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2300000020

第20章 诸葛亮的悲与苦——自杀的第三种方式(3)

通过多次与刘备的接触、交流,诸葛亮坚信,刘备此人,不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决不罢休。反观刘备的过去,无论投奔谁,都背离谁,说明他始终有自己的理想,始终不肯久居人下。目前,刘备确实是个开大排档,沿街叫卖的个体户,但他有成立一家国营公司的准入许可和坚强信念。这是诸葛亮与刘备合作的前提。刘老板当前又相当缺乏人手,尤其缺乏担纲的大腕,一旦刘总的公司成立,前期加盟的大腕们,自然拥有技术股;职务上,也可弄个执行董事或总经理干干。

一句话,诸葛亮最可能的想法是,一参加工作,就要当主要领导,从基层干起是不屑为的。

这个观点可以得到印证。据《袁子》记载,赤壁之战前,诸葛亮随鲁肃到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见孙权。张昭发现诸葛亮是个人才,加上其兄诸葛瑾已在孙权帐下,便劝诸葛亮留在孙权身边。诸葛亮拒绝,人问其故,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

在诸葛亮看来,拿他当一般人才使用是不行的。他一旦出山,就要发挥自由意志,体现自我价值。一句话,俺要么不敢,要干的话,主子也得听我的。唯一能满足诸葛亮此要求的,只有刘备。干柴遇到了烈火,自然就有美妙的“爱情”产生。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加盟刘备,是否为追求共同的理想,且不去谈它,这个问题只有当事人清楚。从现实的角度看,诸葛亮入伙刘备是基于以下考虑。刘备这个个体户想要而且有可能成立一家公司,目前已有两大股东(刘备为一股,关张为一股),但缺一个重要帮手,诸葛亮正好满足刘老板的要求。诸葛亮一旦入伙,立马成为总经理,并且成为第三大股东。

中国有句古话,叫着“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意思是说,宁愿到小地方、小单位当个头,也不愿在大地方、大单位当个一般干部或普通群众。

能成为古话的话,自然有它的道理。具体到每个人,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要看个人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如何。当个头头,当然有权力、有待遇,出人头地也有滋有味。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拥有权力,是要承担责任的,出人头地是要付出辛劳的。到小单位当个头,来头不大,小日子却往往过得很滋润,这就是当“鸡首”的好处。

问题是,如若在小单位当了头,又要在单位外强出头,非要跟大单位叫板、较劲,恐怕既没有“鸡首”的乐趣,也没有“牛后”的舒适。

诸葛亮的投奔刘备,不知是否想过这些细小的、浅显的道理?当然,有远大理想的人,比如诸葛亮,一般是只考虑深层次的大道理,而不计较浅层次的小道理的。

《三国志》记载,刘备有了诸葛亮后,两人好得如胶似漆,让人眼馋,让人眼红。关羽、张飞哥俩醋劲大发,老大的不高兴,整日嘟嘟囔囔,牢骚满腹。刘备便安慰他们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疑。”

细细解读刘备的这句话,是很有意思的。刘备认为自己是鱼,诸葛亮是水。须知,鱼是靠水来养活的,水是要能养活鱼的。诸葛亮出山之前与刘备达到了心心相印的地步,可以说,他们之间是心有灵犀,不点也通。也就是说,刘备的感受他是认同的。刘备把自己当水,把诸葛亮当鱼;诸葛亮确实也是把自己当水,把刘备当鱼。

看看,刘备倒是很聪明,反正自己走投无路,甚至死到临头,权把自己当条鱼吧,赶紧找一池水,哪怕是一盆水、一碗水,苟延残喘一会儿也好。

再看看,诸葛亮先生明智吗?尽管他胸怀韬略、腹隐机谋,但诸葛亮既无四世三公的身世背景,也无方寸地盘,更无一兵一卒;除非有商家赞助,自己招兵买马,诸葛亮只能是靠水养活的鱼,而不可能是能养活鱼的水,这就是命。

最后的事实也证明,诸葛亮这池水最终是养不活刘备这条鱼的。刘备称帝之后,头脑发热,不顾一切,举兵伐吴,夷陵一战,鱼死网不破。

对照现实,的确有这么一种人,以天下为己任,有责任,敢担当;有铁肩担道义的胆气,妙手著文章的才气;有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的能力,总以为自己能改造世界,能改变现实。这种人,一旦当了某个单位的一把手,往往过于自信,呕了心血,拼了老命,要改造自己的单位。为了改造这个单位,这种领导的主要手段,就是搞“一刀切”。结果,刚刚举刀,还没有切下去,自己倒被别人切了一刀,甚至被人一刀切掉了。

诸葛亮一生悲苦的根源就在于此:选择做“鸡首”,又要强出头;一开始就把鱼水关系颠倒。

当然,诸葛亮错把自己当水,选择当“鸡首”,倒不至于太那个什么。年轻人嘛,谁没个马失前蹄的时候?我想给诸葛老先生提的一个建议是,年轻时错了没关系。当你不再年轻的时候,万一发现既往定下的目标、理想不对劲,难以实现的话,不妨搞搞“修正主义”,任其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好。

当然,考察古人的时候,不能苛刻求全,应多替古人分忧。感情上,我宁愿相信,诸葛亮的投奔刘备,主要是因为他与刘备有共同的崇高理想:只不过,理想这东西,有时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刘备可以将他的野心包装于理想之中,诸葛亮也可以将他的权力欲匍匐于理想之下。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不好唐突古人。

好了,意气风发的诸葛亮终于出山了。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个漂亮仗:赤壁之战,让飘荡大半生的刘备有了立足之地,实现了《隆中对》规划中的第一步。看起来,刘备集团(现在可以勉强称集团了)有了正确的政治纲领和方针政策,前程肯定是红旗飘飘了。

写到这里,得引用杜甫的两句诗,对诸葛亮的《隆中对》及其出山,才能给予政治上的高度概括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那么,我们来看看,诸葛亮的“天下计”是怎样算计天下的。

致命选择前的致命错误

诸葛亮出山之前,与刘备共同制定了他们的战略规划《隆中对》。此后,刘备带着他的一帮兄弟们,严肃、严格、严谨地执行这个规划,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从赤壁之战到关羽的襄樊之战,基本上完成了《隆中对》的第一阶段的任务。关羽襄樊惨败,形势急转直下,《隆中对》这一战略规划实施的步伐戛然而止。刘备称帝后发动的夷陵之战大败特败,赔了夫人又折兵。北伐中原的理想,彻底成了泡影。

本书第二、三集以现代管理学的视角,结合战争的基本理念、概念,对北伐失败的原因,作了充分的论述。具体表现在,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发展战略从一开始就是不正确的,表现为其中规划的战略目标太高,太不切实际;与统一全国的目标相对照,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一开始,诸葛亮选择弱小的刘备,合伙经营(而不是有限责任公司),并不自量力地把自己当水,把刘备当鱼。想当初,诸葛亮为刘备也为他自己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理想目标。看如今,实现理想的依据,荡然无存;望将来,心中的理想,还是一枕黄粱。刘备死后,诸葛亮就为实现自己梦一般灿烂而又遥远的理想而苦苦挣扎,不惜血本,赔了老命。

理想的不能实现,是诸葛亮的悲;为实现理想而挣扎,是诸葛亮的苦。他的苦,不仅心苦,还有身累。他的苦与累,除了理想这么一码子事以外,除了错了不回头之外,还源于的他思维类型和处事风格。

情长才短

人类的思维类型基本分为两类: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善于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形象思维善于类比模仿,创造应用。当然,大多数人的思维不是这两种类型的决然对立,而是两种成分兼而有之,以某一种类型为主。

我们今天读诸葛亮的遗作,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缜密,却平铺直叙,这也反映出诸葛亮的思维类型偏向于抽象思维型。

世间至善至美的人是不存在的,诸葛亮也不能例外。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结尾对诸葛亮作了一个评价,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也。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这段评语大致意思是这样的:诸葛亮掌权治国以后,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教育惩罚相结合的政策,安抚百姓,依法治国;开诚布公,赏罚分明;百姓、官吏对他又爱又怕,但不至于怨声载道。可称得上治国之良才,在治国能力方面不亚于古之良相管仲、萧何。可是,连年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却寸功未建,说明他并不擅长于兵谋将略。

关于诸葛亮长于文治,还是善于武略,本书第二集已有详细讨论,此不赘述。这里要补充一点的是,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评注中,用北伐的失败,反证诸葛亮的不善兵谋将略,是没有说服力的。

本书前面的内容说过,诸葛亮的北伐并不是真的要打到洛阳去,解放全中国,而是为了某种政治需要,同时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即使从技术层面来看,北伐的失败也不是兵谋将略的问题,根本上是蜀、魏之间实力对比的问题。别说诸葛亮不善兵谋将略,就算诸葛亮善于兵谋将略,甚至诸葛亮有神谋鬼略,北伐的失败也是铁板钉钉、无可奈何的事。

就这么一个不能说明问题的评价,陈寿还是遭到中央、地方,学界、民间的巨大压力。

可见,诸葛亮是如何的神圣不可侵犯。

魔鬼附身

诸葛亮受命辅政以后,“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作为北伐军统帅,士兵二十大板以上的军法处置也要亲自斟酌。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性格属于事必躬亲这一劳碌命型。这种性格类型的人,总是喜欢亲力亲为,对别人总是不相信、不放心,对下属的行为既不放眼,也不放手。

这种性格类型的人,适合在生产一线工作,也适合当个基层管理者。当个外科医生最好,就像老古我,当个神经外科医生,成天干精密细致的活,做风险巨大的颅脑手术,却极少出问题,深得患者好评。可是,作为高层管理者,尤其作为政府首脑,这种性格类型导致抓住芝麻,丢了西瓜;累得趴下,别人也说你活该。

在有效管理中,与职位相联系的是职权和职责。职权是基于职位而来的法定权力,是履行职责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又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和媒介。权力是职权的上位词,作为统治者、管理者,当然要抓住权力,尤其是要抓住关键的权力。但不能把权力和职权混为一谈。如果一个人独自把政权内、组织内所有的权力,甚至把下级、下下级的职权也抓在自己手中,那不是在有效地统治、管理,而是在捣乱、破坏。诸葛亮的权力观中,权力与职权的关系,到底有没有理清楚,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我帮他说清楚了,诸葛亮和他的粉丝们也不会服气。

同时,诸葛亮也不懂得不同管理层级之间的权力关系,没有分权和授权的概念。如果把蜀国比作一家公司,诸葛亮这个总经理的职责,是执行董事长刘禅的决策。相反,诸葛总经理受命辅政以后,从刘老董事长手中接过决策权,就再也没有把决策权还给刘少董事长。

刘禅就说过这样的话:“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意思是说,国家大权在诸葛亮先生手上,我老人家只是承担祭祀这样的名誉角色而已,也即,俺老刘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刘禅在众臣面前为诸葛亮树立威信,好让诸葛亮放心大胆地做事、做主;也可理解为,刘禅向众臣披露一个秘密:俺老刘其实就是个傀儡。

李严同是托孤之臣,诸葛亮从不与他分权,共同理政,只让他镇守一方。刚开始的时候,刘备让李严镇守永安,可能有防范朝中的诸葛亮的意思。这正好遂了诸葛亮的心愿:正好让李严远离权力中枢。

对于下属,诸葛亮也只是把有限的权力授予蒋琬、董允这些唯唯诺诺之辈;像魏延这样有才华、能决断(当然也带几分傲气),像赵云这样老成持重、有独立思想的将领,他是带在身边,既加以重用,也严加管束的。

一说到诸葛亮大权独揽,马上就有人跳出来辩解。说是刘后主贪图享受,昏庸无能,亲信小人,没有从政经验,等等,等等。一句话,刘阿斗是烂泥巴,扶不上墙,没法子的事。老诸葛是万般无奈,忠心加良心,苦心加伤心,不得已,才鞠躬尽瘁,累得吐血,以至英年早逝,留下千古遗恨。

到底是小阿斗无能,还是老诸葛不肯放权?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用不着在正史、野史或文学作品中翻箱倒柜,寻找正面、反面的证据。只要仔细读读《三国志》的相关内容,再回到常理上来,就不难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第一,刘禅贪图享受。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内外皆管,上下通吃,刘禅则形同虚设,甚至形同软禁。看看《三国志·后主传》就知道,刘禅接班后、诸葛亮去世前这段时间,在刘禅的本传中,根本看不到阿斗在干什么,通篇都是“某年春、某年秋,亮……”,只看见诸葛亮在干什么。

实际上,刘禅形同软禁,噤若寒蝉,除了盖盖橡皮图章,除了喝酒玩女人,确实也无事可干。实在无聊了,实在玩腻了,便与下属(刘琰)的老婆偷情通奸。身为最高领导,确实有点不像话。在下属老婆身上“巴掌大的地方”犯一个天大的错误,也有点不值。

但不要忘了,阿斗是皇帝,是最高领导,势力范围内的天下都是他的私产,吃喝嫖赌、偷情通奸算什么?连生活作风问题都算不上,小节问题嘛。甚至连小节问题都算不上,作为国家元首,物质享受和色情享受都属职务性消费。何况年轻力壮的阿斗,肩上没有担子,手头没有活计,精力过剩。不能谈政治,只好去谈恋爱;不让做政事,只好去做房事。

刘禅的贪图享受,玩物丧志,是诸葛亮大权独揽,长期秉政的原因,还是诸葛亮不让他掌权参政的结果?这个问题即使弄不出一个结论,至少值得讨论。

第二,刘禅昏庸无能。如果以诸葛亮为标杆和参照系,刘禅可能真的是昏庸无能。但是,后人对刘禅昏庸无能的认定,是为了反衬诸葛亮的英明能干,或者,刘禅的昏庸无能是诸葛亮英明能干反衬下的昏庸无能。同时也为诸葛亮的大权独揽、死不还政,找一个差强人意的理由。一句话,只要老诸葛还活着,小阿斗只能“被无能”。

我们来看看,在后诸葛亮时代,在诸葛亮的“伟大、光荣、正确”隐去之后;在阿斗走出诸葛爸爸的阴影,站在阳光下之后,刘禅干了些什么,干得怎样。

诸葛亮死后,刘禅干脆废除丞相制,让蒋琬任尚书令,并让费祎制约蒋琬。有人重弹北伐老调,都被刘禅制止。说刘禅无能,还说得过去;说他昏庸,就有失公道。至少,刘禅有基本的是非观念和掌权能力。诸葛亮死后,刘禅的所作所为,证明老诸葛心中昏庸无能的小阿斗,的确有点庸,但并不昏,也还算能。

说句良心话,做一个逐鹿中原、兼并天下的雄主,刘禅肯定不行。就是他这个最高领导行,巴掌大的蜀汉帝国也不行。做个守成之君,让老百姓过几天安稳的小日子,刘禅应该还是行的。

同类推荐
  •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本书包括人物春秋、要事回眸、史迹觅踪、典制与文化、历史典故等。
  • 秦时明月之开天辟地

    秦时明月之开天辟地

    白起遗孤亡命天涯,得鬼谷真传秘宝,欲颠覆秦王朝为父报仇,却无意间结拜秦王之子嬴政,从剑圣口中得知当年隐情,被漂亮姐姐贴心呵护,又被六国虎视眈眈……公孙羽决定,先帮兄弟当上皇帝再说!一轮秦时明月,一段不舍情怀,一场抹不去的历史记忆。
  • 重生之八旗纨绔子

    重生之八旗纨绔子

    重生于顺治年间,是为四阿哥,有强势的哥哥,甘为纨绔子弟,不尽然也。关于夺嫡顺治的反复无常,董鄂妃的失宠,和孝庄的祖孙感情纠葛,小三的强势与最后的失意。关于当皇帝,吴三桂,要不陪他玩玩,台湾,和平解决吧,如果不可能就那个武力吧。满汉的界限要少点。对外的政策要好点,至少不会是禁海,对于外族,要文化入侵。关于爱情,如果爱,就给她最好的,但是不会将她放在权利争端的第一线。关于儿子,兄友弟恭要培养,斗可以,不可以你死我活。继承人当然是最好的。会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功成身退,一定是退得彻底。必须的生活,还是游山玩水。对于身后事,儿孙自有儿孙福。
  • 鼎之痕

    鼎之痕

    紫宸印记,云窟寓言!一统天下,是的血染苍穹的果实,还是腾盛王气的序曲!
  • 逍遥闲王

    逍遥闲王

    在现代忙碌够了的赵瑛穿越之后只想好好的享受一下生活。皇位?当个昏君则有愧万民,良心不安;当个明君则要忧国忧民,日夜操劳。哪有当个自在王爷轻松快意,乐得逍遥。
热门推荐
  • 叶琛探案

    叶琛探案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黑道猖獗,青年侦探叶琛以维护上海滩治安为己任,屡破奇案名声大噪。但所有案件的背后却又迷雾重重,案中案,环中环,透射出民国时期一个小人物的传奇。奇怪纹身的秘密,家族三代人为什么都活不过三十岁?神秘山庄究竟掩藏这什么秘密?无处不在的日本人他们究竟要干什么?名声显赫的叶琛又会遇见怎样的危险?叶琛探案,为您解密!展现民国一段曲折历史。
  • 骨科疾病影像诊断及护理知识问答

    骨科疾病影像诊断及护理知识问答

    本书将常见骨骼疾病以及常见护理知识收纳其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利于医护人员随时方便查阅。分别对创伤、感染、肿瘤、肿瘤样病变等疾病进行简洁概述。
  • 噬天戮神

    噬天戮神

    一把剑,百人殇。问情,乾坤浩荡,此情何存?问道,天地不公,挚剑诛天!妖魔小丑,八荒神魔,问道之巅,大道三千!
  • 人生怎样耐得住寂寞

    人生怎样耐得住寂寞

    寂寞其实是对内心的一种砺练,耐得住寂寞才不会被生活所操纵,才会掌握人生的主动权。本书教你直视寂寞、忍受寂寞、搏击寂寞、享受寂寞,让你拥有灿烂的每一天和在人生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 我的绝色杀手老婆

    我的绝色杀手老婆

    本以为是和美女一夜荒唐,谁想到竟然是霉星天降!望着抵在胸口的刀子,他欲哭无泪,只能被逼“出卖色相”。一向游戏花丛的他,本想混吃等死低调生活,却从此和另一种神秘势力产生了交集。娶了个美女老婆,却无奈麻烦缠身,他不得不担当起那护花使者,也因此,跟各路美女煞神们,从此纠缠不断……
  • 中玄志

    中玄志

    一桩离奇的跳楼事件开启一段奇异的旅程是偶然天成?还是命中注定?为解开万古的谜团追寻浩瀚宇宙之秘在这里,凌风踏上了属于他自己的神路...........
  • 月落浅音

    月落浅音

    世间男子皆为毒物,碰不得也近不得。这是她姨娘时常告诫她的话。无奈世间万物抵不过一个缘字,该来的终究是避不了。她原是隐居于桃林内的兔子精,一场雷劫却让她意外掉入红尘纷争。兴许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为了那个他,她情愿冒死逆天。奈何所谓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过是过眼云烟。她心心念念为他,换来的却只是一句人妖殊途,将她推向万丈深渊……
  • 无间道之贼喊捉贼

    无间道之贼喊捉贼

    警察抓小偷,天经地义。贼喊捉贼,天荒夜谭。一群鸡鸣狗盗之辈、神婆妓女之流...又如何演绎一部荒诞不经的贼喊捉贼故事,陈铺酸甜苦辣咸的各自人生。
  • 英雄联盟女子护卫队

    英雄联盟女子护卫队

    召唤英雄,末世求生!LOL书友群(快满),85173861!LOL技术探讨群,122365647LOL英雄探讨群,26069259
  • 王族悲歌

    王族悲歌

    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几乎人人皆知,但了解“三国归晋”后故事的人却不多。在晋王朝的历史上,有“八王之乱”的记载,正是这八个王爷之间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兵戎相见,才使一个新兴的王朝——晋王朝迅速走向了灭亡。《八王之乱》一书就是根据史书中简略记载的“八王之乱”为主线,进行文学创作而成的。作者在创作此书时,既描写了残酷的战争场面,也细致地描写了皇族女眷、平民家女子、红楼妓女的爱情生活和悲惨命运。本书共塑造了100余位栩栩如生的男女人物,包括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