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77200000044

第44章 附汉语方言及习俗(6)

饮食

吃,是神圣的,是人生存的第一需要,是完成人生历程的基础。能吃才能干,吃得多才能干得好。尽管人们常把温饱连在一起,可巴里坤人把“饱”看得比“温”更重,俗话说“宁可身上补丁,不叫嘴上受穷”。要吃好还要多吃,以饭量大为荣,比如要有一位一顿能吃下一只羊羔肉的汉子,大家简直会把他当成英雄(这在巴里坤并不是一种传闻,如此食量的小伙子是会经常出现的)。民间故事里就有“薛仁贵一顿饭能吃斗米斗面”的细节。常人自有常人的胃口,英雄必然有超人的食量。有超人的食量必定有超人的力气,才能有超人的能力。这在以体力支出为是否够男子汉标准的时代,此普遍心理定势自当是必然。这不但是因为巴里坤地广人稀容易生存食物比较充足,还在于食量小就不足以保证有强壮的身骨便无法抵御严酷环境和强体力劳动的压力,更在于接受了游牧民族对待吃的态度。生活在巴里坤的哈萨克或者蒙古人,无不是以肚皮大为骄傲的。他们对待自己如此,客人到家吃得多更是如此,因为那是不见外的表现。这和原先内地农耕民族对待吃的态度有明显的差别,原先不少内地农家非常注重吃食的节约,讲究农忙吃干农闲吃稀以尽量节俭,而巴里坤人说“掐的擀的一个算,吃了馍馍不吃饭”,意思是说“掐的”即作揪片子一类的汤饭亦即稀的,“擀的”即捞面一类的干饭,无论吃啥都得用相同的米面,绝对省不了,吃稀的饿得快一会儿就得再吃,吃干的瓷实顶得时间长,所以在吃的问题上不要去算计。至于“吃了馍馍不吃饭”的意思和前一句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包含了巴里坤人一种特殊的饮食概念:馍馍不是饭,饭不包括馍馍(后面将谈到)。当然,不必算计吃的不是不反对浪费,“杀牲害命,骨头啃尽”,要求吃肉必须连骨头上的筋丝、软骨都得啃干净,啃不下来就用刀子刮。因为吃肉就意味着杀害了生命。人们对浪费是深恶痛绝的,浪费吃的是要“造孽”的,死后会得到惩罚,地狱里会有恶鬼每天往浪费者的嘴里喂蛆,让其以蛆为食。

至于巴里坤汉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品种以及口味,从中可以看出从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南等多省传来的习俗和技艺,更能看到牧业民族生活习俗的特征。这特定的人群组合关系和地域因素,造成了特殊的饮食习惯和特殊食品及其制作方法。

1.肉食

巴里坤爱吃肉能吃肉的人很多,几乎顿顿饭都得有肉。内地人讥笑巴里坤人说“没有肉就不会做饭”,可见肉类消耗量之大。究其原因,一是冬季长而冷,非肉食不足以抵御严寒;其次是牧业为主导产业之一,肉食较丰富;另外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牧业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当地人喜欢吃手抓肉也叫煮肉,则是十足的牧业民族吃法。煮肉很简单,清水中下带骨的大块牛羊肉,水开后文火炖之,等肉即将熟时再下盐而不下其他任何佐料。等肉熟了,用滚烫的肉汤冲泡葱丝调一汤盆高汤,最好是野生的红葱切丝味道更浓,将大块肉用小刀削割成小块拿了蘸汤吃。这你就明白了哈萨克等游牧人群中大都常带刀子的主要原因,这就使许多汉人也是如此,身上常带有折叠式的小刀。哈萨克人在煮肉时喜欢把羊头、肚子等下水和肉一块儿煮,叫全羊肉,而且食用时不用筷子、叉子一类餐具,洗净了手直接抓了吃,故又名手抓肉。手抓肉算是“富”吃,有十来八个人一顿就得一只羔羊。

游牧人群吃肉的办法很多,野外无锅的情况下,还常烧烤,烧烤又分为将肉块直接在火苗上烧烤,或是用柴火将石板烧红了再将肉割成薄片贴上去烤熟,或者在地面上挖一小坑,把坑内用火烧烤得足以能焖熟了肉时,把肉割成块装进羊肚子里放进坑内再封了坑口,约一小时即可。这大约是烤肉、石板肉(铁板肉)、焖肉、蒸肉等烹调制作法的鼻祖。

另一种“富”吃法是“封肉焖饼子”。做法是将带骨肉分割成较小的块,先炒,要加盐、花椒、生姜、葱丝等调料,等炒至血水干,有几成熟再加水以文火炖。在肉熟但仍不烂时将面擀成薄饼,抻到如纸般薄,盖到肉上面,浇一些肥肉汤,再盖一层,如此盖上十来层,在饼上扎若干气眼,加火煮蒸,等肉烂饼也熟,如此则肉嫩饼绵。也有人不在肉锅里焖饼,饼另外用小笼屉蒸熟再浇肉汤汁,即可食之。这不难看出是对手抓肉进行了“汉化”的吃法。所以它常常被当做当地汉族独特的食品,成为待客的美食。

蒸肉是将生肉切成一寸见方的块或大片状,拌好调料,不外乎花椒、生姜、葱、蒜、盐等,装盆放笼屉中蒸熟。带骨肉块亦可用此法炮制。蒸肉还可将半成品诸如把大块肉先煮个半熟再切成大片条状按要求码入盘、碗中或将肉先做成丸子、夹粆等装入容器然后上笼蒸熟,出笼浇上调好的汤汁。这一做法来源于满汉全席里的蒸食炮制法。蒸出的肉与煮、炖、炒出的味道迥异。

清初到清末,巴里坤驻有大量的旗人,最多时可达一万五千多人,其中满洲贵族为数不少,因而满汉全席是贵族们婚丧嫁娶时常办的宴席,满人的许多饮食习俗一直流传,直至20世纪50年代还兴八大碗、九碗三行子等婚丧宴席,后来这种成规逐渐被取消,但其中的一些被变通编排到另类宴席中,构成新的搭配形式,其炮制方法仍延续下来。

总之,肉食是巴里坤人的当家食品,人们往往更喜欢“大块吃肉”,不只是为了满足口福,吃大块肉更能表现出一种豪爽之气、英武之美。

炒菜当数“细”吃法。“细”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做法要求精细些,另一层是说过日子要“细致”,即细水长流,不可“有了一顿吃光,没了十天喝汤”,常言道“有福不可重受,油饼子不咧卷肉”。炒菜是家常吃法,纯属汉人习惯,虽说也能从不同的花样、做法、口味中同样可以找到某一种菜的母源,可太繁琐,这里不再赘述。

2.面食

巴里坤人以食小麦面为主,极少吃米和豆类等杂粮。因而为调剂吃食的口味,小麦面食品的做法花样繁多,很有讲究。

但若简单分类为,有馍和饭两种。馍馍包括蒸的、炸的、烧烤的(烙的)。笼屉蒸的有馒头、花卷、油塔、包子,最特殊的数蒸饼。炸的有油饼、油果、油条、麻花等。烧烤的有干粮、油酥馍和锅盔。

蒸饼不是前面所说的封肉时的饼,这是发面做的特大花馍。面发好后擀成薄饼,抹上油,撒上薄薄一层食品色料:绿的香豆粉,黄的姜黄粉,红的红曲粉,或一张饼只撒一种,或一张饼分段各撒一种。然后卷成圆柱状,盘到笼屉里,一卷一卷地摞码,基本上码满一个笼屉,然后去蒸。笼屉内直径有多大,蒸出的蒸饼就有多大,最大的蒸饼底部直径可达五十多厘米,蒸好晾凉稍硬后切成方形或菱形的墩块,切面红、黄、绿相间,色彩斑斓,极能引发人的食欲。

烧烤类中奇特的当数锅盔,就是特大号的发面烤饼,其大小视“鏊子”大小而定,满鏊子只烧一个,最大的和蒸饼相当。显然是陕西“八大怪”之一“烙饼像锅盖”在巴里坤的复现。

难怪巴里坤杂话中有:“天爷天爷大大下,精沟子娃娃不害怕,蒸下的馍馍车轱辘大,箱箱柜柜盛不下,撂到房上房砸塌。”新疆属干旱地区,巴里坤雨水也不足,人们总在期盼着多下点雨。夏季到了雨天,不少娃娃高兴得脱光了在院落里的雨丝中蹦跳。不只是一种游戏,因为大人告诉他们,雨越大庄稼就长得越快越好,就会有好收成,就能吃上白面大馒头,因而它更表达了人们对丰产丰收殷切的企盼。

“饭”专指水煮的,大致可分为汤饭、干饭。做饭就和面的方法而分为擀面和醒面。擀面要稍硬些,面和匀后即擀即切,或切成较短的下汤面条,或切成长的做捞面。不过做捞面大多在和面时加适量的食碱,切好后还要捏、抻,直到拉得很细,下出的面黄里透亮,浇上臊子叫臊子面,也叫碱面。碱面易消化,老百姓俗语中就有“碱面没肋巴,吃它七八下”之说。

醒面稍软,面和匀后要醒一阵。醒面可做的花样繁多,其实是将面剂子作成不同形状而已。面剂捏成条拉长了叫蹬扎皮,状若系马鞍蹬上的皮带,即陕西人所说的皮带面。将“皮带”揪成一寸长短叫寸寸子,揪成半寸以下叫揪片子,搓成圆的抻细叫捋面或拉条子,拉条子切成小丁叫丁丁面,将丁丁用拇指外侧一按一捻成杏皮干状叫杏皮子,有人也叫猫耳朵。凡此种种,可做成汤饭,也可煮好了捞出干拌,形状不同,风味不同。

巴里坤还有两种有趣的说法:早饭无论吃的啥,都只说“喝了”。“喝了”是早饭的借代,这种说法和河南人的说法相同。因为早年的早餐大都要喝稀的,最多的当数拌汤(面疙瘩汤),冬天大多人家都喝炒面、熟面或是油茶。炒面是将青稞或小麦加豌豆粒炒熟,然后用石磨磨成熟面粉,食用时直接加开水冲稀即可,条件好点的用开水冲前煎一两个鸡蛋或加些酥油、炼好的羊尾巴油。熟面与炒面的区别是熟面是把生干面粉用锅焙熟,吃法和炒面相同。油茶是在焙干面粉时加上炼好的羊尾巴油一同炒熟成油面,食用时在开水中放适量油面熬成较清的糊状,再加些盐,调上葱丝,其色如茶,故叫油茶。久之,早饭后人们见面互问:“喝了吗?”在表示时间时也常说:“那天喝罢喝的”——这是说刚吃完早饭时。

另一种是,两人见面,甲问乙:“吃饭了?”乙回答:“没吃饭,吃的馍馍。”馍馍一类不算饭,只有吃捋面(拉条子)、面条、揪片子一类的才算吃饭。大多数人把吃饭看得很重,只要有条件,一定要做饭,绝不将就。

不过,无论吃馍馍还是吃饭或吃啥样的饭,主要目的是相同的:喂饱肚子。因此“掐的擀的一个算,吃了馍馍不吃饭”。“掐的”是指醒面做的饭,如揪片子、寸寸子、炮仗子等,“擀的”是指面条、碱面等。

巴里坤饭菜的口味,咸酸辣出头,与山陕甘青等地人饮食口味很接近,但也不乏甜食和“怪”味食品。

究其面食的各类做法,实在是杂汇了山陕甘青以至川湘等各地的技艺,表现了多地饮食文化的风格,所以,许多地方的人来巴里坤都大有回到家乡的亲近感。

3.独具风味的野菜

吃野菜可不是卫生保健意识强的表现,原先的人们无绿色食品的概念,因为所有的食品都是无污染的。

吃野菜有两种原因,富足人家吃野菜是为尝鲜,饥荒年穷人吃野菜是为充饥,“穷汉拉饥荒,野菜半年粮”。常被食用的野菜有椒蒿、沙葱、曲曲芽、旱菠菜、芥末菜等,蘑菇本不属野菜,应是上乘的真菌山珍,这里姑且列入野菜类中。

椒蒿:叶片呈小柳叶形,4月中便返青抽芽,4月底即可采食。将嫩杆连同叶片摘了用开水一焯,捞出晾凉后滴几滴儿香油,加醋拌成凉菜,清香中有浓烈的麻味,刺激食欲极受欢迎。也可在汤饭熟了后调上些许佐味,晾干储存到冬天作调味品也是上乘,腌成咸菜佐餐亦受青睐。现在县里有人专事采摘加工,且已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个小的产业,产品销往区内外,据说在北京市场上就很受消费者欢迎,往往供不应求。

原先田埂上、山坡上椒蒿极多,后来小田合成大条田,田埂被挖,新培的田埂上椒蒿断了根,只有山谷的坡上才有。一则物稀二则无农药化肥侵害,如今成宴席上的珍品。

四五月里椒蒿茎叶鲜嫩,待到6月之后茎已长老,就不再采食。老百姓有谚语曰:“4月里椒,5月里蒿,6月割回当柴烧。”

沙葱:沙葱属半荒漠植物,生长在沙砾山坡或戈壁中,叶为圆锥状,外包一层极薄的膜衣,以减少叶肉中水分的蒸发。雨水好可长二十厘米高。味儿有韭菜般的刺激,碧绿如葱,故称沙葱。

沙葱只有在雨水丰沛的时候才有,但它的根在旱天里晒不死,遇水即长,真可谓“无水死不尽,见水即又生”。所以采沙葱须在雨后两三天才行,农民不叫“采”,叫“欻”沙葱。遇到好年景人们赶车去欻,能车载袋量。腌制成咸菜能食用半年或更长时日。

沙葱可和椒蒿似的拌制成凉菜,也可如韭菜炒了吃,包饺子吃,味儿鲜美胜过韭菜。

蘑菇:野生蘑菇在地表较潮湿、草木茂盛的山坡上或松林下缘地带生长。天山北坡的草原上有无数比其他地方更墨绿的草圈,这大约是几年前或更早堆积过牛羊粪的肥底,因畜类粪便腐熟土质更肥所以草长得更绿更高,这样的草圈里更易出蘑菇,人们说是蘑菇圈。

蘑菇生长的两个条件是气温较高和雨量丰富,故去山坡上采蘑菇往往要在七八月的雨后,时间隔得稍久,蘑菇大都被蛆蛀空。

新鲜蘑菇味鲜肉嫩,属“山珍”,老百姓说:“蘑菇炒肉,吃个没够。”在野外若只有鲜菇,串了烤食,味亦极佳。蘑菇更是做汤饭、烧各类肉汤调味的极品。

与蘑菇的味道相似而略优于蘑菇的菌类是蘑菇花,因为它每一细株上都顶一粒米黄色的小球而且成束生长,极似一朵花。其实这是凤尾菇。它生在松林下缘的松树根边。清人曹麟开可能实地摘采过它,有诗为证:“瑶草琪花眼未经,玉芝垂实菌生钉。”这是说天山松林景如仙界,而“玉芝”般的凤尾菇就生长在这仙境。仙境中的当然是仙品,真可谓:“此类只在仙乡有,人间品尝能几回?”

蘑菇和蘑菇花均须采回后就快速晒晾成干方能保存。即使是干的,其味道也一样鲜美,是温室大棚内人工培植的菌类所无法类比的。

同类推荐
  •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的人和事,确实有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尤其是孔子儒学对于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 走近古都

    走近古都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中,古都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
  •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该书探究西方近现代一些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的独身现象,包括尼采、叔本华、萨特、卡夫卡、金斯伯格、凡高、安徒生、乔治·艾略特、简·奥斯丁、波伏瓦、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他们因着孤高的精神向度,特立独行的生命选择,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最终选择了独身,这种生存方式的选择,诠释着他们毕生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该书即从他们的独身问题出发,探究这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
  •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是一本有关谚语或曰气象谚语的科普性读物。全书共分两部分内容:谚语和历法节气。全书内容相当丰富,且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相当强。可作为中学生补充文学知识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普通成人文学知识的自我充电读本。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龙珠之战神

    龙珠之战神

    一个残破的宇宙胚胎,一个倒霉的屌丝灵魂穿越,一个史上最低的垃圾到极限的0攻击力赛亚人,三个原本不是同一个地方的存在却机缘巧合的汇聚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弱者不一定永远是一个弱者,屌丝也能够逆袭高富帅!怀抱白富美!
  • TFboys的成长

    TFboys的成长

    作者大大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不要吐槽哦。
  • 岚之江湖风云

    岚之江湖风云

    文文弱弱的岚有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平静生活没有了,他被卷入江湖争夺之中,他该如何杀出重围?雇佣兵突然出现在这个城市里,平凡人该如何拯救这个城市?面对金融风波,他又该如何处理?......他慢慢地用白色绑带绑好自己的拳头,然后走过去,眼神坚定地说道:“来吧!”他在木人桩上练起了功夫,又出现在泰拳的比赛现场。“功夫,应该是身心合一。”......爱,是放纵吗?还是忘记自己?或者都幸福?......兄弟,情人,校园,江湖,财富,人生。岚迈出了一步,坚定的。金色的菊花,金色的阳光,人生原来如此美丽。
  • 异世之战神守护

    异世之战神守护

    扑通!一声跪地求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朝杨逸磕头求饶道:“好汉,求求你放过我吧,我上有八十岁父母双亲,下有嗷嗷待乳的孩儿,全家人都靠我双手赚钱吃饭吖!求你放过我吧!”
  • 暮柳寻凉

    暮柳寻凉

    柳筱暖是个普通的高中生,她和所以女生一样暗恋着本班校草。她比所有同学早认识苏沐晨。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校草生日,大大的机会有没有。柳筱暖决定送个别出心裁的礼物,于是乎,故事开始啦!误入暮柳寻凉小店,邂逅蓝衬衫的美男。你说什么,她是穿越来的,开玩笑吧!温凉:纵然有些事你不必知道,或说请继续装作不知道。苏沐晨: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她对你这般好。可惜你只留给他一个背影,等你转身,你已经失去她了。
  • 轮回镜缘

    轮回镜缘

    神劫将至,而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来讲诉一些人:肩负家族使命忍辱负重三百年却功亏一篑的青帝!纵横妖界横扫冥王殿的帝级妖兽黎凡!单纯善良却被仇恨缠身火凰传人的上官燕!同父异母却走上相反道路的君辰与君钰!以及风华绝代,手摘星辰的星帝!…………总之,这是一段有关爱的故事,也是一段天地人三界共抗神劫的热血故事。
  • 再世奸雄

    再世奸雄

    悲剧的人生走到尽头,新的人生又重新开始。张宁重回2000年,该走哪一条路才能阻止自己的人生滑向悲剧?什么?初恋才12岁?那就先养着!什么?未成年不能开公司?那就藏身幕后操作。「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令天下人负我!」,看这一个现代枭雄,如果搅得世界风起云涌!
  • 羽落天涯

    羽落天涯

    一个被神的主宰惩罚来到神迹大陆的少年,一步步的走向成神,成神路上,朋友,爱人,兄弟,敌人,无一不缺,因为一个女孩被神界的来人杀死,让他更坚定了屠神的信心,在神界,屠主神,灭天神,无一不敢,“我毁灭了神界,人界?管我何事,?让我负责管理人界,滚!哪来那么多时间。”这是他对诸神说过的最后一句话,他心底真的是这么无情的吗?燃烧生命,恢复神界,消失不见,他,真的死了吗?其实他在一个地方,名叫天涯!
  • 腹黑总裁逼婚:老婆你别动

    腹黑总裁逼婚:老婆你别动

    “喂,夺走了我的东西,除非还我,我才让你走”“什么东西?””我的心“本文纯属乱文,附带玄幻,看着点坑哈~~~
  • 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工程。塑造核心竞争力,是中小商业银行迎接外资银行涌入带来的新挑战,跨出未来长远发展的第一步。经过短期的历练之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将踏出国门在世界金融业的舞台上驰骋,并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终将以一个崭新的姿态攀登上世界金融业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