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2300000010

第10章 北伐挫败——隆中对的错(3)

虚君实相,拿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管办分离。按照诸葛亮的这种理想,这些治理国家的朝臣,不能世袭,不能被士族垄断,要以才、以能取士,让真正的社会精英进入国家管理层。

其实,曹操就是这样做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废三公官,自任丞相,起用大批寒士。曹操掌权以后,庞大的、盘根错节的儒家和士族势力成为他的反对派、政敌,一直让曹操头疼不已,他的杀孔融、杀杨修,都与此有关,都是杀鸡给猴看。

曹丕接班后,反父道而行之,实行“九品官人法”,与儒家、士族妥协,承认儒家的舆论控制权以及士族的取士(做官)垄断权,才顺利称帝。

蜀汉帝国自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为实际上的掌权者。诸葛亮和曹操的政治理想不同,他们的施政方式倒是颇为相似,都采取虚君实相。其实,这个“实相”,不仅仅是丞相一个人要权。诸葛亮这个丞相,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表寒族的。蜀国的统治核心,是荆州集团,荆州集团的核心,都是寒士,包括刘备,刘备这个没落贵族其实就是一介靠卖草鞋为生的平民。

如果把蜀汉帝国比作一家公司,董事长(刘禅)本来就慵懒好静,希望无为而治,总经理(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有点咄咄逼人;手下又有一帮能干的、起自基层的干部,总想折腾点什么。

刘董事长烦了,说,你们自己折腾去吧,离我远点,只要不造反就行,让俺老刘清净点。

于是,诸葛总经理便带着手下一干人马,在某个军事重镇安家落户,不时地打上几仗,权当军事演习。小胜或小败的间隙,则带着自己的生产建设兵团垦荒种地,养鱼喂猪,给士兵们改善伙食,增加营养。

刘董事长呢,则在自己的皇宫里左拥右抱,喝喝茶,听听戏,实在无聊,就去勾引大臣的老婆,倒也自得其乐。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混完这辈子拉倒。

这就双赢了,双赢才能和谐。

同时,这也是一种活法,没有什么好不好,也没有什么对不对。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活法,三个国家,则有三个玩法。

当时的儒家和士族势力,就像橡皮筋做成的一张巨网,疏而不漏,弹性十足,挣不脱,撕不破。诸葛亮只好采取这种不伦不类的方式与他的老板相处。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大动乱、大分裂的前夜。到了中国重新统一的隋朝,隋文帝才帮助诸葛亮实现了他的行政理想——实行开科取士(类似今天的公务员资格考试)的科举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诸葛亮发动北伐,为了实现伟大理想,他自己心知肚明,我们不好强行否认。为了国家安全,肯定是表面上的理由。如果把以攻为守作为保家卫国的手段,则是将战争、战役混为一谈,战略与战术倒用的一种错误。

北伐真正的原因,或者说准确的原因,在于以“战争”这一手段来维护蜀汉帝国的统治合法性,控制、打击国内敌对势力,并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用上述四条理由发动的北伐,不失败就没道理了。

⒊北伐败什么

北伐挫败,多数历史学者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曹魏非速亡之国。二、益州非进取之地。三、诸葛亮非将略之才。

我们来逐条分析,这些说法是否有道理,并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什么新的说法。

蛇吞象

根据现代政治学的理论,一个政权、一个国家亡不亡,一看其政治基础,二看其综合实力。

一个政权的政治基础,一看其合法性,二看其内部各大利益集团是否平衡协调。

就曹魏帝国的合法性而言,在刘备、诸葛亮的心目中,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是反动的。曹丕篡汉自立,大逆不道,是非法的。现实情况是,曹操在几十年的奋斗过程中,借助皇帝和中央政府这个壳,生了一大堆自己的蛋,这些蛋终于孵出了一窝又一窝姓曹的小鸡。到了他儿子曹丕手上,通过政权“禅让”,终于顺利地借壳上市。拿易中天先生的话来说,这只新股票还颇为畅销,是事实上的绩优股。曹丕在他父亲死后,通过实行“九品官人法”,与儒家、士族妥协并合作,在国内已获得了稳固的政治基础。

东汉王朝实际上是被曹丕篡夺的。但在形式上、法理上,曹魏帝国的政权是禅让而来的。谁也不能否认,禅让是政权更迭的一种合法形式。在国内,曹魏帝国的统治,已有充足的合法性(能得到各大实力派的认可,就是所谓的合法性);各大利益集团之间,基本上能和谐相处。

蜀汉帝国这边,刘备拥有一个缥缥缈缈的皇族身份,靠夺取其他皇族成员的地盘,建立了一个只拥有一个州的帝国,也称为汉。然而,蜀汉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国内的少数民族,反抗不断;那些外来的冠冕堂皇又精打细算的读书人(儒家知识分子)以及那些刀头舔血又唯利是图的豪强军阀,恐怕早已不相信什么“复兴汉室,还于旧都”了。

诸葛亮的北伐口号且不说国外,就在国内,有多少人相信呢?也就刘备和诸葛亮开大会、作报告时,挥舞着拳头对台下的听众叫叫而已。就曹魏政权的合法性而言,诸葛亮只能“望魏兴叹”。诸葛亮复兴汉室的理想,已是镜中花、水中月。

就综合实力而言,其实不用多说。战争年代,军事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蜀、魏之间的实力对比,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

诸葛亮的第一次和第五次北伐,东吴帝国都在东方策应。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真在陇右,司马懿在荆州(曹魏帝国的“荆州”,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市),曹休在扬州(曹魏帝国和东吴帝国都有各自的“扬州”,曹魏帝国“扬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在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摆开三大军团,阻挡吴蜀两国的同时进攻。

东吴大都督陆逊率军攻击皖城(庐江郡治所,今安徽省潜山县),他的对手、曹魏扬州刺史曹休所属步骑兵就有十万之多。在荆州的司马懿,不仅派兵攻击江陵(公元219年关羽失“荆州”后,东吴帝国的“荆州”治所设在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企图叛变的新城郡(治所在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太守孟达。西线的曹真,派部将张郃在街亭一战击溃蜀军,马谡身败名裂。

《三国志》所说的“关中响震”,不过是虚惊一场。看看,吴、蜀两国联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好好地玩他一把,狠狠地捞他一票,曹魏帝国方面呢,洒洒水啦。

第五次北伐(公元234年),东吴帝国派三路大军攻魏,策应诸葛亮。陆逊攻襄阳,孙韶攻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孙权御驾亲征,攻居巢(今安徽省巢湖县)。西边,诸葛亮望敌兴叹;东边,孙权三军败绩。这就是实力。什么叫实力?实力就是实实在在的力量。

曹魏本来就是非速亡之国,说它非速亡之国,说了等于白说。说北伐挫败,是因为曹魏非速亡之国,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是,相对于蜀汉,曹魏是个庞然大物,要亡也不会亡在蜀汉手里。

羊肠小道

这个“益州非进取之道”,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地形地势、后勤保障。

诸葛亮的北伐,是从汉中平原越过秦岭山脉,进入关中。

汉中到关中,有四条道路可走。从东往西依次为子午谷、傥骆谷、褒斜谷、祁山道。前三条道都以“谷”命名,道如其名,要经过深山峡谷,峡谷中只能以栈道通行。西边的祁山道,虽有道可行,却向西绕了一个大弯,经陈仓这一险关,才能进入关中。长途跋涉的蜀军步兵,仰攻以逸待劳、居高临下的魏军骑兵,胜败有凭,其势可料,其局可知。

另一方面,通过栈道或绕个大圈运粮,后勤保障是个巨大的问题。战争是高成本、高风险的买卖。且不说别的,仅后勤供应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蜀国就难以支付。

说到后勤供应,确实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为了解决粮草运输的问题,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这两种运输工具。

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玩意,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有学者考证,木牛就是有前辕的小车(几轮小车?),流马则是一种人推的独轮车。根据小时候在家乡山区砍柴烧炭、拉板车、采松脂的经验以及对史载资料的理解,结合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我对木牛、流马的描绘,可能比较接近客观实际。

首先肯定一个概念,木牛、流马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车,不是人造的四只脚的牛马(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和许多历史学者的复原物,都是四足的牛、马模样)。

再明确一个概念,诸葛亮发明的这个东西,不管它是什么东西,应该是行驶的物件,而非行走的物件。行走,无论是双肢行走还是四肢行走,每个肢体必须至少有三个关节(如人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在那个时代,以木材、钢铁为原料,造出当代机器人般活动自如的四肢、关节,是不可思议的。

根据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运输是要做功的,做功是要消耗能量的,所谓的永动机只在神话里存在。三国时代没有利用核物理能和化学能的动力装置,只能利用生物能,即使用畜力或人力从事陆地运输。

蜀国缺少人力和畜力,牛车、马车也比较适合平原运输,不适合山地运输。因为,牛、马拉车在前,对后方方向的把握很差,在山路、栈道上容易翻车或坠入深渊。于是,诸葛亮苦思冥想,奇思妙想,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运输车辆。

《诸葛亮集》记载:“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

古人叙事说理,喜欢用比喻的方法。对木牛、流马的比喻,首先应该明白,“牛”是牵的,人在前;“马”是驱的,人在后。“转者为牛足”,说明木牛的“足”指车轮;“一脚四足”中的“脚”不是指动物行走的器官,而是指器物的底部(如墙脚),即车的底盘。很多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对“一脚四足”这句话中的“足”和“脚”的理解有问题。

在流马的具体制作方法中,诸葛亮提到“头入领中”、“方腹曲头”是说,车辕与底盘之间有一个颈形(凹陷缩小)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前端(头)弯向前下方(这样拉车省力),两个车辕之间有一个横置的拉杆。底盘之上装粮食的车厢是方形的。这里的“舌”可能是一种刹车装置,连接在底盘上。这种刹车装置有一个隐蔽机关,把这个机关移动或旋转到某个位置,就将车轮刹死,无法启动。这就是《三国演义》里魏军来抢粮却推不动车子的原因。

如果这样理解正确的话,木牛就是一种一个人拉的四轮车(也不排除后面有人推)。可能在使用过程中,一人拉车,人前车后,不好把握车轮的方向,遂改为人推的,车前人后,叫做流马。

总之,据我的理解,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应该是古代的人力汽车。顺便一提,曹操在官渡与袁绍作战时使用的“霹雳车”——发石机,也就是古代的人力大炮,只不过炮膛里装的不是火药,而是石头、碎铁片。秦始皇时代的方士,就是现代的化学家;方士们练的仙丹,就是现代的保健品或伟哥。

世事各异,古今同理,这就是读书的精髓所在。

之所以没人想到或相信木牛、流马是四轮车,除了理解上的偏差外,还因为人们相信,山地不适合四轮车行走。理论上的确如此。

但考察事物、探究真相,不能理论脱离实际。诸葛亮北伐,所经之处,要么是山路,要么是栈道,栈道的成分还要多些。栈道是在梁上铺木板的(至少有一点五米宽吧),其实就是平地。山地尽管崎岖不平,但军队是有工兵的,工兵在山地上开出一条宽一米多的道路来,也不会太难。

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诸葛亮发明的人力汽车——木牛、流马,仅供栈道使用。上文说过,栈道就是最好的平地上的康庄大道。而且,栈道占蜀军粮草运输线长度的大部分。有可能,在山地上,用肩扛人挑,把粮食大量地聚集到栈道的入口,则改用木牛、流马运输,出栈道口以后,又改为肩扛人挑。

木牛、流马是不是诸葛亮个人发明的,不能肯定,也可能他手下有一帮高级工程师。也可能,他那个奇丑无比的老婆帮了忙。据野史记载,黄婉贞对机械是很有研究的。但至少,知识产权是诸葛亮的。

看来,男人怕投错行,女人怕嫁错郎,一点不错。要是诸葛亮不去当什么丞相,或当了丞相不去搞什么徒劳无益的北伐,专心发明创造,靠卖专利就能过上大康生活。

男人投错行

这个观点,最早是陈寿在他的《三国志》里提出来的:“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意思是说,诸葛亮的才干特点,在训练军队、行军布阵方面有特长;在用兵打仗方面,却不善于奇谋诡计。治理民众方面,有突出才干,这方面的才能,明显优于他的兵谋将略。

后世的一些膜拜诸葛亮的历史学者,对陈寿的这一观点大肆攻击,甚至有学者认为陈寿有私仇公报之嫌。

陈寿的父亲曾是马谡的部下,马谡被斩后,陈寿的父亲也被处以髡刑(剃光头发,古代的一种人格刑)的处罚。陈寿本人是毕业于蜀国太学的才子之一,在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手下为官,也郁郁不得志。

陈寿是个严谨、正直的历史学者,说他借著书立说之机,私仇公报,可能性不大。

其实,用不着为诸葛亮的才干特点争论不休,更用不着怀疑陈寿先生,看看诸葛亮干了些什么,干得怎么样,也就一目了然。事实胜于雄辩嘛。

对于诸葛亮最适合干什么,刘备最有发言权。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投奔刘备以后,刘老板派他干了些什么。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荆州(今湖南省、湖北省加上河南省南部)被曹(代表中央政府)、刘、孙三家瓜分。公元210年,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实际上是荆州的南郡,即今湖北省西南部长江北岸部分,治所在江陵)。

公元211年,刘备率领志愿军入川“帮助”刘璋防张鲁(实际上是防更北方的曹操),以庞统为随军军师,留诸葛亮协助关羽和张飞守备、治理、稳定荆州。

公元214年庞统战死,刘备攻占绵竹后,调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实际上,刘备调他们三人入川,主要的是借张、赵两员猛将的兵威,以威慑刘璋,促其投降,若威慑无效,则武力解决。

刘备占领益州后,留诸葛亮治理益州,以法正为随军军师,攻打汉中(公元219年)。刘备称帝(公元221年)后,攻击东吴的搏命一战(夷陵之战),也是诸葛亮留守,以马良、程稽等参谋军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刘备对诸葛亮的工作安排相当于刘邦对萧何的安排。

诸葛亮掌握军权,亲任统帅,是刘备去世以后的事。当然,刘备去世以后,连士兵二十大棒以上的军法处置,都要诸葛大丞相亲自斟酌决定了。

看得出来,刘备去世之前,诸葛亮干的大多是行政工作、参谋工作,或者说文职工作。请注意,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并不是《三国演义》中一哭二闹三上吊,靠擤鼻涕、抹眼泪过日子的窝囊废。刘备不仅意志坚定,屡败屡战,还善于笼络人心,善于识人、用人。否则,刘备不可能在艰难困苦中成就一番事业,也不可能有一帮铁杆兄弟始终追随他。

同类推荐
  • 帝国的长枪

    帝国的长枪

    漠北一战,大离王朝开国皇帝命丧黄泉。帝国动荡,年幼太子被迫远走他乡。皇位被抢,母亲被杀,年幼的他暗藏伤痛,卧薪尝胆,终成一方主宰!
  • 史说陇南

    史说陇南

    陇南自古以来是秦陇要隘,川蜀门户。境内有史可查或有迹可寻的文化遗迹可上追溯到五六千年之前。作者查阅大量史料、历代地方志,并且亲自寻访抄录了境内散布各地的石刻、碑刻、青铜铭文,对陇南历史、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
  • 明朝好生活

    明朝好生活

    简介:李毫:好烦哪,整日闲得无聊,实在没趣。崇祯:跟朕混,保你锦衣玉食,后宫八千。福临:跳槽吧,等老子入了关,拜你为师。自成:来我这,各部大小官职,任你挑选。#############申明:本书基于历史而高于历史,详细情节经不起各位贵客的查阅证实,还望各位看官们嘴上、手下留情。仅供娱乐休闲消遣排毒所用,阅读方式参照《龙门镖局》、《爱情公寓》
  • 隋唐之吴用天下

    隋唐之吴用天下

    风流成性,凤阳恶霸,强抢民女,就差没裸奔了,十足的败家子一个,比阿斗还败家。老天爷,人家穿越都是豪门贵族,皇室成员,最不济也是人格魅力四射,怎么到我这里就是仗势欺人无恶不作小人的小人-_-||。好歹老子也是公务员啊!咳咳,虽然没考上。
  • 明侯

    明侯

    黑暗的历史,血淋的屠刀,早已注定的结局,却因为李从年的出现,让明末那黑暗的历史获得重生,如画江山,乱世豪杰,北地拜封侯。-----------------------------------------------------粉嫩新人,求粉!
热门推荐
  • 佛说鹹水喻经

    佛说鹹水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评鉴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评鉴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本书的目的在于对评鉴中心测评的当前发展水平进行一个最新的总结,而这些评鉴中心测评无论在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组织中都正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本书中,我尝试着向三个目标努力:描述、分析和给出解决方案。在每一个章节中,我们都对评鉴中心近期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同时还给出了评估这些应用的研究结果。接着,我们对一些颇受争议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涉及了评鉴中心测评的各个环节,如需要测评的个人特征、使用的演练的类型、结果观测和整合的方法等。在每一章的开头,我们列出了两个以上的关键内容,接着我们将讨论不同的组织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各种解决方法的不同效力。
  • 仙剑奇缘之红颜劫

    仙剑奇缘之红颜劫

    初见时,他一身泥泞,却掩盖不了他那双散发璀璨光芒的眼睛。再见时,他们身份却是他们变得敌对,哪怕她救了他,他却依然不愿看她一眼“人魔殊途,你我终会变成敌人。”为了他,她甘愿被废,只望能陪伴在他身旁,而等待她的却是羞辱与他的漠视。等到最后,她的族人、亲人、孩子,都被他一手葬送。她恨,东洛,来自魔界妖女的报复,你准备好接受了吗?
  • 烟卉漫绽雪山城

    烟卉漫绽雪山城

    莫南夜莫宅唯一白手起家的幕后少主家族地位的掠夺与残暴在他年仅4岁那年亲眼目睹对他疼爱有加的叔叔竟然对他痛下杀手瞬间逝去双亲的他唯有逃离这地狱般的魔爪待他强大之时将会是他的必死之日。柳访烟孤儿善独来独往喜静外人总是看不清那副冰山美人下到底是怎样一番美景大学毕业后进入南流总院当护士偶然一次枪杀案件把无辜的她牵扯其中。就在那一瞬间,那一眼莫南夜的冰山一角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慢慢地融化一次次情不自禁地靠近无时无刻地占有柳访烟从一开始的拒之千里变成半推半就最后是沦陷其中.....
  • 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宠爱:吸血王子的亲亲宠妻

    绝世宠爱:吸血王子的亲亲宠妻

    他,天之骄子,暗夜之王。奈何,遇见她。一见倾心,三千繁华,皆捧与她面前。她,面若桃花,倾城倾国。奈何,遇见他。情深自此,无怨无悔。“女人,你是我的怎么能关注别的男人呢?”千悦一阵黑线:那是其他男人吗?那明明是一个小孩子而已。“女人,你的目光里只能有我。”……当一切真相揭开,在命运的尽头,他们又该如何抉择。是并肩同行还是分道扬镳。
  • 阿道夫的冒险笔记

    阿道夫的冒险笔记

    神秘的魔法,强大的武技,恐怖的巫毒,地底世界的魔能,大海中的诅咒,死者的灵魂之力。。。我将一一记录,写成一本笔记。
  • 别在分手的时候说爱我

    别在分手的时候说爱我

    最普通的人,最普通的事,真实的生活写照。相信能引起内心的共鸣。
  • 梦中藤

    梦中藤

    她一次次的闯入同样的梦。梦中的那张脸那样熟悉,却总是不能叫出他的名字。梦里的藤蔓一次次的把他们缠绕。
  • 醉烟波

    醉烟波

    她无意中穿越到大唐盛世,与他和他邂逅。他阳光温柔,他深情霸道,他摇身一变成为皇子,他却沦为反贼。三人情感纠葛,上代恩怨种种,终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安禄山,李亨,郭子仪,杨玉环等等,历史人物相继登场,多方恩仇历史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