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2300000049

第49章 蜀汉帝国——难民营(3)

公元214年,曹操平定关中。公元215年灭了汉中的张鲁集团,占领汉中。这时的刘备正带着他的主力部队,准备与孙权在荆州决一高下。听说曹操已占领汉中,唯恐曹操顺势端了他新占的老巢益州,才以和平的手段与孙权分了“荆州”。

曹操占领汉中后,包括丞相主簿(丞相府办公厅主任)司马懿在内的一批下属,都劝曹操趁热打铁,顺势灭了蜀中的刘备。曹操得陇不望蜀,于当年十二月返回首都,准备次年的封王工程去了。

在《三国志》刘备的本传中,没记录刘备在公元216、217这两年干了些什么。在曹操的本纪中,倒是有一句“刘备遣张飞、马超屯下辩(今甘肃省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角,是进攻汉中的桥头堡)”的记载。说明这两年间,刘备一边整顿内务,一边准备夺取汉中。

公元218年四月,刘备进屯阳平关(今陕西省勉县西),不能取胜,便征调大本营的军力来援。曹操方面,夏侯渊率张郃等阻击,一直僵持到公元219年的二月。刘备派老将黄忠从阳平关南渡沔水,黄忠斩夏侯渊于定军山,张郃退往阳平关。

早在公元218年的九月,曹操已带兵至长安,增援夏侯渊。夏侯渊阵亡后的公元219年三月,曹操姗姗来迟地由斜谷接近汉中。刘备占据险要地形,拒不接战;五月,曹操无奈将全部军队撤出汉中。

公元219年七月,刘备在沔阳称汉中王,然后返回成都。曹操早在三年前封为魏王,现在连傻子都可以看出,东汉王朝快要完蛋。但并非每个傻子都看得出来,刘邦当年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刘备如今自称汉王,是向世人宣告,俺老刘是汉王朝的继承者。汉王朝这个快要倒闭的国营公司的招牌,将要挂到刘备夫妻店的门楣上了。

就在这个时候,刘备令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而且大败而特败。襄樊之战的失败,导致了刘备此生的最后一次失败——两年之后的夷陵之战。

⒋刘帮主的滑铁卢

公元221年,曹操去世、曹丕篡汉称帝的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建国号曰汉。后世之人为区别前面的两个汉王朝(西汉、东汉),称之为蜀汉。

刘备是四月称帝的,七月即大举伐吴,此时距关羽身亡一年半。刘备伐吴的旗号,是为关羽复仇。当然,这只是外交辞令和鼓动口号。仅仅为死去一年半的二弟,带四五万人马去打一仗,对刘枭雄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关于刘备伐吴的动机,有一个说法是,刘备吃柿子,专捡软的捏。这个观点以吕思勉先生为代表,认为北方的曹魏太过强大,啃不动,只好打孙权的算盘。用这个说法来解释刘备的伐吴,未免小看刘备,刘备毕竟不是街头打架的小混混。刘备伐吴的真正原因,是荆州对刘备集团的生存、发展实在是太重要,非夺回不可。

为什么荆州非夺回不可?我们还是回到地缘上来。

襄樊之战后,孙权的军队不仅占领了荆州的中、南部,还西进到益州巴东郡的巫县(今重庆市巫山县),完全封锁了长江三峡。益州这个囚笼的唯一出口被敌人堵死。且不去谈《隆中对》中北定中原、复兴汉室的远大理想,现实的情况是,刘备集团被关在囚笼中,进不可攻,退无可守,只有坐等灭亡。

如果换了别人,比如刘璋,也可能会听天由命,关起门来过几天安生的日子。可刘备是什么人?刘备是最能打败仗的人,刘备最不害怕的就是失败。大不了,打不赢退回益州,再作打算。毕竟,汉中已经到手,内政已经稳固,孙权一时还无力占领益州,曹丕也不会让孙权占领益州。

此时的刘备已经六十一岁,黄土已经埋到了脖子上,感到喘不过气来了。哪怕为子孙计,也会焕发出生命的回光返照,放手一搏。不怕鱼死,不惜网破。

公元222年闰六月,刘备猇亭大败之后,吴军追至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即不再进逼(因为曹魏已在东方集结军队),证明我为刘备复原的心理活动是有道理的。

刘备准备伐吴时,国内有不少重量级的人反对,比如赵云、刘巴、费诗等。有的历史学者便说,刘备东征,一意孤行。

刘备真的是一意孤行吗?

刘备的“一意孤行”,我看是“两意双行”。这个“两意”,一是打开囚笼的缺口;二是为儿孙做最后一次努力。

刘备的“一意孤行”,倒是印证了七年后诸葛亮在他的《后出师表》中的一句话:“不伐贼(指曹魏帝国),王业亦亡。”只是当时的刘备没有如此清楚地表达出来而已。

当赵云等一班老将、重臣唾沫横飞、慷慨激昂地在朝议中大唱反调时,可能刘备真想扇他们一个耳光:“不伐吴,王业亦亡!”你们懂个屁啊,坐在这里是死,干他一票也是死。与其坐以待毙,何如铤而走险?这一仗打下去,就算不能卫国,保家总还是可能的嘛?!

最让历史学者不解的是,诸葛亮为什么不劝阻刘备伐吴。

其实,持这种观点的这些学者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是因为他们给自己的思维下了一个套:刘备伐吴大败输亏,是错误的。诸葛亮则是一贯正确的。一贯正确、知前五百年知后五百年的诸葛亮,恰恰这次不事先纠正刘备的错误,不阻止刘备东征,当然是令人不解的。

什么叫画地为牢?可能就是指这种给自己思维下套的情况。

根据我的理解,诸葛亮不劝阻刘备伐吴,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诸葛亮是不赞成刘备伐吴的。虽然诸葛亮不赞成,却不去阻止,诸葛亮不阻止自有他的理由。此时刘备已到暮年,来日无多,对诸葛亮来说,最高权力的大饼马上就要从天而降。多少年都忍过来了,随刘备怎么折腾,诸葛亮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批刘备的龙鳞。诸葛亮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刘备归天,自己掌权。即使刘备错了,等自己掌权后再去纠正。

《三国志·法正传》记载,刘备大败,退还白帝城之后,诸葛亮发了一通感慨。诸葛亮说,只有法正才能阻止刘备东征,即使法正不能制止刘备东征,也不至于如此大败输亏。言下之意是说,俺诸葛亮人微言轻,是阻止不了的。言下之意是说,我老诸葛不出面阻止,也没有责任,反正我阻止不了。

诸葛亮这个老滑头,不仅很会做人,也很会说话,恰如其分地把责任推个一干二净,但不推给别人,说只有法正才能阻止刘备,但法正已死,当然也就没有责任。

第二种可能,诸葛亮是赞同刘备伐吴的,至少是部分地、勉强地赞成。在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考量上,诸葛亮与刘备应该是一致的,这体现在他们共同制定的《隆中对》中。诸葛亮也赞成刘备伐吴,只是不吭声。为什么不吭声呢?如果诸葛亮公开赞成刘备伐吴,万一失败了,那是要和刘备一起承担政治责任的,这对自己日后掌权大大地不利。再者,刘备来日无多,胜了,胜利果实最后由诸葛亮享有,败了没他诸葛亮的责任。诸葛亮的确很聪明。当然,也很狡猾。

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诸葛亮万万没想到,突然间形势逆转如此之快,没想到刘备会败得如此之惨。如果诸葛亮预料到刘备兵败如山倒,肯定会及时派兵来接应刘备。

诸葛亮不派兵接应刘备,也可以做另一种解读,那就是后方的形势也不稳定。比如诸葛亮的政敌黄元,即随之举兵造反。

为什么刘备会败,而且败得如此之惨?

历史学者也有多种多样的说法。多数学者认为,无外乎三个原因:刘备一意孤行,孙权有备无患,陆逊指挥如神。

刘备在决策上的“一意孤行”,上文已经做了分析。

孙权的有备无患,的确是实实在在。政治上,孙权已投降曹魏,公元221年十一月被曹丕封为吴王。即使曹丕不帮他,孙权暂时也不会两面受敌,两头作战。孙权还把他的大本营搬到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政治和军事中心前移,实际上处于战役的二线。孙权已向所有人表明了决心:你老刘绝对越不过此线。

在充分的政治和军事准备下,孙权用人得当,让儒将陆逊当前敌总指挥。陆逊神闲气定,进退有方,动静自如;与刘备的急躁毛糙、进退失据、方寸大乱,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夷陵之战中刘备使用的战术,受到后世之人的许多诟病。比如说,刘备不水陆并进,反而舍舟就步;连营七百里且依山扎营,以致被陆逊火攻,等等。

依山扎营,被陆逊火攻,刘备这个用火攻的老手马失前蹄,确实是说不过去的。

至于说刘备如果水陆并进,定能大获全胜,那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公元221年的刘备哪来像样的水军?

公元214年,诸葛亮、赵云从荆州溯江西上,与刘备合围成都的时候,当然带了一些荆州水军入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荆州的水军主力和主力战舰留给了关羽,在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丧失殆尽。

刘备入蜀以后,一直忙于陆战,没有必要也没有财力建立一支具有强大战力的水军,还谈什么水陆并进呢?

说刘备“连营七百里”也不应该,分散了兵力。这个说法我看也值得商榷。

依我看,“连营七百里”的“营”是指从巴蜀至前线后勤补给线上的驿站,并不是每“营”都驻扎大量的军队从而分散了兵力。这个“连营七百里”的说法,可能出自《三国志·文帝纪》,说是当时曹丕听说刘备东征,“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夷陵之战的细节,《三国志》刘备本传里语焉不详,在《三国志·陆逊传》有较详尽的记述:“……(刘)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

从陈寿这段话的用词来看,结合古代汉语的词法,“立屯”与“立营”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屯”是驻扎军队之所,但不一定现时驻有军队。“立营”(扎营)是指军队到了某个地方,扎寨停留,“立营”里的“营”肯定驻有军队。

《三国志·陆逊传》说刘备从后方至前线立数十“屯”,而不是立数十“营”;吴班则在吴军阵前“立营”挑战。“屯”和“营”的含义自是分明得很,“连营七百里”的“营”,其实是“屯”。也就是说,刘备并未把四万征吴大军分散驻扎在沿途的几十个“营”里。

当然,为了维护漫长的补给线,在沿途的各个屯里留守少数军人,做保卫、指挥、管理、调度之用,是合乎情理的。

同样合乎情理的是,刘备的主力驻扎在夷道县(今湖北省枝城市)的猇亭,也就在夷陵这个地方与陆逊相持不下。决战的地点,则在猇亭。

如果刘备的主力不在猇亭,那就不叫决战;刘备的死亡士兵也谈不上“万数”、“塞江而下”。如果刘备的主力不在猇亭而分散在沿途个军营中,刘备败退时,沿途的各“营”里的驻军就会节节抵抗,刘备不至于落荒而逃,一逃就是几百里。讨论问题,还是要回到常理上来。

《三国志·陆逊传》又说:“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铠甲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刘备猇亭崩溃之后,亲自登上马鞍山(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想收集溃散兵卒。陆逊四面围定,刘备再次溃败。刘备乘着夜色,连夜逃跑,靠驿站管理人员拾来散落地上的铠甲,在隘口焚烧,阻挡追兵,才侥幸逃入白帝城。

这段记述也说明,刘备沿途建立的“屯”,应该是供运夫和驿站管理人员使用的兵站,并不是驻扎许多军队的“营”。拾捡铠甲焚烧的是“驿人”而不是兵士,说明沿途这些“营”里并没有多少部队。

根据上面几段文字的分析,说刘备因沿途分散主力而导致大败,显然是说不过去的。除了依山扎营造成被火攻以外,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战术谈不上别的原则性错误。

关键的还是实力对比,包括人才资源。打仗打什么?两分军事,三分政治,五分经济,如此而已。

就刘备的战术水平而言,很明显,他的军事素养和心理素质,远远不如陆逊。

刘备的惨败,除了实力对比、战术水平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刘备的年龄。

公元222年夷陵之战时的刘备,已经六十二岁,次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据相关史料记载,夷陵之战后,刘备退至白帝城,即患上胃肠炎,随后病情逐渐加重,并累及多个器官,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生命终末期的老年人的大脑皮层萎缩,思维、判断的能力下降,意志退化。大脑皮层下比较原始的中枢,由于失去皮层高级中枢的抑制、协调,反而活跃起来,表现为情感、行为的易冲动,盲目、急躁、拒绝忠言、精神亢奋与意志消沉交替出现,等等。

面对晚生后辈、白面书生陆逊,两鬓染霜、形容枯槁的老头子刘备既无办法,也无章法。年老的悲哀在刘备的行为中表露无遗。

公元222年的陆逊,年39岁,正值壮年。知识、经验、智慧已经成熟,生命的张力达到顶峰,又受到主人孙权的高度信任。假如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所有别的因素都相同,想想看,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与一个生命力勃发的壮年人对决,无论是智力对决还是体力对决,将是如何的一个结局?

刘备除了欺负刘璋这个老实人,除了战胜孤立无援的夏侯渊以外,几乎一辈子都在打败仗。但是,在大混乱的年代,在军阀混战的时期,一路败下来,竟然“败”出一个国家,“败”出一片天地,“败”出一份基业,也算是敢败者,能败者,善败者。

公元222年,刘备以他血本无归的一次惨败——夷陵之战,为他悲壮的一生画上一个惨淡的句号。

说刘备的一生是悲壮的,其“壮”在于,靠撞大运,靠坑蒙拐骗,靠死缠烂打,建立了一个名号如雷贯耳的政权。其悲在于,在他生前,刘备就知道,他的这个政权,是为灭亡而建立的。因为这个政权的基础,就是运气加地缘加骗人的政治口号。

所以,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他要打,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他要打;正如此后的一次一次的莫名其妙的北伐,刘备实质上的继承者诸葛亮也要打一样。刘备不仅要打,而且打得自有他的道理。胜负成败,那是另一回事,另一个主题。

世人都以为,打仗是为了胜利,为了成功。其实,历史上的有些战争、战役、战斗,开打的目的不在于成败得失。有的时候,打的就是一口气,或者为了一个女人,或者为了一个空洞的口号。更有甚者,有的仗仅仅是为灭亡的恐惧而打,比如刘备的夷陵之战,比如诸葛亮的北伐。

奇怪么?在后人看来,的确奇怪。在当时的当事人看来,一点也不奇怪,我们也没有必要替古人担心。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益州这个难民营又换了总管。

⒌难民营的第三任总管

蜀汉之亡

这个难民营的新总管,却被他的管家夺去了大权,直至诸葛管家去世。

后世之人,包括一些历史学者都认为,诸葛亮死后,他的高足蒋琬继承了诸葛亮的权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三国志·后主传》载:“(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诸葛)亮卒于渭滨……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十三年夏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

首先,蒋琬是尚书令,而不是丞相。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立即撤销了丞相这一职位,此后就再也没有相权与他的皇权对抗、冲突,这是很辣的一手。

其次,拿今天的话来说,尚书令就是宫廷秘书长。不管蒋琬怎样“总统国事”,他还是阿斗的秘书长,在皇帝的指挥下“总统”。尚书令的“总统国事”,与开府丞相的“总统国事”,是有本质区别的。

被人瞧不起的刘阿斗,终于露脸了,出息了,扬眉吐气了。自主用人,自己决策,把军国大权抓到了手里,让蒋琬一班人在自己的指挥棒下忙忙碌碌,“总统国事”。

接下来,公元238年,刘禅把大将军蒋琬派驻汉中,准备乘辽东的公孙渊叛乱,与东吴联动,伺机进取关中,但并未有大的行动。

同类推荐
  • 大宋阴谋家

    大宋阴谋家

    迷雾层层笼罩,阴谋重重相连,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活下去的唯一条件,就是冷血,残忍,无情,算计,利用!我早已将良知摒弃,融化进阴冷的黑暗里!慢热文,请慢慢看下去,倩女幽魂系列可以直接跳过,只是开始的尝试而已!
  • 我家厕所是异界

    我家厕所是异界

    新买房子的厕所居然通向异界,这是要发的节奏啊!赵威毅然决然的走了进去,从此人生开始了大逆转!但是,逆转之路不能说坎坷,但也不是小说当中那么一帆风顺!赵威:我要在异界开创万世之基,我要我的名字名垂千古,流芳万世。赵威造字赵威造纸赵威制礼赵威尝百草赵威活字印刷……
  • 郭奉孝

    郭奉孝

    鬼才郭嘉,如果让他久活下去那三国局势是否又不一样呢.....
  • 三国大骗子

    三国大骗子

    以见识忽悠刘备,成累世王侯。剽得妙计安天下,从此侯爷不早起。
  • 生命驿站

    生命驿站

    高明明,一个21世纪青年,和其他人一样普通,也曾幻想有什么机遇,却什么都没发生,今天2012年12月21日,快23岁的他和别人一样等待22号的黎明……虽然他不信有末日存在,几乎全世界都不信,但各国政府的换届却都推迟了,他想看看这一天到底有什么不同!
热门推荐
  • 纯阳公子

    纯阳公子

    云飞本是燕京四大家族白家的小少爷,造化弄人,阴差阳错下,它却变成了乞丐,再一次意外中他认识美女江玉儿;从此美女如云;看他如何大展神威混迹花丛
  • 红袍

    红袍

    都市中浮沉混日的沈烈没有想到,自己在一次意外之后,得到了超越常人的反应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还衍生出了近乎无敌的格斗本领。就在他以为自己站在了巅峰,并沾沾自喜之时。一次见义勇为之后,被卷入场诡异事件他得到了一枚神秘的戒指。
  • 最强心灵

    最强心灵

    一人独战天下!云起云落,灭世间于一念之间。靠什么?靠,最强心灵。。。。。。
  • 绝色痞后:朕的皇后太坑人

    绝色痞后:朕的皇后太坑人

    某天真无邪小公主被自己的皇兄坑了,嫁给了邻国冷酷薄情的少年帝王,他看她碍眼,她看他无趣,终于有一天,某皇上忍无可忍:“赫连非夜,马上从朕的视线里滚出去!”回给他的还是那一双漆黑的星眸无辜眨巴着:“皇上,你这是在歧视美女吗?你可以不喜欢我,但是你不能歧视我,这样是不道德的。”他将她扔出了寝宫,却在不经意间将心也扔给了她!此文乃《皇后很极品》跟《痞子王妃闹离婚》的续集,敬请期待。
  • 描凤缘

    描凤缘

    问题少女在学校因打架被校方开除,于是她离家出走,在经历了很多之后,豁然长大
  • 绝世萌宝废柴狐妃

    绝世萌宝废柴狐妃

    永坠爱恨轮回相思劫难道违背天命会天各一边容颜苍白如雪泯灭最后一眼临界望穿明月看一场雪誓言永恒不灭刻在心间苦苦守候了三世情缘夙愿一切如云烟度过千年,只为你寻找轮回之镜。哇呀!被闺蜜残忍杀害,轮回千年,第一次学会依靠人。但是,为什么,你会这么残忍,丢弃我一个人,我愿为你,寻找轮回之镜。
  • 窦娥冤

    窦娥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纯爱赌局丶殿下夺心记

    纯爱赌局丶殿下夺心记

    一般爆笑,一半爽文,中间点点小虐-.-她是圣域的巫女,他是圣域的继承人,…第一次见面,她看清了他,却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知道。第二次见面,她不知道他是他,他却再次看见她,并且陷得更深。第三次见面,他慢慢知道了她身上的迷,她却丝毫不认识他到底是谁……命运的玩弄,上帝将圣印巫女和继承人用红丝线交缠在一起,希望两颗几千年前就以冰冷的心慢慢温暖,却不曾想到。红丝线太紧,把他们俩身上嘞出了许许多多的伤痕……
  • 登上健康快车(第二辑)

    登上健康快车(第二辑)

    《登上健康快车(第二辑)》,北京出版社出版,本书主题为护心、养脑、健身等。
  • 武斗苍穹

    武斗苍穹

    在爆炸中段辰意外穿越到了一个以武为尊的陌生世界。六脉神剑诀、易筋经、太极剑诀、独孤九剑诀,这些在曾经段辰世界里传闻中的古老武学在这个世界里竟然是上古时期的绝学。少林、武当、峨眉等等擎天巨派竟曾在这个世界上古时代真正存在过,他们曾经拥有过劈山断海的恐怖力量。原来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上古时期所发生的巨大事件都有细微的投影投射在地球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