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会,灯笼会,谁没有灯笼回家睡……”这歌谣,在临近元宵节的时候,会经常挂在小孩子的嘴边。是啊,哪个孩子不向往元宵节呢?过节那天,刚擦黑儿,街巷里已是人流如织,灯笼如云。各种花灯彩灯竞相闪亮,像开在寒夜里的一朵朵鲜花。惹得孩子们小狗撒欢般尽情逗闹嬉戏着,一脸掩不住的兴奋。每年的元宵节都是这样。
这样的情景在阿芳脑海里不断浮现的时候,她是越来越坐不住了。今天是正月十二,离元宵节还有三天,女儿的灯笼还没着落。这是六个月大的女儿过第一个元宵节,一对灯笼是必不可少的。这地方风俗,孩子出生后的头一个元宵节必须点燃两只灯笼,以此佑护她的眼睛一生明亮!尽管只是个迷信的说法,可哪个母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呢,何况买一对灯笼又破费不了多少!所以村里所有的年轻母亲们都很认真地兑现了。哪知轮到阿芳这儿就成了难题。阿芳婆家这个村子离镇上集市有二里多路,来回约需二十分钟光景。偏赶上女儿这两天生病,整天哭闹,阿芳寸步不敢离开,倘若女儿醒来第一眼看不到妈妈,非哭个天昏地暗不可,她可不想让病中的女儿受一点点委屈。有心抱着孩子去镇上吧,大冷的天,又怕把孩子冻坏了,旧病没好又添新病。多大点的孩子,经得起如此折腾么?阿芳盯着女儿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真是左右为难。
阿芳不禁抱怨起丈夫来。这要是丈夫在,只要自己一句话,几百个灯笼也买来了。自打结婚以来,丈夫对她可谓百依百顺、疼惜有加的。丈夫算是个顾家的男人,初五刚过,丈夫就依依不舍地外出打工了,他怕走晚了不好找活儿。粗心的男人恰忘记了今年是女儿的第一个元宵节,他更不会想到心爱的女人竟为买两只灯笼如此犯难!
阿芳不是没有想过找公婆帮忙,可就是撂不下脸来,她与他们刚闹了别扭。腊月底,哥俩一齐打工归来,精明的老大只向老人交了二百元钱,丈夫却傻乎乎的拿给他们五六百元呢!阿芳暗怪丈夫心眼太实。眼见拿出去的钱是拿不回来了,当时气不过,就刮风带刺地絮叨了几句。公婆的脸色登时难看了起来。阿芳才不管呢!看也不看他们一眼,抱起孩子扭头就走。丈夫紧撵上来解释:“今年大哥因伤了手没挣到多少钱……”阿芳朝丈夫吼:“那我不管!老人又不是你自己的!你们以前稀里糊涂我管不着,既然我进了这个门,该一是一,该二是二,我眼里可揉不得沙子!”腊月二十三,公婆打发老大家的孩子给阿芳送来几斤粘面,一来阿芳从小就不爱吃那玩意儿,二来阿芳心里还窝着气呢,就打发丈夫又给送回去了。除夕夜,阿芳跟丈夫去给他们拜年的时候,公公婆婆的神态腔调明显地有些不自然。唉,疙瘩好系结难解啊,看来他们是指望不上了。
阿芳回过神,见怀里的女儿已经睡熟,一双忽灵灵的眼睛不知何时闭上了。而她自己已泪落两腮。她忽然横下心:趁女儿刚睡下,赶紧跑去镇上买灯笼。抹去眼角的泪水,从抽屉里拿起钱包就往外走。老天爷,求您保佑我能买到两只称心如意的灯笼吧!想买灯笼的好人,你们就别赶在今天去买了,你们有的是空闲,有的是帮上忙的人,可我不行啊!丈夫不在家,一个过门才一年的新媳妇,跟婆家这儿的人哪个也不熟啊!阿芳心如火焚双腿如风,她要飞快地赶到镇上,再风一样地飘回来,赶在女儿睡醒之前。
可是最终,阿芳却没有去成。她不但没能赶去镇上,甚至连家门也没能走出去。刚跨出房门那一瞬,门环上什么东西晃得她两眼一花,登时触了电一般杵在那儿,浑身无力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阿芳痴了傻了般盯着门环上挂着的东西瞅着,突然想大哭一场。——那是两只灯笼!两只花花绿绿的灯笼!跟阿芳心里想买的几乎一模一样。这两只出现得有些突兀的灯笼,让阿芳心头一刹时涌上来许多纷乱的猜想。这些想法搞得她心里乱糟糟的,仿佛一股寒尽乍暖的漩流,裹挟着数不清的冰茬子在窄窄的河槽里横冲直撞着,撞得阿芳的心框子生疼生疼。
片刻过后,阿芳走到公婆的院子里来了。隔着半掩的院门,她朝里面不住地打量着。以前阿芳从未留心打量过它,丈夫出外打工时,阿芳就一直在娘家住着;自从分开另过后,她更是很少踩到这里,即便有事也只打发丈夫过来。年根儿跟公婆闹别扭后,倔强的阿芳曾暗暗发誓往后再也不踏进这院子一步。可是这会儿,阿芳却一步步走了进来,走得悄然无声。这是丈夫从小生长的地方,他小时候也在这院子里耍过灯笼吧?而在一年前,自己曾被吹吹打打地迎娶了进来。
还没进屋,就听见公公抱怨似的说,你咋不亲手交给老二媳妇呢?婆婆委屈地说,你忘了腊月二十三送粘面的事了?她要是不领咱这个情,赌气给我摔了出来,我都不知道以后该咋进老二家的门!我悄悄儿的挂在她门环上了……
一扭身,阿芳又从那个院子里出来了。她本打算喊他们一声公婆的,最终还是没能叫出口。心头的坚冰却在那一刻悄然融化成了涓涓春水,荡得整个心腔暖暖的:先在心窝子里攒着吧,日子还长着哩!
阿芳突然非常想念丈夫,好想偎进丈夫怀里跟他说点什么,说说那两只灯笼,说说元宵之夜——红光灯影映照下的女儿,一张粉嫩的小脸仿佛盛开在寒夜里的牡丹花!而躲在暗影里的公公婆婆,脸上也挂着欣慰的笑容;仰望天上,一轮清亮亮的圆月不知何时已升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