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教的全部投资就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尽管生活复杂多样,但本源就这么简单,就像《易经》里把万物分为阴阳一样。家长对孩子的投资尽管也复杂多样,但概括起来还是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做文章。
比如,孩子想买玩具。家长花钱买,这就是物质投资。花了这个钱,孩子高兴;不买,孩子不高兴,于是就影响到精神方面。
有条件的家长,一般不问为什么,只要孩子想要就给买;没条件的家长,也不想想为什么不买,自己不想买,于是就不买。这其实就是没有投资观念,分不清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作用。又比如,为孩子请家教,补习文化,这就是精神投资。请家教,就要花钱,这就涉及物质方面,需要物质支撑。
所以投资物质,会影响精神;投资精神,要物质支撑。
当然,并不是每一项精神投资都要物质的直接支撑。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相处,更多的应该是精神投资和精神影响。比如言传身教,如何“言传”,如何“身教”,不同的家长是不同的,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家长善于利用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的原理,有的家长不善于利用;有的家长就算善于利用,但是还不能说教育一定成功。还有的家长没有这方面的意识,随着孩子的天性,随着生活的流程,有的孩子成功了,有的孩子没有成功,但怎样又算成功了呢?标准还是不一样。
正因为这样,怎样处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关系,的确需要家长有水平,很用心。
二、偏重物质,淡化精神,是当前的一个通病
为什么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可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难管了呢?其实原因简单不过了,就是物质泛滥。很多父母乃至亲友对孩子表达爱心,主要都是物质。没有设防的物质给予,正是滋生教育问题的一大根源。对孩子的物质需求非常慷慨,从不会问孩子花多了钱会有什么后果。当然也有些家长是无奈。
那些长期与孩子不在一起生活的家长,或者是离异的,对孩子物质上的纵欲,更是有过之而不及。最慷慨的一句话就是:“需要钱就说一声,你要花钱,我们不会省的。”他们认为钱是爱的最好补偿和表达。
激励孩子读书,也往往采用物质奖励。
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非常希望家里有台电脑,于是和爸爸约定,只要期末考能得95分以上,家里就给她买台电脑。这位小学生告诉笔者:“这次期末考我得了100分,爸爸真的带我去了电脑城,买回了一台五千多元的电脑。”
还有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主动制定物质奖励政策。
投资物质时,不会想到物质投资不当带来的后果。
三、物质上的纵欲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就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在继承10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子女中,有20%~30%的人放弃了工作,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中,直到倾家荡产;有的则一生孤独,出现精神问题,或是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曾是富翁的罗斯·柴德在临终前,他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儿子拉斐尔,但儿子在继承财富的第二年,就被人发现死于纽约一处人行道上,死因是吸食毒品过度,年仅23岁。
不可计数的中小学生处在无欲无求,胸无大志的煎熬中,这些孩子生活条件富足,求胜、竞争、创新、忍耐苦难的意识脆弱。“要什么就有什么,非但不是孩子的幸福,恰恰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罪恶!”
1. 讲究生活享受
现在,“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的奢侈风弥漫着大中学校园。在校园里,比吃穿的风气更浓,很多人学习上不去,并没有明显的焦虑,但是生活上比不上同学,心理却有更多的苦涩。
一旦孩子反复伸手要钱,或讲究享受了,就是危险信号,千万要提防。
2. 浪费钱物的现象普遍
得来容易就不会珍惜。孩子享受惯了,从不知钱来得艰辛。他们可以随意浪费衣物。
3. 助长个人意识,唯我独尊
孩子出生后,父母就自动成为“奴才”,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助长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孩子正处于未成年阶段,认知能力较低,父母的无私奉献,他们未必能理解,因此物质补偿并不一定能满足孩子的亲情呵护等精神需要。不仅如此,还可能会滋生他们自私、放纵、任性的个性。
4. 失去了孝心和爱心
无数事实表明,越是受父母娇宠的孩子,往往越是不能体谅父母的艰难和苦衷,他们往往会因安逸舒适而变得不思进取。
不会怜惜父母,更不会体谅别人。
5. 影响学习,影响校风
我在一所私立学校工作,经常有学生逃课。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到外面放松放松,炒几个小菜喝点酒。一般学校生活都不可能那么自由,耐不住学校严格管理的课余寂寞,就容易溜出去。从此,偷着翻墙头出去喝酒抽烟的事常常发生。
仅此而已,都好办,好言相劝,教导一下,都可以挽救。坏就坏在有些人已经病入膏肓,逃课成性。有了这种耐不住的头儿,就会带动其他同学。
还有的人享受惯了,家里给的钱很容易花光,总是不够。于是顺手牵羊的事,寻衅闹事的事,小偷小摸的事就不断出现。
6. 久而久之,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某中学读初一的郑某与杜某,商量着去吃夜宵,但又没钱,两人便决定去学生宿舍找同学强行索要。郑某用衬衣蒙住脸,杜某则戴一顶旅游帽,窜入同年级某班宿舍,将门撞开后,向室内的学生索要钱物,并叫道谁不给就打死谁,并用扫把猛打床板恐吓学生,两人同时动手搜梁某等4人的口袋。抢得几元钱后,两人到校外去买了一瓶矿泉水,并买了几支烟抽后,又回去窜到另一个宿舍,采取同样的方式向同学们“要”钱,当时一个同学口袋里只有几元钱,他央求两人给他留一块钱第二天吃早餐,两人丢给这名同学一元钱后扬长而去。当晚,两人共抢得现金31.5元,均被两人用来抽烟喝水和炸东西吃。
与此同时,精神培育上相当不足,很多家教比较简单,父母不善于讲道理,更不会想到精神永远大于物质,因而物质与精神投资严重失衡。
物质与精神是很矛盾的一对,物质上的过分满足很容易侵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