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读诵。自利利他。功德无边。不可称量。故受之以持经功德分。
经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直译
“须菩提,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上午用恒河沙数这么多的身体来做布施,中午又用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身体来做布施,下午也一样,像这样用百千万亿劫那样长的时间,用身体来做布施。如还有一人,听闻了此经,生起不退的信心,完全信奉不怀疑,那他所得的福德就超过前面那个布施的人,更何况抄写经文、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经文呢!
“须菩提,概括地说,这部经有不可思议、不可估量、无边无际的功德。如来本为发大乘菩萨道心的人而说,为发最上佛乘的众生而说。如果有人能受持诵读此经,广为他人宣说,如来可以悉知这个人,也可以悉见这个人,一定能成就不可衡量、不可称计、无边无际、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人,就担当得起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家业。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一般乐于小乘佛法的人,会执著于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寿命相状,对于此经他们不会听闻信受、阅读背诵、广为他人宣说。
“须菩提,无论在什么地方,假如有这部经,那么一切的天人、阿修罗全都应当供养此经,应该知道此经所在之处即等于佛塔的所在地,就应毕恭毕敬,环绕它顶礼膜拜,以各种芳香的花朵和细香散于其四周,虔诚地供养。”
六祖讲经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佛说末法之时,得闻此经,信心不逆,四相不生,即是佛之知见,此人功德,胜前多劫舍身功德,百千万亿不可譬喻。一念闻经,其福尚多,何况更能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当知此人,决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种种方便,为说如是甚深经典,俾离诸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得福德,无有边际,盖缘多劫舍身,不了诸法本空,心有能所,未离众生之见。如能闻经悟道,我人顿尽,言下即佛,将舍身有漏之福,比持经无漏之慧,实不可及。故虽十方聚宝,三世舍身,不如持经四句偈。
现代注释
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佛经上讲时间,一天分三时,就是三个阶段。初日分就是上午,中日分就是中午,后日分就是下午,这三句话说的是一天的时间。
劫:古印度的时间单位,佛教沿用之。意译为最长久的时间。在印度,通常以一劫为梵天的一日,即人间的四十三亿二千万年。佛教则视之为不可计算的极长时间,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佛教对于“时间”的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的过程。
书写、受持、读诵:星云大师在《金刚经讲话》中注,修持《金刚经》一共有十种方法,也就是“十法行”。1.书写。恭敬书写本经,这就是修行。2.供养。将经典供奉在塔里、佛殿里,以此诚心供养,也是修行。3.施他。就是印经布施他人,使经典能够广为流传。4.谛听。用心地听闻经义,这也是修行之一。5.宣说。听闻了经义之后,能够为别人讲解经文,解除文字障碍。6.受持。自己能持这个道理,在生活之中,广大地发挥,也是修行。7.开演。把义理详细地宣说,令他人也能彻知彻悟。8.讽诵。读诵《金刚经》也是修行。9.思惟。就是深入义理,静默思想,以发衍经义的甚深奥妙之理。10.修习。也就是因思而行,证入圣果。六祖的第三传弟子大颠禅师一生中曾抄写1500卷《金刚经》、30部《法华经》。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持经之人,心无我所,无我所故,是为佛心。佛心功德,无有边际,故言不可称量。
现代注释
功德:音译作惧曩、虞曩、求那。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
韦刺史问六祖:“弟子听说达摩祖师当年化导梁武帝时,武帝问:‘朕一生中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财物,广设斋会,有什么功德呢?’达摩祖师说:‘实在说并没什么功德。’弟子不明白这个道理,希望和尚为我解说!”
六祖说:“实在没有什么功德可说。你们不要怀疑先圣的话!梁武帝心存邪见,没有认识真正的法性。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设斋,这只是在求有漏的人天福报,不可将这福报当做功德。因为功德原本就在法身之中,不在修福的事相上求。”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乘者,智慧广大,善能建立一切法。最上乘者,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亦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亦名一切智,亦名无生忍,亦名大般若。
若有人发心求佛无上道,闻此无相无为甚深之法,即当信解受持,为人解说,令其深悟,不生毁谤,得大忍力、大智慧力、大方便力,方能流通此经也。上根之人,闻此经典,得深悟佛意,持自心经,见性究竟,复起利他之行,能为人解说,令诸学者,自悟无相之理,得见本性如来,成无上道。当知说法之人,所得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量。闻经解义,如教修行,复能广为人说,令诸众生,得悟修行无相无著之行,以能行此行,有大智慧光明,出离尘劳,虽离尘劳,不作离尘劳之念,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荷担如来。当知持经之人,自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现代注释
大乘:公元1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别。在印度发展出了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这三个主要学派。北传中国以后,又有所发展。大乘强调利他,普度一切众生,提倡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如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大乘”。
荷担:荷,置物于背;担,置物于肩。与“荷负”、“荷法”同义,皆谓护持佛教大法,担负佛法相续之责。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何名乐小法者?为二乘声闻人,乐小果,不发大心,故即于如来深法,不能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现代注释
小法:即指小乘法。佛之说法,实际并无二致,只因弟子发心不同,致使浅者见浅,深者为深,而有大小乘之别。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若人口诵般若,心行般若,在在处处,常行无为无相之行,此人所在之处,如有佛塔,感得一切天人,各持供养,作礼恭敬,与佛无异。能受持经者,是人心中,自有世尊,故云如佛塔庙,当知所得福德,无量无边。
现代注释
作礼围绕:佛在世时,弟子来见佛,大都绕佛一匝或三匝,然后至诚顶礼。在古印度,环绕佛塔右行三匝或更多匝,是一种表示虔诚恭敬的礼仪。
即为是塔:佛塔是诸佛意所依,释迦佛示现涅后遗有八大佛塔,于八大佛塔所在地方顶礼、转绕有殊胜的功德。而经典所在之处如有佛塔,一切天人、非人也都会恭敬。此处的“即为是塔”有一则公案。明朝弘治年间,嘉兴府真如佛塔濒临倒塌。有一位慧林和尚,广行募化,二十年后佛塔重又修葺一新。缘起是慧林在一次苦修时,突然一个鬼使来临,拿长绳套在他的脖子上,令其即刻去见中阴法王。他乞求鬼使宽限七天,等作完焰口佛事禺后再去阴间。待鬼卒同意后,他集中弟子说:“阎王让我七天后离开人间,怎么办?”弟子说:“离此处一天船程远的苏州承天寺,寺匦一位禅师专修《金刚经》,威力盛猛,可以求他解救。师父到那里一定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于是慧林去苏州拜见禅师,禅师说:“如果你答应修复寺匦将要倒塌的佛塔,我有办法令你七天后免于死亡。”慧林答应以后一定化缘修塔。禅师令其七天中住于禅房不断念诵《金刚经》,念一遍经后即云“当知此处即为是塔”,以此消灾免难。慧林和尚依教非常精进,七天后两个鬼卒来问禅师慧林和尚的去处,禅师说:“就坐在我的房间里。”两个鬼卒一起进去,慧林和尚正在念经,每念一遍就诵“当知此处即为是塔”。这样念诵时,两个鬼卒只能见到一座光芒万丈的大佛塔。因无法捉到慧林交差,只好去问禅师:“我们与慧林和尚约好今天带他离开人间,但现在根本看不见他,怎么办呢?”禅师说:“般若所发的威光力量令你们无法接近,只能放弃离开吧。”两鬼听后怏怏而去。禅师对慧林说:“我已救你一命,现在你应兑现诺言,化缘好好修塔。”慧林由于被鬼套上了绳子,没法解开,所以只好天天拖着绳子去化缘,二十年后他终于修成了一座非常庄严的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