冒着被灭族的风险,穿越荒古,寻找一块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