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①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③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④
【注释】
①玉露:白露。萧森:萧瑟阴森。二句谓江峡之间,白露既下,凋伤枫林,殷红惨目,气象萧森。②江:长江。兼天:犹连天。塞:关隘险要之处,此指夔州。接地阴:指风云笼罩,地上阴暗。二句接上极写巫山巫峡秋气萧森之状。金圣叹云:“‘波浪兼天涌’者,自下而上一片秋也;‘风云接地阴’者,自上而下一片秋也。”(《杜诗解》卷三)③丛菊两开:即两见菊开,此是就去蜀时日而言。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杜甫离开成都南下,秋居云安(今重庆云阳),是一见菊开也。大历元年夏初,自云安至夔州,至秋,是两见菊开也。他日:常指后日,来日。也可指往日、前日。这里是后者。他日泪:犹言往日泪,流了多年的眼泪。孤舟一系:由蜀至夔,是沿水路乘舟东下,一身系于孤舟,故云。故园心:思念长安的心情。长安是唐王朝的首都,也是杜甫的祖籍所在地。因此,在这里故园、故国是合二为一的。这二句里的“开”、“系”都有双关义:开,是指花开,也是指泪下。系,是指身系孤舟,也是指心系故园。④“寒衣”二句:谓深秋时节家家都在为游子赶制寒衣,傍晚时分白帝城高处传来阵阵捣衣声,更触动漂泊自者的怀乡之情。催刀尺:赶裁寒衣。砧:捣衣石。
【评析】
大历元年(766)秋在夔州作。秋兴之兴,是感兴、发兴之意。杜甫漂泊多年,寓居夔州,往事历历,时萦胸臆。值兹秋日,见草木之凋谢,景物之萧森,触景伤情,引发了对长安的思念与回忆,写下了这组联章体七律。这组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四首是过渡,前三首以咏夔州秋景为主而遥忆长安,夔州详而长安略;后五首以回忆长安为主而回应夔州,长安详而夔州略。八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心思想是“故国之思”。所思之情事,广泛而又具体,基本内容是:长安盛衰之变,个人遭遇之感。然国事多而己事少,体现了杜甫忧国忧乱忠君爱国的一贯思想。俞玚评曰:“身居巫峡,心忆京华,为八诗大旨。曰‘巫峡’,曰‘夔府’,曰‘瞿塘’,曰‘江楼’、‘沧江’、‘关塞’,皆言身之所处;曰‘故国’,曰‘故园’,曰‘京华’、‘长安’、‘蓬莱’、‘昆明’、‘曲江’、‘紫阁’,皆言心之所思,此八诗中线索。”(《杜诗镜铨》卷一三引)《秋兴八首》是杜甫惨淡经营之作,艺术上堪称登峰造极。沈德潜曰:“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具见于此。其才气之大,笔力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杜诗偶评》卷四)
第一首,是后七首的发端,自夔州秋景起兴,写面对三峡萧森景象而引起的羁旅怀乡之思。“故园心”三字,既是本诗主脑,亦是八诗枢纽。而末三字“急暮砧”又唤起次章首句之“落日斜”,可见针线之密。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①每依北斗望京华。②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③
画省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隐悲笳。⑤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⑥
【注释】
①夔府:即夔州。贞观十四年(640)在夔州设都督府,故云。②“每依”句:是说常常依循北斗的位置而远望长安。每依:言夜夜如此。北斗:北斗七星。或作“南斗”,非。杜诗《月三首》其一:“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历历》:“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哭王彭州抡》:“巫峡长云雨,秦城近斗杓。”则作“北斗”是。北斗在北,长安亦在北,故依北斗而遥望长安,抒发羁旅思乡之情。③“听猿”二句: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上句出此。听猿堕泪,身历苦境始觉其真,故曰“实下”。本应作“听猿三声实下泪”,因拘于声律,变化为“实下三声泪”。八月槎:张华《博物志》卷十:“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而《荆楚岁时记》引《博物志》则作“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而去”云云(据《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引)。槎:木筏。杜诗乃借用二事。奉使:以严武比张骞,指严武奉命重镇蜀为剑南节度使。武荐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原应有随之返京朝天之一日,但因武死而化为泡影,故曰“虚随”。④画省香炉:指昔日在京华任左拾遗时。画省:汉代指尚书省,此指门下省。杜甫为拾遗之左省虽为门下省,然汉代无门下省,古人诗文往往假古之官署与今之相当者为代称,唐代以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并称,故三省皆可仿尚书省之例而称画省。且唐之三省其富丽亦各不相亚,于各省值宿,亦皆有侍史执香炉熏衣之种种供应,此在唐诗中往往言及。故门下省之可称画省,省壁之多画,与当时省中之有香炉,当为无可置疑之事,故门下省亦可称画省(详见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违:违离。伏枕:指衰病。违伏枕:乃言因衰病伏枕而与画省香炉相违。实为婉辞,深寓感慨。⑤山楼:指夔州城楼。粉堞(diè):白色的女墙,借指城墙。隐悲笳:悲凉的胡笳声隐没于山城楼墙问。⑥“请看”二句:是写伫望沉思之久,可见恋阙情深。石上藤萝月:是指初升的月亮。已映洲前:是说月升中天。金圣叹曰:“‘请看’二字妙,意不在月也。‘已’字妙,月上山头,已穿过藤萝照此洲前久矣,我适才得见也。”(《杜诗解》卷三)钱谦益亦曰:“细思‘请看’二字,又更是不觉乍见、讶而叹之之词”,“紧映‘每’字,无限凄断,见于言外。如云已又过却一日矣,不知何日得见京华也。”(《钱注杜诗》卷一五)
【评析】
第二首写由日落到夜深诗人伫立遥望长安的情景。“望京华”乃八章之旨,特于此章拈出,与首章“故园心”实一脉相承也。孤城落日、哀猿悲笳,是夔州眼前之景;而奉使虚随、画省香炉,乃思归感旧之情。“虚随”、“伏枕”,感慨颇深。尾联通过写月光的移动,突现自己伫望之久,思京之切,一片报国之情,跃然纸上。
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①
花萼夹城通御气,②芙蓉小苑入边愁。③
珠帘绣柱围黄鹄,④锦缆牙樯起白鸥。⑤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⑥
【注释】
①瞿塘峡:在夔州东,为三峡门户。曲江:为长安名胜之地。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素秋:古人以秋属西方,其色白,故称素秋。此联高度浓缩,夔州与长安虽地悬万里,但一个“接”字联通时空,交织成苍远悲凉的艺术境界。此联既与第一首的“塞上风云接地阴”相呼应,又与颔联对句之“芙蓉小苑入边愁”一脉贯通。既写秋景之萧索凄凉,又深寓伤时念乱怀乡恋阙之悲。②花萼:即花萼相辉之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夹城:复道。唐玄宗先后于开元十四年和开元二十年两次扩建兴庆宫,自大明宫沿长安东郭城经通化、春明、延兴三门,直到曲江、芙蓉园,修筑复道,以潜行往来,是为夹城。程大昌《雍录》卷二:“唐之夹城也,两墙对起,所谓筑垣墙如街巷者也。”因系唐玄宗为游赏方便所修,故曰“通御气”。③芙蓉小苑:即芙蓉园。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史载,安禄山反报至,唐玄宗在逃跑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置酒,四顾凄怆。边愁:指安禄山在边地叛乱而引起的忧愁。④珠帘绣柱:指曲江行宫别院之楼亭建筑,极写其富丽华美。黄鹄:即天鹅。《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因曲江宫殿林立,环绕水面,把黄鹄都包围其中了,故云“围黄鹄”。⑤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锦缆:彩丝做的船索。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因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都被惊飞,故云“起白鸥”。⑥歌舞地:指曲江。曲江昔日为繁华的歌舞之地,可是如今屡遭兵燹,荒凉寂寞,真是不堪回首,故曰“可怜”。秦中:即关中。此借指长安。长安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建都所在,昔日歌舞地,今化为戎马场,意在告诫统治者勿耽于荒淫佚乐,宜自强自励。可怜、自古四字,正寓无限哀伤和感慨。
【评析】
第六首写回忆曲江当年歌舞游宴之繁华。诗人在万里之外的瞿塘峡口,回想昔日玄宗游幸曲江的盛况,自古帝王州的今昔盛衰变化,不禁感慨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