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0300000011

第11章 科技(10)

孙思邈在有生之年为医药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临终时,却遗嘱“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他的家乡人民给他修庙立碑,把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山上至今保留有许多有关孙思邈的古迹,如“药王庙”、“拜真台”、“太玄洞”、“千金宝要碑”、“洗药池”等。这也说明历代人民对他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孙思邈的传世之作《千金方》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简称,《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大约成书于唐永徽三年(652);《千金翼方》约成书于唐永隆二年(681),因“千金”一词,来自“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翼方”一词,是因两书“相辅相济,比翼双飞”而得名。

《千金要方》30卷,分为232门,包括“脏腑之论,针灸之法,脉证之辨,食治之宜,始妇人而次婴孺,先脚气而后中风、伤寒、痈疽、消渴、水肿、七窍之、五石之毒、备急之方、养性之术。”(见《千金要方·自序》)所以,它不是一本方书,而是一部综合性医著。载方5300个,包括大量民间药方和历代医学文献的配方,少数民族的单方、验方和外国传入的治病医伤、保健之术。它又是继承往昔,收录中外的总结性著作。

《千金翼方》也是30卷,主要论述本草、伤寒、中风、杂病,以补充《千金要方》的不足,还收录和整理了《伤寒杂病论》的遗文。

《千金翼方》对药物的采集方法和时节特别重视,它指出药采取不知时节,不注意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对233种药物列出了采集时节。对产药的土质、气侯也很重视,书中专有“药出州土”一栏,列出每种药品的产地。书中共载药物873种。孙思邈因此被尊为药王。

《干金要方》曾传入日本、朝鲜。10世纪时,日本丹波康赖参考该书编写了《医心方》;15世纪朝鲜的金礼蒙参考该书编写了《医方类聚》。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一座伟岸的丰碑。他是大医,他是药王,他是养生保健学说之集大成者与实践者,他开创了中医药学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他的崇高品德、精湛医术、渊博学识、丰硕著述与卓越成就,赢得了当时与后来干百万人民的爱戴与敬仰。

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唐朝的文化,灿烂辉煌,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就药物而言,唐朝时期新药品种不断增加,外来药物使用经验日益丰富。而当时被医家奉为用药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在内容方面存在着:“防葵狼毒,妄日同根;钩吻黄精,引为连类;铅锡莫辨,橙柚不分”等相当严重错误。而且旧草本是卷子本,共21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等分类,共收集药品859种,但并注意药物实际形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药也十分混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医药学家苏敬在个人修订本草的基础上,于高宗显庆二年(657)上书请求朝廷编修新的本草。苏恭的请求得到唐高宗的赞同,并指派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等22人与苏敬一起集体修订新本草。

为了编好这部书,朝廷命令天下郡县将所产地道药材按实物绘描成图,与标本一并送上。同时制定了统一收录删节的原则,即:“《内经》虽阙,有验必录;《(名医)别录》虽存,无稽必正。”此外,还要求“下询众议”,“定群言得失”,征询各方面的意见。经过举国上下共同努力,于显庆四年(659)完成了修订任务,定书名为《新修本草》。

全书分为正文、药图和图经3部分,其中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7卷、目录1卷,图经25卷。《新修本草》正文是在《本草经集注》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隋唐以来的一些新药品种,并重加修订改编而成。分为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及有名未用等9类。共收药850种;《新修本草图》和《新修本草图经》是在编写该书时广泛征集全国各地所产药物绘制的形态图及文字说明。该书正文记述各种药的药性味、主治及用法;图经部分则是药物的形态、采药及炮炙方法。书中保存了一些古本草的原文,系统总结了唐以前药物学成就。唐代以后,该书正文收录于《证类本草》等书中,本草图及图经部分则早已亡佚。后代所发现的该书较古的传抄卷子本,主要有日本仁和寺藏本的残卷共10卷,又补辑1卷(有影印本)以及敦煌出土的两种残卷片断。有该书辑佚本。

《新修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药典性专著。它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1535年颁发的世界医学史上有名的《纽伦堡药典》早876年,比俄罗斯第一部国家药典(1778年颁行)早了1119年。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本草学的成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成为约束医生、药商的标准药物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亦为此后五代、后蜀及宋代的官修本草提供了补订的蓝本。

该书问世后,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唐政府列为医学生的必修之书。此书后传入日本,日本律令《延喜式》记载:“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也为日本的药物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唐代的本草,还有孟诜(621—714)的《食疗本草》,先取食物药214种,后来经过他的弟子刘鼎的增补,全书增到227条,是我国第一部食治性专书。在食物鉴定、药性分析上有一定贡献。另外李珣的《海药本草》主要论述从国外引进的药物。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主要记载云南地方产的药。书中纯属少数民族药322种,占全书65%。

唐朝先进的医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教育

算学发展至今已经是一个分科细腻、系统庞大的强大学科体系,在现代的科学发展中随处可见数学的曼妙身影。在我国,人们历来喜爱并且擅长数学,而且十分重视数学教育的,这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取得诸多数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从西周起开设的传统教学科目“六艺”中就有“数”,把它看作一种技艺。北魏在公元455年至500年间就开设过“算学”,但由于史料不全,人们不知其详。

迄今为止,所知的有确切历史记载的“算学”出现在隋朝。隋建国(581)伊始,就设立国子寺(607年改称国子监)作为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同时也是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和中央国立大学。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独立的教育行政部门。国子寺(监)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算学。前三者是普通教育,主学经学,后两者是专科教育。算学是中国古代独特的专修数学的学校,类比于现代,可以视为数学专科学校。隋代规定,算学设“博士”(授讲教师)2人,“助教”(辅导教师)2人,学生80人。

十八学士图唐代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隋代的制度,关于国子监的制度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是扩大学校的规模,完善学校的有关制度。唐初,国子监设7种学校,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都是普随经学学校),律学(法学专科)、书学(书法专科)和算学(数学专科),对各种学校的招生、毕业等都有具体规定,对教学也有详细的安排。唐代算学规定有“博士”2人,学生30人,30名学生分两个“专业”施教,每个专业15个人,学制6至7年。《唐六典》中有“算学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之为生者”的记载,这说明国子监算学生来自下级官吏和一般比较富裕人家的子弟。进入算学馆的学生实行分科学习,课程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限1年学完,《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共3年学完,《张邱建算经》《夏侯阳算经》各1年学完,《周髀》《五算经》共1年学完,前后共7年;另一部分是《缀术》学4年,《缉古》学3年,也是7年毕业。两个专业同时都学习《数术记遗》和《三等数》。除共同学的那两种外的10种后来称为《算经十书》,是当时的朝廷组织编辑注释的古代及当代的数学著作,然后由皇帝诏令颁行为数学教科书。这在教育史上是很独特的。

还有两点也很独特,一是考试制度,一是毕业出路。算学入学时不考试,由主管机构按家庭出身选送,但入学后,考试又多又严格,每隔一定时间要考一次试。如有旬试、月试、季试和岁试等。算学每旬放假一天,假前一天考试,称为旬试,由主讲“博士”主持。后因旬试每旬一次,太频繁,师生负担过重而废除。每月终考一次,称为月试;每季度考一次,称为季试。每年终时进行的岁试是相对重要的考试,岁试成绩决定了学生的去留,如果连续3年考试“下等”,则算学除名。当然,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毕业试,此试由国子监领导主持,考试方法主要采用“帖读”和“问义”两种。所谓“帖读”指的是按教材原文填空,任意翻开教材的一页,挡住两边,先空出一行字,再于其中“帖”住3至6个字,叫学生写出来。《数学记遗》和《三等数》两教材,用这种方法考试。一般出10个空,填对9个为及格。所谓“问义”,指一种简单的对教材问题的问答、笔答,要求是“明数造术,详明数理”,可以说是既要求掌握运算法则、具有运算能力,又要求通晓基本原理,从而包括了知识、能力两方面的要求。考试的帖读,两个专业一样,问义则每个专业按不同教材分别进行,一共10个问题,第一个专业在《九章算术》中出3个题,其余7种教材每种中出1个题;第二个专业在《缀术》中出7个题,《缉古算经》中出3个题,10个题做对6个为及格(岁试做对5个及以下为“下等”,6个以上为“中等”,8个以上为“上等”)。算学学生毕业考核及格(称为“中式”)则按规定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之一——明算科考的礼部试(复试),而免予参加初试——乡试。唐代明算科举及第(及格、中式)即取得做官资格,再经吏部考核合格则可授“从九品下”的官职。

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推行按行政区设立地方官学。古书《通典》有个统计数字,说天宝年间全国州县学校学生达67100人,这充分证明封建教育已发展到一个新高峰。与此同时,私塾也纷纷建立,私塾中不仅学识字、写字,也学一点算术,使算学教育在民间也繁荣起来。

唐朝算学教育比较普及的一个有趣故事发生在公元855年前后。据《唐阙史》记载,青州有两个小吏需要提升一个,然而这两个人的职务、工作年限及档案中的评语几乎完全相同,收集周围的反映也差不多,应当提拔谁呢?负责这项工作的官员大伤脑筋,便去请示他们的上司青州尚书杨损。杨损说,一个小吏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能熟练进行计算,我出一道数学题,二人之中谁先得到正确的答案就提升谁。他出的题目是:有人在树林间夕阳小路上散步,无意中听到一些盗贼在树中讨论怎样分配偷来的布匹。他们说,如果每人分六匹,就会余下五匹,如果每人分七匹又短少八匹,问林中有多少盗贼,多少布匹?杨损出题后就命令两个小吏在大厅前的石阶上用算筹(古代小木棍一类计算工具)进行计算。不一会儿。其中一个首先得出正确答案,他被提升了,众官员无人表示异议,很称赞这种用人方法。史书上杨损是一个“政令颇肃”,不徇私情的官员。他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居高官又“采于舆论”,实行业务考核量才录用下面的官吏,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确是难能可贵的。

算学在唐代的发展所说具有首创性。但是其发展道路却是相当的坎坷。显庆三年(658),废算学馆,龙朔二年(662)重设,学生减为10人。而国子学馆为300人,太学500人,四门学500人。可见当时重经史、轻科学的风习是多么严重。对致力数学的人待遇也极低,算学博士为从九品下,国子博士却是正五品,到了晚唐,明算的考试也停止了。因而这对算学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挫折。但是唐朝开官办算学的先风,为宋朝的算学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太医署

我国的医学教育自医药创始起,历来是家传师授。到刘宋王朝元嘉二十年(443)太医令秦承祖奏请“设置医学,以广教授”,宋文帝刘义隆采纳了这个建议,设置了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传授医学。由此医学教育中打破师授家传的传统,出现了社会组织形式的医学教育,开创了国家医学教育机构的萌芽。

隋开皇以后。国家的医政管理制度及医学教育机构有所进步。隋朝初年,政府创办“太医署”,这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开办的医学院。隋“太医署”直属太常寺领导,“太常寺”掌管当时礼乐、郊庙、社稷等一些事务。隋“太医署”设有主药2人,医师200人,药园师2人,医博士2人,助教2人,按摩博士2人,咒禁博士2人。但是隋“太医署”的规模不大,设置不全,主要是一些太医们集中在一起办公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医学教育行政机构,没有学生,所以只能算是医学校的初级阶段,并不能算正规的医学校。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下令各府州也分设“医学”,置有规模不等的医科教学机构。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各地医学校情况如下:

1.在京兆(首都及其周围直辖地区)及河南(指洛阳)、太原等府,各有医学生20人,设医学博士和助教各一人负责教学(下同,但下州因学生人数少,均不设助教)。

2.凡大都督府、中都督府所在地,各有医学生15人;下都督府所在地,有医学生12人。

3.凡各州中的上州有医学生15人,中州有医学生12人,下州有医学生10人。

各地的医学博士,除负责教授学生之外,还要兼管当地的医疗工作。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曾下令各府、州的医学生要到所在地区进行“巡疗”。当时,担任教学工作的各科博士及助教,地位都比较高。如太医署的首长太医令是从七品下,副职太医丞是从八品下,而医博士是正八品上,助教则为从九品上。这对鼓励教学,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唐代武德七年(624),在长安建立太医署,这是由国家举办的第一座医科学校,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医科学校。公元701年,日本文武天皇的《大宝律令》,规定了医学教育,并完全采纳唐太医署的制度。欧洲最早的医学校是872年意大利成立的撒勒诺医校。唐代太医署既是医学院又是宫廷医院。

太医署最高领导为太医令,副手为太医丞,令、丞各二人。下设医、针、按摩、咒禁四部,医部又分体疗(内科、七年制)、少小(儿科、五年制)、疮肿(外科、五年制)、耳目口齿(五官口腔科、四年制)、角法(拔灌子之类、三年)五科。每部设博士1人,医、针二部设助教各1人。下设医师46人,医工144人,学生85人,典药2人,计师生员工340人。太医署上归太常寺领导,下附设药园。太常寺主管礼仪、宗庙、祭祀。药园设有药师、药园生,有“良田三顷”,是实验药田。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烽火岁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烽火岁月

    该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的烽火岁月。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 玛雅千年预测书

    玛雅千年预测书

    玛雅文明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风格、体制、结构和发展史,它们自成一格,自足而圆满。即使仅仅是对玛雅文明作本书这样一次简单的考察,也已经有助于改善我们对我们自己和其他文化的理解。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人类历史的发展成果,有很多的表现形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体现为文化的积累。本书选取了其中经典的一部分,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了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
热门推荐
  • 凰倾歌

    凰倾歌

    挽朝盛世,凰倾天下。她离开江湖,去二十一世纪生活三年,只为寻到宝物。如今宝物已在,她强势穿回,绝代风华。回去后,她依旧统治武林。但,挽朝圣上下旨让她嫁给武功比她还高的六皇子,而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答应了!“凰倾歌,本王不娶,你终究不可能嫁过来!”“温承傲,这一纸婚约,你没有选择的资格!”
  • 僵尸小女友:boss让我咬一口

    僵尸小女友:boss让我咬一口

    晴深深是一只五百岁的小僵尸,漂亮可爱;冷漠是修道世家传人,道行高深,憎恶一切非人。初遇,他在抓鬼,她使计捣乱。于是乎,一见钟情了。再见,她被鬼缠身,他随手相救。于是乎,以身相许了。“冷漠,我饿了。”晴深深眼泪汪汪地看着沙发上看报纸的男人。“我给你咬一次,你让我做十次。”他抬起头,勾唇道。“可以拖欠吗?”她怯怯问道,如黑玉般的眼珠不停流转。十次?她第二天肯定起不来!“可以。”他诡笑,“不过要收利息。”“不懂。”“我教你。”说着,他的大手已经伸进了她的衣服里······
  • 时光掠地

    时光掠地

    岁月浸透年轮,时光掠过大地。如果那座刻着她名字的城池尚未落成,或许纪飞扬永远都会不知道,原来自己还是那样爱着程绍均,爱到繁华落尽、天地褪色,爱到有苦难言,身心枯朽。这一刻,她如何能够不承认,遇见程绍均,是她这辈子的生死浩劫。纪飞扬,你还爱他吗?纪飞扬,你想和他在一起吗?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说话、一起抱着枕头晒太阳。
  • 天神下凡:逆世大小姐

    天神下凡:逆世大小姐

    她堂堂天神下凡,居然附身在一个少女的身体里?挑剔到极点的小天神,又是如何把一只懒惰的朱雀治管得井井有条?小天神又是如何拥有她那三大专属特殊技能:偷、捞、骗?!让我们来目睹咱们的小天神如何作孽四方,显示她大闹天宫的本事!不是说凡间上魔兽很多吗?为何她却一只也碰不上?众魔兽:不是她碰不上,是我们不敢碰上她!本来剧情不都是女主被男主撩的吗?可为什么男主压根就没人?原来,她的情商太高,是个男主都要硬生生被她当成路人喽!尽情期待《天神下凡:逆世大小姐》
  • 李东异界行

    李东异界行

    一个热血的胖子,一段奇异的冒险,胖子也可以很潇洒。
  • 柏拉图之恋

    柏拉图之恋

    有一种爱情叫做柏拉图式恋情,说的是一种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恋爱。想爱又不敢爱,相识却不相认的两个人近在咫尺,却恍如隔世,明明是在想守候一份爱情却是在挥霍彼此的感情,两个人的路,向东还是向西,最终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呢?
  • 溺水的鱼

    溺水的鱼

    一个男人的艳遇记、尴尬录、挣扎史。一个刚刚大学毕业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的年轻人,他并非清心寡欲,却与这个充满欲望的时代格格不入,结果为世俗不容……
  • 逆天女配:财迷妖娆仙

    逆天女配:财迷妖娆仙

    都说玛丽苏女主修仙特别给力,金手指样样开,一路升级快如电,美男求着要跟随,女配恶毒衬女主,最后落得上西天,于是乎墨月幽很不幸运的穿越到了文中第一个被炮灰的女主,不过,墨月幽并不气馁,你有许多金手指又如何?抢过来就是,你单灵根的升级快如闪电?老娘身上灵根多升级比你快!女配们恶毒衬托你?我呵呵你一脸翔,女配们个个个性又令人爱,你比得上她们咩?美男求着追随你又如何?我可以随意契约绝世实力美男让他们死心塌地的追随,女主来犯?呵呵,关门,放美男!【本文较慢热搞笑外加掉节操,爱看的人过来围观了喂,可收藏回家养肥再宰哦!】
  • 莫名花开半夏

    莫名花开半夏

    不就是一直盯着他看被发现,不就是被他嘲笑么,不就是对他一见钟情么,不就是……阳台养着的石榴花是她用来鄙视他这个假温柔的男孩。第一次见面被他温柔的气息所吸引,说白了就是看上他的美色了,可是后来的事情,假温柔和毒舌男…有有女生来找她,毒舌男讽刺她说她看上了人家…其实她很想告诉他,——是你想太多…
  • 我不曾后悔和你相遇

    我不曾后悔和你相遇

    我常想如果当初没遇见他会怎样,可是我已经遇见他了,谁都不能倒回当初那一天去,但是如果倒回去了我还是愿意和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