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31600000022

第22章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5)

古人提倡读书要“三到”,即所谓心到、眼到、口到。口到是指朗读,眼到是指默读,我觉得这是基于古代文言文、古诗词的一种读法。当代人读书,无论是在图书馆、校园还是在自己家的书房,能读出声来的地点怕是不多的。我感觉心到最为重要。我理解的心到,就是阅读时必须思考。思考得越深入、越广泛,其收获必然越大。

我始终认为,阅读是与思考相随的。读书是花朵,思索才是果实。没有思索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我们的老祖宗一向重视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引用的话。其实,思考的过程也是求异的过程。对此,英国大学问家培根有个形象的比喻,说我们读书做学问不要像蚂蚁那样只顾整天忙忙碌碌地储存,而不去做加工的功夫,而应该像蜜蜂那样既注重采集原料,同时也对原料进行加工、制作,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

读书亦然,要结合自己经历和思考,使自己的思想系统化。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记得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过:“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成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的确,“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的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语)关键在于有思维,这是“人为万物之灵”之本质。有了思维,知识才活了,人才能够发展,能够创新,能够超越自己。

我曾看过一段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故事: 有天深夜卢瑟福走进实验室,发现有个学生俯身在工作台,当卢瑟福了解到这个学生从早晨一直到深夜不间断地工作后,他沉吟片刻问道:“亲爱的,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在卢瑟福看来,动手实践之于科学固然重要,而静心思考更为重要。

为此,我再举一个例子。著名杂文家冯英子曾讲过一个故事: 一满族贵族,被任命为镇守荆州的将军。他痛哭流涕,誓不肯去。问他什么缘故,他说:“连关公都守不住的地方,我怎么守得住呢?与其将来失守获罪,不如不去的好。”原来,满族贵族最先见到的汉文化是范文程身边的那本《三国演义》,努尔哈赤和他的将军们行军布阵,很多得益于这本书上的经验。他们把罗贯中笔下的关公奉若圣明,而关公是失荆州、走麦城时死的。此人不敢去守荆州,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此。他只相信自己从书上读来的经验,看不到环境的变迁,看不到现实的变化。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而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即敢于质疑,善于批判。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更应该把书读“活”,不能“死啃”书。特级教师王栋生说过这样的话: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我要说: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读书。不跪着读书,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十分强调思考的重要性。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还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力量无边的人。”独立思考,要有一个宁静的心态。看书要静心,才能有所悟,看完了还得思考,勤学而多思,否则不能“化为我用”。

可当今社会,快节奏带来的浅接受,让人没有时间去深入思考。难怪有很多人都在感叹:“现在有思想的人越来越少!”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人口很少,却有很多思想家,不少著述流传至今天。这些伟大思想的锤炼,是感悟与反省的结果。人生,不能没有思考。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不仅是要多获得知识,而且应当深入思索,在设疑、解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这方面,古人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宋人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清人郑板桥说“书从疑处翻成悟”,强调读书有“疑”,方能有“悟”,由“疑”到“悟”就是进步,就是读书的理想境界。李贽则从反面指出:“学人不疑,是谓大病。”所谓“质疑”,就是切莫迷信书本,要能从中发现问题,要带着思考去读书。只有这样,才能“举一而反三”,读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读出新意。

明代吴应箕在《读书止观录》中记录了这么一件事: 徐文远在大儒沈重那儿学习,有一天,他对老师说:“先生所讲的,都是纸上的。那真正深奥的境界,好像还有所未到哩。”徐文远虽然是学生,所讲的话却不无道理。作为教师,如果所讲的都是书上现成的,对教学内容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那学生还要这个老师干什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为师者读书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对于书上的知识,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思和所悟去阐释。这样的教学,才能给学生以切实的帮助。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读书,是要借书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之路,并不是让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疑、边读边思。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善于思考,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记得李镇西老师曾对他的学生说过8个字,对我们很有启发,那就是:“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书或文章中读到引起自己共鸣的一段话、一个词、某个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所谓“读出问题”,就是一边读一边发现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然后推敲、研究乃至质疑,通俗地说就是要提出问题。如果说“读出自己”是共鸣,那么“读出问题”便是思考。如果读一本书,既没有共鸣,也没有思考,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看来,读书要有怀疑精神。只有带着问题读书,读书才可能是有效的。“读”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也许不明白。“读”这个字,还念“dòu”——句读的“读”,即我们今天说的标点符号。古人没有标点符号,现在学的古文都是专家学者给大家标出来的,这本身就不一定正确。古人是自己句读的,自己会断句,就证明你会读了。所以这个“读”一开始就与怀疑和思考连在一块儿了。今天的“读”变成了念出声的“读”,念出声是好的,但是应该自己知道断在何处,这证明你知道了意思。高考的句读考题,就是考查大家对意思的理解。

不仅读书如此,教育也应该有问题意识。记得柳斌在《读书与思考》一文中说过,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病就在于不是学思学问,而是“学答”——学答问题。我们聘请了很多老师、很多专家去设计题库、炮制答案,然后把它拿给学生,让学生死背硬记。你要是把这些题目中的答案都掌握了,考试就容易了,就能拿高分,就可以进重点学校,甚至清华、北大。这样,我们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一个“学答模式”。李政道有几句话我觉得讲得非常好,他说:“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做学问就是学会提问题。学问,思考就在其中。学答,只有记忆在其中。

读书需要质疑,要有批判精神,但同时也要有宽容之心。俗话说: 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在每个专业领域,真正的知识进步很不容易,著书立说难免有知识和时代局限,读者不必过于苛求。只要读到作者某些有价值的思想片段,我们就应该对之敬重有加。尤其是读文学经典,我们在批判继承的同时,更应该有宽容和敬畏之心。文学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一是因为它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学品质,比如它有很标准的文法,它代表一个民族某个时代生活的准确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二是因为它有思想震撼力,并浓缩了一个时代人类的智慧与思索。正因为如此,文学经典的意义与价值非同寻常,值得后人“重读”。学会敬畏经典,对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九、 读写结合

周国平先生说:“作家是以写书为职业的,所以他们偶尔也读书;学者是以读书为职业的,所以他们偶尔也写书。”那么,教师呢?教师是以“教书”为职业的,所以既要读书,又要写作,做到读与写结合。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写,让自己活得明白,更让自己活得精彩。写,赢得的是尊重,积累的是尊严。一句话,写,改变了你的生命属性。”其实,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一个优秀教师来说,不但要有想法,还要有做法,更要有说法。所谓“说法”,是指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特别是要学会“专业表达”。写作,就是教师最佳的“专业表达”方式,也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活状态。

实际上,古往今来,读书和写作是分不开的。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俗话说得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蔡元培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胡适之先生有一个时期,出门时常常携带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作记号,或许回家后尚有摘抄的手续。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有新隽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可见,名人的成就与他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名人抄书的例子并不少。例如,宋代苏东坡三抄《汉书》的故事: 有一名士拜访苏东坡,通报姓名已久,苏东坡才姗姗出来。他对名士的久候惭愧地说:“刚才为了完成每天的功课,十分抱歉。”双方坐定,名士说:“你‘完成每天的功课’指什么?”苏东坡说:“是抄《汉书》。”名士说:“凭先生的才华,开卷一看,可以过目不忘,何必用手抄呢?”苏东坡说:“不是这样。我读《汉书》,一共手抄三遍。开初,我手抄后再熟诵每段。等到背熟了,我只抄这段的前面三个字作为题目,再背诵下去,以考查自己的记忆能力。在第二次手抄熟诵这段后,我只抄前面两个字为题。到如今,我只抄这段的前面一个字为题,就能背诵如流。”名士心存疑虑,请求说:“先生所抄写的,不知我是否有幸可以看看?”(言外之意要考考他)苏东坡欣然同意,叫仆人拿出他厚厚的几本手抄《汉书》。名士挑了洋洋数百言的一个段落,让他背诵。苏东坡倒背如流,无一字差错。名士慨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还有明代文学家张溥长年累月地抄书,手指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鲁迅从15岁起就开始抄书,起初抄录《康熙字典》上的古文奇字,后来抄录《唐诗叩弹集》、《唐代丛书》等书。鲁迅抄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30多岁。相声大师侯宝林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集《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抄读的好处是加深记忆,增强理解。抄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消化知识的过程,对所读内容理解越透彻,体会越深刻,则记忆越牢。我读书也有这个习惯,读书笔记也有好几本。平时日积月累,用时信手拈来,让我受益无穷。现在,“抄读”的人越来越少。有人调侃: 一个好胃,被白酒废了;一个好官,被金钱废了;一手好字,被电脑废了。

当然,我所说的“书不离笔”,不仅仅是抄书。所谓“书不离笔”,是指读书的时候不能空白着读,一定要适当做点儿批阅和圈点。也就是说,你看的那本书除非是从图书馆借来的,否则你不能让它干干净净的。只有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联想,才能证明你真正读过这本书。当然,我这里说的“动笔”,不仅仅是在读书时摘抄、批注、评点之类的“写”,也包括写读书笔记、写文章,乃至从事教育科研等。其实我小时候就喜欢做读书笔记,用小卡片写好。读大学时,还学着把读书卡片分类,以便于学习和研究时参考。我的家里到处都是书,到处都有笔,书桌上堆得乱七八糟。我觉得这样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很自然地读书。我们古代把读书看得很高雅,只有少部分人才读书。但是在西方,读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厨房、客厅里都有书。我们应该提倡读书是一件平常事,并不是高雅之事。高雅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你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写什么样的东西。

同类推荐
  •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本专著主要内容为:性和谐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凸现的一个社会问题。从文革的极端禁欲主义文化中走出的中国人,正在以一种更加反叛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性价值观。传统的性伦理和性规范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一些过去不可想象,不可接受的性越轨现象被接受了。这种反叛是人类婚姻制度所固有的本性与德性、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的表现。在这样一场追求性规范“合理性”的运动中,哲学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揭示性存在领域固有的、隐藏在现象内部的规律性,对传统性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这些观念形成、发展的原因,同时回答好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什么是性和谐,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性和谐。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孝亲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孝亲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本书采用制度主义的方法,专门对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考察我国的社会组织的具体状况,从而为社会组织的治理提供参考。本书首先讲述了社会组织总体的发展与现状,而后对正式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
  • 诚信中国:中国企业信用危机报告

    诚信中国:中国企业信用危机报告

    本书对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系统的种种危机作了由浅入深的报道,首先介绍了黑心商家诚信丧失、引发食品信任危机,接着介绍了黑洞事件触目惊心,中国股市诚信难寻等内容。
  •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依据新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对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和写作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培养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但为改革中专思想政治课和语文课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为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提供了思路,更有利于中专生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热门推荐
  • 恶魔总裁爱无罪

    恶魔总裁爱无罪

    “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就算我不要你,你也是我身边的一只狗。”恶魔的声音带着冰冷的双眼无情的看着她。她无助的一步步往后退,嘴里不断地重复着“不是,不是……”“那么,我让你今夜记住谁才是你的主人。”他大手一捞,一把将她搂在怀里,不顾她的挣扎粉碎了那残破的衣服。“啊……不要,不要……”……那一夜到底是谁的噩梦?曾经她是那么的爱他,他不要。如今她是那么的幸福,他却不肯放手。王伊然活泼可人的千金大小姐为爱付出一切冷浩琪未达目的誓不罢休,终究不懂爱凌炫霸气带有孩子气,为了她,他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他’请大家支持【恶魔总裁爱无罪】122540355这是群号,喜欢的可以进入本群一起共赏
  • 穿越之绚烂的飞蛾

    穿越之绚烂的飞蛾

    无意中穿越到陌生的大宋,面对已经不认识自已的前世男友,她循循诱导,她不厌其烦。事情却一直在向反方向发展。直到她纵身跳进水里,身上的伤口撕裂开来,鲜红的血殷红了大片的水,他还是视若无睹。她终于心灰意冷,任凭冰冷的水把自已吞没,沉沉地向水底沉去.....刚建了个交流群28923003,有兴趣的欢迎加.敲门砖:任一男主名子新文《童养仙媳》新坑在挖,这本有些搞笑,还望各位亲支持。
  • 南宋忠烈传

    南宋忠烈传

    看锦绣河山,英雄辈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怎样让孩子服你

    怎样让孩子服你

    本书共分六章,从学习上、生活中、习惯的培养上等六个角度说明了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并进行了描写,内容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问题。
  • 王妃许三贪

    王妃许三贪

    谁是大昭国名号最响的女人?是三岁成诗七岁成章十五岁PK掉所有男人成为第一位女状元的司马皇后?错!是纵横十三省九百八十一家青楼的花魁雪姬?更错!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这个伟大的谜底吧!!!
  • 狼战紀

    狼战紀

    【狼神进化史:狼灵—狼人—狼魔—鬼狼—狼尊—魔狼尊—狼神—终极神狼尊】楚凡自幼在孤儿院长大,七岁那年被一伙神秘人物带走,从此开始了倍受操控和残害的人生。他对自己的身事还留有片断的记忆,对孤儿院里一同长大的小伙伴更是难以忘怀。为了揭开充满疑团的身事和寻回往昔的旧友,他忍辱负重,十八岁就登上了人生巅峰,成为跨国财团的总载。可表现的风光掩盖着私下不堪的屈辱,涌动在身体里的狼性又呼唤着遥远异域的真身……当旧时的伙伴突然闯入自己的生命,楚凡才惊觉,原来他们之所以被自幼囚禁在孤城般的深深院落里,就因为他们异常的兽性既是无敌的超能,又是灭世的元凶……在毁灭与保全之间,这群绝世遗孤又该何去何从?
  • 星海战记

    星海战记

    “太阳,水星,金星,地球,月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宇宙行星的化身在上次宇宙大战中走失,未来的太阳系,可能没救了......”“不,别灰心,太阳系的行星们是不会走散的,过不了多久,在地球,在地球上的某一个角落,他们,就会出现!”望着蔚蓝色的地球,她会心的笑了笑。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开始!
  • 师父,我错了

    师父,我错了

    月羽思最不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认识了师父,因为师父很温柔,比她那些皇兄好多了。第一次,“小思,你干了什么?为什么你的师兄脸肿了。”月羽思积极认错,“师父我错了。”“下次不要这么欺负你师兄了。”第二次,“小思,长老为什么变成了那个样子?”“师父,我错了。”“嗯,下回别这么干了。”第三次,“小思,书阁的书还有我养在后山的兔子呢?”“师父,我真的错了”月羽思可怜兮兮的道。师父看了自家的徒弟一眼,悠悠的说,“不行,我心疼了。”徒弟,“啊?不要啊!”
  • 谁在改变我

    谁在改变我

    写作背景恰逢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这个时段,无论军队还是地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是把自己放在时代大变迁的背景下来写,看似写“我”,其实是在写时代变迁过程中“我”身边的人和事,从而通过“我”身边的人和事,折射出这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
  • 一剑尊

    一剑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法,不及我一剑。开山立派,以我仙躯,铸我仙山!————名字乱来的啊,不要联想到其他方面。取名实在花功夫。————本人已经完本四本,请放心阅读,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