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汉书·艺文志》 考之,当时针对男女之事者,凡有 《容成阴道》 二十六卷、《务成子阴道》 三十六卷、《尧舜阴道》 二十三卷、《汤盘庚阴道》 二十卷、《天老杂子阴道》 二十五卷、《天一阴道》 二十四卷、《黄帝三王养阳方》 二十卷、《三家内房有子方》 十七卷等,共八家,百八十六卷。班固说:
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
性交是快乐的,但是乐不可极、欲不可恣,仍需要有点节制,才能和平寿考。房中术就是因此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如 《抱朴子》 所说:“房中之法十余家……令人老有美色,终其所禀之天年。”但也有些人仗恃此术,采补恣欲,反而生了疾病、死得快。
此类房中术,今人耻言之,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古人初不若是。汉代房中术其实就已不止班固所说这八家,后世更多,可见古人固极重视此道也。马王堆出土帛书中,甚至有房中术书,名为 《天下至道谈》。以此为天下至道,其重视可知。魏晋时期许多道士也以此为最主要的养生法,故 《抱朴子·释滞》谓:“一涂之道士,或欲专守交接之术以窥神仙。”魏晋以后,这种人其实也仍然是很多的。许多人未必钻研房中术,但中国人特别重视性生活是否美满的问题,只要看看各处充斥耳目的壮阳滋阴广告及补品,就可以知道了。
或曰:西方亦有性学,德国慕尼黑、汉堡,或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处之性爱博物馆,陈列性事之奇技淫巧,未必逊于中土。北欧诸国之性开放,尤非中国所能及。怎能说中国人特别重视性生活之美满呢?
这点当然须略加辨明。红灯区、性开放或性器商品交易之热络,涉及的只是性的活动问题。中国房中术谈的却不只是性活动、性技巧、性器具,而也是一种养生之方法。是为了要能享受性生活之乐趣而发展出来的一套观念与方法,其目的不止于性,更不喜欢西方所常见的那些性虐待、性变态状况。它更具有宗教性质,是人成仙的修持法门之一。可是它又不是性崇拜,跟生殖器崇拜、性力崇拜都不相同,故白行简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说:
性命者,人之本;嗜欲者,人之利。本存资利,莫甚乎衣食。(衣食)既足,莫远乎欢娱。(欢娱)至精,极乎夫妇之道,合乎男女之情。情所知,莫甚交接。其余官爵、功名,实人情之衰也。夫造构已为群伦之肇、造化之端,天地交接而覆载均,男女交接而阴阳顺,故仲尼称婚姻之大,诗人著 《螽斯》 之篇,考本寻根,不离此也。……具人之所乐,莫乐如此,所以名大乐赋。
衣食男女,为人之大欲。但此处以欲为利,并不认为那是罪恶阴暗的。其次,先谈衣食,而重点在说明性交之乐,谓其乐可通之于天地,故夫妇交欢即天地交泰、阴阳交合。在这儿,性交不但在存有论上居“一切存有之源”的首出位置(所谓造化之端),且是存有之活动状态(所谓天地交接而覆载均)。存有之所以为存有、存有的活动状态,俱可由此见之。并因此而可得中和大乐。显现存有最和谐的状况。
中国房中术传承既广,流派滋多,其固然不乏班固所说“迷者以生疾而陨性命”的,但白行简这个讲法,正符合班固“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云云,应可视为我国房中术的主要精神。
房中有术,饮食亦有道。《汉书·艺文志》 载当时医术经方中已有 《汤液经法》 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 七卷。所谓食禁,即是饮食之禁忌,在 《周礼》 中早有此一观念,并为此设立“食医”。《天官冡宰下》 说这位医官,“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工作在于调和饮食:“凡食齐春时(注:饭宜温)、羹齐夏时(注:羹宜热)、酱齐秋时(注:酱宜凉)、饮齐冬时(注:饮宜寒)。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碱,调以滑甘。”以甘来调和众味,各种饮食则各有其宜,得宜才齐。齐有平的意思,饮食得宜,故能和平也。
《礼》 又说“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苽”,专讲膳食相宜之法,其原理则是寒温甘苦相调和。食医这些工作当然是为王者服务的,但书上写得很明白:“凡君子之食恒仿焉。”膳食相宜,齐和饮馔的道理,其实每个人都应遵守。
除此之外,“庖人”也管饮食之宜:“凡用禽兽,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鳒,膳膏臊。秋行犊麛,膳膏腥。冬行鱼羽,膳膏羶。”这是指煎肉、煎物也讲究“煎和”。所以煎小猪,要用牛脂去调和。煎雉干鱼干,要用犬油。煎小牛则用猪油。煎鲜鱼及鸟,要用羊油。这种相互调和的讲究,据说本诸阴阳与五行,贾公彦 《周礼疏》 说:“春用羔豕者,草木始生、羔豚食而肥。膳膏香者,谓牛膏春木王火,相土死,羔豚为其太盛。牛属中央土,故以死之脂膏杀其气。”其余四项也都是这个道理,称为“五行王相相克”。牛属土、鸡属木、犬属金、羊属火,“五行王相相克,春木王火,相土死金,囚水为休废。夏火王土相金死水囚木为休废。以下推之可知。王所胜者死,相所胜者囚,新谢者为休废”。
五行王相休废相克,是汉朝人的讲法,周朝不可能有此观念,但饮食之“宜”,取法于调和互济,道理却是相通的。
《周礼》 所说偏于宜,《神农黄帝食禁》 偏于禁。但这两个观念实为一体,论宜必论禁。《周礼》 云内甕“掌膳馐之割烹、煎和之事,辨体名肉物、辨百品味之物”,其工作之重点即不在调和而在于辨别。怎么辨别呢?“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牛夜鸣则庮;羊冷毛而毳,羶;犬赤股而躁,臊;鸟皫色而沙鸣,貍;豕盲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蝼。”牛夜里乱叫,表示有病,肉一定臭。羊毛太长而且纠结一团,肉必定羶。狗屁股没毛也是有病,肉臊。鸟毛色不好,叫声又难听,肉亦臭腐。猪眼睛睁都睁不开,肉也腥。马脊黑,前胫又一块块鼓起来,肉也坏。这些都不可以吃,观点既考虑到美味,也考虑到卫生。
饮食既有宜忌,男女交接亦复有之。《医心方》 房内记第二十四即为 《禁忌》,收录 《玉房秘诀》 《蝦蟆图经》 《华佗针灸经》《养生要集》 《黄帝问》 《素女经》 《洞玄子》 《千金方》 诸书中所载房中禁忌极多。另外,如 《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 说御女有五弃,凡声雄皮粗、发黄性悍、体寒气虚、癣疥瘢疯之类都不是良好的性交对象;而交合也有五忌,当知避免,方能达到“男畅女美,彼此均益”的境地。另 《素女妙论》 说“凡人有五欲、五伤、十动之候,若得其宜,则意满意足;不得其宜,则各有所伤”云云,也都是讲宜忌的。这些宜忌,与社会上许多家庭中都存有的 《食物相克中毒图解》 之类图表一样,其实都早已化为中国民间的生活知识,普遍流传于各地,百姓日用而不必详言显论之。这是包涵养生、医学、宗教、日常生活态度等整体合在一块儿的知识,若抽象概念之知,又若经验之知,含融为一,有时可以具体明言,有时又只能默会致知。而其原理,则不外乎中和以得食色之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