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壬戌),公六十四岁。
奉大总统令,授肃威上将军。
四月至五月,直奉第一次战争。[2]
六月,内阁改组,海军总长李鼎新继续就职。
十月二日,徐树铮在福建延平[3]通告设立建国军政制置府。十二日,孙中山领导的粤军许崇智部入福建,联合王永泉赶走李厚基。李厚基逃入军舰;十三日,李厚基部史廷飏反攻福州失败。
十月十三日,黎元洪政府派公会办福建军务。十月十五日,任公为福建省长。
十月十六日,公因人民公举,通电暂任临时省长。
十月二十五日,黎政府派李厚基为福建讨逆军总司令,公为副司令(公坚辞不就),高全忠为闽军总指挥,进攻徐树铮。
十一月三日,福建各团体电告徐树铮于即日离闽;取消制置府。八日,推选王永泉接任福建总司令,林森接任福建省长。[1]
公创设福州贫民医院。
十二月,海军上将刘冠雄为福建镇抚使。
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癸亥),公六十五岁。
一月二十一日,明令取消福建讨逆军总司令,停止援闽军队进行。责成公及刘冠雄、孙传芳办理主客各军善后事宣。裁撤福建督军缺,着李厚基来京另候任用。
二月八日,福州军民大会举公为福建省长。
三月一日,公就福建省长职。
三月十五日,公及刘冠雄联名通电,就中央所任;办理福建善后事宜职。
三月二十日,令派孙传芳督理福建军务善后事宜,王永泉为帮办。
十月五日,北京议员吴景濂等开总统选举会,曹锟当选为总统。十月十日,曹锟入京就总统职,并公布“宪法”。
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六十六岁。
五月五日,孙传芳召集善后会议,自为会长,推公为副会长。
四月七日,任周荫人帮办福建军务善后事宜。
四月,闽王永泉盘踞省垣,拥兵专恣。海军徇闽民之请,联合友军协力驱除。王永泉率部离省,拟往漳、泉勾结驻厦之臧致平部扰乱闽局。驻闽军舰及陆战队扼要分防,跟踪追击于福清以南至涵江一带,王部狼狈败窜,省垣以安。同时,臧致平占据厦门,闽局仍紧。派练习舰队司令杨树庄暂兼闽厦警备司令,督同海容、应瑞等舰暨陆战队第一团进厦门,臧败而遁。东山、金门各县相继克复,闽疆始获奠定。
五月十三日,特派孙传芳为闽粤边防督办,周荫人督理福建军务善后事宜。
九月至十一月,奉直第二次战争。
九月二十日,裁撤闽粤边防督办及浙江督军两缺,特任孙传芳督理浙江军务善后事宜,兼闽浙巡阅使。
十一月三日,曹锟通告退职。
十一月,段祺瑞出任执政,内阁改组,以林建章为海军总长。
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六十七岁。
仍任福建省长。
肃威路成。后建肃威萨公堂,萨嘉曦作记云:“肃威路者,海军上将萨公鼎铭任福建省长时所开辟之马路也。原夫旧址俗称为马房巷,湫隘尤甚,西偏及居民之屋宇,东偏则督署之围墙内余地,一并划出,以扩充马路。既毕工,董其事者即以萨公之勇号名其路。其时,督署有裴公祠,香火极盛。民众以出人弗便,请公划隙地以祀神灵。越十余年,于民国癸未年(1943)由里人集资建裴祠一座,又审曲面势,建屋三楹,奉萨公肖像于其中,颜之曰:肃威萨公堂,亦聊寄纪念之意云尔。至是,里人得叨厦庇者佥曰:微萨公之力不及此。爰嘱嘉曦叙其颠末,冀垂久远。余惟萨公大名震耀寰球,凡造福之区不仅在于桑梓。今驱车而过斯路,睹周道如砥,乔木参天,其德政之设施,于兹略见一斑。方之古召公之甘棠遗爱,夫岂多让乎哉!遂泚笔而为之记,俾书之于壁。”
一月十六日临时执政令孙传芳督办浙江军务,周荫人督办福建军务。
二月,海军总司令杜锡珪因病卸职,以杨树庄为海军总司令;李景曦为海军练习舰队司令;许建廷为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周兆瑞另有任用,免职。以陈季良为第一舰队司令兼闽厦海军警备司令。
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四月,福州发生镇压学生运动事件。[1]
七月一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于广州。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丙寅),公六十八岁。
一月,内阁改组。杜锡珪出任海军总长;因事留护。次长吴绅礼先行就职,并代行部务。
六月,海军总长杜锡珪就职。海军次长吴绅礼辞职,以谢葆璋继职。
六月二十三日,杜锡珪就兼代国务总理职。
七月六日,杜代阁开第一次阁议,即用国务院摄行总统令,特任蔡廷干为外交总长。张国淦继任内务,罗文干任司法。
九月十五日,周荫人在福州就五省联军第四方面军总司令。
十月五日,以财政总长顾维钧代理国务总理。
十一月三十日,福建张毅军分水陆迫近福州。海军及省防司令联合击之,张军被缴械。
十二月二日,福州宣布服从党政府。周荫人向浙边退却。
冬,卸省长职。[1]往南港办理赈灾,赈救灾民,乡之民颂之。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六十九岁。
在南港散赈并督导灾民建屋、造桥及开辟马路。
有《游南港有感》诗:“面山背水万顷田,于今开辟过千年。无穷地利谁能识,但顾村人解举贤。”《喜南港苏州桥落成》:“回忆当年病涉时,寒天没胫剧堪悲。桥成今日诸无苦,来往行人险化夷。”
一月三日,福建临时政治会议成立,何应钦、戴任、江董琴、何玉书、陈季良、方声涛、黄展云、丁超五、王允恭等为委员,何应钦代理主席。
三月四日,杨树庄在吴淞口宣布就革命军海军总司令职。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戊辰),公七十岁。
仍居南港。
二月,福州南港九十三乡人民于公所建之苏州桥上特建萨公长寿亭。既成,并作记纪之[1]云:“中华民国十七年仲春,前福建省长海军上将军萨公七十揽揆之辰,乡之父老戴公之德,佥谋所以寿公者。于是因公所造之苏州桥而傅以亭,名之曰长寿亭,祝公永永寿命;而公之滂仁义,帡幪吾乡者,亦以志焉。丙寅冬,闽方有事,张毅弃漳泉之地,悉引兵趣省城;会有堵遏之者,乃窜入南港。南港者,江流盘折之处,沿岸九十三乡。是时,庐舍田园焚毁蹂躏,一无完土;男女死六十余人,其逃匿山中者,坑谷皆满;或渡江以避,舟不能容。自古灵、瓜山至于新岐,衡纵二十里,炊烟断绝,匪惟猪鸡芋菽之属,殄灭无遗;即草根树皮亦几于尽矣。迨张军投械受遣,乡人始逡巡归;而居无室、食无粮,野有积尸,无以为殓。公闻之大戚,罄己财一千缗,遣人分道驰验,赈其尤急者;更邀请绅富,醵金六万有奇,立福州兵灾救济会,无家者收容之,无食者廪给之,死无以葬者随所在掩瘗之;或赠棉衣,或施医药,以及称贷济渡,纤悉毕具。寻又亲勘灾区,筹久远之计,募于中外人士,曰南港兵灾善后会,复得十万金。辟南通之马路以恢商业,建沂源之兵房以戢盗氛。古雷、罗厝、盛汉、莲湖、潘盛、美潘、祚边、上浮洋、新坡村、东厝尾,凡民房被毁者,悉为营构,无使失所。他如通商、惠工、安康之路,苏坂、池月、利运之桥,皆公是营,不督不期,役者自勤。越数月,皆卒事。计公生平志愿,欲以经纬区宇者,乃不得遂,而阜恩施于乡曲,此殆有天焉。曾子固《越州赵公救灾记》以谓其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如公所为,吾不知于赵公何如?其足以示天下、传后世,无可疑也。”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己巳),公七十一岁。
有《元旦偶作》诗云:“不耕而食愧当时,不织而衣亦不宜。一日健康须努力,闻人疾苦为扶持。”
经漳厦赴龙岩施赈。[1]有《游漳州诗》云:“漳州富庶甲南闽,入境欣看气象新。商业骈臻知物阜,士风高尚见民淳。田佳菽粟无愁乏,海近鱼盐不谓珍。或涉重洋成巨贾,往来万里若交邻。”
四月十二日,国民政府明令设立海军部,以杨树庄为部长,陈绍宽为政务次长。六月一日,海军部正式成立时,部长杨树庄兼任福建省政府主席,由次长陈绍宽代理部务。
十月,特派杜锡珪为考察欧、美、日海军专员。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庚午),公七十二岁。
仍居龙岩。[2]
有《游龙岩》诗云:“清晨初日挂前山,万缕炊烟起堞间。鸟语数声闻小院,岚光四面绕荒关。儿童未解乱离苦,士卒空嗟征戍艰。到处干戈仍不定,但逢马策与刀环。”《游龙岩洞》诗云:“龙岩一望郁苍苍,乘兴来游陟彼冈。两道虬松如宿卫,数楹古刹亦昂藏。摄裾入洞凉风袅,携杖寻幽小草香。过客纪游诗宛在,循环读罢只神伤。”
十月,杜专员锡珪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海军、航空事业,均已告竣,乘日本邮船返国。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辛未),公七十三岁。
游龙岩之适中。
九月十八日,日本藉口中村事件突袭沈阳,并进踞东三省。
十二月二十二日,蒋中正辞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离京。林森被推为国府主席。
冬,龙岩适中亦筑肃威路,既成,并建立肃威上将军纪念碑亭;郑丰稔撰文、勒石。《肃威亭碑记》云:“以方召元老安危系属之身,而蹈风鹤频惊治安莫保之地,又非如专制之世,受命大府,行止不得自由,徒以数十万生民,拊循噢咻,不忍舍之而去,如肃威上将军萨公鼎铭之于龙岩为不可及矣。公以民十九年秋,来岩散赈,时四郊尤多反侧,城庙烽火,频频告警,公居危城中,以一童子执役,处之怡然。“一六”之变,防军遽撤,公夤夜偕数千难民,徒步避适中止焉。省当道函电以速其行者,无虑数十起,公皆一笑谢之。自是居适中数阅月,暇则临池咏诗,以翰墨自娱,急则部署乡团,为宁御计。……鸣呼!世之所谓大人先生者,吾知之矣!其居恒计利害,工趋避,优游以窃时望。一旦盘错当前,则闻命错愕,逡巡却颜,以避之。甚至百计卸责,自处以安,而予人以危者,比比皆是。此其为人以视公何如也。夫自古名贤足迹所至,其郡邑志乘,往往争先记载,侈为美谈,若公之于龙岩,散赈筑堡,实惠在民,尤非泛常流寓可比,则其遗爱,宁有穷期。岩人于城西建亭一座,署曰肃威,复琢词碑石,以永公德。其词曰:彭泽一饭,冥报为期,感深次骨,当厄之施,此皆甘人,以杀为戏。嗟我岩人,欲哭无泪。使星有耀,炯炯三台,曰徯我后,萨公其来。公谓岩人,绸缪及早,寇警日深,所恃惟堡。粥人于路,所济几何?以彼易此,获益孔多。海亦可枯,石亦可烂,维口载碑,万古璀灿。”(载《龙岩县志》,1945年版)
有《适中度岁》诗云:“村中岁暮雨霏霏,地僻天寒过客稀。漠漠水田环土堡,苍苍山阪对柴扉。短檐开卷心常泰,净几题诗兴欲飞。忽报岭头梅已放,扶筇且去迓春晖。”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七十四岁。
一月一日,统一政府成立。一月,海军部长杨树庄专任福建省政府主席,辞部长职。奉令特派政务次长陈绍宽为海军部部长,一日就职。
三月六日,蒋中正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春,游闽西各县。有《游闽西感赋》诗云:“浪迹天涯白发生,遐陬伏处盼承平。入春雨足溪流急,过午烟销树色清。即景成诗邀客和,问心无愧任人评。偷闲还试村中酿,醉卧松窗万事轻。”
秋,游闽东各县。驻霞浦,以工代赈;冬,疏浚河道。留有浚河诗碑。[1]
赴罗源鉴丰一带施赈。民众于鉴江立碑“衽席吾民”纪念之。
驻福鼎秦屿救灾,筑堤,民称“萨公堤”,又募款于太姥山筑石路,民称“萨公岭”;均勒石纪之。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公七十五岁。
游闽东各县。
有《由霞浦往游太姥山》诗云:“赶程常起早,逢榻便酣眠。地迥惊秋易,楼高得曙先。青黄万顷稻,浓淡几村烟。太姥山初见,鲤峰遥插天。”“宁为觅仙翁,奔波太姥东。二三游侠客,一个孝廉公。避雨持斋久,联吟寄兴同。五更闻念佛,万虑亦俱空。”
十一月四日,林主席抵福州;十三日,离闽返京。
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州成立。发表公为延建省省长,但未到任。[1]
十二月,海军上将杜锡珪卒于沪邸。国民政府于是月三十日明令优恤。
十二月三十一日,陈季良赴闽指挥海军作战。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公七十六岁。
蛰居福州。
一月,国民政府委员、前海军部部长、海军上将杨树庄在沪捐馆。国民政府明令优恤。
一月十日,海军收复厦门;十一日,陈绍宽率舰由沪赴闽。
一月十二日,任命陈仪为闽主席。
一月十三日,十九路军退出福州。十四日,陈绍宽、陈季良入福州。十五日,十九路军退集漳泉。十六日,中央军入福州;二十一日克漳州,二十六日入泉州。三十日,十九路军改编为东路“剿匪”军第七路军。
二月五日,陈仪就福建省政府主席职,派王正廷监誓。
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七十七岁。
居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