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85000000002

第2章 普通高中新课改的背景(2)

据了解,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制定课程方案前,首先对高中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充分研究。通过对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深刻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高中教育的性质:“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定位,这一定位,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到重要位置。

高中阶段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反思高中教育,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各种复杂的原因,使得学校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将办学目标直接指向升学,办学变成了一种工具,升学变成了一种目的,在追逐高分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和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一些学生缺乏对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人生规划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缺失等。

对此,许多高中校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现在的高中教育自觉不自觉地办成了大学的预科,学校教育教学仍然是围着高考指挥棒转,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就看高考升学率。不错,高考成绩应该成为衡量学校的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也不应该是办学的唯一追求。

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口,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高中学习不是义务教育的自然延伸,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深、加难以及量的加大。高中教育是学生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高一个层次的教育,是准定向的教育。高中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处在人生十字路口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在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并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有独特的价值。

高中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必须面对各种挑战,独立作出判断和选择,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发展、前途、人生作出规划。因此,高中阶段教育不是大学的附属阶段,不能仅仅为升大学作准备,我们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规划人生的意识、创业的基本能力、面对未来生活的能力。

“16岁至18岁,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也是学生个性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其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高中生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更加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命运,思考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风格和思维习惯,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增强,初步具备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高中教育应当面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能只为少数升学有希望的学生服务,学校不能变成提高考试技能的训练场所。

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普通高中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并规划未来的人生,高中教育应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它的最重要的定位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为升大学作准备。高中不是大学的预科,高中教育必须脱离‘高等学校预备教育’的轨道,必须明确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这应该成为高中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3.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础教育要以人为本,做到两个“全面”,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本文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从教师教学行为角度谈谈个人对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并且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包含以下内容: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体系综合性开放性;教材资源多样性趣味性科学实用性;教学过程体现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性;评价体系的发展性等五个方面。

(1)课程核心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传承的需要,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新课程则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第二,课程实施是学生主动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学生是在动态的反思和创造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反思和创造的对象。第三,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探究和创造为根本。传统课程观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接受学习是其课程规定的基本存在方式。新课程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实施角度讲,要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

(2)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新课改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具体目标”,均体现了新课程在目标设计上,是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这一特点的。第一,新课程重新定位知识技能的作用,不再把知识定性,即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第二,新课程重新定位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第三,新课程重新定位了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新课程认为,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

(3)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新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综合化。第一,各学科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课程向儿童经验与生活回归。第二,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尽可能地反映社会生活实际本质,如新设“综合”学科: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历史与社会、艺术。第三,新课程设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

(4)课程内容:倡导“新、活、宽”

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下的教材内容存在诸多弊端,表现为“偏、难、窄、旧”。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强调的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5)课程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或发现式学习方式转变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学生认识过程仅仅是以直接接受书本知识为主,以及以模仿为主,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记忆过程。

要保证新课改的有效实施,教师就应该深入学习新课改有关文件和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努力实践,惟有如此,基础教育的改革才能逐步走出困境,新课程才能焕发出素质教育的活力。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经历了哪几次大的改变?

在建国以来的50多年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8次重大改革,历次改革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下面主要讲述几次重大改革,希望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和今后的改革有所助益。

(1)1949—1952年的第一次课程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收回了教育主权,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类教育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改造。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前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这次改革是教育部门自上而下进行的,实行对旧课程的改造,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具体过程如下: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学计划;同年9月,在全国出版会议上提出中小学教材必须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并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写国家统一教材的任务,于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会议上通过了《普通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草案)》和中学规程,提出目前普通中学的教学计划必须全国统一,课程科目和每科教学内容必须定出统一的标准。同年10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重新规定了中小学的学制,规定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分段制,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根据学制的要求,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和中学暂行规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发的第一个全面规范中小学课程的政府文件。这一时期的课改呈现的特点是:强调中央集权,全国统一,致使课程结构单一,只设必修课,不设选修课;注意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来考虑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方面,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模仿前苏联的痕迹明显,某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实际。

(2)1986—1996年的第七次课程改革经过第六次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个别问题上,如普及义务教育、教育体制僵化等仍需进一步改革。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拉开了第七次课程改革的序幕。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配合义务教育法的实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试行教学计划》,之后进行了修改,1992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首次将“教学计划”更名“课程计划”,这个课程计划将课程表分为“六三制”和“五四制”两种,在课程表中将全部课程37分为两大类:学科类和活动类,课程表中还留有空间让地方安排课程。与此同时,国家教委组织编订各学科教学大纲(初审稿),允许一些地区和单位按大纲初审稿编写教材,在教材试验的基础上,对大纲做修改,形成了24个学科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试用),于1992年颁布。

由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中课程已从原有的中学课程体系中分离出去,而且原教学计划中高中的课程结构也不够合理,一些学科的要求偏高,国家教委于1990年颁发了《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作为新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颁发前的过渡性教学计划。其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于1996年颁发了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稿)》。期间,由人教社负责全新编写和修订的第七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也于1988年秋开始使用。

这一时期的课改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确立了“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改革中的诸多禁区,如“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内容在各地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中都有重要地位。

(3)1996至今第八次课程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有别于应试教育的课程。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解决前七次课程改革遗留的课程问题,为了顺应世界课改的潮流,中国政府又开始了一场广泛、全面、深入持久的课程系统改革。

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原则,新课程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2002年秋季实验进一步扩大到330个市、县。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这次改革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不是新旧教材的替换,而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的波及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系统改革,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观念与价值的转变,涉及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这场改革仍在继续,成败与否有待实践的检验。

5.我国高中新课程实验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同类推荐
  • 法制教育四年级(下)

    法制教育四年级(下)

    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并根据条件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学校体育场地必须用于体育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 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包括历史与现状回顾、社会需求分析、改革发展思考三个部分,分别介绍,社会发展对医疗卫生人才需求分析、医疗卫生人才需求要求和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方面来进行介绍我国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本书是在我国堪称首次全面系统论述我国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
  • 语文新课标必读-朝花夕拾

    语文新课标必读-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散文集,作者通过对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回忆及对恩师和故友的深切怀念,真实地反应了作者自身的心路历程,也从一个个侧面描绘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的现实——从农村到城镇,从故乡到他乡,从祖国到异国。作者从自己亲历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封建旧俗及文化糟粕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对爱国知识分子受到的不公待遇寄予深切同情并充满愤慨;对胸怀博大的异国老师,则充满敬爱之情……
  • 相约在微博——弗洛伊德的欲望之说

    相约在微博——弗洛伊德的欲望之说

    《相约在微博:弗洛伊德的欲望之说》精选了弗洛伊德经典著作中的闪光点,并在每段智慧的文字之后附上简短智慧小语,让您与弗洛伊德相约在徽博,从而列轻松、曼便捷、更深刻地了解弗洛伊德思想之精华。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同时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将人类面对欲望所产生的一系列焦虑、压抑进行深刻剖析,提出了焦虑的防御、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解决人格发展困境的方法,对于人类不断完善自我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中学化学实验顶尖策划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中学化学实验顶尖策划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热门推荐
  • 我与我们

    我与我们

    非常非常的短,结构零散奇葩,文笔粗糙没内涵,就是来逗的~
  • 巧吃食物治百病

    巧吃食物治百病

    “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的意思不仅仅是说食物可以饱腹,其实它还可以养生和治病。食物大致分为谷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干果类、肉禽蛋类、水产类以及调味料、饮品等类别,其中所包含的具体食物数不胜数,它们用各自所含的不同营养素支撑着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并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疾病对人体的侵害,达到调理、医治的作用。本书以维护身体健康为目的,努力做到将各种食物的属性、养生及治疗功效准确、科学、细致的讲解给读者,并在每种食物下罗列了百余种家常菜谱,让读者可以在简便易行的美食中获得健康。可以说,本书就是读者科学养生、正确食疗的指导老师,真可谓“一书在手,健康不愁!”
  • 爱在樱花季节盛开

    爱在樱花季节盛开

    本书主要记述呆萌女主南依依和腹黑霸道男主顾夜尘的校园生活以及青葱爱恋。因为是清歌是学生党,所以更文比较慢,请谅解。第一次写文,文笔可我有你们要求的那么好,但会努力的写出好文章,不喜勿喷,谢谢。
  • 娇颜溺爱

    娇颜溺爱

    冷雨暗夜,他走向她,小心的抱起她走向路边的车里。不料,谁能告诉她,为什么才一夜,自己的亲人就把她给“卖”了?这是没看到自己身后这匹狼么?什么!!她小时候的新郎!!敢骗我,找打!!!
  • 惊世王妃:废材三小姐

    惊世王妃:废材三小姐

    她是F国的传奇,正义的化身,一朝重生成慕家不祥且软弱的废物三小姐慕瑶,被退婚,被羞辱,她挥挥手一笑而过。当强者降临,废材逆袭,凡是祺她辱她的人,休怪她下手无情!他冷清冷心,腹黑又懂得隐忍,善攻于心计,几次交锋,却对她产生了兴趣,才知道,何为绝色。他将权势踩在脚下,将她捧在手心,笑言:若得慕瑶为妻,便拿天下也不换!
  • 龙石

    龙石

    一望无际的荒地,炎热的地表仿佛要蒸化坚硬的岩地。偶有一两根不及人高的岩柱耸立在这宛如黄色地狱的平原,干枯的地表毫无生命的痕迹。突然间,寂静的炎热荒原颤抖起来,微微的抖动越演越烈,短短瞬间,一颗岩柱旁的大片土地便慢慢开始龟裂,嘭的一声巨响,一条数棵百年大树般粗壮的熔浆柱冲天而起。岩浆喷发近百米才将将抑制住,一片巨大的阴影极快的靠近了这根炎柱,投下的阴影渐渐遮住了周围的空地。一声咆哮如平静的夜骤起的风,冲破天际。“咙——”
  • 穿越之农田稻花香

    穿越之农田稻花香

    她前世孤寂,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重活一世,她要爱人,也要被爱。这是一个女子努力生活的获取幸福的历程。
  • 那只小猫你还记得吗

    那只小猫你还记得吗

    他们原本是一对的,但却因种种原因而被拆散了。他,忘记了她。她,苦苦寻找了他六年,最后却因一只小猫而找到他。那只小猫竟是她二十岁时他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影派对

    血影派对

    狼人吸血鬼超能力各种人物粉末登场精彩世界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