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思致病心疗即康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一位大臣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您是真龙天子;花谢了指花谢见果子呀!”于是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这表明了人的心态对健康的影响,其实,谈判者的心态对谈判工作的影响也是如此,甚至于影响到谈判的成功与失败。
2.1.1终身学习是具备良好心态的前提
生存,时刻需要本领的提升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生活着羚羊和狮子。清晨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要跑得比狮子还要快,否则的话就会被消灭;而狮子的心态是:要想得到今天的美餐,我就必须跑的比羚羊还要快。于是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我们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变化是永远不变的”,商业社会的优胜劣汰决不逊色于大自然中的竞争,一个不懂学习的人是不可能有健康正常的心态的,必定会遭到淘汰。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充斥着许多人一夕致富,或是因为抓住了一个偶然机会,在短期内就赚取了大量金钱的故事,然而也正是这些故事时常污染了一些人的心灵。成功没有捷径,但在社会中最普遍的负面现象,就是许多人都在寻找快速成功和致富的捷径。“短、平、快”的致富心态使许多人实际上越想追求捷径、快速致富,越是在不断地寻找“捷径”来摧毁他们的事业。
2.1.2“双赢”的心态是谈判成功的前提
现代商务谈判的核心特点就是“双赢”,谈判达成的最终协议应满足谈判各方的合法利益,能够公平地解决谈判各方的利益差异,而且还要考虑到符合公众利益。传统的谈判方式使谈判内容和立场局限在一个方面,双方只重视各自的立场,往往忽视了满足谈判双方的实际潜在需要。
谈判者必须具备“双赢”心态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谈判是以满足双方某种利益需求为预期目标。
其次,谈判是一种合作的事业,是为了追求共同的利益。
再次,谈判的结果是要取得利益,然而,利益的取得却不能以破坏或伤害谈判各方的关系为代价。
2.1.3谈判既是切分蛋糕又是做大蛋糕的过程
天堂与地狱一个人恳求智者告诉他天堂和地狱的根本差别。于是智者带他到了一个房间,只见一群人围着一大缸美食,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长勺,但却因为长勺柄太长而无法将美食送到嘴里,只能痛苦地看着。智者告诉他这就是地狱。然后智者又带他到另外一个房间,也见到有一群人围着一大缸美食,每人手里拿着同样长的长勺,但不同的是他们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吃到了美食——不是他们自己勺里的,而是别人喂他的。当然,这个人也就知道了什么是天堂。
这个故事包含了现代社会大家必须共同做蛋糕的道理,只想自己干自己的活,自己守护好自己的那份蛋糕的想法显然是小农经济的意识。
当今社会,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一个自我封闭、观念保守的组织是没有出路的。谈判的本质就是通过不同的利益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是交换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一个人的垃圾可能是另一个人的财富”;或者是拿自己不太需要或不迫切需要的东西来交换自己更需要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流浪汉可能不得不用金元宝去换面包的道理。
中国入世世界多赢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长达15年,因为在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必须走进世界贸易大家庭。这其中,有坚韧的争取,也有明智的妥协。中国首席谈判代表说,当中美谈判几乎再次面临破裂之时,中国总理朱镕基就亲自出面与美国代表谈。对于最后七个棘手的问题,谈判刚开始,中国总理就对第一个问题做了让步,第二个问题拿出来,中国总理又做了让步。然后,中国总理对美国代表说,“涉及的七个问题我已经有两个做了让步了,这是我们最大的让步!”美国代表惊愕之余,经过商量,终于同意与中国达成协议。
关于中国的入世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最终各方都做出了恰当的让步。如果某一方在这场谈判中妄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手,试图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话,决不会有任何协议达成的可能。肯定地讲,中国的入世,不仅对中国、对世界、对美国及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都是一个福音。
谈判者应当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具有长远眼光。俗话说,孩子的衣服做大些。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长远眼光。谈判也不例外,香港船王包玉刚的经营方式是倾向于签订长期的租船合同,尽管价格较低,但这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却帮助他平稳地度过了经济萧条时期,而其他一些只注重眼前利益的船运公司却难逃覆灭的命运。
公平与理智兄弟俩为分一个橘子而争吵不休,两个人均坚持要得到最大的一块,无论怎么劝说两人都不同意。最后,父亲建议他们,由其中一人切开橘子,然后由另一个人挑选切开的半块橘子。兄弟俩都觉得这一办法很合理,于是他们各自都拿到了自己认为很公平的半块橘子。哥哥吃了橘肉扔了皮,弟弟却扔了橘肉而只用橘皮做蛋糕。
这个案例反映出如下问题:
最终的分配方案是否公平?
兄弟俩是否明确各自的需求?
他们之间事前的沟通与交流是否充分?
他们显然是在分“蛋糕”,如何把“蛋糕”做大呢?
显然,最终的分配方案是一个资源浪费的方案,这兄弟俩在整个谈判过程中都没有弄清楚对方的实际需求:一个需求橘皮,一个需求橘肉。本来双方都可以把“蛋糕”做大,却都被眼前的公平追求影响了理智,使各自应得的利益都损失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