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61900000022

第22章 曾肇的子孙

据著名学者杨时撰写的《曾肇神道碑》中记载,曾肇“娶强氏,累封和义郡君。尚书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讳至之女也。有贤行能宜家,有子八人:长曰绲,通直郎,知扬州天长县丞事;次曰纵,承事郎,监太平州芜湖县酒税务;绚,宣义郎,监兖州东岳庙;统,将仕郎,监应天府拓城县税务;,将仕郎,监睦州酒税务;纬,承务郎,权知泗州招信县丞事;续、举进士。女四人:长适宣德郎王律;次适宣义郎刘伫;二尚幼;孙男二十五人:悰、恪、慥、悦、怀、悟、愔、悌、恂、愖、怡、恢、恒、恽、憓、忳、惔、懔、懙、憺、恮、懊、慄、懻、协。孙女六人。”

1.孙曾纵

曾纵,字元矩。元祐初年,曾纵娶了苏辙第五女。苏辙有《曾郎元矩见过,逾月听其言久而不厌,追感平昔为赋诗》:“胄子相从得佳婿,掖垣同直喜良朋。交情不意隔生死,世事休论有废兴。宿草芊绵泪入土,故琴牢落恨填膺。远来似觉清谈胜,试问传家今几灯。”

吴则礼亦有《九日过宋遇雨呈曾元矩并先寄吕少冯》诗,诗云:“黄菊湿不鲜,白雁寒更哀。何由穿雨屐,一登宋王台。眷予良友生,南山安在哉。行将北湖鬓,投老炤清淮。”

在曾协的《代从兄作伯母事述》里对于曾纵的孙辈情况有一段记载。“子恪、慥早卒。悟擢进士第,为亳州士曹掾,骂敌死。事闻,诏赠承事郎。怡,右朝奉郎太府丞。恽,右从事郎,常州录事参军。憺,出后叔父。孙熹,右迪功郎,监建康府都税院;焘,某某未官。孙女三人,长嫁右文林郎张遹,余在室。”从这段记载中可知,曾纵有子六人,其中恪、慥逝世过早,悟为国捐躯,最小的憺过继给了叔父。

2.子曾统

曾统,字元中,《京口耆旧传》(卷二)说:“肇八子,统最知名。”初以荫入官,高宗驻跸扬州时,召为工部员外郎;建炎四年(1130年),官广南东路提刑;绍兴二年(1132年),以左司员外郎赐进士出身,次年为起居郎,不久罢去,任秘阁修撰,知秀州,后又改任饶州;五年(1135年),考中进士。九年(1139年),为殿中侍御史,左谏议大夫,为徽猷阁待制,知婺州。在严州去世,享年六十七岁。他是神宗时的参知政事张方平的孙女婿。他有胆有识,在宋朝南迁过程中,当金人追着屁股打时,宋军节节败退,而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给金人有力的还击,由此而得到了朝廷的奖励。

曾统作为名臣之后,自己又官居要职,由此也获得人们的赞颂,如杨时称赞曾统说:“右臣伏见奉议郎守尚书工部员外郎曾统,名臣之后,能世其家。”但似乎不见他有多少诗词传世。宋代林表民编《天台续集别编》辑录了他的唱和诗两首。

其一

黄阁重来迹已陈,东山高卧趣还新。

尘埃偪仄人间世,风月虚闲物外身。

得意樵渔方共乐,忘机鸥鸟自相亲。

聊将玉铉调元手,散作郊园万木春。

其二

退老堂前花木深,功名摆落事幽寻。

烟霞啸傲平生计,风雨帡幪四海心。

岁晚松筠无改色,春归桃李旧成阴。

行瞻衮绣回东路,蕙帐空余夜鹤音。

这是为建炎丞相吕颐浩退老堂而作唱和诗,当时参与唱和者有三十余人,每人大多是两首七律。曾统的这两首诗虽然是应酬之作,但也写得得体大方,有雍容华贵之象。

3.子曾续

曾续字元嗣,号政和闲人,曾肇七子,诗人,终生不仕。他是户部尚书王存的女婿。但由于当时朋党争斗过于激烈,他无意于仕途,而与一些文人诗家交往相唱和,如颜岐、关沼、饶节、高茂华、韩驹、吕本中等人,他曾作《十友诗》十首,但今天只能见一首,即在《宋诗纪事》里所录的《赠吕居仁》:“吕家三相盛天朝,流泽于今有凤毛。世业中微谁料理,却收才具入风骚。”吕居仁即吕本中,其曾祖吕公著担任过宰相,祖父吕希哲担任过兵部侍郎,其父吕好问也曾担任过兵部尚书,本中却因忤秦桧罢官。诗中对于本中家族的荣誉给予赞美,对于本中自身遭遇表示同情,本中无法入朝为官,施展自己的“才具”,只好将“才具”转入到“风骚”之中。在此,曾续也有同病相怜之感慨。

4.子曾

曾字元礼,为曾肇第八子,即最小的儿子。汪藻为他撰写了《奉议郎知舒州曾君墓志铭》,铭中对于曾的一生作了简要的介绍,从中可以知道,曾从小机敏,志存高远,立志继承祖宗之业。少时即能刻苦学习,学问进步很快,年少之时就参加过地方上举行的相关考试,已展露出了自己超出常人的才华。但是因被视为“党家子”,而不能进京参加考试。他著有《七志》《鸥鸟》和《老酒》二赋,其父曾肇见之,大惊其才。直到三十岁时才参加进士考试,中得进士的甲科。随后出任应天府虞城、明州鄞县主簿。但很长时间没有得到提拔,当权者中有人爱惜他的才能,为其明屈,将他调任大晟府主簿,但这也不是什么好的差事。后来出任提举两浙、河北京东路盐香,改梓州路常平,但他都没有去赴任。调任京畿提举学事,但又因为党家子原因而被免职,又派他去担任太平州提举两浙盐香,仍不赴任。后出任高邮知军。在宣和五年(1123年)四月,母亲去世,他回家守丧,不幸行至毘陵时而去世,年四十一。他的一生仕途都受到朝廷党争的影响,时起时落,并未能进入高层。妻子强氏是资政殿学士强渊明的女儿,也就是自己母亲的侄女。生有五个儿子:憓、懙、慓、懻、协。憓,迪功郎,镇江府金坛县主簿;懙,承务郎;慓、懻两儿没有官职,幼子协后来担任了右承务郎监临安府新城县税。曾很注重品行修养,孩提时已是卓尔不群,等到稍长时,他酷爱读书,每每得到一本书一定得手抄口念,非得弄通弄懂不可。尤其擅长于《春秋》经传之学,平时居家少言语,似乎对于世事人情淡泊,但是他往往能解人所难。他的“文章简古,似其为人,议论衮衮,挟其家数世敢言之气,必有为而发,不崇空言。”今天亦不见曾之诗词,但他与江西诗派的汪藻、洪刍等人有较亲密的交往,如洪刍有《次曾元礼韵》《次元礼题余诗卷后韵》等诗。《次曾元礼韵》诗云:“卧龙山下阿兰若,漠漠烟城楚水西。肯共扶笻同散歩,来寻负郭慰卑栖。曲肱睡稳门常掩,促膝谈深日已低。他日相过如卜昼,南窗就我共羮藜。”

5.孙曾悟

纵之子曾悟,字蒙伯,宣和三年(1121年)中进士,靖康年间担任亳州士曹。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攻破亳州,曾悟被捕。他义正词严地大骂金兵,后被金兵的乱刀刺死,体无完肤。同时遇难的还有他的妻儿。那一年,曾悟才三十三岁。

6.孙曾协

曾的幼子曾协(1118—1173年),字同季,号云庄。曾协五岁时父亲去世,在母亲强氏的教育培养下,长大成人。母亲亲自教授曾协《论语》等经典,并督促他的学习,加之曾协聪明,博闻强记,能够较快地掌握所学内容。本来曾家是诗书传家,可惜家藏的书籍都毁于战火,又由于家贫无钱买书,于是就到书铺里去看书,他的记忆力强,往往过目不忘,所看过的书,大多都记得。有时也向人借书读,有一次他向人借了《春秋》《左传》,不及十天他就读完,人们对他读书的速度感到惊讶,也有人怀疑他读书的效果,于是从书中摘录一些内容考问他,他能对答如流。一次,有人说,临安孤山冷泉亭上有记文,于是他借马骑了九里路到那儿去看,并将此文背了下来,回来后默写出来,给那人看。后来那人把他默写出来的文字拿去对照,果然一字不差。不到二十岁,他就以词赋闻名于国子监,他去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虽有才名,可是没有及第。从此,他再也不参加科举考试了。但他认真读书的习惯不改,无论寒冬盛暑,他手不释卷。后来靠着父辈的恩荫入仕,历任长兴、嵊县的县丞,镇江、临安的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任吉州的知州,后又改任抚州知州,再后又从抚州调任永州知州。乾道九年(1173年)去世。

曾协是曾巩家族孙辈中流传作品最多的一位,其子曾炎辑得曾协作品二十卷,为《云庄集》。但这二十卷后来失传,后人从《永乐大典》发现他部分作品,辑得《云庄集》五卷,另外他有《云庄词》一卷传世。

对于曾协的诗文,傅伯寿《云庄集序》里认为,曾协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之成就,有其家学的传承,也有他自己的天分使然。“故其古诗则兴寄渊邈,词旨超迈,多效《选》体为之,唐律则务造平淡,间出清新,比事赓韵,精诣妥帖;至表章笺启则又繁约适中,铺陈有叙,摭古语而加剪截之功,造新句而遗斧凿之痕。他文一皆类是,盖深有文昭之遗风焉。”{1}

傅伯寿也是一位著名学者。傅伯寿(1138—1223年),字景仁,泉州晋江人,隆兴癸未元年(1163年)进士,累迁礼部尚书,出守建宁,召除翰林学士,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初以学词进侍郎,其为文得到了太常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官黄钧的“犹濯锦蜀江”、宰相虞允文“璞玉加琢”评价;有诗二百二十多首。守建宁时,真德秀曾问以作文之法。傅伯寿对于曾协的文学评论是中肯的,既有肯定,也指出其中的不足。但也有人认为傅氏有拿当下的标准套前人,这点主要体现在傅氏指出的曾协古体诗“多效《选》体”一说,所谓“《选》体”指的是五言古诗。傅氏的这一说法,清人在编辑《四库全书》时,也认同此观点,并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四库全书总目》中《云庄集》提要中就说:“(傅伯寿)序称其古诗多效《选》体,然合诸作观之,大抵源出苏轼、陈与义,故《同沈正卿作仇池石》诗用轼韵,《陈晞颜过零陵赠诗》亦用与义韵,而绝不及于他家,知其唱和讲求在二家旧格也。杂文颇雅饬有法。《宾对》一赋为集中巨篇,语特伟丽,而大旨以安享太平为浑穆之王风,以恢复中原为战争之霸术。夸大其词,以文偏安之陋。曲学阿世,持论殊乖。”

陈与义(1090—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也工于填词。惜乎英年早逝,逝时仅四十九岁。严羽《沧浪诗话》在“以人而论”诗体时,将陈与义的诗称为“陈简斋体”。“简斋体”前期之作,观察细致,描写生动,饶有情趣。后期取法杜诗,得其沉雄之韵。“简斋体”是江西诗派学习的重要体例,元初的方回将陈与义列入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

从现存的曾协作品《云庄集》看,他的诗歌应酬唱和之作多,而这些唱和的对象又是相对的固定,尤其与陈晞颜、翁士秀、赵有翼、李粹伯和他的从侄曾季狸唱和居多。他们还组织诗社,经常聚集在一起宴饮游赏唱和。他们虽然算不上是很有名的社会贤达名流,但也算是在一地域内有一定知名度,或者有一官半职的闲适人士。曾协的《赵有翼招同社出游次韵》所记的就是诗社同仁一起出游的情形,诗云:“总道无情却有情,撩人幽事不胜清。拟同骚仆从长吉,不遣橘奴觅李衡。四山浓淡要题品,百卉后先宜按行。登览不忧风雨迫,挥戈须驻日西倾。”与陈晞颜唱和,如《陈晞颜获玉兔甚奇邀予赋诗》《和陈晞颜春尽思归二首》《寄题陈晞颜敦复斋》《陈晞颜董漕湖南过零陵用简斋韵见赠次韵谢之》等。与李粹伯唱和,如《次韵李粹伯登镇江倅厅富览亭》《李粹伯对月见怀次韵》《题李粹伯晦庵》《次韵李粹伯登镇江粹厅览亭》《周知和李粹伯一再和钵字韵诗益工勉》《李粹伯对月见怀次韵》等。曾季狸之曾祖是曾宰,与曾协的祖父肇是亲兄弟,他与曾季狸唱和的诗也很多,如《和裘父侄季狸竹夫人歌》《裘父见和复次韵》《和裘父见赠二首》《送裘父姪还乡二首》等。除此之外还有如与邓器先(《送邓器先赴罗田尉五首》《邓器先北窗》)、赵有翼(《赋赵有翼仇池石次沈正卿用苏翰林韵》《送赵有翼通守吴兴》《送赵有翼监丞造朝供职》《次赵有翼简徐圣可元韵圣可名行简》)、翁士秀(《次翁士秀喜雪长咏》《次韵翁士秀雪再作》《次韵翁士秀病起》)等人唱和。

不妨看几首曾协的唱和诗,这些诗有的写得轻松快意,有的字里行间也浸透淡淡的哀愁。如友人沈正卿送来一首探梅诗,曾协次其韵而作《沈正卿示探梅诗次韵》,其诗云:“数点微明已露奇,解颜相见却先知。携壶拟醉无穷树,走马来看第一枝。照水意闲真我辈,酿寒云重正花时。自从亲识春风面,不信良工画有诗。”次韵是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即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不见沈正卿诗,而曾协的这首诗意是赞美友人,梅在友人的笔下惟妙惟肖,即便是优秀的画师都无法将诗中的梅花画出来。这首诗写得较为轻松惬意,表达对梅花和对友人赠诗的喜爱之情。还有就是亲人间的唱和,曾协的祖父曾肇与曾布同住在镇江,其后人也多在外居住,并没有回居南丰,但还是有联系与往来的。这可从曾协与曾季狸叔侄相唱和的诗中可见一斑。曾协的《昔先君子与司直兄相知文字间,诸孤悬隔,各未相闻,一旦裘父侄惠然见访,共道家庭旧好,抚今念昔,慨然伤怀,因成小诗呈裘父》就是对处在不同地域的亲人相认感慨不已,因而成此诗,先君子指其父曾,司直兄指曾晦之,而曾晦之则是季狸的父亲。“传业悬知臭味同,许时踪迹马牛风。莫夸今夕为何夕,不见吾翁对若翁。道旧几惊心欲折,问年俱恨鬓成蓬。只应饱学非同调,满箧新诗字字工。”这首诗写得诙谐明快,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再如《送裘父侄还乡二首》,其中一首云:“尘外情怀得自由,便推琴鹤上归舟。露寒月白关心夜,山瘦江清满意秋。却背京城无眷恋,去寻古迹有迟留。奚奴莫厌诗囊满,重纪山川烂漫游。”曾协的这首赠诗有对江边送亲人的情景描写,有对从侄不恋官场甘愿回乡的欣慰之情的委婉表达,也有对侄儿辞官之后可以漫游山水,吟诗抒情的羡慕。字里行间有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的向往。曾协曾在另一首赠裘父《和裘父见赠》诗中说:“乡关重见慰余年,踉蹡迎门喜欲颠。”他的这种厌倦与向往在多首唱和诗里都有体现,如《送邓器先赴罗田尉》:“吾乡旴江西,流转半天下。梦为故国游,流涕指丘社。漂萍偶同止,风力巧相借。感君声气似,剪烛对清夜。”《和陈晞颜春尽思归》诗云:“坐阅荣枯鸟过空,青冥谁解指行踪。”

曾协除了唱和诗外,还有一些写景咏物记事的诗,《芭蕉》:“炎蒸谁解换清凉,扇扇摇摇上竹窗。准拟小轩添睡美,梦成风雨夜翻江。”这是一首描写芭蕉的咏物诗,写得很有生活情趣。再如《洁泉》:“绝爱泓然一鉴渟,肯教尘土犯清冷。只缘较德先生似,不为争名陆羽经。”这首诗写泉之洁。《湖山堂》诗是一首写景诗,写自己的住处,是一幽居处,景美,而自己官轻事少,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自然闲淡舒适。诗云:“自从幽处得官居,不向良工觅画图。青绕帘帷山极望,冷侵庭户水平铺。渔歌历历来天外,帆影飞飞入坐隅。俸粟有余公事少,卧听风雨落江湖。”又如《西溪冬夜》:“并埋松柏与云齐,月夜青山一望低。山鸟不惊人迹绝,步随流水到前溪。”这首诗写冬夜里的西溪,状景于眼前,形象生动。

在曾协诗歌里,还有一些颂诗,如前文所提及的,主要是歌颂朝廷,歌颂时政。这些诗有献媚的因素,为当时和后人所诟病,如《老农十首》主要是歌颂时政。其中有云:“朝家宽诏年年下,天上秋阳日日明。租税入官公事了,壤歌递与子孙赓。”“儿孙力作莫辞勤,仁政如天四海春。尽说干汤功已就,泽流莘野并耕人。”“淮上营屯尽偃戈,官军从此罢经过。且书太史丰年瑞,不数周公异亩禾。”等等。

总的来说,曾协的诗题材较窄,主要是写朋友间的迎来送往,且对象相对又少;写景咏物记事的诗,也往往局限于写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诗所表达的感情也相对地单一,多是对自己悠闲自在生活的描写。也有一些早期的诗多对朝廷或时政的歌功颂德,少对百姓生活艰辛的关注。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诗歌的思想内容必然是他生活与思想的反映,曾协的生活环境与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他诗歌的主旨。

曾协不仅能诗还善词,但保存下来的词并不多,有七首小令、七首长调。同样以唱和之作为多。如:

点绛唇·送李粹伯赴春闱

小驻征骖,一尊古寺留君住。六花无数,飞舞朝天路。上苑繁华,却似词章富。春将暮,玉鞭凝伫,总是经行处。

秦楼月·留别海陵诸公

清秋月,长空万里烟华白。烟华白,江云收尽,楚天一色。莼丝惹起思归客,清光正好伤离别。伤离别,五湖烟水,伴人愁绝。

水调歌头·送史侍郎

今日复何日,欢动楚江滨。紫泥来自天上,优诏起元臣。想见傅岩梦断,记得金瓯名在,却念佩兰人。永昼通明殿,曾听话经纶。促归装,趋北阙,觐严宸。玉阶陈迹如故,天笑一番新。好借食间前箸,尽吐胸中奇计,指顾静烟尘。九万云霄路,飞走趁新春。

水龙吟·别故人

楚乡菰黍初尝,马蹄偶踏扬州路。莼丝向老,江鲈堪脍,催人归去。秋气萧骚,月华如洗,一天风露。望重重烟水,吴淞万顷,曾约旧时鸥鹭。惆怅别离无奈,整孤帆、依然回顾。玉龙节底,故人情重,欲行犹驻。敛散功多,澄清志遂,好回高步。看归鞍稳上,文鸳班里,五云深处。

这些都抒发了词人对友情的珍惜,对朋友离去的惆怅。虽不能算上乘之作,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有其疏旷清新的一面。其次在曾协的词中也有写景咏物的词,特别是写芍药、牡丹之类的富贵之花,有其超凡脱俗的一面。如写芍药就有四五首。如:

点绛唇·汪汝冯置酒请赋芍药

乱叠香罗,玉纤微把燕支污。靓妆无数。十里扬州路。怨绿啼红,总道春归去。君知否,画阑幽处,留得韶光住。

浣溪沙·咏芍药金系腰海陵席上作

昼漏新来一倍长。众宾沾醉尚传觞。浓云遮日惜红妆。应是主人归凤沼,为传芳讯到黄堂。腰围恰恰束金黄。

祝英台·和翁士秀牡丹韵

放花开,催花谢,谁解东君意。要遣花王,独占花蹊邃。且看玉镜台前,霞觞新举,红玉软、晓妆慵试。好风味。须信金屋中人,谁堪并娇媚。隐约微潮,应向尊前醉。最怜纹锦搴帷,青罗飞盖,尘土外、轻盈相倚。

酹江月·咏芍药

一年好处,是满城红药,留连十里,扬州应费了,多少春工妆饰。弱质欹风,芳心带露,酒困娇无力。园林绿暗,粉光低占丛碧。谁与千载声名,翻阶高咏,出文章仙伯。阅尽繁华芳意歇,初识倾城风格。双脸晞红,春衫挽并,天巧终难敌。十千沽酒,算应花畔消得。

在《云庄集》里还收录一些“记”“赋”“序”等体例的文章,如《送王景文教授归江西序》《大愚堂记》《强衍之愚庵记》《超宗道人妙用庵记》《棣华堂记》《宾对赋》《植菊赋》《代从兄作伯母事述》等等。这些文章虽算不上一朝一代上乘之作,但也是铺陈得法,不时有新意出现的好作品。为宋代的文学大厦增添了光辉。

7.曾孙曾炎

曾炎,协之子,肇之曾孙。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曾经亲自抓捕了大盗几十人,并且写信给官府说,“兵革甫定,宜有纵犯者多得未灭。”累官至通奉大夫,封曲阜开国男。楼钥在曾炎去世后撰《曾侍郎炎挽词》云:

文献南丰裔,源流曲阜公。岩岩双法从,凛凛旧家风。金玉方交映,人琴忽并空。平生心地直,流庆尚无穷。

紫陌寻春日,惟公最少年。鳣堂惭隗始,熊轼愧卢前。寄我书犹湿,思君迹遽仙。同登今有几,挥泪抚遗编。{1}

8.四世孙曾

曾,字茂昭,曾统曾孙。徙居金坛(今江苏金坛)。曾统四子恂,字孚仲,子惕;惕,字强仲,子。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庆元三年(1197年),任礼部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后又任浙东提刑、秘书丞。嘉泰二年(1202年),权吏部侍郎。开禧元年(1205年),知隆兴府,后升给事中。三年(1208年),任刑部尚书兼修国史,后又改任吏部尚书兼修国史。嘉定三年(1210年),又任刑部尚书兼同修国史。蔡戡在《定斋集》里评价他说:“存心忠厚,临事精详,明而不苛,宽而有制。爱民恻怛,出于至诚。”“文学政事,皆有家法。”《全宋文》里收录了他八篇文章。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地理学家(新课程百科知识)

    地理学家(新课程百科知识)

    本书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外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的传奇故事。
  •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汇集了从明到清28位皇帝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陛、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明清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曹锟传

    曹锟传

    他是北洋军阀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虽出身贫寒,却因缘际会成为袁世凯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后又成为手握重兵并占有大量地盘的一方军阀:因其在军阀争斗中左右逢源,在冯国璋死后,终于成为直系的新首领。后又通过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的总统,但其合法性却遭到了各界普遍质疑。不久,在全国的一致反对下,其势力日益削弱,直系内部也四分五裂,终于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下台,结束了其政治军事生涯。称雄中原的直系也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热门推荐
  • 醉夏

    醉夏

    推荐好友作品《炎宋》:书号2787288推荐好友作品《炎宋》:书号2787288推荐好友作品《炎宋》:书号2787288推荐好友作品《炎宋》:书号2787288
  • 校草的逗比小天使

    校草的逗比小天使

    一个一点大小姐脾气都没有的干物女奚家独生女千金——奚沫冉,因为父上大人的迷信被要求转学找儿时青梅竹马,就是所谓的有缘人。
  • 冰莲傲世人鱼召唤师

    冰莲傲世人鱼召唤师

    十二个异界特工,穿越到了一个神秘大陆,呆萌的神兽,爆笑的剧情,欢迎大家阅读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 《读者》杂志十年典藏从书:隽永小品

    《读者》杂志十年典藏从书:隽永小品

    浸润在美丽、精致、温暖的文字里,便有了脱离凡尘的清高和无畏,生命的歌哭、情感的起落,化为品评人生的幸福与激动,有如看花开花落的超然与从容……案头这本《隽永小品》所散发出的悠长而细密的气息和着秋日的风和雨,摇曳出自若而灵动的风姿。从最初的筛选到今日的编辑成册,仿佛经历了一番心灵的涤荡抑或是情愫的整理,室外喧嚣的车流人声不再传入耳际,像尘世间的纷争和无奈、繁冗与庸常也与己无关。
  • 妖的二分之一

    妖的二分之一

    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力量,一群追寻神之遗迹的疯子,十二片古老的金书,三块神秘的石头,一个吊车尾的学渣……故事从这里开始!
  • 聪明女人必备的9张牌

    聪明女人必备的9张牌

    聪明的女人应该具备强大的气场,拥有个性魅力,在众多的胭脂俗粉中脱颖而出。你不是一只依附在男人身上的“寄生虫”,而是一个有思想、有主张,具备独立意识的女人,你的存在感对于别人来说就是震慑力,耀眼的光芒和吸引力,便是那倾国倾城也难阻挡。聪明的女人应该具备强烈的野心,拥有自己的梦想。
  • 神动八荒

    神动八荒

    偶然得到的一根神秘的黝黑骨刺,竟然使得其封印其记忆的封印松动?秦端,开始踏上了一条他本永远也不会再度踏上的路途。我,究竟是谁?我,来自何方?我的命运为何会被如此安排?我不服,我不服!寻道?还是踏征?我的道既与常人不同,那么就让我走出一条只属于自己的天,踏出只属于自己的途!七星踏珠,使得日月失辉,披辰戴月,单手遮天蔽日,血染金身,屠戮天下至邪,手掌乾坤,勘破生灵轮回!窥天变,轮生死,狩猎天之征途,撼动八荒世界!
  • 潦草

    潦草

    青春就是你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纯真被抹杀,你看我们的青春,潦草到可笑。这是一个小白在自家男人的庇护下逐渐成长的故事。也许,故事里的男人被神化的厉害,但是笑靥真诚的希望这样的男人会在现实里出现。
  • 江河湖

    江河湖

    新中国成立之前,爱国民主人士甄超然及其儿子、女婿——两位留美水利专家甄垠年和沈福天,都选择留下为祖国效力。随着新中国水利建设轰轰烈烈地展开,他们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命运沉浮……《江河湖》是著名作家刘继明潜心五年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计五十万字,视野广阔、气势宏大,全景式书写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刻画了甄超然、甄垠年、沈福天和沈如月等几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堪称一部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