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0900000054

第54章 关角山情思(1979)(9)

第二天,石磙老师给我找了一辆自行车,在当时已是比较奢侈的代步工具。我入伍之前骑自行车水平不怎么样,到青海以后没有机会骑自行车,所以,对骑自行车还有点担心。担心也得骑,回家的心急着哩。幸亏当时郏县城大街上人少车稀,我还真的把自行车顺利地骑出了县城。

游子回乡,全家欢乐。二弟骑着自行车带着三弟和我堂兄的儿子俊杰接出村子十几华里。小侄子见面高兴得直蹦,坐在我骑的自行车前面笑得合不拢嘴。他不知道我的车技很差,我只能以“走着好说话”的名义推着自行车一直推到村头,远远看见我父亲站在村外的一个土堆上在等我。

前两次出差路过河南顺便到家里看看是突然而至,而且都是只停三两天。这次正式探亲,与以前就不一样了,提前写了信,上火车前还又发封电报。当我走进家门时,我家不小的院子里已聚拢不少近族的奶奶、叔婶、兄嫂、姊妹,那场面还真有点“热烈欢迎”的味道。

走到院里,欢声笑语一片,问声不断,走到近处的先答话。那么多人的问候,我这一张嘴实在没办法一一应答回谢。赶快打开提包,男的发烟,女的递糖,到嫂子跟前还说句俏皮话开个玩笑。我一个近门婶婶还说一句让在场人听了都高兴的话:“有俺胜娃这牌子(我们家把脸面的长相称为‘牌子’),又是军官,非找一个郏县城长得最漂亮的‘闺女’不中。”我听了这话没有高兴,倒有点害怕了。

晚上,又有不少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街坊邻居端着饭碗到家里来了,往日家门口的“饭市”移到我们家的院子内,还有几个人的饭已吃完了顾不得往家里送空碗,妇人们又找着嚷着把碗端走了。院子里足有十来个人,七嘴八舌地问:青海离国边儿有多远?藏民还吃生肉?您修那战备路弄啥用的?青海大山里土匪多不多(比我年龄大的一个侄儿,1969年去川西甘孜阿坝藏区当兵曾剿过匪)?……有不少问题我没法直接回答,能应答的问题尽量说得让他们听着心里舒服。那天晚上,我这个“风流人物”出尽了风头。

父亲平时不爱说话,我的载誉返乡让他老人家打心眼里高兴,那种高兴只有我们当儿女的才能从他的脸色上看出来,笑意埋得有些深。他蹲在一边听着我的话不住地点头。

第二天就是串门儿,就有点“夸官儿”的味了。

第一站是到我舅家,这是我们家乡的规矩。那天上午我舅正在茶馆喝茶,听说我回来去看望他,立即起身向老茶友们宣布:我外甥回来了!还没往外走几步,又交代去报信的儿子——我的表哥:“冲壶茶、冲壶茶!”

在我们镇上,饮食有六绝:茶水、牛肉、烧羊肉、烧鸡、熬馍、饹面。马立家的牛肉、赵大海家的烧鸡、张长安家的饹、曹石头家的熬馍、赵赖孩的烧羊肉,祖传数代,远近闻名。最有名的是冢头茶,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原茶文化的活化石”。大街上七八家富有古风古韵的茶馆,每天茶客盈门。茶馆品茶是成功人士、贤达之流的一大雅事。我舅舅每天下午磨豆腐,第二天早上把豆腐给各机关单位送完以后就到茶馆喝半晌茶。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几十年,天天如此,雷打不散,其乐无穷。那天,他破了例。从茶馆出来,步履生风,满面喜色,大街上凡遇熟人都会惊讶:“今儿咋不喝茶了?”“俺外甥回来看我了!”“外甥从青海回来啦!”那天在整个冢头西寨一条街上,我也成了新闻人物。

我舅舅兄妹六个,共十个外甥,唯独待我最好。他脾气不好,我那些老表都没少受他的责怪和训斥。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让我舅发过脾气。记得小时候有一天中午,妗母让我到街上买醋,结果由于一路贪玩不用心,营业员问我时竟说是买煤油,打到一半时发现说错了。付了钱后把煤油倒掉,跑到河里把瓶子洗刷几遍,又用剩下的钱买了醋。当时把我吓得心里直发慌,心想,舅舅一定会狠狠地揍我不可。回去后没敢报告实情,结果舅舅在吃着由我买回的醋做的凉拌面条时,直埋怨供销社用打煤油的“提儿”(从缸里舀取液体、有计量功能的小竹筒)打了醋,却没有怀疑是我搞了鬼。为此事我惭愧、内疚了很多年。

我舅舅基本上不识字,到家后吸着旱烟袋陪着我喝茶,满脸堆笑,好像也想不起来要问我些什么。

我舅在西寨街上算是德高望重、很有威望的那种绅士型老人,我很想因为有我的存在让他更风光一些。探家前,我特意为舅舅买了一双部队的毛皮鞋。我拿出来让舅舅一看,舅舅别提有多高兴啦!穿在脚上试了一下,连说四五个“中”“中”。老人家说“中”不见得是说这东西有多好,他要的是这种面子和对人讲话时的那个“神气”。

那天中午,舅舅没让妗母准备饭,而是让表哥到餐馆买回了我最喜欢吃的赵赖孩“烧羊肉”。吃过饭要离开时,老舅又叮嘱:“回部队时候说一声,把家里的老母鸡送大海家卤个烧鸡带上。”我知道一只老母鸡就是农家人的一个“小银行”,我咋能把舅家的“小银行”毁了呢!在我假满回队时,我舅真的让我表哥送去了一只“赵大海烧鸡”。冢头赵大海家的烧鸡真的很好吃,而我舅舅给我送的那只烧鸡我却入口难咽,思绪连连。

那天回到家吃过晚饭后要去看看我们本家的“老道长儿”——我九爷。我爷爷一辈堂兄堂弟共九个,其他八个爷爷已作古,只剩下这个脾气有些怪的“爷”。我不敢怠慢,带了些礼物和我父亲一起登门拜望。

九爷说话有比较严重的“口吃”,那天见到我好像口“吃”得更厉害。听我简单地汇报以后,老人家高兴地说:“我听先生(风水先生)说过,咱……家的坟……上还有点气(我们老家把坟茔地上的龙脉相称为气),你要好好干,说不定能……成大事。”

“我没有文化,是凭力气干些活才提了干部,今后都凭文化哩,我这样的初中毕业生要想再进步是很难的。”

九爷一听有点不以为然:

“牛子龙、吴凤祥、李效增有啥文化,还不都弄成事了!”

九爷不识字,对共产党内高级将领、高级干部的情况可能知之不多,一口气说出三个在当地都知道是“干土匪”出身后来成为党的相当一级干部的人。身为族长,对我这孙子辈寄予厚望,我心知肚明!只可惜我不是那块成就大事的材料,让我的祖宗们费了不少周折才选到的“风水”没能在我身上得到多么充分的体现。

离家四五年,要去的地方很多:柿园学校、几个村的同学好友家里、提前退伍回来的战友家里……要拜望的老亲旧眷也不少:舅爷家、几个老姑姑家、姨家、几个姐家,这是一个很大的“网”,我都需要一一走走、看看、拜拜、见见,如果全走一遍,这个假期的大部分时间绝对是很充实的。

可能是回到家的第四、第五天,那天打算到汝河以南的堂街、李口两个公社去看几个战友。一大早母亲看我要出门,就问我:“你啥时候去城里?”

母亲其实是在催我找对象,她不好直说,就问我进城的事儿。对我的婚事,老父亲肯定也很着急,他只是不便明说,或许是父母亲私下曾经议过,有意让老母亲提醒我。其实,这几天也有两个人到门上提亲。第一个是本村的,我们是同学,来人听说我要找个“有工作的”,没多说就走了。介绍的另一个也是同学,亦工亦农,而且比我大一岁。我们老家的习惯是“女大一没饭吃”,老母亲可能怕我这个从小饿着长大的孩子今后没有饭吃再饿肚子,当即就表示“不大合适”。来人临走时说:就算我没说!在我们家的农村,女的找上门提亲被拒绝是很不体面的事。介绍人说“就算我没说”的意思不是说没说的问题,而是提醒对方“这事天知地知,不能让外人知”。那天我从战友家里回来后,有石磙老师捎信:县城有好戏上演,让我第二天进城看戏。他知道我爱看戏。只是这一次的看戏并非他的真实意图。

离家四五年,第一次探亲休假,我考虑较多的是探亲访友,而我父母想得最要紧的事就是给我订婚。从他们的举止言谈中处处都能听得出、看得到。

我和石磙老师见面后,我谈了部队这几年的情况,尤其军转干部的安置问题、随军家属的艰难境况,有意向他说明,如有可能还是要找一个有正式工作的,少了随军的麻烦,少了农村生活的压力。石磙老师很赞成我的想法。

当时石磙老师的股长姓牛,有个女儿在县商业局的百货大楼上班,我们是同龄人,她早有了对象。平时她在公安局食堂吃饭,来往多了,与石磙老师很熟,并且知道我的一些情况。我提出“正式工”的设想以后,他们俩扳着手指头,从县委到政府,从县城东关到西大街,对熟悉的“适龄美女”一个一个地“排查”“比较”。小小郏县政府机关那百十号人当中,能算正式工又年龄相当的女性还真没有几个。虽然也有那么三两个差不多的,全部是干部子女、官家后代,人家肯定看不上咱这穷当兵的。扳算了几天,石磙老师没招了。在无计可施的时候,牛美女突发灵感——把陈敏给他介绍一下!由于陈敏比牛美女小四岁,石磙老师平时不太注意,没有很深印象,当即表示可以认识一下。

当天晚上是山东曹县豫剧团在郏县剧院演出。吃过晚饭,我与石磙老师去看戏,沿西大街向东走,走过县委门口时,牛美女与另一位姑娘从路北侧自东向西走过来。看见石磙老师,她一边喊一边跑过来。到眼前后声音放低了好几个音阶:这个就是陈敏。

隔着路我看了一下对面的美女,个子不高,扎了两个羊角辫,满脸的孩子气。她可能已意识到了言语间的玄虚,低下头,我再也看不清了。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开始了恋爱,最后就组成了现在的幸福家庭。

婚姻这事儿真是难说。有人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根线在哪儿?由谁来牵?咋也说不准。有人说,男女找对象,有点似市场交易,“买卖不碰面,供求两作难”,好男美女条件都不错,就是少了那根线,没有人来牵。我就碰上了牛美女,她鬼使神差地就想到陈敏,这缘分像烈火一样,激情燃烧,成就了一世美好姻缘。

军人的婚姻不少是以悲剧结束的。不少文学名著、影视作品里无一不是如此,因为军人婚姻生活里的悲剧性因素太多太多。

列车从关角隧道穿过”登天的梯子”,进入柴达木盆地。

军人旨在卫国,志在戍边;铁道兵中的军人是旨在修路,志在四方。在天涯、在海角,在大漠之中、荒原之上,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常年山沟不进城,多见乱石少见人。婚姻问题有“难于上青天”的艰辛,有久旱无甘霖的苦涩。因此往往是来者不拒,有媒就成,没有花前月下,少有相知,稀里糊涂地初识,凑凑合合地结合。婚前没有性情磨合,婚后少有生活融入,天南海北,千里寄情,维系美好和幸福的是“久别胜新婚,不见分外亲”的匆忙与无奈。真正内心有多深的情、多厚的爱,男也不知,女也不识。或随军或转业以后,常常厮磨,天天生活,缺陷暴露了,问题凸现了,感情淡化了,最后共同遗憾了。这样的家庭要维系,这样的婚姻要苟延,这样的……太多的“这样了”。就是“这样”的背景和条件谱成了一章章“争争吵吵一辈子”“窝窝囊囊一辈子”“凑凑合合一辈子”的军人家庭“协奏曲”。而我是幸运的,虽一见钟情,却一往情深;虽一言成婚,却终生幸福!

没有缘不行!不信命运也不行!

同类推荐
  •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是作者近些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作品选集,作品散见于《读书》《莽原》《天涯》等刊物,主题涉及到人生、社会、历史、学术等诸多方面。《颓废主义者的春天》分为四个小辑,分别为《丰益桥笔记》《感谢的声音》《一些疑问,一些随想》《虚构的和真实的》。在一些篇章中,作者采取了机警的语录体;一些篇章中,作者就特定的文本、现象进行了深度评论;而在另一些篇章中,则展开了规模宏大的虚构和隐喻。
  • 《人经》三部曲之《情感本经》

    《人经》三部曲之《情感本经》

    《人经》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健康信仰,重拾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只有经由对抗,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有介于一种有益的、积极的紧张关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会复苏正常,我们的思想才有可能生成,我们的心灵才能重生。《人经》拒绝不偏不倚和随顺妥协,拒绝公允妥洽和跟风趋时,她是“脱序人”的诺亚方舟,是恢复和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的接引者,她希望能博得有正确理解的读者的共识。将对一切邪恶、冷漠和无知用万钧之力击毁之。《人经》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深入的了解,并希望普遍于我们的心灵,唤醒我们的信仰,催生我们的理想,滋养我们的心灵。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明天的早晨

    明天的早晨

    近几年来,我游转于粤北的山区和粤西的红土地的时间较多。原因是想实现一个心愿:这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摇笔杆子的光临,相对地比起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就少了。于是不自量力,趁还能走动的时光,用一支秃笔去反映他们变化的轨迹,算是发挥余热吧。也偶然去一下珠江三角洲和经济特区,虽是飞车看花,也可作为自己写作的参照系数。到了这些发达地区,却使我清醒起来,常常自我告诫,不要陷于小农经济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否则,作为所反映的东西,不但不能促进现实的发展,相反,很可能宣扬了自满自足、固步自封的思想,那就终生内疚了。
  • 说戏讲茶唱门歌

    说戏讲茶唱门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艺的人文形态及内涵,既是传统经济和农耕社会的产物,也赋予了记忆中江南集镇特有的风情。小民的风流,手艺的黄昏,使得这些关于往年民生的文字具有了黑白影像的效果——一种内在灵魂的延续。作者谈正衡所选择的舒展的叙述角度,让人很容易从这些泥软土香的地域文化中获得了有益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么善于捕捞过往的生活情趣,缓缓述及自小所生活的有各种手艺人的街道……
热门推荐
  • 孤独破

    孤独破

    一介书生,两袖清风,三尺讲坛,四季无休,五谷杂粮,七情六欲,八九不成,十分无用。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刘强,在被生活多次强奸后一气之下弃笔流浪修行,以一个有正义责任感的愤青到一代名人、强者和传奇。他的成功为天朝复兴吹起了号角,更为笑贫不笑娼的世人洒下了一份心灵鸡汤。他全身充溢出的正能量让人汗颜深思,为了心中的理想与目标受尽曲折磨砺却仍然勇猛直前,身属迷惘的一代蓦然觉醒……
  • 少林美佛陀

    少林美佛陀

    他是得道高僧,不做僧门最大高官沙门统,而执念退守山野,开创少林寺。他修得正果,一人得道,也惠及弟子,及凡俗,所译佛经更泽被世人至今。他亦肉体凡胎,也有不能,也有不甘,也有欲念,也有魇障,唯能为人所不能为。他在每个我们之中,他又在每个我们之外。他是每个我们,每个我们又都不是他。他是“美佛陀”。关于他,后世遗忘的,张一弓借这本《少林美佛陀》记取。《少林美佛陀》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 气魄凌霄

    气魄凌霄

    少年司马尘落魄边疆,因当年一战落下恐惧战斗的顽疾,且看少年如何破除魔障走上巅峰!因恐惧练就一身逃亡反杀不见血的生存暗杀本领,瑕疵掩盖不了少年的锋芒!
  • 倾歌天下

    倾歌天下

    一场声势浩大旷年持久的纷争,一曲悲欢千愁家国兴衰的咏叹!一切的一切,皆起源于这个被满门抄斩,株连五族被贬黜冷宫,终身不孕更被奴才凌辱而死的女子!父兄势力的丧失,使她从贵妃沦为了废妃一道圣旨,更将她从妃嫔变为了和亲女一万石粮食,她就仅只这一万石粮食的价值是谁在爱恨中迷失了前路?又是谁在权势下臣服了欲望?用血铺成的复仇之路,又是谁,握紧了死神的利刃?
  • 仙到中年

    仙到中年

    李不易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三十个年头,都说三十而立,可是他不但不立,还活的相当的糟糕。作为一个有故事的人,他以为自己的人生不过如此了,谁料想到的是,一张远古符箓的出现,却硬生生拉了他一把!“曾经命运弄人,如今造化弄人,而我选择重新做人!”
  • 鸿晓九天

    鸿晓九天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自古男儿多豪杰,快意泯恩仇,笑傲天命,谁主沉浮?看今朝,君与神魔舞;破苍穹,笑看风云路;回首望,众生唯吾主.....
  • 透过的信仰

    透过的信仰

    鲜红的天空在迎接他的到来,到底隐藏了多少希望,顿时成了天边的云,烧红了,慢慢湮灭在光的世界,他走向了另一边,在这里包含着自己,和一片小小的土地,它会飞翔,可是人们恐惧这一切,因为他夺走了这一片天空。
  •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 麦子的稻草人

    麦子的稻草人

    如此特别的一个人,20年爱情隔绝,和好基友一起度过少年时光,终于在大学来临,分别了……
  • 家族家族

    家族家族

    林微出生于四大家族之首的林家,是林家近千年来难得的人才从小受到整个家族的保护,最爱美食、善良的一塌糊涂就连踩死一只蚂蚁都会为此而伤心很久,为改变林微这一点家族在一次调查外来人中让林微跟着去长点见识,却不料就此改变了林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