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07600000019

第19章 彻底接纳欲望(2)

自我感的浮现,源自于所有经历的基础层面——我们对强烈的欢愉感或不愉悦感的惯性反应。就像克理斯一样,当我们想得到他人的宠爱时,体内就会有某种特定的觉受,或许是因渴望而心痛的感觉,有时则感到兴奋和开放。假使我们的需求遭到否决,身体就会体验到一种强烈的紧缩感,我们会觉得羞耻,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还会感受恐惧的侵扰。我们一次又一次经历需求无法满足的恶性循环之后,最后就会陷入一种联想:我们的需求只会导致恐惧和羞耻。而一堆强烈的惯性感受就如此禁锢在我们体内,形成了欲求匮乏之自我的能量核心。佛使比丘所说的我执与我所执,就是这样的惯性——将这些顽固的感觉认同为一种自我。欲求的压力和兴奋感生起后,我们便将之体认为“我的”渴望,无论是对亲密关系的憧憬、期盼跟他人接触,或者是寻求他人的关注。相同的道理,当“我”遭到拒绝时,我的恐惧、我的羞愧就会浮现。假使我们不断编织情节妄想,告诉自己:“我这么贪婪,一定有毛病,但是为什么我就是得不到想要的?世界何其大,定有容我之处,可我却总是无法如愿以偿。”如此,就会使这欲求匮乏之自我感日益巩固壮大。没有遭受生死存亡的重大威胁时,欲求匮乏之自我就会将焦点锁定在情感和福祉上。当期望有人爱、有人了解的基本需求受挫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产生恐惧和羞愧感;如果我们像克理斯一样,希望与他人互动的需求总是遭受忽视或误解,那么,我们的欲求就会变本加厉,更迫切地渴求他人的关注。我们终其一生不断试图逃避恐惧和羞愧的痛苦感受,亟欲脱离并麻木自己的身体,且迷失在自我批判与执著的想法中;但是,这种做法只是徒增欲求和羞愧感罢了。由于这样的惯性反应一再恶性循环,于是乎,这欲求匮乏之自我感便更加根深蒂固、更加孤立,缺乏自我价值感也更深。

无法直接满足情感上的需求时,欲求匮乏之自我就会发展其他策略,寻求其他替代物以求满足。就像导致缺乏自我价值之迷惘的所有策略一样,这些用来赢得爱与尊敬的手段,吸引了我们全部的注意力。

我们可能会像克理斯一样,迫切地想要以自己的天分和知识来博取他人的好感,也可能拼命地赚钱或追求权力,或者疯狂地不断以性爱征服异性,我们也可能会迫切地想要献身于帮助他人、服务他人,成为一个别人需要的人。我们也常常用比较容易得到愉悦感的事,比方说食物、酒精和药物,来满足情感的需求;当这些手段起作用时,即时就能提供满足,使人暂时充满欢愉感,但它们同时也麻痹或掩盖了恐惧与羞愧的原始伤痛。

由于这些手段并不能真正满足我们的需求,因此痛苦就日复一日地持续,于是我们开始对任何能提供欢愉感或解脱感的事物产生依赖。

我们最常用来获取所求之物的手段,到后来也成了界定自我感觉的一部分,暴饮暴食、竞争、取悦他人等等,感觉起来都像是“我”的特性,我们愈沉醉于耗费生命去追求欲望的替代品,就愈加远离欲望的真正本质——我们对爱和归属感的深切渴望。

欲望的替代品

打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我的生产力一直是我满足欲求的重要手段。当我没有安全感时,做事情就成了最容易让我觉得自己很有价值的策略,无论是完成一篇文章、填完一堆账单,或是把厨房打扫得一尘不染,都行。这样的生产力不只是一种想要创作、想要对生命有所贡献的本能冲动,隐藏在背后的动力还有某种自我缺憾的恐惧,以及证明自我的需求。陷入这种状态时,我就会泡一杯英国早餐茶提神醒脑,以便继续保持旺盛的生产力,好撑过一天,而且往往熬到半夜。我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忙得跟无头苍蝇一样,心里也变得很不耐烦,且疏远了我所爱的人。又在这样的状态下,残酷地鞭策自己再去完成下一个任务,于是我跟自己的身体中断了联系,无论觉得自己太过自我中心,还是对这样的狂热工作感到自责,都无济于事,“继续排除下一个障碍”似乎才是让我如愿以偿的最可靠方式,这样我才能觉得安心。

我去参加一个心理治疗会议时,会上的一张海报深深打动了我,海报的主角是两个流浪汉,他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其中一个告诉另一个说:“我以前有一架私人飞机,在里斯本有栋别墅,还曾经担任被《财富杂志》评比为五百大企业的某公司的执行长?直到我改喝无咖啡因咖啡之后,啥都没了。”欲望替代品如此令人着迷的原因并不难理解,即使这些替代品并不能满足我们最深层的需求,却能鼓舞我们,并且在短期之内带给我们某些利益,让我们得到暂时的欢愉。当我们努力追求欲望的替代品时,这样的冲动往往占据了我们的心,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以致于暂时麻痹了觉得自己没有人爱的感觉,以及缺乏自我价值的感受。成就的确能延缓自我缺憾感,然而,在内心深处,那匮乏的自我不断提醒我,一旦不做事,就会跟那位改喝无咖啡因咖啡的执行长一样失去一切。

我们必须工作,才能满足基本生活所需,而我们所任职的公司和工作方式也成了寻求满足的关键领域:工作变成了我们赢得他人的爱与尊重的间接管道。有些人或许觉得自己的工作内容毫无意义,或许痛恨或排斥自己的工作,不过,我们仍因欲望而执著于以良好的工作表现获得他人的认同,对男人而言尤其如此,但不论男性或女性,大多数人都依赖工作来提升自信,以弥补缺乏自我价值感的恐惧。这种手段所带来的价值,包括金钱或权力、勤奋工作及良好表现而得到的赞赏,以及“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但是我们很容易就迷失在这些替代品中,而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这些替代物根本无法满足我们最深层的渴望。

即使当从事的活动对我们而言意义十足——不但富有创造力,还能充实心灵——这些活动还是有可能“被利用”,以满足自我欲求的不满。对我而言,这种状态最常发生在为禅修团体准备演讲或课程内容,或者撰写佛法修持的相关文章时。我明白佛法的珍贵,也乐意与人分享,因此,我愿意投入高度的热情来做这些事,而当焦虑或挫折感生起时,我也能坦然接纳。但是,有时当那缺乏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声音响起,而我顺势响应它时,写作或准备演讲陡然成了赢得爱与尊重的工具,而整个工作完全转移了重点,那欲求匮乏的自我夺走了掌控权;虽然我总是想要全心全意地付出,然而现在这份心意却为恐惧所笼罩;我迫切地想要做得“够好”,也渴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应有的报偿,结果当工作成了证明自我价值的手段时,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就掺了杂质。

当欲求匮乏之自我掌控一切时,我们便无法以真正自在、喜悦的心态投入任何活动,然而,直到我们觉察那引发匮乏之自我的欲望与恐惧之前,它还是会迂回地渗入我们所有的活动和人际关系中。

正如劳伦斯所说:“人若是光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会得到自在解脱;只有去做内心深处之自我真正喜爱的事,自在解脱才会到来。”假使我们行事的动机是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以求得即时的满足,那么,我们就会不断受到驱策;因为,无论做多少事,耗费多大的能量,或受到多大的肯定,我们都无法脱离那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都无法触及那“内心深处的自我”。正如劳伦斯所指出的,想做内心深处之自我真正喜爱的事,是需要花一番心力的。若想倾听并回应我们心中的渴望,就需要真心诚意的态度。我们愈是深陷追求欲望替代物的表象世界中,就愈难沉潜到内心深处。

当欲求成瘾时

正如我从自己的“内观恋情”中发现的,当欲望过于强大时,正念觉察力就会烟消云散。二十世纪的美国作家薇拉凯瑟告诉我们:“天底下最重大的莫过于欲望,当欲望壮大了,在它面前,什么都无足轻重。”

我们可以尊崇欲望为一种生命力,但同时也要看清,当欲望掌控我们的生命时,我们就会受苦。我们天生的食欲,或许会变成对食物难以控制的欲望——冰淇淋、甜点、薯片等等——这些都是解馋的食物,或能暂时麻痹感觉的食物。而我们对性和男女感情的渴望,可能也会沦为一种痛苦万分的依赖,依靠对方来界定自己、取悦自己。遮风挡雨和蔽体御寒的需求,也许会转变为无可救药的贪婪,让我们非得拥有三栋房子、装满了好几个鞋柜却穿都没穿过的新鞋。而我们对归属感和被爱的基本渴求,也可能演变为对欲望替代品的迫切渴望。

假使我们长时期受挫或感到遭剥夺,那么,那种极度执著的欲望就会变得孤注一掷且难以遏止。渴求就这样占领了我们,而这强大的能量更是硬生生地劫持了我们,无论在何种场合、面对何人,我们成天表现得像个欲求匮乏的自我。

印度有句俗谚说,扒手即使遇见圣人,眼里也只看到圣人的口袋。假使我们被渴求掌控,那么,无论面对任何人任何事,我们也只在意自己如何从中得到满足。这种饥渴感使我们身心瑟缩,陷入无可救药的深渊,于是乎,我们终日以管窥天、目光如豆,无法真正享受眼前的一切。深秋的枫红或一首诗偈,不过诉说了我们生命中莫大的空虚感,而孩童天真的微笑,更只是嘲笑自己膝下无子而已。我们远离了单纯的喜乐,因为,强烈的渴望迫使自己不断追求更大的刺激,或者麻木自己的觉受。

想要强忍成瘾的欲望,不为之所动、不付诸行动,极为困难。诚如十九世纪著名的英国剧作家和诗人奥斯卡王尔德所言:“我什么都能抗拒,除了诱惑。”诱惑可视为一种情绪性的保证,允诺我们体会强烈渴求的欢愉感,任何瘾君子、强迫进食症患者、药物上瘾者,或对恋爱上瘾的人,都非常清楚这种身心的迫切冲动。想抽烟的时候,我们绝对不会想放弃香烟,去外头散散步,听听宜人的音乐或做做深呼吸,我们就是非要香烟不可。也许我们也意识到,所执著之物其实只是一种暂时的替代品,不过我们还是觉得“非得到不可”。

莎拉是我的一个禅修学生,已经与强迫性进食症奋战多年。她来参加十日佛法闭关时,心里很担心饮食的问题:每餐分量足够她吃吗?菜色适合她的口味吗?她会不会吃太多?她也很担心,自己必须一言不发地坐在长餐桌前,在大家面前进食,而没有令人安心的谈话声掩护。她很害怕身边的人一眼就看出她患了饮食失调症,她想象着自己可能难以承受的耻辱。闭关头几天,她满脑子想的都是食物,当用餐的锣声响起时,她就走出禅修厅,慢慢踱步到食堂。她告诉我,她表现出来的正念都是假装的,其实,她觉得仿佛有个超强磁铁在吸引着她。排队等着取餐时,她心里备受焦虑和兴奋感的煎熬;而享受盘中餐点时,脑子里也已经开始盘算:接下来还要吃多少。莎拉发现,餐点不但菜色棒,而且分量很足——这使她忍不住再添第二盘,有时甚至会添第三盘。不过,她不会回到原先的座位,而是改坐其他的座位。我们第一次会谈时,莎拉说她觉得被自己的执著和渴求“打得千疮百孔”,就像个窝囊废一样,非常“没有灵性”,这让她感到羞惭万分。而最困难的莫过于,无论她再怎么控制食欲,仍然一再被自己的胃左右,她觉得自己很失败。我们往往很不喜欢陷入渴求中的自己,但是这种不喜爱的感觉,却会在欲求成瘾、掌控了我们的生命时,转变为极端的嫌恶。

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暴饮暴食或酗酒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和人际关系;眼睁睁地看着沉醉于无止尽的功成名就中的自己伤害孩子;我们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饱受依赖感和缺乏安全感的胁迫,因此破坏了与伴侣的亲密关系。我的一个学生形容:

“欲求匮乏的自我,是我最大的敌人。”我们之所以讨厌欲求匮乏的自我,是因为它掌控了我们的生命。

由于一心想要逃开自我憎恨的感受,我们又向欲求匮乏之自我发出残酷无情的信息,我们可能会以剥夺饮食、剥夺休息时间,或不接受他人慰藉等方式,惩处匮乏的自我。我们可能会因这一部分的自我正在残害自己的生命,而强烈地想要消灭它,因而鲁莽地伤害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就像莎拉一样,由于对上瘾症状极度羞愧,因而无法感受“内心深处之自我所喜爱的事”,我们依旧无法触及自己对爱的渴求,而这渴求正是最初导致我们上瘾的动力。

排斥欲求的自我

伊甸园的神话中,上帝创造了花园,在正中央种下知识之树,树上结满了甜美却危险的果实。然后,他在这附近放了几个人,并禁止这些好奇心强又超爱水果的生物品尝果实。这根本就是个圈套。后来夏娃摘下了水果,却又为此愧疚万分,还受到惩罚。

我们心里每天都在经历同样的情境,社会文化鼓励我们去追求舒适生活、去做正确的事、去拥有物品、要比别人出类拔萃、外表要光鲜亮丽、要受人景仰等等。我们也被告知:自私自利是要不得的、自我中心是一种人格缺陷,而自我放纵则是罪大恶极。

大部分主流宗教都教导我们,需求、激情和贪欲皆导致受苦。这一点的真实性固然毋庸置疑,但有关欲望的危害等概括性教义,却往往加深了对自我的痛恨。

我们得到的劝告是,要超越、克服或设法管理生理及情绪的极度渴求。我们受到的教导是,不要信任狂野强烈的本能激情,要留心别让自己失控了。

同类推荐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热门推荐
  • 重磅天才

    重磅天才

    大块头有大智慧,吕奉先的武力加诸葛亮的智慧将是无敌的存在。看惯了奶油小生,换挡重磅天才的青春。作为最天才的雄性生物,他上学搞研究,放学斗群雄,间谍的追踪,猎人的搜捕,只因他身上的重大秘密,性感的外国同学,青梅竹马的玩伴,温婉的导员,归国的邻家姐姐,内媚的下属夫人,他是有所取舍,还是照单全收,看他如何打造不一样的青春。
  • 财神庙

    财神庙

    讲诉一些灵异古怪的故事,故事离奇曲折扑朔迷离。
  • 重生我不愿再委屈

    重生我不愿再委屈

    孤女黎涵穿越到了明朝永乐年间的扬州,成了扬州首屈一指的大商人孙张仰的小女儿青黛。既然上天又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为了挚爱自己的家人,这一辈子就要抡圆了活一把,不让自己,不让家人再受一点委屈。可是身处青萍之末,却难以避免朝堂风云波譎、人心贪婪无厌。为了不再受制于人,那么只有自己当那个可以掌握世间规则的人。
  • 异世灵图

    异世灵图

    一张灵图,暗藏玄机。万古神剑,开天辟地。六分灵图,万派林立。残阳如血,狼烟四起。废能少年沉睡十二载,一朝觉醒成为灵异少年。六图齐聚,异世灵图的秘密即将被揭开,却又为了拯救心爱的姑娘自废顶级灵力。一介凡人,又如何扭转乾坤,斩杀强敌,主宰沉浮…..
  • 魔法傲世录

    魔法傲世录

    在某一个时代,文明刚起源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两大种族,一个是人族,一个是魔族。人族崇尚光明,而魔族崇尚着黑暗。由于信仰不和,人族和魔族多次发生战争。与此同时,魔法的发明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千年以后,魔族崛起。一个少年,立志成为一名魔法师,奈何上天给他开了个很大的玩笑。且看一个无法使用魔法的少年如何成为魔法师,且看一个无法使用魔法的少年是如何突破层层阻碍最终成为强者,如何带领人类消灭魔族,走向巅峰“魔法,因我而存。魔法,因我而生。魔法,因我而在”…………
  • 来自时空界的手机

    来自时空界的手机

    在宇宙中,有个时空界掌管各个时空的秩序,一次,中型星球爆发危机,由赛博坦星球博士研究的超级手机竟变成了各个星球统治者争抢的目标,赛博坦星球遭遇危机,其王子与加多大臣带着超级手机离开星球,结果,遭遇攻击,竟意外的来到地球,在此超级手机也在地球丢失,失去记忆的超级手机与地球男孩周晓明结缘,在帮助他的同时,竟发现自己与星空之力有了独特的感应,更发现了一个来自黑暗星球谋划已久的阴谋。星空预言书开启,才发现了所谓的星空之力只是一个布了很久的局~~
  • 百年巨匠黄宾虹

    百年巨匠黄宾虹

    本书以黄宾虹的曲折命运为经,以大师在艺术上的孜孜不倦和“一意孤行”为纬,以生动的故事写实和赏析文字为内核,辅以对大师亲友的亲历采访对话,讲述了黄宾虹传奇的生命之旅和罕见的艺术创造。
  • 神罚世纪

    神罚世纪

    22世纪第一款现实虚拟游戏,《神罚》。这款游戏官方给的解释不多,但从内容就透漏着一股子阴谋感。游戏分布八个人,以个体为单位,活在一个被杀或者杀人的世界,他们要想办法活下来,活到最后。这款游戏风靡全球,加上游戏一天,在现实中才是一小时,所以,就在开服第一天,总登陆人数就达到了十亿。那么……游戏开始。
  • 麻烦撞上身

    麻烦撞上身

    [花雨授权]人生吗,谈个小小的恋爱就好了啦,为什么要出一个超级天王巨星的剧情?见面不过两次就开口告白:我喜欢你!相信的是猪头,难道她长得智商可疑?谁知道第二天他竟然出现在她校园里,全然不怕别人把她也卷入娱乐绯闻。
  • 谪仙的逆袭

    谪仙的逆袭

    一个少年融合了仙帝之魂,从此走上一条不归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