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1500000039

第39章 蓝道行扶乩 (1)

1

多少年来,一提到何心隐这个名字,我心中就会隐隐作痛。可是,耿定向却五次三番在我面前谈论他,让我不胜其烦。

何心隐到北京已经一个多月了,就客居耿定向的家里。耿定向是我的湖广同乡兼好友,担任国子监讲官。他的志趣,似乎不在朝政,而是更乐于钻研学问,整日埋头于聚众讲学,切磋心得,俨然已是京城儒学的大家。

自当今圣上的祖父宪宗皇帝始,特别是以宽厚、容忍著称的孝宗皇帝继位以后,京师兴起了自发的聚众讲学之风,上至阁老尚书,下至布衣士绅,无不以登坛讲学为乐事。每每待阁老如严嵩、徐阶辈出面讲学,朝中百官,竟至放下公事,近乎倾巢出动,前往聆听。于是,就有一批热心人,穿梭其间,代为联络组织。耿定向登进士,授国子监讲官后,立即就成了讲学的热心联络者。举办聚会,结交学究,耿定向乐此不疲。对于何心隐这样的布衣学者,他也乐意交往。何心隐一到北京,就在广济寺聚众讲学。

广济寺位于西四牌楼羊市大街路北,是京城名寺,在山门内钟鼓楼东侧,是佛家的居士林,何心隐即在此开设讲坛,听众自由出入。由于广济寺地处闹市,皇宫和各衙门咫尺之遥,所以就连朝中官员、翰林院和国子监的学子,也纷纷前往聆听。几次讲学下来,何心隐的大名,立即就在朝野传扬,在舆论中,大明开国凡二百年矣,真正的学问大家,一代宗师,除了武宗朝的王阳明,似乎还没有任何人,敢与何心隐比肩。国子监的监生们私下里不仅都在议论何心隐的学识,更钦佩他的胆略。耿定向素称自己是程朱理学的信仰者,而就我的了解,何心隐最不以为然的,莫过于理学,以我的推测,耿定向对何心隐的学说未必赞同,但他还是以能够结交上何心隐这样的名流大家为幸事,遂极力邀请何心隐到自己的舍邸居住,恭恭敬敬,以师事之。

我和高拱是从不参与讲学的。偶尔,严嵩、徐阶应邀讲学,出于礼貌,不得不前往聆听,但内心从来对讲学抱有反感。国事日非,边防告急,民怨沸腾,有多少实务需要研议处理,当国者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却热衷于高谈玄论,用高拱的话说,“徒令人凌躥高远,长浮虚之风,无疑于履平地而说相轮,处井干而谈海若”。所以,我不会去聆听何心隐的讲学。耿定向一再邀请我和何心隐会面,我都以各种理由搪塞着、拖延着。

我不是不想见何心隐。京城里没有谁比我更想一睹何心隐的尊容。曾其何时,一个怀抱远大理想的少年的心,第一次被一个高贵而又美丽的少女所打动,而这个少女,令我醒时梦中思念不已的顾峭,最后却成了何心隐的妻子。多年的磨炼,对权力的渴望,已经使我近乎失去了对情事的感受,但当年遇到顾峭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更重要的是,快二十年了,何心隐就像一个梦魇,缠绕在我的脑海。我虽然没有见过他,可在我的脑海里,他早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影像,与我如影随形。他就仿佛是一束奇异的光,把我内心深处的怯懦和矫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让我顿生自卑,顾影自怜。好几次,我都想答应耿定向,但话到了嘴边,又忍住了。我怀疑我能不能以自己的气势压倒他,如果晤面更增加我内心的负担,我宁愿回避吧!好在当下正是倒严的关键时期,这吸引了我的全部的注意力,激发了我巨大的热情,其他的事情,我已经感到兴味索然了。

但耿定向还是不放弃努力。在耿定向看来,湖广籍的官员中,我虽地位不高,但前程看好,足可为乡党领袖,所以总想能为我做些什么,以助于我声望的提升。大概他认为结识何心隐这样的名士大可提高我在儒林学界的声望,所以一再劝我与何心隐结识。

“太岳兄主太学,”国子监,就是汉代的太学,故时人也以太学称之,几天来,耿定向每当在国子监见到我,就重复着他的劝说,“对像何先生这样的布衣倡道者,该是极有兴趣才是啊!何先生可是一个奇人啊,太岳兄千万不可以凡人视之。”

耿定向身材适中,相貌儒雅,即使是在我这个熟人面前,也是正襟危坐,他不断地找些以为能引起我兴趣的话试图打动我,“就连何夫人,也多次提及太岳兄,说她曾在武昌与太岳有过一面之交,当年的少年文魁,转眼已是朝廷栋梁,不知道如今还记不记得陈年旧事。”

我终于从文稿上移开了目光,正视了耿定向一眼,但旋即,感叹了一声,说:“二十年了,都忘却了。”

耿定向也感叹了一声,那分明是失望的叹息:“太岳兄,”耿定向忽然压低了声音,“何先生虽以布衣倡道自居,实则对政局还是热衷。他向我感叹,当今政事大坏,奸臣当国,满朝文武,竟隐然接受,嘉靖朝的臣子高官,要么舍己浪战,要么屈从淫威,束手无策,竟连一个有智谋的人才也没有吗?”

我抬起头,眼前一亮,一瞬间就下定了与何心隐会面的决心。但我不露声色,反而忠告耿定向,叫着他的字说:“楚侗,不要招惹是非,切磋学问可也,何故牵涉朝廷大臣?我辈后进,万不可卷入官场漩涡。”

“何先生也是偶尔说起,感慨一番,而我也只说于太岳兄一人知之,”耿定向忙解释道,神情有些紧张,“他人概不知也。”

“既然何先生有些学问,而何夫人又是恩翁顾大人的女公子,居正的熟人,”我平静地说,“居正理当看望。今晚就到贵府求教,如何?”

耿定向喜出望外:“好,我这就回去预为安排。”

“不必预备,”我依然平静地说,“用过晚膳,我再过去。楚侗也不必向何心隐说起,就当是我不知道何心隐客居贵府,只是偶尔过府闲聊,与何心隐不期而遇罢了。过后亦不要向人提及。”

耿定向不可能明白我的心思。他既不知道我对顾峭曾经有过的思恋,也不知道在我的内心深处,早已把何心隐视为精神上的对手,而且是一个我自知永远无法战胜的对手。我不敢面对这个对手,但当不得不面对的时候,就不能不极力掩饰自己的自卑,保持至少是表面的尊严。所以,我不可能要何心隐知道,是我主动前去拜访他,就只能是装作不期而遇的样子。何况,我之所以改变想法要和何心隐见面,乃是因为从耿定向的转述中可以听出,此人似乎胸有奇计,足可推倒严嵩而又能保全自己。我要从何心隐那里求得奇计,又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包括耿定向在内。

耿定向的家在地安门附近,是他买下的一个四合院,竟比我和高拱的家都要轩敞许多,据说是一帮聚众讲学的朋友帮衬着买下的。我已经来过几次,到这里,我自然是不必通报的。进得大门,我一改往日的严肃,大声道:“楚侗,近来可有新作?快快拿出来赏析赏析。”

耿定向应声迎了出来,也装作惊喜的样子:“啊,是太岳兄!正好,我与何先生正在花厅切磋学问,太岳兄可有此雅兴?”

“喔,楚侗所说何先生,是人谓布衣狂禅何柱乾先生吗?”柱乾是何心隐的字,我说了这句话,就收敛了笑容,神情立即变得严肃、庄重,步履也格外稳重,沉默着随耿定向进了花厅。

“这位是国子监司业张居正张太岳,”一进门,耿定向就引荐说,“这位就是名满国中的隐士何心隐何先生。”

何心隐也不起身,更没有施礼的表示,而是上下打量着我,口中喃喃道:“果然气宇轩昂。”

我忍住心中的不快,并不正眼看何心隐,有风度地拱了拱手,说了一声“久仰”,便坐了下来。余光中,我把何心隐打量了一番。他虽然坐着,但也可以看出,何心隐个头不高,一副布衣装扮,穿着一件原缎棉袍,宽袖过手,折叠至腕;脚蹬蛤蟆头原底千层布靴。全发束顶,越发显得脑门宽大高耸,大概是火炉映衬的缘故,清瘦的面庞泛着红光。两只不大的眼睛,却透出令人感到很不自在的光芒。

“公在太学,知太学道乎?”何心隐冷冷地、显然是带着嘲讽的、质问的语调道。

从来没有人以这样的口气和我说话,虽然我断定何心隐对为官者不可能抱有敬畏心理,但也没有预料到他如此狂妄。这句话,特别是说话的口气深深刺痛了我。我立即用一种威慑和轻蔑交织在一起的目光紧紧地、久久地盯住何心隐,回敬道:“据闻尔意时时欲飞,可我看你却飞不起也!”

耿定向被我和何心隐的对话惊得目瞪口呆。他看看何心隐,又看看我,想说什么,一时又说不出来。空气似乎凝固了。

我站起身,刚要拂袖而去,顾峭进来了。“张先生,”她笑着说,“多年不见,还记得咱吗?”

我猜想,顾峭大概就在间壁,我和何心隐的对话,她一定是听到了。为打破僵局,才出来相见。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可一见到顾峭,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那高贵、俏皮的神情,依然如故。我忙施礼,掩饰自己内心的慌乱:“啊,是小姐,居正安能忘怀?当年居正在武昌,令尊老封翁对学生关护有加,邀至书房耳提面命,学生得以一睹小姐芳容,恍然二十载,居正却常常忆及。令尊老封翁不幸仙游,居正无以报深恩于万一,每每思之,深以为憾。”

顾峭走过去,坐在何心隐的身旁:“张先生为何站着?是不是女流之辈打扰了你们的谈兴?”

我只好又坐下来:“哪里,居正实不知小姐到京,不然安能如此失礼?今日到耿大人处求教,不期然得晤,见小姐风采依旧,居正甚慰。”说这话时,当年离开武昌后思念顾峭的情形,又在我脑海里浮现,心里不禁涌出一阵酸楚。

“颠沛流离,哪里还有什么风采,更遑论依旧了!”顾峭淡然一笑,“说到报恩,倒是应该感谢张先生当年在京师的援手啊!”

难为顾峭还提及当年何心隐入狱时我在京师替他转圜的事,我心里感到一丝安慰:“官场上的事,小姐不提也罢。”

“人各有志,贵在持之以恒。可喜的是,张先生在官场能自强不息、沉毅渊重,先君若九泉有知,也会为张先生高兴。”顾峭诚恳道,“以张先生的渊谋默运,实现管仲、伊尹之志,当为期不远。”

“是啊,”何心隐冷冷接了一句,“据闻在官场游刃有余,朝中大佬,无不器重,也难为了江陵公了!不过江陵公若要做伊尹、管仲,就不能不驱逐权奸。此是大功,立此大功者,朝廷当以大官为酬报。”

我等待的就是何心隐的这个话题,但我并没有流露出要回应的神情,而是佯装震惊地说:“当下君圣相贤,居正实不知柱乾先生何出此言?况居正虽侧身朝班,然只知忠君报国,争权逐位之事,居正从不与闻。”

“哈哈,”何心隐仰脸大笑,忽而又一脸凝重,“公不闻正邪不两立、临难不苟免之名教乎?恶直丑正,屑小得志,国事日非,民怨沸腾,若要报国,就得设法改变此等危局,安能以争权逐位视之?”

“恕居正浅陋,实不知柱乾先生何所云。居正闻得,柱乾先生绝尘仕进,何以还要如此热衷政事?”我故意刺激何心隐,“居正劝柱乾先生还是潜心学问,不要妄议朝政、藏否当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心隐凛然道,“我何某虽一介布衣,然不忘倡道,道不行则不忍坐视!”

“柱乾先生所谓道者,不知何所指?恐非帝王之道、孔孟之道吧?”我不愿在顾峭和耿定向面前谈论敏感话题,便故意转移了话题,“居正愿闻其详。”

“也好,”何心隐站起身,在花厅踱步。他左手背在身后,右手不停地捋着散乱的胡须,似乎在沉思。过了一会儿,他转过身,对顾峭和耿定向说:“我与江陵公切磋学问,恐言语不和,难免争执,他人在场,未免尴尬,请楚侗和夫人皆回避吧。”

何心隐话未说完,顾峭就急忙告辞而去,耿定向迷惑地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何心隐,很不情愿地走出了花厅。

“我知江陵公城府甚深,”何心隐边说,边走过来,坐在我对面的梨木雕花椅上,看着我,“然我也知江陵公外似有圆融混沌之形,内实恪守贤与不肖是非之辨。所谓渊谋默运、不露声色,江陵公正是不二人选。”

我断定,何心隐已经谋划了倒严之术,他需要朝廷有人相助,而我正是他看中的人选。但我故作糊涂,问:“柱乾兄所谓‘人选’者,何所指?”

何心隐并不回答我的提问,而是反问道:“公识蓝道行否?”

蓝道行是方士,二十年前曾在宫中辅佐当今圣上修玄,被封为“纯一真人”,但之后又出宫云游。直到前不久,已是百岁高龄,才又回到京师,再次被圣上召入西苑。据说此人身怀修身养性、长生不老之道,又善降紫姑和扶乩之术,很受当今圣上的信任。特别是蓝道行百岁之寿,使乞求长生不老的当今圣上,对他又多了一份亲近感,大有须臾难离之态。能够入宫常伴皇帝左右,对一个道士来说,也算是莫大的荣耀了,何况还被封“真人”,但蓝道行弃之若敝履,可见此人并非是贪图荣华富贵之辈。蓝道行的大名,在京师官场,无人不晓。但在我内心,对圣上修玄崇道本极反感,对道士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好感。当然,虽然反感,朝中大佬如严嵩、徐阶,没有谁不想和圣上身边的道士亲近的。但关键是我远离宫帏,暂时还没有这个方便,所以我对蓝道行,也是只闻其名,并未相识。

何心隐似乎并不在意我是否熟识蓝道行,他要告诉我的是,蓝道行是他的朋友,而且此番重入西苑,正是听从了他的建言,似乎,这是他计策的一个步骤。

同类推荐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罗盛教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罗盛教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张纯如

    张纯如

    出自张纯如笔下的畅销书《南京大屠杀》,永远的改变了人们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这一切始于一张照片,照片里,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漂满江面。张纯如的灵魂因此被触动。这些人是谁?她无法忘怀那一景象。她无法忘怀自己看到的一切。短短几年后,张纯如将这场堪比反犹大屠杀的暴行公之于世。《南京大屠杀》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上停留了10周之久,销量近50万本,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然而就是这个赤手空拳打破国际社会长达60年沉默的女子,2004年11月9日,终结了自己36岁的生命。这之后的6年,张盈盈,张纯如的母亲,忍痛写下了这本回忆录,为读者细腻地呈现了女儿的生平:童年时自办的报纸,早年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一名年轻历史学者的冉冉升起,与儿子的自闭症作斗争的历程,以及悲剧性的自杀。《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书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这本书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爱与疼痛。
  • 我创办了共识网

    我创办了共识网

    本书共分为:人生这锅窝窝头、一路驼铃声、智慧的和聪明的、头顶有光环的人若干辑。主要是作者对家乡、亲人、朋友以及儿时的回忆和怀念,对岁月的感慨,以及自己近年来的工作经历等。随着岁月的消逝,这些生命的体验与感悟酝酿出让人唏嘘不已的经典之作。
  • 读懂林徽因

    读懂林徽因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林徽因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林徽因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
热门推荐
  • 甜腻蜜恋:校草专属甜心
  • 校草大人看上你

    校草大人看上你

    “温梓盈,亲爱的,本校草看上你了。”某男痞痞的笑着。“噗。”某女很没形象的一口水喷出,发飙似的一脚踩在椅子上,气势磅礴“别叫我亲爱的,不然我怕我一个没忍住一巴掌甩你脸上,然后去你家放火。”且看一对爆笑的欢喜冤家,如何擦出爱的火花!
  • 穿越之降夫记

    穿越之降夫记

    一家一妻。南唐新帝初登大典,急需联姻来稳定各个世家旧臣,小郡主扶摇也被赐了婚,皇帝对她说,这家三兄弟,要是能降服了,军权大大的,她斗志满满,接过圣旨才发现,这特么不是昔日的世仇今生的冤家吗?女主:皇舅舅,换一家行不行?小皇帝斜眼:降服不了吗?女主内流满面:手到擒来!男主们:……
  • 废墟下的青春

    废墟下的青春

    全国第一本以汶川地震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讲叙主人公在废墟下30个小时里的自救行动以及对往事的回忆。文章涉及单亲家庭,暴力,性,自杀等元素。最终灰色的青春在地震中得到了升华。全文主题积极向上,披露的问题发人深省,震撼人心。作者王杰,四川绵阳人,汶川地震重灾区,现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
  • 无泪相思扣

    无泪相思扣

    他是隐宗少主,一出生便承担起沉重的担子。他是魔教之主,人人得而诛之。隐世之涯,命运的邂逅,错误的交集。闲云野鹤的生活纵然无忧,但他始终适合血染红袍。两个世界的人,虽有交集,总会分散。相离之日,虽说再见,最终却难再见。再见之时,一人已是堂上新郎,而一人却是堂下持剑的人。正邪不两立,再见面已是拔刀相向。他终究敌不过父辈的命运,一生毁于一个情字。至死,他方知道,这辈子,只是自己单相思。那人却有妻有儿。只是他看不到那人眼里的泪。
  • 灵王录

    灵王录

    黑夜中...电车飞驰..“唔”...急促的呼吸和脚步..恐惧的心灵..“啊.啊.啊..........”
  • 女狙击手穿越:逃婚酷妃王爷追

    女狙击手穿越:逃婚酷妃王爷追

    本文美女帅哥如云,女主暗藏,有待慧眼相识。风流到令人发指的少年王爷,坐拥无数美姬,笑纳戏伶男宠;一道指婚圣旨下来,吓得他惶恐而逃;丰神似玉的少年候爷,形似琉,神似璃,天下人皆称“琉璃公子”洁傲孤僻,却引得无数女子的垂爱,可他却偏偏孤守一人;谁是谁错过的缘,而谁又是谁注定的人?
  • The Romany Ryel

    The Romany Ry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凰惊天下:一代天后

    凰惊天下:一代天后

    古有一代成吉思汗,今有一代娱乐天后可是,谁来告诉苏沁墨,为什么她堂堂娱乐天后去看会花都会穿越昂???why???穿就穿吧,但她只会做明星啊!!!大不了,劳资就创一条娱乐圈青楼老鸨来欺我,哼,敛你钱财烧你青楼,让你伤经动骨一百天嫡长公主来扰我,哼,毁你清白名声扫地,让你无颜出房门梓王殿下来追我,what?我可不可以拒绝???这真是爽爆了的生活!
  • 春风一度压海棠

    春风一度压海棠

    一个是外表完美内心糙汉手握重权、人狠话不多的小王爷、一个是同样外表完美内心狂野胆识过人、人美路子野的谢府嫡女。上天让两人相遇,是X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敬请关注每天晚上8点大梁朝CCAV年度巨献《春风一度压海棠》让我们跟随剧情走进宠夫狂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