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指出,当人对一件事物感兴趣时,大脑就会兴奋起来,记忆的时间也会延长,记忆的效果也会更好;反之,大脑细胞就会处于抑制、迟钝状态,如果是强迫记忆,大脑就会变得越来越疲劳,就算是勉强记住了,用不了多久也会遗忘。就像歌德说的:“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4.树立自信
有这样一句话:不是因为讨厌学习而不会学习,而是因为不会学习才讨厌学习。我们还可以说,不是因为学习不好而没有自信,而是因为没有自信才学习不好。
这样说是因为对于一个心智正常的中学生而言,学习本该学习的知识,是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记忆之前,人总会产生畏难情绪,对自己没有信心,担心自己记不住。因而就会在心理上抑制记忆,导致精神不集中,经常记不住。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
专家提示
美国当代最着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罗莱曾指出,记忆的基本法则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这里的联想可以是客观的,可以是假想的,甚至可以是荒诞的。
因此,联想法对于迅速地记住一些没有任何关联的内容非常有效。
五、学会正确归因
心理困惑
我是一名高一学生。初中时尽管父母很少顾及我的学习,可我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高中以后,我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对此我感到压力很大。平时我非常用功,看书、做作业经常到很晚,很少看电视,文体活动也很少参加。可第二个学期的期中考试我还是没有考出自己期望的成绩。为此我感到失望、自卑,晚上甚至出现了失眠现像,不知怎么办才好。为什么付出却得不到回报呢?是不是我变得越来越笨了?有没有办法让我变得更聪明呢?
专家指点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归因。
归因可以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行为相关的环境因素,如学习环境、任务难度、机遇等。青少年社会知识和经验缺乏,有时导致归因不正确,出现归因偏差。如很多同学明知自己不比其他同学笨,但当他失败时,就会归咎于自己的能力不行,即使取得了好成绩,也只认为是自己运气好。这会让同学们要么感到自卑,要么心存侥幸,但就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愿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和精力。这种对于学习上的错误归因使同学们忽视了自己那巨大的可利用的智力潜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绩的获得有赖于对学习成败原因的看法。如果学习者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这个不稳定的不易控制的内部因素,则这种归因不利于学习。因此,要避免这种不适当的归因,而要学会正确归因,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心理学家张铁忠教授等人发现,青年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一、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二、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
三、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等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会对相应学科失去信心。
四、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可能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五、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
六、是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意、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
不同的归因对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起着不同的作用。正确的归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对因下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维持学生心理平衡。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
1.学会全面归因
这是针对片面归因而提出的。首先同学们要对自己的情况做出全面分析,对较易控制的不稳定因素,如个人努力等诸因素进行全面归因,找出主要原因,采取措施,“对因下药”。
2.学会正确归因
当学习取得成功时,可把其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一不稳定的但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会启发自己今后想进一步取得成功还必须继续努力。还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从而使自己产生一定的满意感,增强成功学习的信心。但应该注意不能过分肯定这一点,因为此归因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易产生自负、骄傲情绪。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取得成功是不是由于任务容易或这次运气好;这些都属于外部因素且不可能控制,从而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而应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当学习失败时,最好不要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行,因为这是内部的、稳定的且不可控制的因素,会极大地打击积极性,从而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学习的进取。而应想想这次失败可能是由于任务过难或运气不好,从而为自己解脱,获得心理平衡。但这两个因素属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行为者对行为结果是可以不承担责任的,因此,也不能过于强调这两个因素。应该多关注一些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学习方法、情绪状态等,从而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要求等。
3.家长应该向孩子提供心理支持
家长首先要能冷静接受现实和孩子的感受。通过倾听、理解,并迅速帮助孩子找到“心理平衡块”,而不是跟着孩子埋怨他所受的挫折“如此莫名”,认为考试是“酷刑”,反复强调“他本来可以考得更好的”。因为家长附和孩子的想法,实际起到的作用是强化孩子的负面情绪。
专家提示
正确归因,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当学习取得进步时,可以将其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样会激发自己想进一步取得成功的欲望和继续努力的动力;也可以把这些进步当做自己能力强的体现,从而使自己产生一定的满意感,增强成功的信心。如果偶有失败,大可在轻轻一笑中把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重或运气不好,这样既可为自己“开脱”,使自己获得心理平衡,也可鼓励自己更加努力,并克服困难。不过,切不可因此对今后的学习产生“靠运气”的侥幸心理。
六、为何我刻苦学习却学不好
心理困惑
我从小自尊心就特别强,喜欢争强好胜。可是上了高中之后,发现自己的成绩很不理想,就拼命地学习,但结果还是令人不满意,经常处在低水平线附近。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让我感到烦躁、苦闷、自卑。我常常感到紧张和焦虑,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夜里也总是失眠。有时候在课上特别害怕老师提问,明显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是不是我就学不好啊?
专家指点
近年来,中学生因疾病或其他因素导致学校适应不良而中途休学或辍学的人数有所增加。学校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是很想学好,也十分用功,但由于身心因素的影响,造成在学校生活的极大困难。主要表现为成绩差、跟不上进度、经常头昏脑涨、失眠、心里发慌、食欲不振等。国外有资料表明,在日本200万中学生,每年就有5万学生因此症而停课退学。
导致学校适应不良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不良家庭环境影响;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学生自身的原因。下面我们主要谈谈学生自身原因,请你对照自己,自我分析,自我认识。
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而学习方法是否合理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那么就要赶紧审视学习方法。观察哪些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良好效果,那些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负效应。还可以和学习优秀的同学共同探讨学习方法,或者寻求老师的指点。具体做法如下。
1.学习要有规律,避免盲目性
学习讲求规律包括:固定的学习时间、合适的学习地点、紧张有度、劳逸结合,切忌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温故知新
新学的知识,要和过去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新旧知识的相同性,便于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也会避免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此外,对于刚刚学会的知识最好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
3.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有些同学说自己的记忆能力太差,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儿。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机能只有百分之几被利用了,绝大部分还有待开发。
如果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学习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此外,还应注意心理调节。
1.调整情绪,化解焦虑,宣泄抑郁
生活不是十全十美,若为某事感到焦虑,不妨找个朋友一吐为快,他能帮你从狭隘的思考中解脱出来。你可能因为上次没考好,而为这次考试感到焦虑、恐惧。
好好分析一下,充满信心,在刻苦学习的基础上,迎接新的挑战。感到心情抑郁时,可以参加一些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如打篮球、踢足球、长跑等,得以宣泄。
2.摆脱“自我挫败”
“人贵有自知之明”,同学们要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欣然地接纳自己,聪明地控制自己,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记得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一个节目,说的是人生最重要有三句话:谢谢,我能行,太好了。尤其是第三句“太好了”。举个例子,下雨没带伞,一般情况下都会这么想:真倒霉,又要挨淋了!如果换个想法:太好了,又多了一个雨中散步的机会,好潇洒!问题就没那么糟了,给自己也留一个余地、一条出路、一点浪漫,相信生活中多几个“太好了”,学习也会很快乐的。
专家提示
学过的知识要进行更好地巩固,首先,要对知识进行必要的加工,以便于自己记忆、理解和应用;其次,要合理安排复习,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恰当地安排复习时间,新旧知识要交替复习,避免出现学新忘旧的现象,还要做到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最后,要重视知识的检查,及时复习、加强记忆减少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