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2300000028

第28章 曹操——从西瓜籽到西瓜(1)

上集说到,刘备靠着他的智慧和手段,以感情为原料,通过杂交的办法,创造出一种类血缘;然后以人为本,以类血缘纽带,组建成一个类血缘的家族,再缔造出自己的一个帝国。

刘备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按照中国人传统的成功分析法,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之类。其实,刘备从来就不占有天时和地利,仅靠人和成功,还有就是那说不清道不明的运气。一般来说,人和是指阵营内部的安定团结。刘备因之而成功的“人和”,不仅指阵营内部的安定团结,还包括敌对阵营的“帮忙”。

刘备的得荆州,是他命运的转折点,是三国的肇始,这也几乎纯粹出于运气。就在这千载难逢的运气中,刘备还得感谢一个人。谁?

刘备的老朋友、老领导——曹操。

曹操是三国名人中争议最大的一个。这些争论不仅源于后世之人,有的还是来自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本人。对于曹操的有些行为,陈寿或隐匿,或凸现,或用春秋笔法,把人们搞得一头雾水。陈寿是奉曹魏为正统的,他的本意是为尊者讳,为死者讳。可是,陈寿的讳这讳那,反而给地下的曹操添了很多麻烦。曹操即使想向后世的阳世之人申诉,不仅语言不通,还拿不出证据,因为证据早就被陈寿讳这讳那“讳”掉了——马屁拍得当然舒服,有时却是帮倒忙。

⒈姓甚名谁

《三国志·武帝纪》开篇说道:“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曹)参之后。”陈寿说曹操是西汉第二任丞相曹参的后裔。《三国志》如此之类的记载,比比皆是。什么刘备是刘邦的后裔,孙坚是孙武的后裔,夏侯惇是夏侯婴的后裔。其实,曹操到底是不是曹参的后裔,谁也说不清楚,既然陈寿这么说,我们只好等因奉此。

《后汉书》和《三国志》都没有为曹操的父亲曹嵩单独列传,曹嵩生平的一些信息散见于他的养父曹腾和儿子曹操的传记中。

对于曹嵩的身世谱系,《后汉书·曹腾传》说:“曹腾字季兴,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也……腾卒,养子嵩嗣……”《三国志·武帝纪》载:“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宫廷总管),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正史透露的信息是,东汉末年的宦官曹腾,是沛国谯县人,收有一个养子叫曹嵩,曹腾死后其爵位由曹嵩继承,但曹嵩的生身父亲姓甚名谁,却搞不清楚。

《三国演义》则在第一回中交代:“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三国演义》明确指出,曹操本是夏侯氏的子孙,只因为其父曹嵩过继给宦官曹腾做养子,才随改姓后的父亲姓了曹。

有的学者更进一步指出,曹嵩不仅原本姓夏侯,还是夏侯惇的叔叔(即夏侯惇是曹操的堂兄弟)。清朝一位叫潘眉的学者,甚至根据陈寿作《三国志》时,把诸夏侯、曹氏放在一起合做一传,就认定夏侯氏属于曹氏宗室,作为曹嵩原本姓夏侯的依据。

曹操是曹嵩的亲生儿子,这一点无疑义。曹操姓曹,是因为他的父亲曹嵩姓曹。要论证曹操原本应该姓什么,就应该论证曹嵩过继给曹腾做养子之前姓什么。

曹嵩姓曹,有两种可能。

一、曹嵩原来姓曹,即他的血亲祖辈姓曹,过继给曹腾做养子后,仍然姓曹,也即姓曹的收养姓曹的。

二、曹嵩原来不姓曹,过继给曹腾做养子后,改姓曹,即姓曹的收养非姓曹的。

陈寿在《三国志·诸夏侯曹传》中评注道:“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如果曹嵩过继给曹腾做养子之前,原姓夏侯,那么,曹嵩以降的曹氏皇室,血统上源于夏侯一族,同宗不同姓而已。曹操已降的曹氏皇族与夏侯族世代通婚,实际上是同宗同族之内通婚。在中国古代,不能说同姓绝对不通婚,但同宗同族是肯定不通婚的。

谯县是夏侯、曹氏两姓的发源地,夏侯、曹氏是谯地的望族,它们的通婚状况,在当时应该是世人皆知、有据可查的,陈寿的记载应该不会错。既然曹嵩以远、已降都存在曹氏、夏侯世代通婚的情形,根据同族不通婚的习俗,说明曹嵩已降的曹氏与夏侯在血缘上不是同族,即曹嵩原本不姓夏侯。

我们仔细读读《三国志》就知道,曹嵩原本姓曹的信息,散见于多处。《三国志·诸夏侯曹传》:“曹仁字子孝,太祖(指曹操)从(多音字,此处音zòng)弟也。”“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

我们来看看,从弟的“从”和族子的“族”是什么意思。查查《辞源》就知道,古代汉语中,同宗同族次于至亲者叫“从(從的简体字)”。“至亲”是指血亲,封建社会是以父系血统为宗的。同一个父亲(不一定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兄弟为至亲兄弟。“次于至亲者”的兄弟,应该是指堂兄弟(同一个祖父所生)及血缘关系更远的同辈兄弟。

所谓族,是指有血缘关系的男性集合体。所谓族子,是指血缘关系较远的同族同辈兄弟的儿子。从和族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一般来说,血缘关系在曾祖以近(含曾祖)者,称为“从”,如从弟、从子;曾祖以远者,称为“族”,如族弟、族子。兄弟的儿子则特称姪(通侄)。《三国志》里,陈寿将侄子称作兄子或弟子(弟弟的儿子,与现代汉语的“弟子”意思不同)。

男性血缘关系的远近,可以用三个层次来表示:亲-从-族。

“从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指堂弟(同一祖父),如《三国志·袁术传》:“袁术字公路,司空(袁)逢(之)子,(袁)绍之从弟也。”二是指血缘更远一代(同一曾祖)的兄弟,即叔伯堂弟。《三国志》说曹仁、曹洪是曹操的从弟,应该是第二情况。

但《三国志》中,“从子”不是兄弟的儿子,而是指堂兄弟的儿子。举例来说。《三国志·武帝纪》载:“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这里的“弟子安民”是指曹操弟弟的儿子曹安民,说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兄弟的儿子(侄子)的称谓不是“从子”,而是“弟子”或“兄子”。

《三国志·二荀贾传》载:“荀彧字文若,祖父淑……父昆……叔父爽。……荀攸字公达,(荀)彧从子也。祖父昙……”二荀本传中,明确说荀攸是荀彧的“从子”。

如果荀攸是荀彧的亲侄子(即荀彧兄弟的儿子),那么,荀攸的祖父与荀彧的父亲则为同一个人。而陈寿明确说,荀攸的祖父叫荀昙,荀彧的父亲叫荀昆。《后汉书》说荀昙是荀淑(荀彧祖父)的“兄子”,即侄子。荀淑有八个儿子:荀俭、荀昆、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专,时人称之为“八龙”,荀淑的儿子中的确没有荀昙。换句话说,荀攸的祖父(荀昙)与荀彧的父亲(荀昆)是堂兄弟。荀攸这个“从子”,就是荀彧的堂侄子。

我留心过,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都把侄子称为“兄子”或“弟子”而不是“从子”。但堂兄、堂弟则称作“从兄”、“从弟”,如《后汉书·袁术传》说:“(袁)术从兄(袁)绍因(孙)坚讨(董)卓未返,远,遣其将会稽周昕夺(孙)坚豫州。术怒……”

袁绍是袁成之子,袁术是袁逢之子;袁成、袁逢是亲兄弟,为袁汤之子。那么,袁绍这个“从兄”就是袁术的堂兄(实际上,袁绍也是袁逢之子,袁成早死无嗣,袁绍被过继给袁成。说袁绍、袁术是堂兄弟,是基于宗统而非血统)。

这样说来,曹仁、曹洪是曹操的“从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曹仁、曹洪、曹操三人是堂兄弟,即三人同一祖父。二、曹仁、曹洪与曹操是叔伯堂兄弟,即三人同一曾祖。

这里还要想到一个问题,曹仁、曹洪都是曹操的“从弟”,那么曹仁、曹洪是不是亲兄弟?应该不是。曹仁有个亲弟弟曹纯,陈寿在《三国志》曹仁的传记中特加以说明,并附带简介曹纯的事迹。曹洪的名望地位要比曹纯高得多,如果曹洪是曹仁的亲兄弟,陈寿更应加以记载、说明。既然曹仁、曹洪不是亲兄弟,那么,他们两个就应该是堂兄弟。如果曹仁、曹洪血缘关系比堂兄弟还要远,比如叔伯堂兄弟,那么,他们就不能算是曹操的从弟,只能是曹操的族弟。

如果曹仁、曹洪两人与曹操也是堂兄弟,那么,曹仁、曹洪两人也与曹操同祖父。换句话说,曹操的血亲祖父至少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曹仁的父亲、曹洪的父亲和曹嵩。只要在曹氏族谱里找到曹仁、曹洪的祖父(曹嵩的父亲),曹嵩的来龙去脉不救一清二楚了么?陈寿的生花妙笔怎么“春秋”,也是难以隐瞒的。即使陈寿不予披露,野史也会有所涉及。

看来,曹仁、曹洪是堂兄弟,曹仁、曹洪两人与曹操是叔伯堂兄弟。这样的解释比较合理。

曹仁和曹洪是曹操的从弟,曹休、曹真是曹操的族子。可以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一、曹操与曹仁、曹洪,与曹休、曹真都是同族,都有血缘关系。二、曹仁、曹洪两人与曹操平辈,与曹操同一曾祖,是曹嵩血亲祖父(曹操的血亲曾祖)的曾孙。

曹仁、曹洪的父亲、祖父、曾祖肯定是姓曹的。既然曹仁、曹洪的血亲曾祖就是曹嵩的血亲祖父,自然,曹嵩的血亲祖父应该是姓曹的。既然曹嵩的血亲祖父姓曹,他的血亲祖父所生的其中一个儿子——曹嵩的血亲父亲,也应该姓曹。既然曹嵩的血亲父亲姓曹,曹嵩过继给曹腾之前,原本就姓曹,应该是没问题的。既然曹嵩原本姓曹,曹操原本应该姓什么,就没有必要争论不休了。

这里还有个常理、常识的问题。拿现在的法律语言来说,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上的拟制的血缘关系。这种拟制的而不是天然的血缘,当然基础越牢越好,血缘越近越好。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从异姓那里领养儿子(领养女儿做童养媳,当然是异姓的好)。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可能,无子的人是从兄弟那里领养儿子,如诸葛亮就从诸葛瑾那里领养了诸葛乔。刘备的养子刘封,原本姓寇,叫寇封,是寇姓子弟。刘备领养异姓子弟,那是因为刘备没有近亲属可供领养,而寇封的舅舅刘泌是东汉皇族,即寇封的母亲与东汉皇室有血缘关系。对刘备而言,领养异姓子弟,已是无奈之中的退而求其次了。

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曹操不仅原本姓曹,最大的可能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侄子,是曹腾从自己兄弟处领养而来。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曹腾字季兴,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古代中国人给儿子取字,一般按伯、仲、叔、季排序。曹腾字季兴,意味着他的前面还有三个哥哥,至于是否成年,有无生育,则不好绝对肯定。但史料中还是有蛛丝马迹可查。

司马彪《续汉书》记载,曹节有四个儿子,伯兴、仲兴、叔兴、季兴。季兴即曹腾,他的三个哥哥名不详。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243年,针对当时奸臣当道,皇权式微的状况,皇族曹冏给少帝曹芳上书,痛斥时弊,希望加强皇族权柄。这个曹冏即是曹腾的哥哥(字叔兴,名不详)的曾孙,至少说明曹嵩的兄弟中也有娶妻生子者。

上述史料说明,曹腾有近亲属可供领养。既然有近亲属可供领养,去领养异姓子弟,是不符合常理的。

至于《三国志》把诸夏侯、曹氏放在一起共做一传,根本不能作为夏侯氏为曹魏皇室的证据。《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我们翻开该书就知道,陈寿放在一起做传的传主,多是品性、作用和功绩相似者。比如,把刘备的主要武将关、张、赵、马、黄放在一起,把曹操的主要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等列为一类,把曹操的一流武将张辽、张郃、徐晃等合在一处,如此等等。

《三国志》中列传的诸夏侯、曹氏都为武将,都出自沛国谯县,又世为姻亲,为他们合做一传,是符合《三国志》的写作体例的,并不能作为夏侯氏为曹魏宗室的实证,甚至旁证也不能算。

其实,曹操原本姓什么只有“考证”的意义,既没有历史意义,也没有现实意义。有点现实意义、能教育后人的,是曹操杀吕伯奢一家,该负什么责任。

⒉正当防卫与滥杀无辜之争

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西凉军阀董卓进入中央政府(公元189年)以后,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此前曹操是何进西园八校尉的典军校尉),曹操不从,还试图谋杀董卓,行动失败后向东逃亡,在中牟县不幸被捕。县令陈宫感于曹操忠义,弃官随从。

曹操和陈宫路过成皋县时,宿于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出门买酒招待来客,曹操听到厨房有磨刀声,以及“缚而杀之”之类的断断续续的话语,以为吕伯奢家人图己,便冲进厨房,把吕伯奢家人统统杀光,却发现吕家人是在准备杀猪待客。刚出门,遇见回家的吕伯奢,曹操怕吕伯奢发现家人被杀后报官,索性把老吕也一并干掉。陈宫责其误杀之后又故意杀人,曹操则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逃亡途中杀吕伯奢全家之事,《三国志》本身没有记载。假如确有其事,陈寿在《三国志》中不予记载,是可以理解的。陈寿奉曹魏为正统,自然要为尊者讳,为死者讳,把曹操的恶行、丑行“春秋”掉。

曹操逃亡途中杀人,见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书》、《世说新语》和《异同杂语》,而且三书的说法不同。

《魏书》的说法是:“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说新语》的记载是:“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异同杂语》则说:“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

按照《魏书》的说法,伯奢儿子及其朋友对曹操实施抢劫,抢劫在进行中,曹操反击。《世说新语》和《异同杂语》的说法差不多,即曹操因多疑而杀人,属于误杀。只不过《世说新语》点明了杀人数目,《异同杂语》没有说明杀人的具体数字。

《三国演义》的描写与《魏书》、《世说新语》、《异同杂语》三书的记载有两点是不同的:一、杀人达九口之多,有具体数字。二、曹操两次杀人。

罗贯中特地安排了一个情节,曹操与陈宫抵达吕家后,吕伯奢出门沽酒,曹操杀伯奢家人后离去,遇到回家的吕伯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斩草除根,第二次行凶,斩杀吕伯奢。

同样的一个杀人事件,经过罗贯中妙笔生花,如此这般地操弄、排布一番,曹操的阴险、狡诈、残忍,就跃然纸上了。曹操的光辉形象,也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了。

看来,曹操杀吕伯奢全家事实是有的,证据是确凿的,性质是严重的,民愤是极大的。不然的话,各种野史不会言之凿凿,后世之人不会咬牙切齿。曹操可怜可恕,还是该剐该杀?先辈们、后辈们争得不可开交。

我们不妨用现代法律的原理、原则,审审曹操的这个案子,搞个一审终审,不许上诉,免得口水满天飞,也好让地下的曹操睡得安稳。

这个案子的审理,涉及两个问题:一、有没有犯罪的问题,即犯罪构成问题,也即定罪问题。二、刑罚的裁量问题,即量刑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前提。

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为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简单通俗地说,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犯罪构成有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某一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上述四个条件。

犯罪客体是刑法(而不是民法或道德)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法益。犯罪对象是这种社会关系或法益的载体。本案中,吕伯奢全家的生命权是犯罪客体,吕伯奢全家九口人是犯罪对象。

同类推荐
  • 飞鹰

    飞鹰

    鹰!是一种凶猛的禽类,它感知敏锐、出手凌厉、喜欢自在翱翔。飞鹰!林少逸的代号!很难想象,一个不善言辞、略显迟钝的富家子弟,会成为一个特种兵,还当上了华夏军中王牌精锐飞鹰特战队的队长。林少逸同样没有想到的是,在休假之时因为意外为了救弟弟而死的他,会穿越到了平行空间的民国,成为了一个大地主的智障傻儿子。地主的儿子,家有良田千亩,半个县城的店铺,看似衣食无忧..可这是乱世,地主的身家也不保险啊!想要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想要过安乐无忧的日子,手中得拿着刀片子,身上得背着枪杆子,胆子要大,手段要辣,脑子还要好使..
  • 悠唐

    悠唐

    天下之势,唯我掌控。穿越到唐朝一个相师身上的陈小天,本想悠闲的过好他的小日子,奈何被卷入血玉传传说......这个故事便从这里开始。同样的大唐,不一样的故事,欢迎大家品读。
  • 枭明

    枭明

    崇祯九年,大厦将倾!汉家儿郎,热血洒尽!杀不尽的仇人头,数不尽的血和泪!英雄血,枭雄志!三千虎贲在手中,敢上九天揽明月!
  • 三国罗曼史

    三国罗曼史

    梦回三国,附身卞秉,看他如何在乱世之中鞭策自己的姐夫一统乱世!卞秉叹着气对曹操说道“孟德啊,我姐姐如何做不了大妇”卞秉叹着气对汉献帝说“陛下啊,我侄儿如何坐不了皇位”
  • 明末从军行

    明末从军行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乱世,没有桃源,不想一个人孤独的活在这个冰冷世界里,那就握住一切你手中的武器,为生存而战,为兄弟而战,为国家而战,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挥戈执戟,立马天涯,谁敢挡我。请让我为你讲一个故事。
热门推荐
  • 红妆叹:魑魅王妃

    红妆叹:魑魅王妃

    她一袭红妆嫁进王府,温婉贤淑堪称倾世王妃;他,金戈铁马一世英豪,曾几次救她于危难之中;他们青梅竹马,却无关风月;一朝圣旨,他纳入两房小妾!尔虞我诈中,是谁先丢了心?她转身踏入江湖,叱咤风云,傲视天下!定要执掌江山!魑魅王妃,更显妖娆,纠葛一世的情缘,究竟谁负了谁?谁爱上谁?孰是孰非?
  • 爱有止境

    爱有止境

    生活在张家界地区的龙族们掌管着那里的一切,但不甘心的蛇族也想加入龙的行列。爱情、权力、爱恨、牺牲,当正义与罪恶,勇敢与懦弱的对手,遭遇了爱情,会有怎样的选择?
  • 修仙大学

    修仙大学

    帝国末世,大厦将倾,官僚泛滥,贪腐横行,权臣当道,地方割据。皇族欲挽狂澜,奈何人才凋零。“承载皇家厚望,修仙大学特开设修仙专业精英班,面向全国高考应届生选拔天才少年。全日制脱产学习,学制四年,小班授课。免收学费食宿费,资助灵石丹药,优秀者还可获得高额奖学金。毕业后推荐工作,帝国公务员系统及皇家企业优先录用。”——修仙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最强少年王风,进入修仙天才班,却发现进入一个官僚主义横行、形式主义霸道的社会。且看王风如何自(中)强(二)不息,修仙得美平天下。
  • 绝情柳叶剑

    绝情柳叶剑

    他,白面书生,却身负仇恨,为了报仇雪恨,偷别人的绝学武功,把自己变成无情无义之人,他,武功高深莫测,学会柳叶剑法,独步武林,江湖人称,绝情剑,她,温柔尔雅,心地善良,身为柳家大小姐,容貌美仙,一身白色衫,不食人间烟火女子,为爱,浪迹天涯,放下仇恨,远离江湖,从此以后二人人称绝情柳叶剑,一笑闽江湖
  • 人冥使者

    人冥使者

    这个世间,游荡的虚灵很多,它们带着各种不同的执念,坚守在冥府之外的异国,或饱含深情的凝望,或满面狰狞的憎恨。
  • 语文新课标必读-谈美书简

    语文新课标必读-谈美书简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的观点,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实践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美学流派。粉碎“四人帮”后,朱光潜先生又“怀着舒畅的心情和老马伏枥的壮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对一些译文提出了有重大价值的修改意见,写了《谈美书简》等著作。他为我国现代美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秦时风云

    秦时风云

    少年耸耸肩,无奈的说“不相信我算啦,不过有一样东西你们一定很感兴趣,与你们所说的天月有关,世界上没几人知晓。如果现在杀了我你们会后悔一辈子的!这是实话。”他们谁也不会料到,接下来的一连串事件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改变了他们三个人的命运。
  • 神战之星夜传说

    神战之星夜传说

    星陨风暴来袭,人类文明遭遇毁灭性打击,存活下来的人们却进化出无上的力量,从此争斗不息。年轻人们纷纷踏上征途,誓要一统宇内,掌御天下,踏碎万界!
  • 游戏进化

    游戏进化

    一次莫名的黑客入侵事件,叶岩带着可以杀怪升级暴装备的能力进入了主神空间。主神空间是危险的,面对刚刚经过团战几乎被团灭的中洲队,他该怎么办?是不管其他人的死活,独自练级去提升自己的实力,大笑着俯视他人的活着?还是顺带着团队度过一场场危险,踏入最强团队的巅峰?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人不怕死,面对恐怖世界诸多的危险,他又该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些什么?活下去…………《游戏进化》QQ群:5245756
  • 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

    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

    在《性史》中,福柯所写的并不是一部人类性行为的编年史。他探讨的是:这么多世纪以来,把性与真理的追求连结在一起的线索是什么,人们是如何和为什么要到性当中去求得关于自身“真理”的知识的。这本《解读》也可作为一种“代读”——代替那些想了解福柯又没有精力读他的书的人来读一读福柯,使他们通过笔者的阅读来了解福柯。到那时,他们就会自己去阅读。这正是本书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