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0300000042

第42章 建筑(22)

乔家大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南北六个大院院内,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形成了一座有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建筑艺术宝库。砖雕卫艺更是到处可寻,题材非常广泛。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栏雕。如一院大门上雕有四个狮子,即四狮(时)吐云。一院大门对面有一大鼬砖雕土地祠,雕有松树、桐树和嶝于太湖石山上的九鹿,喻示九路通顺。掩壁上为“龟背翰锦”。为六边形骨架组成的连续几何图形,是传统的装饰纹样,因它像龟的背纹而得名。因龟为长寿的一种灵物,用作图案,以示吉祥延年。每个院落都有众多的砖雕,题材寓意也各不相同。除了寓意长寿、吉祥的,还有象征品格高洁的梅兰竹菊等。每一个雕刻都有一个民俗说法,每一个雕刻都有一个民间故事。

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民俗学的殿堂。1986年,祁县将乔家大院辟为祁县民俗博物馆,设立了以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婚丧礼仪等为主题的42个展室,2000余件展品,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山西晋中一带的民间风俗。院里收藏了1110件文物,仅古字画一项,就达500件,而且为唐、五代、宋、元、明、清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名作,多属珍品。乔家大院与民俗陈列浑然一体,可谓是珠联壁合,相映成辉。

安徽黟县民居

黟县位于安徽南部的黄山市,始建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黟县风景秀美,民风淳朴,自古享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由于历史上交通闭塞,这里极少受到战争的破坏,全县至今保存了3500多栋清代以前的古建筑,建筑风格上徽派特色浓郁,砖、木、石三雕艺术精湛,宅院布局小巧雅致,文化内涵十分深厚。

黟县民居分布极为广泛,尤以西递、宏村、南屏、屏山等地为集中。这些古民居构筑精美,形状考究、美观实用;既具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又匠心独运,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风水,巧妙安排,成为令人观止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成为不可多得的民居瑰宝。

西递村距黟县城8公里,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距今已有930余年的历史,村落平面呈船形,占地16公倾,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称。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村中尚存明清民居300余幢,其中保存十分完好的有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徽州建筑艺术风格的特色。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俗称牛肚。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有着“民间故宫”的美称。此外,还有气度恢宏、古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店铺,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

南屏村,又名翰林村、叶村,位于黟县县城西南5公里处,届因村西南北倚南屏山而更名南屏村。它环临武陵溪、东西干溪三水,风光秀丽,景色优美,村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300余幢。全村有巷弄72条,长的有100多米,短的20—30米,弄弄相通,交叉衔接,号称“江南迷宫”。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座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有族祠、家祠和支祠之分,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关麓村距黟县城西7公里,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而该村居雄关之东麓,因此得名。村里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建于清朝中叶,被称为“关麓八家”的八幢古宅。所谓“关麓八家”,其实就是一联体建筑,汪氏家族的八个儿子各占一家,彼此各开门户,相互独立,且设计各有精巧之处,或富丽,或雅致,各具千秋。而这八家的住宅间,总有院墙、小径、或是门道相连,围绕着汪氏宗祠,八家似乎又是一家,维持着整体的考究和森严。室内装饰讲究,雕梁画栋,绘彩描金,设计精巧,富丽雅致,虽历数百年,仍极鲜妍。这构筑奇特的联体建筑处处体现了家族森严的宗族制度、宗族意识形态。

黟县一幢幢民居如同一件件完美的艺术精品,处处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福建客家土楼

福建客家土楼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客家土楼最集中的地区是福建省的永定县和南靖县,此外在闽南的平和、漳浦、云霄、华安、诏安等地亦可见到。客家土楼以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

客家土楼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筑工艺技术,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一般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风格独特。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防卫设施齐全,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

永定土楼现有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等各式土楼30多种,2万多座,其中圆楼360多座,它似从天而降的飞碟,地上冒出的巨大蘑菇,其中振成楼、福裕楼、承启楼、奎聚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启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竣工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位于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整座楼由四个同心圆的环形建筑组成,石基土墙砖木结构,通廊式。环与环间以天井相隔,石砌廊道相通。楼墙周长1915.6米,总面积5376.17平方米。有句话很好的形容了承启楼的特点“高四层,里四圈,上上下下几百间;圆套圆,圈套圈,历尽沧桑几百年”。承启楼外环4层,高12.4米,设4部楼梯上下,每层用穿斗式木构架和浆砌泥砖分隔成72开间;底层为厨房,2层为谷仓,3、4层是卧室,并在外墙开窗;二环高两层半,每层44开间;三环为单层,作为书房,计36开间;四环是厅堂与回廊组成的单层“四架三间”两堂式院落,是楼内族亲议事、婚丧喜庆等活动场所。公共设施除了凿有两口饮用水井外,还有一个大门、3个中门、8个侧门、8个檐廊拱门、8个防卫巷门和百余米的上下楼梯、干余米的通廊,安排之巧妙。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秀丽的造型艺术,融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之王”。

振成楼建于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因当时地处深山密林之中,交通不便,所以整整花了5年的时间。振成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外环楼高四层,每层四十八间,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分八卦;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这是振成楼的一大建筑特色。内环楼分两层。一楼的镂空屏门和二楼的走廊铸铁栏杆,古朴典雅,精致美观。内环楼当中仿西洋式装修的中堂大厅,宽敞明亮,是一个多功能大厅,全楼人婚丧喜庆、族人议事聚会、接待宾客或演戏观戏均在此进行。厅中石柱石梁构架支撑,呈三角形屋顶,酷似希腊雅典神庙,而重达数千斤的石柱、石梁在八十多年前无公路、无汽车、无机械作业的情况下运进楼内并架构起来,令今人难以想象。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防卫功能。因此,客家土楼便有了一些防御“工事”,外部厚实土墙高耸、浑然一体,内部防盗、防火、防水及生活设施配套,形同城堡,易守难攻。一座座普普通通的土楼,实际上又是一个个坚固森严的壁垒,平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和深遂的内涵。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土楼坚固牢靠,土枪炮轰不倒,地震震不倒,水浸浸不倒。客家土楼,大小石块累砌打牢地基;生土掺入红糖水、石灰夯筑厚土墙,增加土墙的坚硬程度;墙体从底层往上逐渐减薄,并在土墙内埋入竹木片,就像现代水泥墙里配置钢筋一样,增加墙身的整体性,形成整体弹性和向心力,而比其他民居来得坚固。土楼墙厚,可以抵挡酷暑,阻止寒风,使楼内形成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土楼与建筑学、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民俗学、伦理学等有着密切关系。每座土楼,中轴线分明,厅堂、大门、主楼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附属建筑对称分布左右两侧;楼楼有厅堂,以祖堂为核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内通廊式平面,四通八达。厅堂雕梁画栋,有众多典雅、精美的雕刻,岁时节庆、婚丧喜庆、民间文艺、伦理道德、宗法观念、宗教信仰、穿着饮食等等,处处展示了客家的古朴民风。这些都体现了永定客家土楼建筑艺术的精致性和审美价值。

客家土楼闪烁着客家人的智慧,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的民俗更令人陶醉。走进土楼,就像走进一个神秘的东方古城堡,又像走进一个和美、温馨的小社会。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也是目前我国惟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它以自己悠久的历史,为人们展示了二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平遥旧称“古陶”,是帝尧的封地。平遥古城原为夯土城垣,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1370)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1703)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1368~1911)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整座城市非常周正,街道横竖交织,街巷排列有致。市楼位于城市中央,明清街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意在长生不老,青春永驻,坚如磐石,金汤永固。鸟瞰平遥古城,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仿佛龟背上的花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干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人称平遥有三宝。砌成的古城墙便是其一。平遥城墙周长6157.7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砖石,墙高10米(垛口墙除外),墙顶宽3至6米,底宽9至12米。城墙形制按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规划。东、西、北墙为方直,南墙随中都河蜿蜒而筑。共有城门六座,每座城门外都有重门瓮城,瓮城就是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平遥的瓮城均为方形,高与大城同。城顶建战棚,瓮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瓮城上从两个方面抵御来攻之敌。瓮城设内、外门,平时检查来往过客,有可疑时报警即可关上两座门,瓮城内被关之敌人即成“瓮中捉鳖”之势,故名之。

出古城北门向东北有镇国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宝。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整座寺院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10892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全寺保存完整,风格古老。殿内彩塑端庄、丰满、线条优美极富盛唐之风。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同类推荐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人文三原

    人文三原

    是一本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的有益读物,是向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必备教材。
  • 烟花三月的繁华都市

    烟花三月的繁华都市

    本书介绍了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繁华都市,其中有充满时代气息的古老皇都北京、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中西文化交融的都市澳门等中国的繁华之地,以及伦敦、巴黎、雅典等国外著名的繁华城市。
  • 床榻艺术史

    床榻艺术史

    床是家居必备之物,是家具中的大件。床放在卧室之中,在古代是“闺房用物”,既然是寝具,当然是深藏于卧室深闺之中,平时不被外人所见,经历“文革”十年动乱,侥幸保存了下来。
  • 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之名人太谷文化太谷

    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之名人太谷文化太谷

    由县政协倡议,太谷县晋商商都策划传媒部搜集、整理、编印的《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一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县政协本着“让世界了解太谷让太谷走向世界”的宗旨,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开发古城旅游宣传上做的一件大好事。
热门推荐
  • 关节炎外治验案

    关节炎外治验案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中医外治法,精选了大量名家的医案、医论、治疗方法及经验心得等。
  • 神炼之路

    神炼之路

    神炼大陆,一个已经有着五千年没有出现过神炼师的地方,为了梦想,为了希望,为了种子。踏上逆天伐神的道路。失败,成功,无所谓了,只要我做过,就不会后悔。
  • 灭世鼎

    灭世鼎

    我不喜欢多情,我喜欢专情,但为什么男人总是管不住自己?我不喜欢旗鼓相当,我喜欢办猪吃老虎,为什么来的不是猪就是龙?我不喜欢平淡,我喜欢高潮,我已经拼命努力了,请你也配合的用点力?
  • 清末之复国大业

    清末之复国大业

    曾经很痛但已过去,如果能在那时重生也许就不一样。从清时复生,从清时复国,从清时探索一条不一样的路。{本书修改,换名为《天下变局》大家多捧场。
  • 凡间的窗户

    凡间的窗户

    公元1970年开始,地球上陆续地开始出现了一批突变的人类,他们可以使用各种强度不同的“智能”和超能力,并且有着独到的对待事物的观点。他们出生在地球上,混迹在人群里,懵懵懂懂地成长,过着和常人一样的精神生活,直到某一天突然地觉醒……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也是一部激烈的人性的精神斗争。他们称自己为“凡间之窗”。
  • 傻瓜变天才

    傻瓜变天才

    电影文学剧本:本剧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人人可变天才的深刻道理。本剧以春来拉面馆老板的傻儿子张大傻求学问题为主线,因为他不识数接二连三被勒令退学,后来被逼得又请驯兽师,又上智障儿童学校等等。不幸的是,他又被人偷走了,辗转流落到了寺院。故事跌宕起伏,出人意料。最后,在法师的精心培育下,张大傻由一个“孵蛋傻瓜”,一跃变成了“天才神童”的故事。十年以后,张大傻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哈佛大学。经过五年的努力,他获得了经济博士学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经济博士。
  • 异世修行者

    异世修行者

    天扼神骨,上古九大天骨之一。记载有言:“扼天者,天扼神骨,故天道扼之;为凡人者,安然一生;为修行者,聚气兮,十不存一,月圆之夜,降天鬼噬魂,迫神魂遣散世间,乃成废骨。“身具天扼废骨的池沉,身负血海深仇,他究竟该何去何从?是就此沉沦,还是。。。(沉思新书,欢迎‘找茬’)!
  • 祝由佳人背入怀

    祝由佳人背入怀

    身为祝由一族小小传人的花佳郁,为了赚取她和老爸的生活费,进入了一家专门替人“收回魂魄”的奇怪公司。认识了冷漠孤傲但是灵力过人的陆怀烈。两人一起携手为各种客人找回丢失的“魂魄”,每一个魂魄都带出一个刻着人类贪嗔痴欲的故事。正当陆怀烈对花佳郁互生好感之时,又对自己的背景有所隐瞒……
  • 未来通讯

    未来通讯

    身处在2016年的商振武,居然下载到了一款软件,这款软件叫做QQ2050。本来还以为是哪个家伙的恶作剧,可是当他联系那些通讯录和群里面的好友的时候,却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发现那些好友一个个从年轻小伙变成了一个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当年的那些通讯录和群里面的好友有的经商,有的从政,有的搞研究,当然有的最终也还是一个普通小老百姓。他真正的意识到了,这款QQ2050,居然真的能够联系到2050年的那些好友,这个让他马上感觉自己要发达了。
  • 以魂铸骨:绝色宠后太嚣张

    以魂铸骨:绝色宠后太嚣张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鬼囚,千年难遇的锁魂师。一朝惨死,天惜英才,穿越到了千年之前那片神秘的大陆,却惨遭再一次猎杀。遗落的古战场,傀儡皇帝,消失的异能,一模一样的自己,一切都莫名指向初来乍到的她,从洛水中爬出来的神兽究竟有什么秘密。她哀嚎:“什么?傀儡皇帝?那么弱鸡!”而他:“凤羲,神族妒你,魔族畏你,妖族恨你,世人敬你,而只有我,才会保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