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48700000008

第8章 妙行无住分第四

得宗而行。不住于相。故受之以妙行无住分。

经文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直译

佛继续讲道:“再者,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是无所执著,以不执著的心态来施行布施。也就是说布施而离开布施相,不要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觉、意识而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即不执著于表相的布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菩萨能不执著于表相做布施,那么,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单是东方的虚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来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思量,世尊。”

佛又说:“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及上下方的虚空广阔,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思量,世尊。”

佛说:“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表相做布施,他的福德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就应该是这样不执著于诸相,自然能令妄心不起,真正安住于清净的菩提心。”

六祖讲经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凡夫布施,只求身相端严,五欲快乐,故报尽却堕三涂。世尊大慈,教行无相布施者,不求身相端严,五欲快乐,但令内破悭心,外利益一切众生,如是相应,为不住色布施。

现代注释

布施:梵语为檀那,又称为布施度或布施波罗蜜。以福利施与人,以施与财物为本义。意即为了帮助一切如母众生,将自己所拥有的财物或法给予众生。菩萨心行,第一就是实践“给予”的美德。布施的内涵,佛经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及无畏布施,是由浅入深的次第。布施给寺庙、僧侣,也常称为种福田,意思是为来世累积福德。

日本《禅的故事》一书中提到诚拙禅师的故事。在日本江户时代,诚拙禅师主持镰仓圆觉寺期间,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信徒都挤得水泄不通,因此就有人提议,要再扩建更宽敞的讲堂。江户富商梅津用袋子装了一百两黄金,送到寺庙给诚拙禅师,说明是要捐助建筑讲堂之用。禅师收下黄金,就忙着处理别的事,信徒对此态度十分不满,心想:一百两黄金可不是个小数目,怎么这个禅师拿到这笔巨款,连个谢字也没有?于是就尾随禅师后面提醒道:“师父!我那口袋子装的是一百两黄金呀!”

禅师淡然地应道:“你已经说过了,我也知道了。”信徒更是生气,提高嗓门道:“喂!师父,我今天捐的是一百两黄金呀!难道你连一句谢谢也没有吗?”禅师刚好走到大雄宝殿就停下:“你捐钱给佛祖,功德是你自己的,如果你把布施当成一种买卖,我就代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从此你和佛祖银货两讫!”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应如是无相心布施者,为无能施之心,不见有施之物,不分别受施之人,是名不住相布施也。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菩萨行施,心无所希求,其所获福德,如十方虚空,不可较量。言复次者,连前起后之辞。一说布者普也,施者散也。能普散尽心中妄念习气烦恼,四相泯绝,无所蕴积,是真布施。又说布施者,由不住六尘境界,又不有漏分别,惟当返归清净,了万法空寂;若不了此意,惟增诸业,故须内除贪爱,外行布施,内外相应,获福无量。见人作恶,不见其过,自性不生分别,是名离相。依教修行,心无能所,即是善法。修行人心有能所,不名善法,能所心不灭,终未得解脱。念念常行般若智,其福无量无边,依如是修行,感得一切人天恭敬供养,是名为福德。常行不住相布施,普敬一切众生,其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计。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缘不住相布施,所得功德,不可称量。佛以东方虚空为譬喻,故问须菩提:“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者,须菩提言:东方虚空不可思量也。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佛言虚空无有边际,不可度量,菩萨无住相布施,所得功德亦如虚空,不可度量,无边际也。世界中大者,莫过虚空,一切性中大者,莫过佛性。何以故?凡有形相者,不得名为大;虚空无形相,故得名为大。一切诸性,皆有限量,不得名为大;佛性无有限量,故名为大。此虚空中本无东西南北,若见东西南北,亦是住相,不得解脱。佛性本无我人众生寿者,若有此四相可见,即是众生性,不名佛性,亦所谓住相布施也。虽于妄心中说有东西南北,在理则何有?所谓东西不真,南北曷异,自性本来空寂混融,无所分别,故如来深赞不生分别也。

现代注释

四维:即“四隅”,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一般是以四维加四方,称为八方;若再加上、下二方,则合称为“十方”。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应者,唯也,但唯如上所说之教,住无相布施,即是菩萨也。

现代注释

无相:与“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南朝梁代萧统《和梁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中云:“神心鉴无相,仁化育有为。”

唐朝有一位丹霞天然禅师,有一天,到一个寺院去挂单。时值严冬,天气寒冷,他就把佛殿上木刻的佛像拿下来烤火。寺中纠察师一看,大声怒斥道:“该死!怎么将佛像拿来烤火取暖呢?”丹霞禅师从容不迫地回答:“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烧取舍利子。”纠察师责怪道:“胡说!木刻的佛像怎么会有舍利子?”丹霞禅师说:“既然是木头,没有舍利子,何妨多拿些来烤火!”

同类推荐
  • 台湾最美的人:证严法师与慈济人

    台湾最美的人:证严法师与慈济人

    本书记录了证严法师和“慈济人”所作的行善助人的事迹,包括:“走在最前,做到最后”、“五毛钱爆发出来的力量”、“牵起全球菩萨网”、“神奇的赈灾毛毯”等。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证严法师讲孝道

    证严法师讲孝道

    父母爱子女真如源远流长的河水啊!他们爱子女的心,就像水由高处往下流,非常的自然;而要求子女以同样的心孝顺父母,就像水由低处往上流般的困难!我常说父母疼爱子女是一辈子的事,直到自己的生命终了才停止;而子女爱父母的时间又有多长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大多数的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会说:“我自己有家庭要照顾,哪有办法再照顾到父母呢?”如果对自己的父母——给你很多亲情的人,你都不知道要去爱他们,你真的能去爱那些与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吗?所以说百善孝为先,真正的好人是从尽孝开始。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热门推荐
  • 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

    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了拒绝,在无意之中拒绝很多东西,而选择拒绝就意味着堵死了人生的条条大路,不去尝试,不去改变,只固守旧有的生活。《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强调一种“不拒绝”的理念,旨在告诉读者只有面对失败、付出、改变、尝试、责任、宽容、理解、倾听等的时候,应以一种不拒绝的积极心态去应对,才能迎接希望的曙光。
  • 随身空间之深海迷情

    随身空间之深海迷情

    这个世界的定律: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同等代价,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碎了粉饰的美满,偷来的时光终将变成指缝中的飞沙,在付出所有后还能不能回到幸福的原点?一句话简介:黑化非人女和腹黑伪渣男之间的爱恨情仇!
  • 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我们配合当前的新课程策划、组织并编写了这套“教师必备知识丛书”。此套丛书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
  • 盛夏浅沫流年

    盛夏浅沫流年

    四月是一个焕然一新的季节,四月亦是一个梦想的升华点......四月你在那樱花树下的一句话也许是个玩笑,我却铭记在心中。要我说,四月是你的谎言......
  • 那夏日的风

    那夏日的风

    这是四年前写的一篇旧文,是我和我昔日好友共同创作的,可惜时光不再,这段未完的情我来完结吧剧情可能不太曲折,毕竟我们那时都还很稚嫩,很天真,希望读者能够体谅一下,耐心看下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
  • 异界寻路

    异界寻路

    她是人类与兽人的孩子,是一出生就被印上怪物标记,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存在。不被任何人接受,不被任何人亲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被压迫被唾弃中,是该逆来顺受,还是该奋起反抗?夹缝中的她,有她存在的意义吗?诺大的是世界里,有她的同伴,有她的容身之地吗?若没有,又何必活下去呢?若有,那又在哪里呢?乱世间,众生相。到底谁更无情,到底谁更残忍,到底谁才是怪物。
  • 郑州之伤

    郑州之伤

    一个时代的伤痛便是一个人的伤痛,一个人的伤痛又是一个城市的伤痛。我与她,在这里相逢,在这里相爱,又在这里不得不经受堕落人世的考验。我所看到的仅仅是这个时代的一角,但是就是这一角带给了我无法磨灭的伤痛。这是发生在郑州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同时,这也是发生在千千万万个城市中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落叶璟上

    落叶璟上

    他和她本来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大学之后拥有人人都羡慕的爱情,然而人一旦爱到深处就会忘记了如何去放手,当他决定离开她的时候,所有的言语都像是一把刀,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伤害,他舍不得,他只能选择不告而别,她像疯了一样去追,但是那个她爱到血液里的人就那样消失了,什么都没告诉她。为什么要走,一切就像一个谜一样盘踞在心头七年。她像拼命三娘一样在另一座城市打拼了七年,如今她也是女强人了,而他又再哪里,他们的再次相遇会让他们的一切重归于好吗?重新相遇的他们就像相同的人在照着镜子,那些压抑了七年的感情,就如巨浪,呼啸而来。
  • 懒人美食妙方

    懒人美食妙方

    本书分为三章,讲述了懒人吃懒饭法,内容包括就地取材做美食、懒人美食速成法、懒人养生美味。
  • 人间魔神

    人间魔神

    与李破晓得相遇,人间的千古魔神,大战狐妖,白阴的受伤揭开了什么恐怖的面纱,是谁偷走了《魔阎修魔录》。一切诡异的事件才都刚刚开始。本作品与其他作品不同,属于灵异与玄幻的混合体,精彩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