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2300000016

第16章 襄樊之战——真正的北伐(4)

至少,站在孙权的立场上,这不叫背信弃义,因为,两家之间没有盟约,甚至口头协议都含糊其辞,可当做外交辞令处理。孙刘之间的联盟确实有些说不清道不明。

别的人站在道义的立场看,孙权是理亏的。但我们不要忘了,那是你死我活的战争,生存就是硬道理,胜利就是硬道理,用什么方法,使什么手段,是不在乎的。白虎黑虎,抓到水牛,就是好虎;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更何况,背后捅刀子这样的龌龊事,刘备干得还少吗?可以这样说,刘备的天下,就是靠玩这一手得来的。

如今,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刘老大也被孙晚辈从背后捅了一刀,血流如注,立马失血性休克,呜呼。

孙权这样做的根本原因,不是“背信弃义”一词可以概括。决心下定之前,坏事干完之后,孙权肯定知道,自己要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驱使他这样做的,是利益,是形势。什么利益?政权生死存亡的核心利益。什么叫形势?“形”,是一种状态;“势”,是由这种状态决定的态势和走向,同时也是引起变化的能量。

如果关羽占有襄阳、樊城,孙、刘两家各自会从此“态”转化为彼“态”。“彼态”又隐含着另一种“势”,必然会引起致命性的连锁反应。上文说过,三国的分布和态势,像一个畸形的品字。如果关羽占有襄、樊,这个“品”就会严重向右下角倾斜,上部这个“口”的重量就会全部压向右下方的“口”,最先被压碎的是右下角的“口”(东吴)。

公元219年下半年的形势,刘备集团已占有今天的云南、四川、陕南、重庆以及湖南、湖北两省的西半部,我们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就知道,刘备已占领了广大的领土,连成一片。退,自保有余;进,可兼并天下,至少可以单独或联合曹魏兼并东吴。

如果关羽再占领襄、樊,孙权集团已然成了最弱小的一角,无论曹操、刘备怎么玩,最先玩完的肯定是自己。孙权当然不干,打死也不干。

孙权想背盟毁约,背后捅刀,正中老曹下怀。当初,鲁肃把“荆州”借给刘备,消息传到时,曹操正在写字,震惊之下,竟然毛笔也掉到地上。刘备有了立足之地,孙刘联手,鼎立之势已成,怎能不让曹操心惊肉颤。如今,他们之间要狗咬狗了。正要瞌睡,有人递来枕头,岂不大大的好事?曹操立即答应,并承诺孙权把刘备赶走后,割江南之地给孙权。

孙权集团的核心利益,是孙权背后捅刀的内在需要。曹操的配合,是孙权“背盟”的外部条件。这就是形势,可惜刘备君臣不去分析,或不会分析。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主和派、联刘派鲁肃还在,东吴就不会干出如此肮脏的活计来。

其实,这种看法是很肤浅的。形势比人强,形势逼人疯。主和也好,主战也好;联刘也好,吞刘也好,根本上是形势决定的。鲁肃可以主战,吕蒙也可以主和,那得看什么形势。即使善良的鲁肃还在,孙权也绝不会让刘备拥有整个荆州。最多,好好先生鲁肃的做法稍有不同而已,关羽个人的下场不那么悲惨而已。

在东吴的某些“有识之士”,比如周瑜、吕蒙看来,这背后的一刀不仅应该捅,而且还要早捅、狠捅。

赤壁之战结束之后,周瑜建议孙权,绕过江南的刘备,进据益州,并已着手准备,只是去世太早(公元210年),壮志未酬。

吕蒙接替鲁肃(公元217年)之后,与孙权讨论过调整基本国策的问题。吕蒙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刘备君臣反复无常,毫无信义,不可以心腹待之。

第二,如果东吴向西推进至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向北推进至襄、樊,据有荆州的西、北天险,真正保有荆州,则进可兼并天下,退可据长江自保。其实,荆州的重要,对刘备也是如此。只要占有襄、樊,还怕什么曹操,还靠什么孙权。英雄所见略同。

第三,进攻曹操的徐州(今江苏省北部和山东省南角),虽然容易得手,但难以固守。因为徐州为平原,无险可守,又适合北方骑兵作战,故扩张领土,应以西进而不是北伐为先。吕蒙的看法是,应将军事重心放在西方,而不是在东方与强大的曹操徒耗力量。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尽管分分合合,中间还有长时期的大分裂,但最终还是保持大一统的状况。

大一统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哲学思想。

古代中国大一统的哲学浸润了每一个人的头脑,近一两个世纪又引进阶级斗争的学说。因此,一些学者解剖历史的时候,要么用大一统的历史必然性来解释,要么用阶级斗争的学说来解释。

其实,当时的当事人,面对当时的形势,作出自己或集团的行为选择的时候,头脑中的思维可能达不到这么高的层次。历史人物当时的行为,往往甚至仅仅基于利益、地缘、情感、个性诸如此类的具体情况。

三国历史上的荆州之争,主要的就是基于地缘。

比如上文所说的吕蒙之谋,是干掉或撵走关羽,彻底驱逐刘备在荆州的存在,将刘备集团关在四川盆地这个笼子里。吕蒙当时的考虑,不是什么大一统,也不是什么阶级斗争,只是战争地缘学。

吕蒙的计谋是高明的,也是恶毒的。历史上,关在四川盆地的政权,没有一个是有作为的,最后的命运都一样——被盆地外的政权吃掉。孙权没有立即实施吕蒙之谋,是在等待时机。如今机会送上门来,孙权不冷笑才怪。

孙权笑关羽?不,笑刘备。

刘备糊涂颟顸

整个襄樊之战,看起来就像关羽一个人在玩过家家。战前,刘备君臣没有运筹帷幄;战中,让关羽孤军决胜千里;战败,让关羽自生自灭。至少,史书上没有刘备指挥、调度、干预襄樊之战的证据。于是,大多数历史学者便认定,襄樊之战是关羽发动的,刘备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君臣打的都是糊涂仗。

上文已论证,关羽没有权力发动一场战役。其实,襄樊之战不仅是刘备授权、授意关羽发动的,而且是刘备的系列军事行动。

我们读史,要把琐碎的历史片段,用常理这根线串联起来,对历史事件才能有一个粗略的脉络。以这个观点来考察襄樊之战,也是如此。

关羽在樊城苦战的时候,他的不远处,就有一位蜀军大将孟达。

《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当初,刘璋派法正为正,孟达为副,各领兵二千,迎接刘备入川(公元211年)。刘备令孟达兼领法正之军,驻江陵(一年前,鲁肃已把江陵“借”给刘备),法正则随刘备入益州。

刘备据有益州(公元214年)之后,以孟达为宜都郡(今重庆市奉节、巫山、湖北省宜昌一带,长江三峡地区)太守。公元219年,刘备命孟达从秭归进攻房陵(今湖北省房县),杀中央政府的房陵太守蒯祺(诸葛亮的姐夫)。孟达下一步的目标是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

此时,刘备派其义子刘封从汉中出沔水,与孟达会于上庸,曹操的上庸郡太守申耽举众降。关羽围樊城时,已占领今天湖北省的中、北部,刘封、孟达已占领今天湖北省的西部和重庆市的东北部。也就是说,关羽与刘封、孟达之间,已连成一片,这已经不是能“遥相呼应”的问题,而是能“近相呼应”了。

关羽围樊城,久攻不下,曾多次向刘、孟求救,刘、孟以新占之地民心未附为由,拒不发兵相救。当然,这确实是个理由。另外,可能也有他们的私心作怪。刘封年轻气盛,刚猛强梁,统领孟达之军后,凌辱孟达,把孟达的仪仗队也夺了过去。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时,据说关羽曾表示反对,说的话很难听。孟达杀了诸葛亮的姐夫,心怀恐惧。

无巧不成书啊,孟达恨刘封,刘封恨关羽,孟达又对诸葛亮心存疑惧。关羽盼水救火,刘、孟扯来扯去,干脆就让关羽独自玩去好了。

刘备刚刚占领汉中,牵制曹操的一部分力量,关羽攻襄、樊,刘封、孟达攻房陵、上庸,很明显,刘、孟之军就是策应关羽之军的。能说刘备对关羽不管不顾吗?

只不过,有几件事情,老谋深算的刘备没有料到:一、孙权的背后捅刀。二、刘封、孟达的见死不救。三、襄、樊战场速胜、速败之间的剧烈转折。人算不如天算,这不是刘备错不错的问题。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打仗不是高中生做小学算术题,一加一等于二,那么清清爽爽、有板有眼。有时候,意想不到的一些情况,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

襄樊之战后,孟达投降曹操,受到优荣,也劝刘封如法炮制,到中央政府去混碗饭吃,否则必有后患。刘封没有听从孟达的劝说,回到成都即被赐死。一年半以后,刘备不顾一切,发动对东吴的最后一击。可见,刘备对孙权的背后捅刀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心里有多恨——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如此。

那么,刘备有没有错?当然,刘备肯定有错,而且不是一般的错。

首先,他没有对襄樊之战的战役目标做出明确的指示,或者做出的指示太过死板。也没有派出像法正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钦差大臣,去约束关羽,并给关羽当军师,致使关羽进退失据,举止无章。

其次,刘备过高估计他二弟的能力,用人不当。在此之前,关羽根本就没有指挥过像模像样的战役,个性上刚愎自用,虚荣心太强,得罪同僚。这样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放手让关羽去做,关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却不胜任。

再次,想不到孙权背后捅刀,是不应该的;而且,不是一般的不应该,而是绝对的不应该。《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建安)二十二年(217)春,(孙)权令都尉徐祥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关羽的襄樊之战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即公元219年秋。也就是说,两年半之前,孙权就已经和曹操眉来眼去,“暗度陈仓”,订立了友好条约。

同类推荐
  • 魂断三国之战祸恒乱

    魂断三国之战祸恒乱

    江山乱,烽烟四起,奸雄为祸,贼心四伏。看小人如何得志,战群英斗豪杰,玩弄奸雄于鼓掌。观猥琐小人成长为不世枭雄,平天下安民风,天下归心。
  • 二十四史—明史

    二十四史—明史

    《明史》三百三十二卷,清张廷玉等撰。明朝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以后,一二六八年(洪武元年)建立的封建政权。一六四四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佔北京,推翻了明朝的中央政权。同年,清军入关,分兵向农民起义军和明朝南方势力进攻。一六六一年(顺治十八年),明朝南方势力被消滅。明史记载了明朝自建立到滅亡将近三百年的历史。清朝在一六四五年(顺治二年)设立明史馆,一六七九年(康熙十八年)开始修史。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明史定稿,一七三九年(乾隆四年)刊行。
  • 话说中国——古代诗歌

    话说中国——古代诗歌

    本书收录了我国古代优秀诗歌。《诗经》又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雌》《氓》《伐植》《硕鼠》《七月》等等。它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十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十卷)

    本书介绍了读史以明鉴,察古以知今。五千年悠悠岁月,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成就的是一首大气天成的英雄赞歌。一首顽强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歌,一首慷慨激昂、惩恶扬善的浩然正气之歌。五干年的沧桑巨变,五千年的兴衰成败,浩瀚的历史皆浓缩于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中。
  • 隋末皇族

    隋末皇族

    意外重生,却发现自己成了历朝历代皇族中最惨的一批。他发现自己并不是第一个重生成杨广长孙的人,而是第二任穿越者的身份。当时正值大业八年,他的爷爷正撸着袖子,准备痛揍高句丽。无法扭转的历史,注定了大隋的衰弱。望着百万大军,他在心底呐喊:我可以选择去死,但是在死之前,必须像一个男人一样去战斗。这不是传奇,也不是历史,只是一个男人在乱世里求生的故事。******本书纯属YY,切勿模仿**********隋末皇族书友群:336845887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之不完美小孩

    恶魔校草之不完美小孩

    当我开始像个完美的小孩,你会不会娶我?当曾经的誓言已成往事,你还会爱我吗?我爱你,但我知道,我配不上你——黛浅我爱你,不要忘记那个誓言,好吗?——南宫逸我爱你,所以我恨她,是她抢了原本属于我的一切!——蓝冰雪《恶魔校草之不完美小孩》豪华盛宴,即将开始!
  • 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

    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叛神逆魔

    叛神逆魔

    神,又如何?魔,又怎样?和众人类一样苦苦修炼以至于最后成圣成佛?我偏不,走自己的路,用神躯魔体搭建的台阶在脚下踩着,岂不轻松?岂不快哉?至于死去,我还真的没有想过,不过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我,也不会向逆天之路说后悔!我不强大,可以我就看不惯这世间任你们糟蹋!
  • 我的世界之最后的战线

    我的世界之最后的战线

    本书籍是由我的世界地图(最后的战线)作写
  • 英语PARTY——橄榄之国·西班牙

    英语PARTY——橄榄之国·西班牙

    本套书籍带你领略英语世界风景,感悟英语学习氛围,有助于英语学习。
  • 异能小娘子:丞相夫君很纯情

    异能小娘子:丞相夫君很纯情

    在星际女久菱眼中,上官先生就是一个一指头就能戳倒的病美男,所以,特别霸气的对着上官先生说:“以后我负责打架,你负责赚钱养我。”“好啊!”上官笙歌含笑的点头。后来……“丞相大人,久小姐打了礼部尚书夫人。”“嗯,没事。”“丞相大人,久小姐打了将军千金。”“嗯,没事。”“丞相大人,久小姐打了皇妃。”“嗯,没事。”“丞相大人,有人打久小姐……”“墨竹,抄家伙,给本官灭了那个人……”
  • 老婆,别跑!

    老婆,别跑!

    昔日的情人居然投入大哥的怀抱做了自己的嫂子!这要他情何以堪?伤心之下关闭心房,暗下决心今生不会再喜欢上其他女人!没想到一次夜店之行却遇上了一个傻瓜一样的女人。怀着逗弄的心态包养了她,只是想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抹情趣。没曾想,不知不觉间沦陷了自己的心也不自知。直到,那个傻女人带着‘球’跑了,他,这才明白,自己早已喜欢上了那个傻傻的女人!欣喜之余,他狂吼着去追回自己的老婆了!“老婆,别跑!”
  • 全魔至尊

    全魔至尊

    边缘小村,与世无争的乐土,却因异族的突入还毁于一旦,主角背井离乡,背负着罪恶,踏上了魔法的道路。
  • 仙幕传

    仙幕传

    玛雅文明预言的世界末日并未如期而至,却从此拉开了大世界的修仙的大幕。一个少年,为寻兄进入上古先民遗族的古祭坛穿越而来到异世,从而走上了修仙而寻长生的道路。看少年如何在天骄辈出、群星璀璨的大世屹立巅峰,并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以及探寻世界末日古老预言的缘由。
  • 纯白绝恋:恋上女神大人

    纯白绝恋:恋上女神大人

    辛沛白:“喜欢我吻的你吗?”颜含枫:【羞涩】辛沛白:继续。姬初瑶:【可怜状】小公主,那我呢?颜含枫:我…也…姬初瑶:不管,你不能抛弃我。这是三个人的故事,你是属于我的,为了公平,你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