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46000000017

第17章 歌仔戏音乐的继承、创造与实验(2000~2010)(5)

当下戏曲音乐创作基本上是根据剧情发展和情绪变化的需要来展开的,所以它的指向性很明确,即为剧目服务,而恰恰因为这样的选择,有时使得戏曲音乐越来越远离它的接受与传播的主体——观众,其结果就是,新时期以来,大部分地方剧种的音乐极少出现被广为传唱的唱段。歌仔戏的乡土性格历来要求歌仔戏从语言和音乐两方面来感染观众,引起共鸣。该剧的音乐在把握传统意味的同时兼顾时代的审美趋向,旋律和曲调的设定也以剧情的推进和观众的接受为要旨,而且两岸的深度合作,似乎已回归到两岸歌仔戏音乐的交流——不是单向输出,而是相互交融的格局。所以,剧中或可成为歌仔戏现代经典的优美唱段,也将有望于两岸传唱。

台湾演员与厦门演员的唱腔,曲调的基本框架一样,因两地方言略有所不同,学艺经历差异较大,以及两岸对唱腔审美的差异,台湾与厦门的演员在发声方法、唱腔的旋法、演唱时的转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并不影响观众共同来欣赏剧中优美的唱腔。

主演《蝴蝶之恋》的庄海蓉和唐美云,恰好是厦门“美旦”与台湾“红生”的绝佳组合。庄海蓉是厦门的歌仔戏名旦,后改小生,其旦角扮相秀美大气,小生扮相儒雅俊美。因此在《蝴蝶之恋》中,她饰演祝英台和云中青,生旦的扮相和表演俱佳。唐美云是台湾歌仔戏名伶,精擅生角与三花,曾担纲河洛歌仔戏团当家小生。歌仔戏的女小生是一个很受戏迷优待的行当。从学艺的经历看,庄海蓉在厦门艺术学校(前身为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学习歌仔戏专业,毕业于福建省艺术学校,工闺门旦和小生。毕业后参加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后又进入集美大学音乐教育大专班进修。她自进入歌仔戏剧团以来一直是团里的主要演员,主演过《三请樊梨花》《白蛇传》《孟丽君》等剧目,曾几次随团赴新加坡演出,深受新加坡观众喜爱。她主演的《凤冠梦》《双合镜》深受台湾观众的欢迎。庄海蓉是艺校培养的学院派演员。唐美云因擅长唱《杂念仔》和《都马调》(即大陆的《杂碎仔》),被称为“杂念仔云”。1981年,唐美云随台湾歌仔戏界组团前往东南亚表演,于菲律宾马尼拉受当地南管戏师傅李祥石指导。回台湾后,她正式学戏,接受父亲蒋武童的训练,钻研文武生角,师从母亲唐冰森、文场弦手柯水木学习唱腔,后来更拜海光剧校张慧川为师,学习京剧身段。在《梨园天神》《龙凤情缘》《荣华富贵》《添灯记》《大漠胭脂》《无情游》等剧目中担任主角。唐美云是传统的团带班、老艺人口传心授成长起来的演员。在唱腔和表演上,厦门和台湾的演员也各有特点。庄海蓉曾在歌仔戏《邵江海》中扮演亚枝(邵江海之妻),展示了扎实的功力,唱念做打的娴熟技巧,以生动的肢体语言塑造人物及其丰富的内心体验。唐美云是台湾的歌仔戏女小生,继承了歌仔戏传统的唱腔和表演方式。

第一场中,舞台上云中青与雨秋霖因演梁山伯和祝英台而陷入爱河之中,接着云中青与雨秋霖有一段二重唱,表现二人彼此的爱慕之情。云中青唱“他……他……清雅情义浓,气韵如山风,渡海演戏来相逢,情暖我心中”。“他……他……”的音较高,很适合庄海蓉的音域,她的声音显得明亮,是将民族美声的发声方法运用于歌仔戏的唱腔当中。雨秋霖唱“她心纯情义浓,气质如清风,戏台演戏来相逢,戏场不虚荣”。唐美云的声音是典型的台湾女小生的声线,嗓音浑厚而富有磁性,穿透力很强,本嗓发声,但是亦有气息的支撑。在传统的歌仔戏中,较少出现二重唱,从歌词与曲调的配合上看,可见主创班底在创作过程中,编剧与作曲进行过非常好的沟通,配合十分默契。歌词上“清雅”与“心纯”“气韵”与“气质”“山风”与“清风”“渡海”与“戏台”“情暖我心中”与“戏场不虚荣”音韵相近,于二人之性别差异歌词的改动又很贴切,足见编剧曾学文深谙歌仔戏的语汇。这样的微调也为男女二重唱创造了可能。在有限的剧目演出时间内,二重唱既节省了时间,又充分地表现二人陷入情爱时的情不自禁。“蝴蝶飞舞花丛,亲密无间心相通”为这一二重唱画上圆满的句号。

第二场中雨秋霖与云中青互表心意的对唱也很精彩,二人的唱腔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又有新意。雨秋霖演唱的:

才唱(呀)山伯(啊)祝英台,

生生死死不分开,

你我情投两相爱,

渴望蝴蝶不分开!

云中青演唱的“山伯英台两相爱,十八相送表心怀,我与你情如海,此生永远不分开”是根据传统曲牌《春宵吟》改写的唱腔,速度较原曲牌快一些。在雨秋霖与云中青对唱之时,舞台后场依旧有“戏中戏”的山伯英台与舞台前场的雨秋霖和云中青双双呼应,富有舞台的美感,又让人恍惚地觉得他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在遭到云中青母亲强烈地谴责时,雨秋霖为了表明心迹所唱的唱腔虽短,却令人印象深刻。“戏遇知音来相逢,戏子相爱心相通,坚心不变两相爱,若有二心(啊),遭雷轰!”台湾的名小生唐美云在唱“戏遇知音”时,转腔很特别,颇有韵味。

传统的歌仔戏《山伯英台》中有山伯因相思病重而“讨药”一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爱情题材的演绎中,与其他剧种不同的一折,具有歌仔戏的特色。这一唱段与《英台哭五更》相呼应,舞台上的呈现亦有“戏中戏”的梁山伯在轻纱的屏风后演绎相思病重的情景,正如歌词中所唱的“身沉病重难起床,除非是仙药和秘方,我为英台结情果,提笔向妹讨药方”。唐美云的嗓音颇具台湾歌仔戏女小生嗓音的魅力,粗犷高亢,极富磁性。她唱歌仔戏时咬字清晰、字正腔圆,故令观众听得字字分明,且有浓厚的闽南语腔韵,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她较多地使用衬词,唱词后面常加上“啊、呃、咿、咧”之类的衬词,如“要讨六月厝顶霜,要讨猫腱田鸡毛”,她的唱法是“要讨六月(啊)厝顶霜(咿),要讨猫腱(嘎)田鸡毛(啊咿)”,所有的衬词运腔自如,婉转跌宕,听起来别有一番早期歌仔戏韵味。在唱“我要讨正月白杨梅,我要讨仙汗泡红糖,我要讨天石做药引,我要讨贤妹你——要讨贤妹真情做药汤”时,她又注意把握唱腔的节奏,在“贤妹你——”之前,随着情感的升腾一个一个乐句地加快节奏,在情感喷发的“你——”字,拉缓节奏,充分地表达出那种想见对方,心心念念只有对方的浓烈情感,之后的乐句方又回到原来的速度上。这是一个以情动人的唱腔,有很深的传统积淀。

第七场,云中青与雨秋霖分离38年后的重逢场景,是大段的唱腔抒情。

最后一个小节,敲击的力量为渐弱,处理细腻。歌词与云中青的歌词一样,感人至深,又极具闽南语的传统韵味。“渡鹊桥”是诗意的闽南语,给人遐想,富有诗的意境。这四句对唱的唱腔,是云中青和雨秋霖离别38年后刚刚相见时的唱腔,那种恍如隔世的慨叹,那种苍天为之动容的悲怆,动人心魄。

除了音乐主题《蝴蝶恋》的唱段外,歌仔戏《蝴蝶之恋》的伴唱音乐,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场伊始,幕后的女声伴唱:

杭城同窗已三年,

兄弟相送情依依。

贤弟去后快回转,

一房心事怎提起。

与舞台上的“戏中戏”山伯英台的“十八相送”可谓情景相依。

第三场中的女声伴唱:

芳草有情花轻吟,

渴望与妹早成亲。

唱尽琴瑟结秦晋,

渴望早日来成亲。

永远相爱不分离,

生生死死不变心。

这是很美的一个唱段。

作曲家运用“依字行腔”的手法,将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清新淡雅的歌词和谐统一地结合。用双簧管来演绎由与第一主题骨干音相同、旋律变奏而成的前奏,这一前奏与“芳草有情花轻吟,渴望与妹早成亲”的曲调相同,古筝与扬琴轻盈的点缀,使前奏显得活泼轻快,为唱段营造了欢乐美好的气氛。“唱尽琴瑟结秦晋”是雅致的书面语,本不易用闽南语表达,但是配搭旋律之后,却展现了歌仔戏唱词的“诗意化”,曲调先抑后扬。“琴瑟”与“结秦晋”采用旋律模进,“唱尽”“琴瑟”“结秦晋”的尾字“尽”“瑟”“晋”在每个四分音符上的自然停顿很精妙,弱收使旋律更有韵味。“晋”字的滑腔很有歌仔戏唱腔的韵味。“渴望”一词的闽南语为去声,此处的旋律为八度至小三度的跨越,听起来扣人心弦。男女声的重唱更将爱情的美好缠绵演绎得淋漓尽致。

第四场,《蝴蝶恋》的唱段出现之前,有一段三重唱,耐人回味。

舞台背景是湛蓝的海水无情地拍打着岸边,象征着海峡的阻隔,令人无可奈何;舞台两边,雨秋霖和云中青提着行李,无望地在对岸等待,好似心灵感应般,两人慢慢回过头,仿佛都知道对方焦灼的等待,同样地望穿秋水;舞台中央,“戏中戏”的祝英台与梁山伯深情款款地一步一步走来,三重唱响起。过门由主弦、长笛与弦乐组三重奏出悠远忧伤的曲调,“杨柳依依(啊)情意浓”曲调非常地凄婉和感伤,伴唱庄必芳的唱腔非常感人,且极富歌仔戏的传统韵味。女声合唱在另一声部再叹一次“情意浓”。“暗定日子与君逢”这一乐句温婉低回,“祝家小妹(啊)倚窗望(哎哟喂)”一句,与之前的温婉低回相反,“祝家小妹”曲调较为激越,“暗定日子”与“祝家小妹”在旋律上呈八度大跳的对比。极妙处在“倚窗望(哎哟喂)”上,对应旋律为五声音阶的下行,模进。

“倚窗望”三字在闽南语中发音是“ua thag mang(“倚”念“ua”、“窗”念“thag”、“望”念“mang”,参见周长楫编:《闽南方言常用小词典》,第48页、第236页、第482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此处唱来,非常曼妙,望穿秋水的意境呼之即出,曲调沁人心脾,感人至深。此段中的衬词“啊”“哎哟喂”都显得很精妙,那种缠绵的韵味足见作曲家之匠心独运。最后一句“二八三七四六等君郎”与此段结尾的器乐声部相连接:

使人感受到一种绵绵不尽的思念。这段三重唱,曲调优美,和声精致和谐,且将剧中人和“戏中戏”的情感联结在一起,无论演唱、伴奏、演员的表演,传达的都是对爱人望眼欲穿的等待和刻骨铭心的相思。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尝尽相思之苦的云中青,怎能不触景伤情?第五场,当深沉的大提琴悠悠地拉奏出忧伤的前奏,舞台字幕写着“17年后”,心为之一颤,一别转眼17载,待到团圆是几时?在大提琴的低音铺陈下,大广弦采用打指的技巧,模仿哭腔的音色,哀音似诉,舞台上的轻纱映衬出英台的孤灯愁影。鸭母笛吹奏出别样的悲凉,幕后的女声唱起了《英台过五更》——

日落西山黄昏后,

夜茫茫,

身在绣房泪汪汪,

梁哥啊!

不见梁哥心悲伤,

哎呀梁哥啊!

第六场,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已经52岁的云中青出神地望着屋内漏雨,作为背景音乐的女声唱段也颇为感人。舞台上的字幕“1978年春,厦门”,令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觉。细细想来,到1966年,他们已分别了17年,到1978年,又分别了12年,竟已离别近30载!前奏的背景音效是滴答的雨声,在静谧的忧郁里愈发地清晰和孤独。歌仔戏特色乐器鸭母笛和大广弦哭诉般的传统旋律与凄婉的唱腔“厝(“厝”,闽南语,即“屋”之意。)漏湿孤心,春雨添寒阴,心像残雨漏,人倦意消沉”相宜修。剧本中的唱词是如此富有诗意,字里行间透着孤苦凄凉。

那种对爱情等待的绝望,哀叹深切,尤其要求演唱的女声气断声连,与伴奏乐器鸭母笛的衔接天衣无缝。这一唱段虽然很短,却因其精致、细腻的情感体验和凄美的旋律让人印象深刻。

此剧的优美唱腔不胜枚举。

在歌仔戏《蝴蝶之恋》中,我们依旧能够听到《安童哥买菜》等熟悉的唱段。在传统歌仔戏《山伯英台》悲悲切切的生离死别中,穿插了喜剧色彩的情节和唱词,如《安童哥买菜》,风趣而富有生活情趣,是广泛传唱的曲目。(参见曾学文著:《跨两岸——歌仔戏的历史与审美》,第29页,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这种在悲剧性故事中保留“歌仔”唱本喜剧色彩唱词的穿插方式,成了歌仔戏一种独特的演剧方式。《蝴蝶之恋》中,依旧能见到这样的独特演剧方式。如第五场中,雨秋霖唱的《山伯讨药》:

要讨六月屋顶霜,

要讨猫腱和田鸡毛,

要讨正月白杨梅,

要讨仙汗泡红糖,

要讨天石做药引,

要讨贤妹你的真情做药汤。

这些风趣的词句,却是处在极度悲伤愁苦的情境中,展现了歌仔戏悲剧中的喜剧色彩。这些具有独特的歌仔戏审美特征的传统唱段,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剧中的传统唱腔,那传统歌仔戏的韵味顿时勾起了遥远的歌仔戏记忆,时光仿佛回到20世纪80年代,厦门大街小巷的广播——那承载着歌仔戏、高甲戏、南音等传统音乐文化的木头匣子,重新又打开来,焕发着曾经熟悉的光彩。

场景音乐与配器

《蝴蝶之恋》的音乐设计,配器十分考究,作曲家巧妙地使用歌仔戏传统乐器,并且十分谨慎地使用西方乐器。

同类推荐
  • 影像艺术文化生态论

    影像艺术文化生态论

    本书共分六章,论述了从艺术影像到生态影像、影像艺术的生态和谐美、影像艺术的消费生态化、影像艺术的生态资源开放性、影像艺术的生态批评等内容。
  • 音乐之最

    音乐之最

    本书由98篇短文组成,介绍了许多情趣盎然的音乐知识和意味深长的音乐史料。
  •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生肖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中赋比兴文学手法的巧妙应用。了解十二生肖文化,有助于我们进入中国民俗文化的玄妙之门。愿沈泓编著的《生肖物语》这本趣味盎然的书带着你走进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彩世界。
  •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下)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下)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
热门推荐
  • 一等狂后:绝色驭兽师

    一等狂后:绝色驭兽师

    (全文完结)她是异能特工队队长,一次任务身亡,烈火中醒来,却成为了光耀大陆百里帝国的叶家废物三小姐。废物?宁安抿唇,这和她有半毛钱关系?一曲驭兽之音,轰动天下,却引来无数势力的争夺。尸横片野的战场,他一袭白衣出现,惊艳了她,也震撼了她。姻缘树下,她提笔写下他的名字。三生树下,他执她之手,轻声说道,“宁安,哪怕天下都背弃了你,我依然站在你的身后。”就算逆了这天下,毁了这法则,她也要一步步靠近他,执他之手,与他到老,一世宁安。(女强+男强,绝对宠文,喜欢的小伙伴收藏吧,作者群:208760388,欢迎你们的加入~~)
  • 女儿养成计

    女儿养成计

    她没什么厉害的,只有颗半微凉半猥琐的内心。“我总觉得我这辈子是做不了什么厉害的事的,但偶尔还是能温暖温暖你,而且这点温暖只够你一个人。”—潘理飞。他也没什么了不起的,除了嘴角常挂的笑意。“小飞,为我唱首歌吧,葫芦兄弟也行。”—江和煦
  • 倾晨少年不忧伤

    倾晨少年不忧伤

    他是一个对爱情执着的男孩,而她,为了家里的事情而拒绝和任何人交往,只是那个他还是原来的他吗?倾晨少年是否还是爱着她?而她是否还会接受他?
  • 汉武帝传

    汉武帝传

    汉武帝刘彻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一部兼具史料性与趣味性的历史小说,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刘彻的一生。
  • 情海商仇

    情海商仇

    他背离家庭出走他乡,只为脱离被安排的命运。他低调处事白手起家,只为追寻自由证明自己。他心狠手辣敢作敢当,只为保护身边每一个人。一次偶然的相遇,迫使他不得不做出选择。不平凡的人注定做不平凡的事。
  • 二十六维空间

    二十六维空间

    当人类在不断疯狂发展科技的同时,资源枯竭这个问题日益严重,人类为了获得能源开启了戴森球计划,然而,正是这个计划的开启,使得整个人类文明陷入浩劫,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机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注定在沉默中灭亡!
  • 若遇晴天

    若遇晴天

    我记得他(她)的眼睛,像夜空里最璀璨的那片星海。是最纯净的存在。我在等,等我们长大,等我们一起,慢慢变老。哪怕用自己的倔强熬成了沧桑。从星星走成了夕阳。【这本书献给三班,不管是八三班,还是九三班】
  • 穿越之铁血闲王妃

    穿越之铁血闲王妃

    欧阳冬自小就被组织收养,平时只爱做两件事,一个是疯狂练功出任务,另一个就是宅在家里看小说,立志成为一名绝顶杀手,可就在她正是被组织任命为钻石级杀手的时候,一道雷就这样把她给劈回娘胎,诞生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看她如何在一个陌生的世界大展身手,成为铁血王妃
  • 魔嗜地狱:神罚者

    魔嗜地狱:神罚者

    一场恶魔交易,把他带入异世,只为完成恶魔的要求。过去的一切被冰封在记忆深处,他的重生,他的灵魂只为恶魔而存在。孤的第一部小说,求支持!!!
  • 伏魔警察

    伏魔警察

    千百万年前,混沌初开,大尊盘古以无上法力,破开混沌,天,人,阴三界就此出现。万年后,曾经斩天使,驱邪魔,笑傲三界得钟锋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2010年,一个名叫钟锋的男子带着自己的妹妹出现在北京市,并且进入特殊部门成为一名专门解决普通警察不能解决的案件的警察。曾经的英雄,和现在的小警察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他们是同一个人,那为什么钟锋会隐居人界,一切的一切敬请观看《伏魔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