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3700000024

第24章 堂堂正正煌煌宇宙——陆九渊之生死智(4)

时值安禄山叛乱,他受命起兵抵抗,被附近十七郡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的军队不敢进攻潼关。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唐德宗时,又有李希烈叛乱,他受朝廷之命,前去劝谕,却为李希烈缢死。临终时,大节凛然,铮铮铁骨,世人无不钦佩。德宗皇帝称赞其:“气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象山的学生认为,人们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非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深入地研究不可,而颜鲁公似乎在“学”上并没有达到这一层面。象山先生则认为:这种观点无疑是人们将外在的学习看得太重了;其实,人心至灵,理义充盈,关键在自我觉悟不觉悟,善反之,能体认本心,必可发而为正确的行为。在象山先生看来,人固有一死,能于生死之际,“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才算是无愧于天地的“大丈夫”。这正是“刀锯鼎镬底学问”,容不得半点空头议论,颜鲁公又何必要“学”而后能!宣教郎大常博士孔炜撰《谥议》,内称象山之学云:“盖谓此心之良人所均有,天所予我,非由外铄,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莫能夺。信能知此,则宇宙非至理,圣贤与我同类。大端既立,趋向既定,明善充类以求之,强力勇敢以行之,如木有根,如水有源。逮其久也,此心之灵,此理之明,将涣然释,怡然顺,真有见夫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皆吾分内事。所谓操存求得,盛行不加,穷居不损者,端不我诬也。”《谥议》,《陆九渊集》卷三十三,第385—386页。象山之学,源于孟子心性之论,先立其大,自省自反,沟通天人内外;因“至理”之充塞,使人们填充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任何人间之艰难险阻皆无可阻挡。而面对生死大事,人们亦可以充实之德性,获得无畏与坦然。因为,“生”之最大价值是对“道义”之求的执有,人们既然已具备之,则生死又何能撼其心志?可见,现实中的人,若想消解对死亡的恐惧与害怕,应该从象山先生的生死价值论中去吸取一些智慧,在人生过程中建构出某种价值,其超越生死之上;当人们能够在“生”时坚执这种价值,则在面对死神时可以获得“心安”,此“心安”之基础就在于“理得”。诚如象山先生言:“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死生大矣,而不足以易此,况富贵乎?”《与赵然道》,《陆九渊集》卷十二,第158页。生死超越论:“煌煌在宇宙间”人生在世,有物质与精神的各种欲望,但最深层最大的欲望也许是希望能永远活下去,亦即渴盼着超越死亡。

中国道教试图通过“内丹”之修炼和“外丹”之服用,来实现长生不老、肉身成仙,可是,千百年来都无法获得实证。相反,在史籍中却有许多因服食金丹而丧命者的记载。佛教则不认为人之此“生”此“身”可以永生,但又指出,人们只要一心向佛,一心念佛,将通过“涅槃”获得来世来生的永生,这种说法既无法实证亦无法证伪。儒家在生死超越论上,坚决反对佛教与道教的观点,开辟出一条经由精神生命、道德生命达到不朽的超越死亡之路。象山先生指出:“某尝以义利二字判儒释,又曰公私,其实即义利也。儒者以人生天地之间,灵于万物,贵于万物,与天地并而为三极。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人而不尽人道,不足与天地并。

人有五官,官有其事,于是有是非得失,于是有教有学。其教之所从立者如此,故曰义、曰公。释氏以人生天地间,有生死,有轮回,有烦恼,以为甚苦,而求所以免之。其有得道明悟者,则知本无生死,本无轮回,本无烦恼。故其言曰:‘生死事大。’”《与王顺伯》,《陆九渊集》卷二,第17页。人在世间尽人道,亦即体悟和践履仁义礼智,这都是为他人与社会,故而象山先生认为是“义”与“公”,此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而释氏则认人生在世有无穷的烦恼,有无法逃脱的生死轮回,所以弃人伦道德出家为僧。以“生死事大”,故而求个我之解脱,象山以为是“私”是“利”。儒者在人伦日用间孜孜不倦地努力,释氏则在个人生死解脱上下功夫,二者之别泾渭分明。象山先生又说:“若吾儒则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释氏之所怜悯者,为未出轮回,生死相续,谓之生死海里浮沉。若吾儒中圣贤,岂皆只在他生死海里浮沉也?彼之所怜悯者,吾之圣贤无有也。”《与王顺伯》,《陆九渊集》卷二,第17页。儒者忧虑的是人们在人生中,是否能保持和光大人之为人的那个“几希”;释者却只慈悲于天下人在生死海中沉浮。为何说“吾儒”不会有“生死海里沉浮”的问题呢?在象山先生看来,人之道德生命的高扬,正可以解决生死超越的问题,所以,儒者不是没有生死问题,而是根本就不在意陷世俗人于苦海中之生死问题。象山先生亦反对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举动:“及一旦知饮博之非,又求长生不死之药,悦妄人之方,从事于丹砂、青芝、煅炉、山屐之间,冀蓬莱瑶池可至,则亦终苦身亡家,伶仃而后已……至于蒙而未发,则是驰骛昏扰之久,大体未能顿清明耳。

若不宁耐,复放而他驰,入妄人之说,以求长生不死之术,则恐蓬莱瑶池终不可至,而蕞尔之身将毙于煅炉山屐之间矣。”《与胡达材》、《与王顺伯》,《陆九渊集》卷四,第57页。求长生之术,在象山先生看来,不仅将使自己“苦身亡家”,甚至毙于求不死之过程中而不自知。佛法道教超越死亡的方式与途径皆不可取,儒家又有何方法呢?儒家学说认定,人有生理生命,又有精神生命,后者又可分出道德的生命,亦即人们在世间以认识、显发、践履人伦道德为生存的核心。生理的生命随着人们寿限的到来,必有完结的那一天;而人之道德生命的发扬光大,则会因其造福社会与民众事业的永恒性,也因其楷模榜样矗立于人世间,更因其精神人格的伟大,而能够超越时空之限囿,达到永垂不朽,这即实现了人之生命的永恒。象山先生云:“寿夭贫富贵贱,皆不足为学者道。古之圣贤,如关龙逢之诛,王子比干之剖心,颜闵之夭疾,孔孟之厄穷,至今煌煌在宇宙间,庸何伤哉?”这些圣贤或被“诛”,或被“剖心”,或夭折,或病疾,或厄穷,人生之际遇可谓困顿,可谓艰险无比,甚至于凶死夭折,但其事迹、精神、学问、道德却传之久远,代代相续,无有完结之时,此不正是圣贤们超越了生死而达至永恒吗?是谓“煌煌在宇宙间”。但是,人间圣贤毕竟只是少数,对芸芸众生而言,“立德、立功、立言”以获“不朽”的机会不能说没有,但真正实现者也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人。

佛教有“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之说,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个个都能成佛。孟子之学则指人先验地具备“善端”,自省之发扬之,则为“仁义礼智”之性,故而人人都有良知良能,个个都有成圣成贤的可能,所谓“满街都是圣人”是也。象山先生直承孟子,指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故曰:‘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所贵乎学者,为其欲穷此理,尽此心也。有所蒙蔽,有所移夺,有所陷溺,则此心为之不灵,此理为之不明,是谓不得其正,其见乃邪见,其说乃邪说。”《与李宰》,《陆九渊集》卷十一,第149页。众生之心,皆为内盈“理义”之心,这是无所区别的。关键在于,有一些人可以明白这一点,从而体悟之、实践之,是为“圣”是为“贤”;而另一部分人,则无所知觉本心之明,更难以去遵之而行,是为众生是为群氓。在象山先生看来,人心之“理义”与天地之“心”同,当个人将自己的“本心”真正与天地之“心”相沟通,相合一,亦即使己之“德”与天之“理”同,则人们便借助于后者,超越了时空的限囿;小我之“我”通过大我之“宇宙”而超越了生死,获得了永恒。所以,人们只有也必须从内在心性上体认到“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才能达到生命之不朽。所以,儒家超越死亡之途径,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将个我之生命与亲人之生命相沟通,将自我与家庭家族融会贯通而为一,这样,个人生命虽然必在某时某地归于结束,但血脉却在家庭家族中绵延不绝,此为“虽死犹生”。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正在践履“孝”道。二是将个我之生命融入社会国家之大生命中,治国平天下,从而载之史册,传之久远,是为不朽,此为“虽死犹荣”。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正在尽其“忠”。三则是沟通天人,将“小我”之生命汇入自然宇宙之“大生命”中,借助于后者之无穷无限性,获得自我生命的永恒,此为“虽死而永存”。做到这一点之关键,在发显“仁”德。在儒家,超越死亡的方法是“大其心”的学问和功夫。象山先生云:“宇宙无际,天地开辟,本只一家。往圣之生,地之相去千有余里,世之相后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盖一家也。”《与罗春伯》,《陆九渊集》卷十三,第177页。

同类推荐
  • 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下)

    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下)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安全决定成败

    安全决定成败

    安全于小事,安全问题大于天。安全不仅仅是一种保障,更决定着大到事业、小到每件事情的成败!无论对于政府、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无论是对于集体,还是对于个人,安全都是第一原则。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对于每一件事关安全的“小事”,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落实,才可能最大程序地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只有真正认识到“安全决定成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认真实践,所有的工作才能有保障地得以实现。
  • 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本书说明了毛泽东长于宣传鼓动,善于沟通协调,事前调查研究,事后总结经验。阐明了他的处事原则、处事风格、处事方式等内容。
  • 聚焦中国改革

    聚焦中国改革

    本书立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蓝本,重点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决定》内涵、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回顾我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结果。我们讲这样的理论、钻研这样的理论底气足、热情高。
热门推荐
  • 土楼秘境

    土楼秘境

    这是土楼建筑史,这是风情民俗画,这是忧患沉思录。土楼,是闽西南乡村的一枚徽章-别在中国的胸前:土楼,是中国的一枚徽章,别在世界的胸前。
  • 墨色烟满目

    墨色烟满目

    生活给了我们太多惊喜,也让我们来不及休息。只有优秀的人才有资格被牢记,但也仅仅是有资格而已。每个人背后都有故事,这些故事,决定了他们有多少压力。因为命运,他们必须努力;因为命运,他们可以相遇。他是寂寞她是烟。一个扑朔迷离,一个稍纵即逝。但只要我们高兴就好,不是吗?
  • 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你像风来过一阵子我却傻等了你一辈子但是只要你来过只要我记得就是最好的结局
  • 圣陨

    圣陨

    龙魂壮胆战天下,九尾天狐媚众生。圣域破轮我为皇,力战苍生风残雪。少年自流茵城出身,无父无母,被养父“林业”从小在“林门”喂养长大,兽魂‘九尾天狐’,脚踏真龙闯九州。—————————————————————————————————————————————————引气入体/圣者/圣师/圣魂/圣王/圣阳/天圣/圣尊/圣宗/圣元/神/封神/道神/天神/神帝/主宰/至尊。
  • 有女小白

    有女小白

    一对一,非爽文。女主慢热强大比较呆,男主腹黑专一,“小白,我跟你三哥比起来谁更帅?”“................”“小白,你为什么不理我?”“理你,”“小白,你不能这么冷淡,你看,我虽然比你三哥帅,你不舍得道出事实,可你要尊重我。”“哦.....”“别打脸!别踹腰!我知错了!三哥帅!娘家舅最帅!”——————————————————分隔线“阿白,哥哥跟你说,你相公真的不是个好东西,他总背后骂我,下次你帮我揍他。”“为什么?打他手疼。”“哥哥给你做叉烧包!”“好。”
  • 峰回路转,为奕倾心

    峰回路转,为奕倾心

    我认识你时,你不认识我。我喜欢你时,你认识我。我爱上你时,你喜欢我。我离开你时,你爱上我。
  • 暮雪归尘

    暮雪归尘

    天道所生,世道不容。少年一生坎坷,浴杀劫,渡情劫,只为天命加身。历红尘,洞人心。破旧规,引新道。他,注定负罪今朝,流芳后世。天降人间,出身便遭劫,异域庇护,卫天地正道。看他毁世间邪恶,还我人间一清白!
  • 现代公司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现代公司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有数据表明,全球前500家大工业企业中,有89%的企业已对其高级管理人员采取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以股票期权为主体的薪酬制度已经取代了以“基本工资+年度奖金”为主体的传统薪酬制度。该书正是基于推动和促进股票期权计划在中国的推广而进行编撰的。全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股票期权计划概述;股票期权计划计划总体方案设计;股票期权计划管理方案设计;股票期权计划推广方案设计;股票期权计划实施方案设计;股票期权计划激励方案设计;股票期权相关方案设计;其他相关激励模式参照。
  • 桃花之斩

    桃花之斩

    十五岁的她“失身”给十六岁的他,从此他杳无音讯。“好啊,吃干抹静跑掉了?我叫阮桃花,不叫软柿子!”※花花,其实吕梁风是个可怜的男子……那好,妾身蒙君恩宠,自当为夫斩断三千桃花。谁想夫君的桃花朵朵会“反扑”?每次“碰”完夫君,倒霉事一桩接着一桩来?※这是一个倔强女主对楠竹不离不弃、迎难而上、刻苦双修的美好故事,#≧ω≦#——只剩一个小小的难题:穿越女想与男神修成正果,需要穿越几回呢?
  • 十七年浮生:大约在冬季

    十七年浮生:大约在冬季

    唐花凉说,她以为自己真的就遇到了良缘,却没想到前进一步就沉入绝望,后退半尘就步入黑暗。她说,她以为自己真的就遇到了双生之谊,却没想到对方一步步推她入深渊。安和,大概是我勇敢太久,才会决定为你一个人而活。我想,我爱你。就是这样…简单地难以忘记。几年之后再回到这个城市,她却笑盈盈地道,我毕竟不再是只会做梦的女孩子了。如果你碰到他,就替我问候他。十七年浮生,从此不再提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