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3700000026

第26章 忠肝铁石丹心汗青——文天祥之生死智慧(1)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状元、宰相、文学家和思想家。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就义于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吉州庐陵县人(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乡文家村)。宋宝祐四年(1256)天祥举进士,在集英殿的廷对中,他以“法天不息”为核心观念写成的《御试策》被理宗“亲拔为第一”,成了该科状元。考官王应麟云:“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宋史·文天祥传》卷四一八,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9818页。文天祥刚介正洁,“天性澹如”,“自拔于流俗”。其立于朝,以正直敢言著称,故常被免职而返乡;其官于地方,则关心民生疾苦,深得百姓拥戴;当元军铁骑踏遍江南大地时,一介书生状元宰相文天祥起兵勤王,九死一生,其意坚不可摧。在兵败被俘百般劝降皆不奏效的情况下,元世祖亲自许以中书宰相之职,仍为天祥所拒:“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愿赐一死足矣!’……天祥临死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同上,9823页。文天祥以一腔热血实现了其“慷慨为烈士,从容为圣贤”的人生理想。近八个世纪以来,文天祥的人格气节,他的诗文、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面对外侮内患,英勇不屈,逆境奋起,从而使中华民族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从外来侵略、天灾人祸的打击下恢复过来,始终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此,分析文山先生的人生态度、生死追求、人格意志等,能帮助我们获得卓越的生死智慧,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人做事,得到幸福与成功的人生。人生态度:“知其不可而为之”从文天祥一生事迹来看,其人生态度可一言以蔽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般来说,人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时,常常要考虑:这件事能不能做?做得了否?以及后果是什么?通俗一点说,即做这件事值不值?若做这件事毫无成功的希望,人们便不会去做;若做这件事的后果是得不偿失,人们也不会去做,这就叫“知其不可而不为”,人之常情也。观文天祥的一生,他恰恰相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这些事必定做不成,明知做这些事的结果是灾难性的,他却偏偏要去做,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就是天祥异于常人之处,亦是其感人至深的地方。在文天祥中状元的宝祐四年(1256),其父文仪病逝在京城。送父葬并守孝原要三年,但在实际的制度上规定25个月即可,这样,到了宝祐六年(1258),天祥服孝期满,可以赴朝廷为官了。以文天祥状元的身份,以理宗皇帝对其试卷的高度评价,跻身朝廷既为必然亦是当然。其时在朝丞相是丁大全,有人劝天祥去信求一职,他却说:“仕如是其汲汲耶!”意为自己决不愿钻营官场。庐陵郡侯自然以天祥中状元事为地方骄傲,知县刘汝励就曾在县学建“进士第一堂”,他们也在为文天祥还不能官于朝而焦急,准备代他申报以“除初官”,天祥“力辞谢,得止。”《纪年录》,《文天祥全集》卷十七,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86页,下引该书均只注篇名页码。

古代士子皓首穷经,奔竞于科考,不就是盼早入朝廷为官宦吗?人人知其“可”而极力做之;天祥虽知“可”而独不为。其不阿权贵,敝屣尊荣的人格精神于此可略见一斑。直到宋开庆元年(1259),文天祥陪弟文璧赴临安参加进士考试,由朝廷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及上任,蒙古兵已分三路,直指川、湘、鄂,京师为之震动,被宠幸的宦官董宋臣极力主张朝廷迁往四明(今宁波),以避元军锋芒。满朝文武多觉不可,但慑于董的权势而少有非议。文天祥以微末之地位,毅然写下了《己未上皇帝书》,认为:大敌当前,朝廷必须从四个方面痛下决心:“一曰简文法以立事”;“二曰仿方镇以建守”;“三曰就团练以抽兵”;“四曰破格以用人”。文天祥尤为尖锐地指出:宋理宗贪图享乐,纵容奸佞,以致酿成社稷生死存亡之祸。他还说:“臣愚以为今日之事急矣,不斩董宋臣以谢宗庙灵,以解中外怨,以明陛下悔悟之实,则中书之政必有所挠而不得行,贤者之车必有所忌而不敢至。都人之异议,何从而消?敌人之心胆,何从而破?将士忠义之气,何自激昂?军民感泣之泪,何自奋发?”《己未上皇帝书》,第95页。真乃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但是,天祥根本没有想到,或者根本不在意,以他一个二十四岁的“后生”,列散官二十八阶的品级,又怎能撼动董宋臣这棵“大树”?上书自然如泥牛入海,渺无声息。次年,文天祥被改派去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这带有贬黜意味的任职,使他愤然自请任闲散祠禄官(建昌军仙都观主管)。天祥还未正式入仕途,便打道回府隐于老家文山了。这些超出常人的行为举止,实匪夷所思,充分显示出文天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

宋景定三年(1262),文天祥被召为秘书省正字,后迁景献太子府教授,升为著作佐郎。就在天祥“官运”稍有起色时,被贬官外地的董宋臣被理宗召回,任为内侍省押班,兼主管太庙,并主管景献太子府事,成了文天祥的上司。在天祥眼中,“君子”与“小人”形如水火,势不两立,于是,他又写了《癸亥上皇帝书》,全书提及他曾议“以宋臣尸诸市曹”事,并乞宋理宗屏退董宋臣:“宋臣之为人,臣实疏远,亦安能以尽知之。惟是天下之恶名,萃诸其身,京国闾巷,无小无大,辄以董阎罗呼之……伏望陛下稍抑圣情,俯从公议,纵未忍论其平生之恶,以置其罪;亦宜收回成命,别选纯谨者而改畀之。”《癸亥上皇帝书》,第99页。书上后,仍毫无消息。实际上,董这次被招回后就从未失宠于理宗,死时还被追封为节度使。于是,文天祥只好再辞官退归田园,后经斡旋,才被改知瑞州。一已甚,何能再?文天祥真的是犯了主之“婴鳞”(逆鳞)。董宋臣者,何许人也?他在宋理宗的生活圈子里,绝对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他不但能为理宗皇帝敛财,而且能起楼台亭阁,进“倡优傀儡,以奉帝为游燕”。这就是天祥在上书中“稍抑圣情”一句的由来。文天祥可谓是明知其不“可”却一定要“为之”,其铮铮铁骨令人赞叹。天祥曾在给友人书中自明其志云:“某不量其愚,辄上书论其事,区区以为宗社有故,死亡亦在旦夕。不若犯危一言,有及于今日之难。其得祸与否,不计也。”《贺吴提举西林》,第152页。会不会导致“灾祸”?正是人们“为”还是“不为”的前提和基础,天祥独能“不计也”,实为高于和异于众人之处,此不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吗?后来,天祥一受御史黄万石以“不职”弹劾,二被人指为违反礼制不守孝道,被迫再辞官职,复返故里,悠游山水之间。二年后,才再授尚书左郎官。咸淳四年,天祥兼学士院权直,还兼国史院检讨官,但旋即又被台臣黄镛奏免官职。咸淳六年(1270),权臣贾似道以退为进,玩弄辞官致仕以求更大权力的把戏。恰此时,当文天祥受命起草挽留贾似道的诏书,他“裁之以正义”,按惯例,当先呈稿于宰相,而天祥独不遵循,贾似道极为不满,指别官改作,而度宗也采用了改作之辞,于是,天祥只得第四次辞官退职。贾似道不等其退,指使台臣张志立奏免其职。十年宦海生涯,让文天祥尝尽了世态炎凉、官场龌龊的苦头。他在回到文山故里之后,写给友人太博朱埴的信中说:“仆十年受用顺境过当,天道反覆,咻者旁午。七八月以来,此血肉躯,如立于砧几之上,齑粉毒手,直立而俟之耳。仆何所得罪于人?乃知刚介正洁,固取危之道;而仆不能变者,天也。”《与朱太博埴》,第163页。面对权臣奸相,邪恶小人,无端祸水,天祥都决计不退缩,不彷徨,“直立而俟之耳”,他曾自嘲说:“某碌碌不如人,独有愚憨,不能改其素。”《贺翁丹山兼宪》,第179页。“愚憨”之性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表现,真是可叹可感,可圈可点。德祐元年(1275),元帝忽必烈命伯颜担任最高统帅,率大军20万,水陆并进,打响了灭宋的最后一战。文天祥时任江西提刑,接到由谢太后下的《哀痛诏》及另一道圣旨,命文天祥起兵勤王。天祥奉诏泣涕皆下,仅三天,他传檄各地,招兵买马,甚至毁家以充军资,很快聚军一二万人,共赴国难。他的朋友对其行为表示疑惑,说:“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文天祥回答说:“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殉之,庶几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可保也。”《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传》,第9819—9820页。天下官宦多矣,而官品高于天祥者亦比比皆是,为何在南宋朝廷面临灭顶之灾时无人起兵呢?当然都是考虑到如此做的结果必为“驱群羊而搏猛虎”,所以,他们都是“知其不可而不为”者。天祥则不然,明知此“为”必败无疑,却义无反顾,以一介书生率军勤王,这仍然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所至。从宋德祐元年到元至元十九年,是文天祥几乎每时每刻面临死亡胁迫的七年。天祥曾在《指南录·后序》中记之甚详:“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发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傍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第479页。三次“当死”不死,又继之以自刭死、傍徨死、“无不死”、“送死”、“落贼手死”、“迫死”、“陷死”、“无所逃死”、“捕系死”、“邂逅死”、“无辜死”等等,身临死境其自称达十八次之多,真是“痛何如哉”。可天祥却得以不死,这是其生命旅程中的奇迹。但是,应该看到,若天祥在派往蒙军大营议和时便接受劝降,早已享荣华富贵了,怎会经此九死一生?也许在生活中,人们可以为某种动机放弃一些可能带来利益的行为,但是,“生”还是“死”则是人生中最为根本、最为严峻的问题。文天祥人生态度最为感动人心的恐怕并不是其中状元,名耀神州,亦非其在朝与地方为官吏时的骄人政绩,甚至也不在其奋起抗元,转战万里,而是他视死如归、知“死”之可避而不避,知“生”之可求而不求的精神。观文天祥的一生,除在科考上的辉煌之外,就陷入了政坛上与奸佞小人、权臣宦官的苦苦抗争,在三十七岁前,先后罢官贬职达六次之多;其后天祥奋起抗元,除在江西战场上小有胜利外,可以说是屡战屡败,最后被执,被迫亲见南宋小朝廷的覆灭,这对忠臣义士的天祥来说,何啻万箭穿心,痛不欲生?真可谓是求生不能,求死又不得。最后他身首异处,惨遭杀害。人生坎坷艰难困顿凶险,莫如天祥一生之为甚。那么,为何他在如此局促穷途短暂的人生过程中,还能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为底气,昂扬向上,奋发有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明大儒亦是状元的罗洪先在仔细研读文天祥事迹之后感叹道:“人之遭蹉跌者,往往回顾而改步,三已不愠,古人难之。今罢而仕,仕而复罢,经历摧创,至于六七,志愈坚气愈烈,曾一不以自悔,此其中必有为之所者矣。”《重刻文山先生文集序》,第807页。天祥与常人完全不同的是,他遭百般蹉跌却从不改悔易辙,此究竟源于何?而支撑文天祥如此行为的“为之所者”又是什么?简言之,是儒家先圣先贤“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资源,是文天祥关于“命”、关于“道”(“理”)的思想和学说。生死追求:“命”与“理”(“道”)的合一“知其不可而为之”本就是儒家创始者孔夫子的主要精神。《论语》中记载:“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朱熹集注:《四书集注·论语·宪问第十四》,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92页,下引该书均只注篇名。盖春秋末期,各诸侯逐鹿中原,攻伐无度,斯文扫地,诚所谓“礼崩乐坏”,而孔子却汲汲于复周礼倡仁义道德的事业。朱熹在注释中认为,“晨门”是“贤人隐于抱关者也”《四书集注·论语·宪问第十四》,第192页。,他以“天下”无可救药,是“不可为”的。他抓住了孔夫子“知其不可为”而偏要为的特点,但他并不理解:

其何以能如此?其何以一定要这样?其实这与孔子的道德天命观有紧密的关系。孔子一生皆系于恢复周礼、提倡仁义。“周礼”主要为政治和社会的准则,“仁义”主要为人伦道德的准则。既然是“准则”,必对政治、社会和个人行为形成某种约束。这在纵横捭阖于天下者和沉溺于声色犬马者看来,皆为无形的桎梏,必欲破之而后快;但在孔子及儒生们看来,这些皆是“天”之“命”人所遵之“道”,必欲树之而后快。可是,孔夫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天下大乱之际,其所推行的东西显得迂远而疏阔,不近事理也不近人情,因此,“贤者”会叹为“不可为”。但是,虽然孔子栖栖遑遑,“席不暇暖”,“干七十二君无所遇”,其意其行却反而更加坚定,个中关键就在孔子沟通了外在的“命”与内在的“道”。“命”者,一般皆理解为“命运”,一种冥冥中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所以,孟子云:“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四书集注·孟子·万章上》,第388页。

同类推荐
  • 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收入分配等各重大领域进行改革,其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无不彰显了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推动政治民主、完善社会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中国国情报告》从时点和节点入手,全面监测中央政务、地方政务及媒体报道,用最简单、最清晰、更条理、更丰富和更有规律性的信息,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各级领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本书围绕民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解读中央出台的政策举措,聚焦地方政府的创新解决之道。书中内容包括:风清气正得民心、安全健康顺民意、衣食住行惠民生、改革新政与民享、社会和谐遂民愿等。
  • 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奔向辉煌——编辑前言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改朝换代的巨变,世界大战的烽烟,内忧外患的困扰,改革开放的雄风……使中华民族走过了百年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记住昨天,是为了明天。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回视中华民族百年来所走过的道路,记住英勇悲壮,记住成败荣辱,记住发展与坎坷,记住辉煌与使命,对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更加认清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以更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此,我们认真策划并努力组编了这套反映中华民族百年概貌的大型史典丛书《20世纪的中国》。《20世纪的中国》,按照大项领域,分为政坛……
  • “三农论”

    “三农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的学者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依据中国特有的国情,把农村问题分解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分别进行研究,既分析这三者的关系,也研究这三者各自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三农”问题的理论,作为认识实践分析现实问题的理论框架。经过10多年的实践,现在已成为中国政界、学界的共识。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的古诗情怀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的古诗情怀

    《毛泽东的古诗情怀》:毛泽东创作的古诗词,以及在文章和讲话中引用古典诗文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运用之妙都是前无古人的。同时,他还古为今用,赋予传统文化以新意和时代气息。阅读本书使读者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领略到伟人独特的语言艺术,在经典中获得文化浸润和精神升华。
热门推荐
  • 我在大学闯荡江湖

    我在大学闯荡江湖

    进入大学的夏炎发现现实里的大学生活与他所期待的相去甚远。在失落和彷徨中,他和同年级的小白牙相爱了。然而,似乎垂手可得的幸福却又与他擦肩而过……小说以夏炎和小白牙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困惑和迷惘、理想和希冀。
  • 花都仙途

    花都仙途

    修仙少年闯入花都世界各色美纷至沓来成就一段霸气仙途
  • 猎艳奇兵

    猎艳奇兵

    大学生谭正,寒假结束,返校途中遭遇邪乎之事,体内有了灭绝师太的一缕残魂,不但要吸他的阳气,还让他带着她去找宝剑女,好让她摄魂夺魄、再世为人。纯情小初哥谭正的生活自此风骚了起来,本以为遇上这么一个绝情患者,他将一直初哥下去,哪知一路斗艳,他竟然坐拥万红了,更是一不留神,成了威震花都的王者奇兵。
  • 七色花缘

    七色花缘

    黑夜里,邪恶祭司吟唱声起,阴魂曳舞。幽都女王的白骨王座下,死去的骷髅们似在欢笑,似在痛苦。古老的宫殿中符咒漫天,裂缝蔓延,在那腐朽的时光里,恶龙嘶吼,诅咒,不甘。睿智的长者说“生命如草,生命可卑”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蝼蚁们永不疲倦的颤抖着,厮杀着。渴望着,像那伸手去幻想触摸的天空的云,在七色花下贪婪的呼吸着。
  • 天之骄女逆袭记

    天之骄女逆袭记

    良家妇女,哪是对手?庄希贤上辈子不知道有这职业,所以她全家都栽了。谁说装小白莲是坏人的专利?谁说女主一定要正直善良等着被坏人欺负?一个被鹊巢鸠占的天之骄女强势回归,不断给坏人挖坑,欢脱搞笑的故事!
  • 意外之人

    意外之人

    世人都在祈祷神佛的护佑,他们似乎也是万能的,可以满足你的欲望,世人不曾见过他们,却在掌控之下。一个不信神佛,只信自己的人该何去何从……
  • 英雄梦魇笔记——血战莽荒

    英雄梦魇笔记——血战莽荒

    莽荒血战,星海驱魔,不过是热血少年的梦魇一场;机甲怪兽,外星族类,落魄英雄无悔创世争霸;红粉佳人,名媛嫩模,烟云消散何处觅芳踪···
  • 灵器进化大师

    灵器进化大师

    化神期高手?没关系,我有上品仙器乾坤印!合体期高手?没关系,我有超品仙器天罗索!渡劫期,大乘期居然一起来了!操,看老子的擎天尺,天魔剑,破穹弓,无极盘……各位,你们怎么跑了啊?喂!不管什么灵器,只要能够落到老子手上,都能够让它的等级得到进化和升级!
  • 数码战争

    数码战争

    多年前的一些构思,无聊写下的数码暴龙同人作品。剧情不跟任何一个原作,只想把数码暴龙之中的激情与热血挥洒!
  • 官神之武霸天下

    官神之武霸天下

    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里,无数天才降临,一个从地球上穿越过来的他,汪任揭开了阴谋!!!!欢迎加入官神,群号码:54389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