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的自然观
说起非洲,人们会联想到热带丛林、大草原等。那里植物茂盛,生生不息;动物们自由生活,物竞天择。可人类是万物之王,人类的活动会极大地影响自然的状态。今天,非洲是世界上保持自然状态最好的大陆,我认为这并不完全是非洲的落后和未开发,而在于非洲人崇尚大自然的理念,对大自然的敬畏。
小时候听人说,非洲人生活在丛林里,他们住在大树下,饿了爬上树摘水果吃,吃完了又在树下睡觉。这虽然是说非洲人懒惰,但也反映了非洲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
在非洲,家家房前屋后院落都有花草树木。即使在干旱的沙漠,也要在房屋前种上仙人掌等耐旱的植物。别以为仙人掌不是树木,在非洲,高大的仙人掌比房屋还要高。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做饭,燃料是一大问题,但人们并不会去砍伐无人管理的荆棘和灌木,而是捡那些枯死的树木或树枝条。在东非高原,人们做饭的燃料多是牛粪。他们捡拾旷野里干燥的牛粪,堆放在院子里,供做饭用。在非洲人眼里,树木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了这些树木,他们就无法生存。
在东非高原的埃塞俄比亚,当地人传统的房子是纯天然原料盖成的。他们的房子简单实用,天然环保,甚至不用一颗钉子。用纯木料和植物秆茎建造的茅草屋舍非常漂亮,让你敬佩不已。很多院子的围墙是荆棘类植物,有的用仙人掌做篱笆,让你大开眼界。房前屋后和院子里都种着树木,遮挡着强烈的阳光。埃塞俄比亚是咖啡故乡,举行咖啡仪式(Coffee Ceremony)时都要在地上撒上青草。人们庆祝节日时在室内撒上青草,城市里的家庭也不例外。有专门种草的,节日里城里卖草比卖花的生意还要好。
穷人的房子简朴自然,富人们则注重回归自然。在非洲,多数有钱人的住房并不是高楼大厦,而是独居的院子和别墅。院子里往往有很多很美的树木,还有花园和草坪,每天有仆人或园丁侍弄,有的还有游泳池。不少有钱人有自己的农场,并不指望它创收,而是休闲时间来农场和大自然亲近。城里的饭店多有院子,院子里都有漂亮的花草和树木。有的饭店里还有猴子等动物,人们在院子的回廊里用餐,猴子和鸟会过来凑热闹,让你真正感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埃塞俄比亚最好的两家酒店喜来登和希尔顿酒店,其高贵之处并不在其豪华的设施,而在于它优美的环境,树影婆娑,四季开花,鸟语莺歌,喷泉溪流。希尔顿饭店更像热带的园林,让你感叹在贫穷的埃塞俄比亚竟然还有如此优美高雅的酒店。
如果说植物是非洲人的庇护神的话,那么动物就是他们的朋友。在非洲丛林和草原,栖息和奔跑着无数的动物。在非洲人眼里,动物和人类一样,同为上帝所创造,是人类的朋友。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动物大多可食,野生动物是天然的美味。但非洲人几乎不吃野生动物,这是他们的习俗。在非洲,主要的肉类是牛羊鸡鱼,其他牲畜和动物则很少食用。在东非高原毛驴很多,几乎家家都有,作为运载驮物的工具。马、骡、驴老了任其自然死亡,绝不食用。听说曾有中国人杀驴吃,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和抗议。我们外出经常看到路边有不戴笼头没有缰绳的马一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也没有人管,觉得很奇怪,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这些马老了病了,主人就不管了,任其自然死亡。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就更不用说了。在埃塞俄比亚,我们每次外出几乎都能看到有狗被撞死在路上。这里的野狗很多,病了老了很容易被车撞死,也没人管,嗅觉灵敏的老鹰会成群飞过来,把这些尸体啄食掉。
家养的牲畜和动物他们如此爱护,对野生动物也是爱惜有加。在非洲,人人都可以持有枪支,但没有人猎杀野生动物。这不仅是他们的法律明文禁止,更是他们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习俗。象牙饰品很受他们喜爱,但当地人通常用自然死亡的大象牙,只有少数唯利是图的不法之徒才猎杀。其他野生动物更没有人猎杀,因为他们没有食用野生动物肉的习俗。在我们的住处,每天早上你都能听见鸟儿清脆的叫声,但从来没有见过有人用弹弓或猎枪打鸟。如果窗户开着,下班回来不时会发现飞鸟被困在屋内。白天经常有猴子光顾,如果你的屋子有吃食,门没有关,它会毫不客气地享用。晚上还经常能听见豺狼的嗥叫声。我们世代认为,狼是凶残吃人的野兽。我在这里第一次听当地人说,狼一般不攻击人,只有当它受到威胁或确实没有可以维持它生存的动物时才攻击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狼吃人的情况。由此可见非洲自然环境的良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埃塞俄比亚由于国家政策的失误,发生过两次饥荒,有成千上万的人饿死。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人吃马骡驴狗和猎杀野生动物。想想中国历史上记录的人吃人的惨象,更让我们感慨非洲人对自然的崇尚。该吃的吃,不该吃的不吃,志士还不饮盗泉之水呢!
非洲大陆有很多未开发的土地,初到非洲的中国人都感到惋惜:如果把这些土地都开发了,非洲的饥饿不就解决了吗?但当你待久了以后就会知道,非洲人其实并不比我们笨。如果大开发,非洲漫长的旱季干旱无雨,土地会很快沙漠化,我们前些年在西北某些地方的开发就是教训。
在肯尼亚,每年都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观赏动物大迁徙,以至于景区的宾馆都住不下。但当局并不修建新的宾馆,扩大接待能力,而是用涨价的手段来限制游客人数。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游客无限制地进入,就会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干扰动物的生活,到时候这些动物就会消失。
非洲是世界上最落后、待开发的大陆,现在有很多中国企业在非洲落户。但在非洲的投资也是有条件的,其中之一就是不能破坏环境。也有一些中国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把中国落后淘汰的工艺和技术转移到非洲,给当地造成污染,引起当地人的不满。
我们现在建设和谐社会,其中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的庇护所,保护我们自己。非洲虽然落后,但他们对自然的崇尚,对环境的保护,还有一些比如不食用野生动物的习俗等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仙人掌
你一定见过仙人掌。可你见过多少种类和样子的仙人掌?你见过的仙人掌有多大多高?你可见过有两三层楼高的仙人掌——仙人树?
在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的巴里山山顶上,有仙人掌凌寒傲骨的身躯;在撒哈拉大沙漠的烈日之下,有仙人掌不屈的身影;在维多利亚大瀑布岸边,有仙人掌迎风而笑的花朵……在非洲,从高山到大海,从湖泊到沙漠,你到处都能看到仙人掌。如果要问非洲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是什么,我觉得不是热带丛林,也不是海边椰树,而是仙人掌。
非洲的仙人掌有很多种类,其形态也各种各样。有球状的、圆片状的、长片状的、圆柱状的、棱柱状的……悬崖峭壁和荒坡上的仙人掌给大山披上了绿装;干旱旷野里比人还高的仙人掌,让你感到惊奇;庭院里比房子还高的仙人掌树,给院子遮阴挡阳。虽然你没有见过这样的仙人掌,但它青绿色带刺的基本特性你一见就会认出。
驱车去哈瓦萨,路边各种各样的仙人掌让人眼花缭乱。有高大的仙人掌树,有高高的木板状仙人掌,也有圆柱状或棱柱状又细又高的仙人掌。这里是沙土地,没有土坯砖瓦,人们种植仙人掌当作院落围墙。圆片状仙人掌的篱笆墙有一人多高,严密厚实,芒刺四伸,让人望而生畏,动物也无法进去。圆柱状或棱柱状仙人掌的篱笆排列有序,主干向空,别致有趣。院落里高大的仙人树使整个庭院掩映在仙人掌绿色的光影中。仙人树树干一般是圆形或棱状,枝丫呈锯齿状,刺不太多,树冠上开满黄色或红色的花,非常漂亮。真感叹非洲人把仙人掌发挥到了极致,让你感到非洲人和大自然是多么和谐,他们已完全融入了大自然。有些住宅房子尚未修建,当地人先在房子周围种上仙人掌做围墙把院子围起来,真有意思。
仙人掌可以开花结果,而且仙人果还是一种水果,这是我来非洲之后才知道的。6月份,东非高原迎来一年一度的雨季,山坡上、路边的仙人掌开始开花。一朵朵黄色或红色的花朵,从仙人掌的小疙瘩上绽开,非常漂亮。不久就能看见一个个青绿色的果实点缀其中。8月份是仙人果成熟的时候,人们开始采摘仙人果。用手采摘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仙人果全身都是刺,更不用说在芒刺四射的仙人掌丛中采摘了。当地人用一根长棍,一端绑上可乐罐,人在远处手持棍把仙人果兜入罐内。
仙人果外皮有很多小毛刺,吃时一定得注意。先用茅草或拭布擦去上面的毛刺,用刀子切开。里面是黄色的果肉,有很多籽,甜甜的味道,很好吃,可以连籽一起咽下。我在赞比亚见过一种紫色的仙人掌,里面的果肉也是紫色的,吃了后你的手和嘴唇都会染成红色,很有意思。我们开玩笑说吃它可以省去唇膏。
仙人掌的生命力极强。摘一片叶子,在沙漠里烈日下暴晒一周,外皮才有些皱,但里面仍是绿色的,还有活力,种下后还能成活。仙人掌不管哪一部分埋在地下都能成活,所以你不用担心种仙人掌能否成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同样环境里生活的非洲人,有着和仙人掌一样的品质。众所周知,非洲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但他们却能忍受苦难,与大自然顽强不屈地做斗争,又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水
都知道非洲炎热、干旱、缺水,可缺水到什么程度,只有到过非洲的人才有真正体会。
清晨,当你驱车外出远足,经常可以看见许多妇女和儿童在村边的供水处排队打水。一个个拿着大小不同的塑料水桶耐心地排队等候,有时难免为打水发生激烈的冲突。打完水,妇女们满足而吃力地背着水回家,年幼的孩子则两人抬着桶回家。这一桶水,可能就是全家人一天的生活用水。
正午,天气炎热,你到偏僻、只有几户人家的野外村庄。当你在路边的大树下休息,就有人上来和你打招呼,向你讨水喝。你觉得奇怪,因为他们的家就在旁边。原来,他们的房子在这里,但吃水却要从很远的地方去背、去驮、去运。外国游客的矿泉水,是他们的奢望。
傍晚日落时分,当你驱车回来时,可以看见有毛驴驮着水桶从村边的池塘或河边往家里驮运水。有人在水边把打好水的塑料桶放在毛驴背上,不用人牵领,毛驴会自己驮着水桶回家。家里人倒水后,毛驴会返回继续驮水,这些水是用来洗涮和喂牲口的。
这是非洲乡村缺水的写照。生活在城里的人们,也经常被停水困扰。
我们这批医疗队共十五人,十二人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工作,我和另外两个队员在距首都八十公里的总统家乡图卢布卢工作。首都条件较好,住的是租用的套房,但也经常停水,没有预告,说停就停说来就来。有时正洗澡,突然停水,弄得狼狈又尴尬。上班前得用锅盆接一些水存着,免得下班回来又累又饿又没水喝。有一次,由于当地修路挖断供水管道,停水十多天,在阿斯科区居住的四名队员只好每天开车到十公里外的其他队员那里去“蹭水蹭饭”。
首都缺水情况如此,我们在图卢布卢的情况就更惨了。且不说经常停电(停电后我们用煤油炉做饭),停水几乎是每天都有,我们只好买几个大塑料桶,每天存水备用。但停水随时都有可能,也不知道何时来水,有时一停好几天。有一次连续停水三天,我们存的水用完了,镇里也没有水。极度的缺水考验着我们,没有水不能做饭,卫生间也不能用。我们所在的医院对我们表示歉意,但他们也没有办法,只有等待。在等待无望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开车到三十五公里之外的沃里苏镇去拉水。下午,当我从医院回来听到屋里哗哗的流水声,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此时此刻,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胜似最美妙的音乐,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感受。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但也一样缺水。虽然有存水箱,但停水时间一长,就没有水了。没有水,对医院是一大考验,检查完病人不能洗手,只能用酒精擦擦。有时停水,手术只能暂停等待,有的病人就在等待中失去生命。
广袤的非洲大陆是缺水的代名词。但有着非洲水塔之称的埃塞俄比亚为什么也缺水?
非洲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没有分明的春夏秋冬四季,只有旱季和雨季两季。旱季多数地方几乎滴雨不下,雨季却每天下雨,甚至水多成灾。其实非洲雨季的降水量并不少,比我们全年的总量还要多,只是都集中在这三四个月里。大量的雨水,一部分入河流湖泊流失,一部分渗漏到地下。非洲的黑土地土壤没有黏性,锁不住水分。大雨来时,田野汪洋一片,雨停后不久都渗漏下去,无影无踪。
非洲人靠天吃饭,一般一年只有雨季一次收获。雨季开始,人们把种子种在地里,由于每天都下雨,也没法管理,收获有限。而旱季里种植却需要不断地浇水。渠水漫灌是不可行的,因为土壤渗漏太严重。我曾无意中把自来水管放在要耕种的菜园里,第二天起来,谁知才浇了筛子大小的地方——水都渗漏到了地下。所以在非洲旱季农民很少灌溉,只有大型的农场才用水灌溉。但他们的灌溉都不是漫灌,而是喷灌。有的在地下埋水管,每天细水长流,不停地喷洒;有的用大型的喷灌机,在地里缓慢自动行走喷洒灌溉。这些都需要很大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