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0300000023

第23章 建筑(3)

赵州桥的装饰艺术更是享誉中外,是我国艺术写实性与浪漫主义风格完美结合的典范。赵州桥石雕艺术之美,张魐在《朝野佥载》中的评价是其他雕刻“莫能相类”。赵州桥计有栏板42块,其中年代最早的为隋朝雕龙栏板。隋朝雕龙的特点是瘦骨峻嶒,穿石而过,古朴有力,但布局却很活泼。在半圆形寻杖和方形地袱之间刻的蛟龙,或单现或双飞,或盘踞戏游或登陆入水;有的鳞甲披身,有的以花叶宝珠为托,变幻多端,栩栩如生,神态动人。其次是六朝风格的斗子卷叶栏板,其尺寸与隋雕龙栏板相似,但却在地袱与寻杖间加盆唇一道,盆唇之上铭刻斗子卷叶,叶数由二至四不等。盆唇之下有交错钻纹,其雕刻风格与附近天龙山、响堂山等石窟雕刻相类。而金代栏板的高度仅40~50厘米,一部分以桥刻艺术中不常见的人物山水为题,另一部分则以龙虎及卷叶荷叶为题。其他栏板为明代复制品,雕刻图案较为简单。赵州桥共有望柱44根,分为三式。其中雕刻最为精美的是蟠龙望柱。该柱以地袱为底,在地袱与盆唇之间浮雕蟠龙,龙身尾部盘绕,上部直立,怒目舒爪,势相搏击,十分生动。盆唇上连续用斗形撮顶和覆钵,顶部饰以四节竹节

赵州桥是集我国古代拱桥建筑艺术之大成的精品。李春等工艺大师们匠心独运,首创坦拱敞肩式的主体造型:主孔曲拱如波,四个小孔轻轻地静伏在主拱两侧,使桥梁的总体轮廓具有巨身空灵、驾石飞梁、线条明快、轻盈秀逸的特色,确为高度的科学性与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并由此引发了历代名人雅士、专家学者对其不绝于口的赞誉。如“一虹横绝海神惊”、“石桥碧影架长虹”、“虹腰干丈驾云间”、“飞楹自夺天工巧,有窍能分地景幽”等赞美赵州桥的佳句,代有所见。美国建筑专家伊丽莎白·莫克在她的《桥粱建筑艺术》一书中由衷地赞誉赵州桥:“结构如此合乎逻辑和美丽,使大部分西方古桥,在对照之下,显得笨重和不明确。”

卢沟桥的石狮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15公里处,因跨卢沟河而得名。卢沟之名始见于《新唐书》,是古漯河的一个支流,又名桑干河,源于山西马邑县北之雷山,至北京西郊东北流经卢师山之西而得名。另一说则以其名源于河水本身,其河自上游夹泥沙而下,水流混浊,故又称小黄河、黑水河。“水黑曰卢,故以名之”。卢沟河又名卢沟水,系因“河径宛平葫卢沟,故名卢沟水”,但也称卢沟。

卢沟桥一带,远在战国时代,就是燕蓟交通要塞。在唐之前数百年间,人们沿太行山东麓前往华北平原,都要经过波涛汹涌的卢沟古渡。唐宋时期,鉴于该地地理位置日趋重要,曾置小桥和浮桥。《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载:“过卢沟河,水极湍激,燕人每候水浅深,置小桥以渡,岁以为常。近年,都水监辄于此河两岸造浮梁。”从这种枯水期筑小木桥、丰水期置浮桥或凭舟船渡河的方法上不难看出:唐宋时代的卢沟桥还处于由渡口逐步发展为永久性桥梁的过渡阶段。此后,燕蓟地区通往华北平原和南方各地的交通日益发达,特别是金海陵王完颜亮定都中都(1153)后,为加强其对华北地区的统治,卢沟桥一带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了。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改造卢沟桥渡迫在眉睫。

经数年准备,金世宗遂于大定二十八年(1188)五月下诏,令于卢沟河上建石桥。未几世宗病故,继立者金章宗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复以涉者病河流湍急,诏命造舟,既而更命建石桥。明昌三年(1192)三月成,敕名曰广利”。但习惯上人们仍因河名日卢沟桥。

卢沟桥是一座联拱石桥,由11孔不等跨圆弧拱组成,全长266.5米,是华北地区最长的古代石拱桥。桥面净宽7.5米。连栏杆及挑出桥面的仰天石在内,最外侧总宽9.3米,桥面正中稍微隆起,据实测其隆起高度为93.5厘米,约为千分之八的坡度,以便排水。两端桥堍的雁翅桥面,呈喇叭状。入口处宽32米,斜长28.2米。卢沟桥的工程结构,有许多独到之处,堪为北方石拱桥的典范。

卢沟桥所跨的卢沟河,自古洪患严重,经常泛滥,河道迁移不定,秋末冬初的枯水期封冻;春末夏初时节,又有流冰危害;夏秋之际,河水暴涨,汹涌澎湃。唐诗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由此,卢沟河亦名无定河。在这样一条溃决泛滥无常的河流上造桥,其基础必须牢固。为此,建桥的工匠们为减少桥基的沉陷,采取了“插架法”。即在数米厚的鹅卵石与黄沙的堆积层上,打短木桩来承载桥梁的基础。建国后技术人员以经纬仪对10个桥墩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最大误差仅±12厘米,基础十分良好。

数百年来,华北民间就流传着卢沟桥上有“斩龙剑”的故事。据传,有一天,忽然间天昏地暗,乌云滚滚,雷电交加,大雨如注。在暴风骤雨中,人们看到有10条凶猛的恶龙,簇拥着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卢沟桥边。人们的心都悬到了喉咙口,惟恐桥毁地淹,殊不知恶龙游到桥下忽然消失不见了,洪水也驯服地从桥孔中流过。从此。卢沟桥上有斩龙剑之说就传开了。

事实上,蛟龙作恶是不存在的,而洪水为患却是屡有发生。据载,由金代到解放前的750余年中,卢沟河就发生决口百余次,而这期间还包括经清康熙帝大规模治理而保持的200余年的安定期。特别是每年农历三四月时,浑浊的河水夹杂着大量浮冰由上游狂泻而下,如万马奔腾,但卢沟桥却始终安然无恙。其奥妙之一就在于它有数座形式特殊的桥墩。卢沟桥有11孔卷洞,除两岸金刚墙外计有10个桥墩。桥墩间的距离由16米至21米不等,由桥两端向中间逐渐加大,其状如一艘平面的船。墩宽从6.5米至7.9米不等,约为桥跨的一半。墩前迎水面砌筑长由4.5米至5.2米不等的分水尖,占整个桥墩的十分之四,分水尖宽5米,每个分水尖上,都垂直安放了一根边长为26厘米的三角形铁柱,以其锐角春击冰块夏杀水,这就是所谓的“斩龙剑”。时至今日,美国阿拉斯加地区桥墩的破冰设备,仍是如此。为使分水尖更加稳固,还在分水尖的凤凰台上加筑了6层厚达1.83米的压面石。为确保拱脚不被流水冰块冲坏,拱脚和拱址石与墩身分水尖之间,在流冰水位以下作流线形过渡。桥墩石顺水面,自出券洞后,作流线形,向内收进,状如船尾,使水一出券洞就迅速分散,以减少券洞内水流的压力。这种形制特殊的墩体,是我国古代桥工因河制宜的技术表现。故此,800余年间,任卢沟河盛夏洪汛,奔泻凶猛,春来流冰,横冲直撞,而卢沟古桥却稳如磐石。真可谓是“无定河”上的“永定桥”。

卢沟桥石狮卢沟桥11个拱券的跨径,由两岸逐渐向桥心增大。西侧最外的一孔跨径为12.35米,增至中心孔为13.42米。拱券为弧形拱,较为平坦,在联拱石桥中尚属少见。桥拱采用纵联式的砌筑法,使整个拱券结成一体。在券的两侧,各有单独的券脸石一道。为防止券脸石向外倾塌,各拱均用8道通贯的长条石与券脸石交砌,此又近似框式纵联的排列。在券脸石拱背上平铺厚15厘米的伏石一层,并挑出券脸石15厘米。拱券与桥墩各部分石料之间,均用腰铁和铁件,以增强砌石之间的拉力。清乾隆五十年(1785),在修理此桥、折除桥面时,还见到了“石工鳞砌,固似铁丁,坚固莫比”的内部构造,使乾隆帝大为惊叹,在乾隆碑记中对此作了翔实的记述:“朕因是思之,浑流巨浪,势不可当,是桥经数百年而弗动。非古人用意精而建基固,则此桥必不能至今存,然非拆其表而观其里,亦不能知古人措意之精。用工之细,如是其亟也。”1973年,北京市文物保护、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市政设计等部门,曾协同一起对古桥负载量进行了科学实验,取得了大量数据。当最后加载至429吨时,桥孔瞬间最大挠越度东起第二孔为0.42毫米,第五、六孔(金代原物,跨径最大)分别为0.52毫米和0.49毫米。全桥各孔工作状态正常。当牵引车和400余吨的大型平板车平稳顺利地通过古桥时,人们皆惊叹它的“坚固莫比”。

卢沟桥桥面分为河身桥面与雁翅桥面两部分。河身桥面长213.15米,如前所述,其坡度为千分之八,其势较缓。雁翅桥面坡度较大,为千分之三十五。桥面分伏石、仰天石、桥面石三层。仰天石外侧,刻有简洁的卷叶云头纹,仅东部一小部分为康熙时配制的,余者皆为金代原物。雁翅形桥面上有清康熙、乾隆时修葺该桥的碑文。乾隆帝手书“卢沟晓月”碑和“过卢沟桥记事”碑及碑亭,雕刻十分精美。桥两侧有望柱281根,其中桥南为140根,桥北为141根,望柱高1.4米。柱头刻仰复莲座,座上刻有石狮。望柱间栏板计279块,其中桥南为139块,桥北有140块,平均高85厘米,长由1.9米至1.3米不等。断面呈梯形,上小下大,顶端厚20~25厘米,底厚23~30厘米。卢沟桥在建筑结构上如跨径、望柱、栏板等等,一反素以对称为美的我国传统建筑技术。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当时建筑材料的限制,在不影响总体布局的情况下,工匠们进行了一些变更,足见其用心之良苦。

桥东端栏杆尽头,两侧各有石狮一尊,其高为90厘米、长173厘米,都用头顶着最东端的望柱。桥西栏杆尽处,则以卷鼻抵足倾以全力的两头石象抵住最末端的望柱。狮、象在此的作用皆充抱鼓石,使栏杆不致外倾。两端桥头各有石华表一对,形似天安门前的华表,但雕刻与装饰上略有不同。华表高465厘米,底端为须弥石座,座上立八角石柱。石柱上端横贯云板,柱顶有莲座圆盘,莲瓣中间饰有珠串,圆盘上置石狮一只。

石狮子是卢沟桥上最珍贵的艺术品。《载司成集》载:“桥上两旁皆石栏,雕刻石狮,形状奇巧。”望柱头上的石狮,姿态各异,极尽变化之能,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注目凝神,紧盯桥面;有的侧身转项,两两相对,似在娓娓倾谈;有的低首垂目,爪抚幼狮,似在轻轻呼唤;有的双耳竖立,宁神屏息,似在聆听桥下潺潺的水声。这些石狮皆有雌雄之分,雌者多在抚戏幼狮,雄者在滚弄绣球。大狮子身上的幼狮,小者几厘米,大者10余厘米,神态也很生动。它们三三两两,有的爬在大狮子身下,有的伏在大狮子背上、头上,有的躲在大狮子的怀里游戏,有的在戏弄大狮子的铃铛或飘带上的绣球,有的隐于大狮子的腹侧、腋下,仅仅露出半个头或一张嘴,真是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由于它们若隐若现,神态迷人,加以数目众多,不仔细观察,就不易发现、数清。故此,就有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歇后语,古籍上甚至也有这样的记载。如明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上载:卢沟桥“左右石栏刻为狮形,凡一百状,数之辄隐其一。”明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上亦云:“数之辄不尽。”而传说则谓:如果真的数清了,狮子就会全部跑掉。卢沟桥上的狮子真的数不清吗?

解放后,北京有关部门采取编号清点的办法。查出桥上共有狮子485只,其中,望柱头上的大狮子281只,大狮子身上的小狮子198只,顶栏杆上充为抱鼓石的大狮子2只,华表上的狮子4只。1979年,又在河中靠中心墩处发现一只大狮子,并复数小狮子为214个。这样,卢沟桥上狮子总计应为502只。这些狮子按其雕刻风格可分为四类:为数不多的身躯瘦长,面部较窄,腿脚挺拔有劲者为金元时期的原物;而那些身躯较短、足踏绣球或小狮、风化较甚者,系明代补配的;那些雕刻细腻、突胸张嘴、头上卷毛高突者是清康熙、乾隆及稍后一段时间内所增补的;而外表较新雕刻却比较粗陋的,可能是清末到解放前夕修补的。

雄伟壮观的卢沟桥数百年来,引发了我国无数文人、学者的遐想,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词画卷。元张野和卢亘在《满江红》词和《卢沟桥即事诗》中,分别以“卧虹千尺”和“苍龙北峙飞云低”来形容卢沟桥的壮观。“卢沟石桥天下雄,正当京师往来冲”、“卢沟桥西车马多。山头白日照清波”、“桥下水,车流长,桥上客,纷如织”等诗词则生动地写出了卢沟桥的行旅风光。古代的卢沟桥还是京华洒泪饯别之地。金人赵秉文的“落日卢沟沟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等诗,则道不尽故人依依惜别之情。而围绕“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文人们的诗赋就更多了。古代以卢沟桥为题的动人画卷亦为数不少。如明王绂的名画《卢沟晓月》图,徐渭也以卢沟桥为题作过画。在数幅卢沟桥画中,犹以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元代《卢沟运筏》图价值最高。该图以卢沟桥为中心,桥下运送货物的木筏往来如织,桥上车骑往来不绝于道,鲜衣怒马的差人急急催动坐骑,桥头客舍林立,酒晃高挑,一派繁华景象,桥本身更是形象逼真,11孔连拱,华表、栏杆、石狮与今日卢沟桥极为相近,特别是桥头两端,分别以石狮、石象为抱鼓石,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故。

卢沟桥既是交通要道,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卢沟桥在其建成后的数百年间,曾数次成为战场。如金废帝(完颜永济)大安三年(1211),金人与蒙古成吉思汗(铁木真)在卢沟桥进行了长达4年之久的争夺战。元天历元年(1328)上都诸王忽刺台等人紫金关,大兵进逼卢沟桥,为燕帖木儿所败。明建文时,燕王朱棣举兵靖难,建文帝派“李景隆谋攻北平,燕将请守卢沟桥以御之”。明末卢沟桥又一次沦为战场。1922年直奉战争,两派军阀曾在卢沟桥进行了5昼夜肉搏战。古桥虽屡受战祸,却依旧紧扼京津门户。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竟在此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这年的6月起,日本侵略军就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宛平城附近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日军又借口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即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驻守宛平的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吉星文团的广大官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奋起反抗,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由此成为中华民族兴衰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直至今天,卢沟桥头和宛平贼墙上的累累弹痕仍旧在向人们控诉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讴歌着中华民族奋勇抗争、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西安古城

西安,古称长安,我国六大古都之首,曾经是历史上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都城,历时1100多年。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同类推荐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命运——古今命运神秘文化评析

    命运——古今命运神秘文化评析

    八字算命,是我国古代神秘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对于“命”,究竟是信还是不信,自古以采就争论不休。中国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就是一个坚信“命”的人。孔子学识渊博,年轻的时候就周游列国,企图干一番大事业,然而只是到处碰壁,如“丧家之犬”,到了五十之后,才恍然大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矣。”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木兰溪木兰江木兰河

    木兰溪木兰江木兰河

    本书内容包括:入海口、镇海堤、三江口、宁海桥、涵坝闸、熙宁桥、木兰陂、南北洋、石马街、坝下城、虎啸潭、东西乡等。
热门推荐
  • 豪门弃妇的外遇

    豪门弃妇的外遇

    三年相濡以沫的婚姻等来的却是无情的背叛,盛装打扮来到他们相会的酒店房间。原以为能捉奸在床讨回公道却不曾想反遭陌生男人强暴。当曾经的枕边人变成设计她步入地狱的凶手,她又将如何走到未来!离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恍然回首,他一直在身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百族共主

    百族共主

    上古年间,诸神林立。人族得诸神庇佑,于微末中崛起。后有诸天之战,妖皇陨落,巫神败退,魔尊潜逃,诸神获胜。人族借机迅猛发展,从昆仑山脉往两河流域扩张,人族有百姓,号百族,尊共主为人皇
  • 末亚世界

    末亚世界

    魔幻的世界,末亚。神秘的少年,北启雨。华丽的末亚皇家学院。帅气美丽的狱骑。来自现实世界的养尊处优的少年们。他们又会编织出怎样的故事,北启雨,又会是怎样的人,最后的最后,又会是什么?
  • 仙魔之巅

    仙魔之巅

    当,沉寂千年的仙魔大战即将再次爆发···当,外星势力慢慢侵入我们的美丽家园···当,爱与恨,情与义,善与恶互相交错···看,吴天如何从由一个小人物,慢慢爬上这个世界的巅峰,辗转在各大势力之间,成为一个时代,乃至千秋的王者···吴天曾说过:我命不由天,何须他人言!(新人作家,恳求大家停住脚步,对此书看上两眼,我会用心写,希望大家支一下!)
  • 恐怖沸腾

    恐怖沸腾

    这是一所充斥着无尽恐慌的神秘高校,同时它又承载了无限的可能,学员们为了那一纸沾满鲜血的毕业证明,在这里穿梭时空探索无数小世界,兑换各种能力强化自身。就在今天,一个天生缺失恐惧感的新生学员,把这里当成最后的希望,踏上寻找‘恐惧’的血腥征程!
  • 腹黑少爷难舍弃

    腹黑少爷难舍弃

    她是驰骋商场的销售经理,脑子解决不了直接使用武力,娇俏蛮横却敏感多疑。他与他是商场上的合作伙伴,也是情场上的敌人。一个是她的学长,广告界的精英总裁,温文尔雅却超级腹黑,一个是她的上司,教她如何成长,又宠她如心中的宝贝,霸道且傲娇。到底是要爱了六年的学长陪伴还是接受如涓涓细流的上司?看她如何调教腹黑少爷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残王御宠:特工医妃

    残王御宠:特工医妃

    浴火重生,国家级特工的她成为相府爹不疼娘不爱的炮灰嫡女,一穿越就要被人送去做妾。堂堂相府嫡女被人算计由妻为妾?看她如何搅和了婚礼公然休夫。想要踩在她头上成就无双美名?看她不让那对渣男贱女颜面扫地声誉尽毁。软弱包子骤然变成杀伐果断的特工翘楚,成为相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存在,哪曾想,一道圣旨,让她成为嗜血残王之妻,从此搅的皇城腥风血雨。什么?残王克死了三任妻子,那她……前有豺狼,后有虎狈,身边还有个随时要命的残暴王爷,她要如何在这乱世之中混的风生水起,傲视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炉石界

    炉石界

    人类辗转星河,历经磨难,在创世星系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当炉石传说和生命息息相关时;当游戏技能现实化释放时;当赵羽这个热爱炉石的大学生重生在这个时代时……征服死亡之翼,弑杀克尔苏加德,挑战加拉克苏斯大王……人类的崛起,少年的前行。奇幻缤纷的世界~震撼刺激的冒险~波澜壮阔的战争~精彩绝伦的比斗~柔转千肠的情感……且看一个逆天强者的崛起征程。
  • 爱我不需要远离

    爱我不需要远离

    这个故事前面是“养成记”,后面是“厚黑学”。所以,想要看到精彩的“黑”,就要能忍得住平淡的“养”。18岁的我拣到13岁的他时,我是住在流浪汉堆里的女子,他是受伤的幼鸟。后来,为了供他上学,我摆地摊,租房子,和莽汉称兄道弟,和城管斗智斗勇。我当过导购,卖过家具,开过店,当过老板,做过司机。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足,受尽了艰辛,偿尽了苦难。原以为艰苦过后爱情和事业能双丰收,但随着事业越做越大,我的身世也一步步被揭开,尽管我想方设法隐藏,但最终还是没能掩盖住不堪的过往。
  • 佛说浴像功德经

    佛说浴像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