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7800000015

第15章 饱含深情的阴谋——“七国之乱”背后的叔侄斗(1)

有一个说法,叫做“血浓于水”,指的是亲缘关系是凌驾于一切社会关系之上的、最牢固也是最可靠的一种关系。从历史上的众多事例来看,这个说法似乎是准确的。但是,如果要看最高层的政治活动,我们就发现,在那里,无论是血缘关系还是婚姻关系,都不足以保持一种平衡和安定,真正决定最高层政治是否和平的,不是那些社会关系,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利益。

事实上,隋炀帝为了登上皇位,杀掉了自己的兄长和父亲;梁武帝为了篡夺皇位,更是对自己的手足进行了屠杀,更不要说为了争夺太子地位而互相搏杀的康熙皇帝的那些皇子们了。为什么会让政治变得如此面目狰狞,甚至不顾与生俱来的血缘亲情?

因为,政治是一种排他性的、不妥协的社会博弈。如果要和平,要共处,那么没有比政治斗争更加不合适这种原则精神的游戏了。政治斗争的结果,就是决定谁能够主宰一切,而不是与谁谈论亲情和友谊。

那么,为什么人们还常常谈论亲情在政治中的作用?当然,这是一种制约,是一种舆论的愿望。大家都希望政治不要如此血腥,不要失去理智和人性,而是应该顾念亲情、友情。但是,现实中的政治,充满了陷阱和诡计,如果谁能够保留亲情,谁就将成为失败者。所以,但凡是打着亲情的幌子与对手周旋的政客,背后必然深藏着一个破坏亲情与家族关系的阴谋。

由来已久的隐患

在汉代开国几十年,国内已经基本安定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场“七国之乱”,而且叛乱的发动者,就是汉代的皇室宗亲,而且都是刘姓家族的核心成员。这场叛乱虽然很快就被平息,但是也为西汉政权蒙上了一层阴影——当初,汉高祖刘邦推行分封制度,把刘姓子弟封为各地王侯,但是这些亲王不但没有辅佐皇帝治理江山,反而回过头来制造内乱,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亲王们享有太多特权,因而产生非分之想,想要把皇帝取而代之而进行的一场叛乱。似乎,当权的皇帝在诸王坐大的情况下毫无警觉,因而酿成了这个苦果。

其实不然。

汉代的分封制度,从汉高祖时期就已经开始,但是皇帝们一直对此十分警惕,因为他们都知道,分封虽然是一个保护国家统一的办法,但是对稳定还是具有一些潜在威胁的。所以,皇帝们实际上也在进行各种活动,可以说,朝廷与诸王之间,在进行一种微妙的争夺。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五月,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经济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为汉朝初年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刘邦分封了一批异姓王(在秦末和楚汉战争中,一些六国旧贵族和拥兵将领,纷纷割据土地,成为诸侯王。刘邦为了联合他们共同攻打项羽,于是便分封他们为王。他们不是刘氏宗室,所以称为异姓王)。但刘邦对他们存有警惕心,因为他们是异姓,随时会取代刘汉天下,因此,刘邦千方百计翦除异姓王,让同姓子弟为王来取代他们。

首先以企图谋反罪逮捕韩信,撤其楚王称号,贬为淮阴侯。将韩信的封地一分为二,划分为两个诸侯国——任命从兄、将军刘贾为荆王来统治淮河以东五十三县;任命弟、文信君刘交为楚王以统治薛郡、东海、彭城等三十六县。接着,又以谋反罪诛杀彭越,并率兵征伐英布,逼使韩王信、卢绾投奔匈奴。而后,以谋反罪废除赵王张敖,改任为宣平侯。这样,除国小势弱的长沙王吴芮外,异姓王都被消灭。

随即刘邦以天下刚刚平定、儿子幼小、兄弟少、在讨伐秦朝的战争中又有阵亡等为借口而分封同姓诸侯王,以统治关东地区。以云中、雁门、代郡等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刘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微服私访时的私生子刘肥为齐王。

刘邦分封同姓王后,又与众大臣订立盟约,规定今后凡不是刘氏而称王者,天下共同征讨之。此后,刘邦还立刘长为淮南王、刘建为燕王、刘如意为赵王、刘恢为梁王、刘友为淮阳王、刘恒为代王、刘濞为吴王等。到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共封刘姓十一人为诸侯王。

可见,当初刘邦封王,本身就是事出有因而且迫不得已的策略,并不是打算传之万世的固定制度。他之所以和功臣们订立盟约,要求只有刘姓才能封王,并不是打算让刘姓为王的制度传下去,而是想让外姓之人无法享有分疆列土的大权。

要知道,战国时代的思想还在那些开国功臣的头脑中十分牢固,他们并不认为统一的帝国是什么自然而然的真理,他们觉得,各自为政的分国统治也许更为优秀。所以,为了杜绝异姓之人对自己的江山不利,刘邦和功臣们签订了一个确立封王资格的盟约。

但是,一个策略和决定产生之后,往往不受制定者的约束,而是朝着更利于这一政策的享有者的方面发展。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吕后掌权。吕后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女人,她掌权之后,想方设法把刘姓江山变为吕姓的家产,为了顺利实现产权过渡,她要求封吕氏家族子弟为王。当然,这是违反刘邦与功臣们的盟约的,可是当时权力在吕后手中,她的党羽众多,功臣们则只有自己的封号,并没有真正的实权掌握在手中。因为在封王事件中与吕后对抗,丞相王陵甚至被夺去官职,象征性地担任了一个毫无实权的名誉官员。其他大臣在吕后的雌威下不敢多言,只得顺从吕后的意思。直到吕后病死,吕氏家族准备篡位的时候,大臣们才群起而攻之,靠着忠诚的军队保卫了刘氏王朝。

从吕后争夺封王权,就可以看出,所谓的封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家族亲情问题,而是一个关乎政治的大事。同样,刘姓还是吕姓为王,也不是一个制度规定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实力的问题。

事实上,经过吕后封王这场风波,汉朝的大臣和皇帝们都认识到,亲王这个存在于皇帝与百姓之间的特殊事物,很有可能随时转变为维护政权的对立面。对亲王,不能一味地纵容,而是要运用权术加以限制,同时依靠实力对王侯的权力进行剥夺,那样才能保证汉朝江山的稳固。

吕后专权以及分封诸吕为王,激起了刘姓诸王的强烈反对,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以刘姓诸王与拥刘大臣团结反吕的形式表现出来。吕后死,诸吕聚兵,准备发动政变。当时齐王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宿卫长安。他们暗约其兄齐王将闾领兵入关,共灭诸吕,由将闾继承帝位。

刘将闾应约起兵,长安方面派遣大将军灌婴出击。灌婴屯兵荥阳,与刘将闾相约联合,伺机共伐诸吕。这时,刘章在长安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协力消灭了诸吕势力。群臣认为代王恒外家薄氏比较可靠,估计不致出现类似诸吕弄权的严重问题。于是他们协议,舍齐王将闾而立代王恒为帝,即汉文帝。

文帝以高祖庶子继统,地位本来不很巩固。汉初所封诸侯王,到这时都经历了两三代的更迭,与文帝的血统关系逐渐疏远,政治上已不那么可靠。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其一,使列侯一概就国,功臣如绛侯周勃也不例外,目的是便于文帝控制首都局势,避免掣肘。其二,封诸皇子为王,皇子武是景帝的同母弟,先封为代王,于梁王揖死后徙封梁王。梁国是拥有一百一十余城的大国,地理上居于牵制东方诸国、屏蔽朝廷的关键位置。其三,采用贾谊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把一些举足轻重的大国析为几个小国,如析齐国为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七国,以已故的齐王肥的诸子为王。这样,齐国旧地虽仍在齐王肥的诸子之手,但是每个王国的地域和力量都已缩小,而且难于一致行动。袁盎、晁错等对淮南王刘长骄矜不法,提出过削藩建议,文帝碍于形势,没有实行。

汉文帝初即位后的六年间,济北王和淮南王先后叛变,虽然他们旋即被灭,但拥有五十余城的吴王刘濞又露出不臣的形迹。他收容中央和别国的逃犯,用为爪牙;又倚恃自己镕山为钱煮海为盐的富力,把国内的赋税免掉,以收买人心。

文帝时一再发生王国叛乱。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虽有反吕之功,但他们曾有拥戴齐王将闾为帝的打算,所以文帝对他们没有以大国作为封赏,只是让他们各分割齐国一郡,受封为城阳王和济北王。城阳王刘章不久死去。济北王刘兴居于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乘文帝亲自击匈奴时,发兵叛乱,欲袭荥阳,事败自杀,济北国除。文帝六年,淮南王刘长谋反,被废徙蜀,死于道中。这些都预示着王国与中央政权的矛盾加深,是更大的叛乱的先兆。

文帝六年,聪明盖世的洛阳少年贾谊上了有名的《治安策》,这是贾谊对当时国内形势的全盘分析。贾谊说,当时的时事,有“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三,可为长太息者六”。其“可为痛哭者一”便是诸侯王的强大难制。

贾谊比喻道:“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他说的就是分封诸王的权力越来越大,已经不受中央控制的现实。他的比喻十分形象,正所谓尾大不掉,诸王本来是皇帝的手足,可是现在,手足庞大了,比身体还要强壮,这种情况,又怎么算得上是健康呢?贾谊为这种情况开了一个治疗的药方:“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那就是说,分诸侯王的土地,以封他们的兄弟或子孙,这一来诸侯王的数目增多,势力却减少。

贾谊这个策略十分高明,在不动摇封王这一基本政策的基础上,把分封的内容加以改变,让更多王室成员可以享受到王侯待遇,但是每个人都分享不到很多的利益。这就好像有一个固定大小的蛋糕,以前可能只有十几个人一起分,而现在要有三四十个人来分,虽然大家都能吃到蛋糕,但是谁都不能吃饱,吃不饱就没有力气,就没有能力和中央对抗。

后来,汉文帝分齐国为六,淮南国为三,就是这政策一部分的实现。而且,汉文帝也曾经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但是,贾谊提出的限制王侯权力的建议,受到了那些享有各种权益的当权大臣的反对。其中,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是当时权力最大的功臣,他们都是列侯,地位崇高,贾谊建议削弱王侯的利益,他们心中自然嫉恨。而且,他们都忌妒贾谊的能力和才学,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但是,就因为功臣们的私心,让贾谊的建议没有全盘实施,吴王刘濞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没有了贾谊的帮助,文帝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来处理吴王的问题,直到汉景帝时,才等待时机,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

吴王与皇帝:三代恩怨

七国之乱,是皇帝与诸王之间斗争的结果。作为王国的领袖与代表,吴王刘濞为什么会采取极端手段铤而走险呢?仅仅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这个原因来解释过于笼统。事实上,吴王的个人性格、地位、遭遇是促成七国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哥哥刘仲的儿子。在刘邦还没有建功立业的时候,刘邦的父亲,人们称为刘太公的老先生总是指责刘邦说:“你如果能像你二哥刘仲那样踏踏实实地种地,有点田产,比你现在游手好闲的样子就强多了!”后来,刘邦取得了天下,在一次家庭宴会上,带着醉意向太公挑衅着说:“当年你说我不如二哥刘仲,说我没有家产,现在你看看,我和二哥的家产哪个更多?”

刘邦本身对二哥刘仲并没有什么坏印象,但是因为父亲总是拿他和二哥比,所以他自然而然对二哥也不大喜欢。特别是他夺取了天下之后,带有一种暴发户的心理,想要在父亲和兄长面前炫耀,所以,虽然他优待父亲和兄长,但他那种强烈的炫耀和施舍的情绪会给人带来不快。刘濞恰恰就是得到了刘邦施舍的。

刘邦平定天下七年后,封刘仲为代王。后来,匈奴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丢弃封国逃跑,抄小路跑到洛阳,向天子自首。汉高祖刘邦因为刘仲是自己骨肉兄弟的缘故,不忍依法制裁,只是废黜王号贬他做郃阳侯。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淮南王英布反叛,向东兼并了荆地,挟持那个地方侯国的军队,西渡淮水,攻击楚国,高祖亲自率军诛讨他。刘仲的儿子刘濞这年二十岁,强壮有力,以骑将的身份跟随高祖打败英布的军队在蕲县西边的会甀,而英布逃走。荆王刘贾被英布杀死,没有后嗣。刘邦担心吴地、会稽地的人浮躁强悍,没有勇壮的王来震慑他们,自己的儿子们年龄小,就封立刘濞在沛地做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个县。完成拜官受印后,刘邦让刘濞前来,要为他相面,刘邦看完刘濞后说:“你的容貌有反叛之相。”同时内心后悔起来,但已经任命完了,就轻拍他的后背,告诫他说:“汉兴立以后五十年间东南方向将有叛乱发生,难道是你吗?然而天下同姓是一家人,你千万不要造反!”刘濞叩着头说:“不敢。”

当然,所谓相面看出有反叛相的话,也许只是后人的编造,但是,如果汉高祖刘邦确实对刘濞说过这样的话,那么刘濞必将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因为,这番话是高祖说的,高祖没有杀他,已经属于格外开恩了,自己只能谨小慎微地生活,唯恐皇帝再注意到自己,说自己有不臣之心。因为,如果是皇帝说出那样的话,那么,无论是多么有实力的亲王,都要受到天下军队的共同征讨。可以说,吴王刘濞生活得并不开心。

到汉惠帝、吕后时,天下刚刚安定,一些郡国的诸侯们各自努力安抚自己的百姓。吴国拥有豫章郡的铜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私下铸钱,煮海水制盐,因此国家不征赋税,而国家费用富足。

汉文帝时,吴王太子入京朝见,得以陪伴皇太子饮酒下棋。吴太子的老师都是楚地人,浮躁强悍,又平素骄纵,与皇太子下棋时,为下棋发生争执,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掷击吴太子,打死了他,事后把他的遗体送回吴国埋葬。到了吴国,吴王怨怒地说:“天下同姓一家,死在长安就应该葬在长安,何必送来吴国下葬呢!”又送遗体到长安下葬。吴王自此逐渐违忤藩臣所应遵守的礼节,称病不肯入朝。京城的人知道他因儿子死的缘故才称病不肯入朝的,而不是真的有病,此后吴王的使臣一来,就拘禁诘问而治罪。

汉文帝想要借着吴王谎称有病的事情来做文章,但是,这恰恰是“打草惊蛇”,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吴王刘濞有了警觉,文帝的招数起到了反作用。

同类推荐
  • 自动自发

    自动自发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每一个企业都在呼唤能够自动自发的员工。如果你是企业的老板,想培养勤奋敬业、忠诚可靠的优秀员工,你需要将本书赠送给他们;如果你是一名员工,想创造骄人业绩,想得到老板的赏识与提拔,你更需要读读本书。
  • 每天读一点职场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职场心理学

    懂得职场心理学,让你在职场生涯中不会输。职场如战场,工作如战斗,这就从另一方面阐述了职场竞争的激烈以及残酷程度,因此,要想笑傲职场江湖,就一定要懂得必要的职场生存技巧。不管你是职场新人还是己混迹于职场多年的老江湖,职场心理学都将是你避免成为炮灰的宝典。
  • 当下的修行:要懂得一点取舍

    当下的修行:要懂得一点取舍

    本书共分15章,分别是“舍小我取大义:让人性在取舍间得到升华”;“舍虚荣取真我:实实在在做人”等。
  • 自制力2(实践版):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

    自制力2(实践版):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

    在本书中,作者将继续用翔实的案例、专业的心理测试、心理分析、实用有效的方法全面提升你的自制力!帮你战胜拖延症、驱除无力感、告别焦虑、学会时间管理、情绪掌控等。学会本书,让你的自律能力、意志力、效率都将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所有的极端情绪都是假象,“搞破坏”的是你失衡的心理状态。在书中,作者向读者分析非理性的坏情绪是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的。我们一定要懂得利用这种积极的力量,而且要避免对自己身上的各种情绪进行一刀切的管理。但前提是,你必须学会如何区分它们。7天改掉坏脾气,7天养成好习惯!本书将重点向你介绍将坏情绪转化为正面能量的具体方法!
  • 做人做事取舍之道

    做人做事取舍之道

    《做人做事取舍之道》讲述了:取舍之道是对中国传统智慧的高度概括,在一取一舍的抉择当中,体现的是一种胸怀,一种心态,一种智慧。提起做人与做事,许多人会说,我时时在做人,天天在做事,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嘛。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看到有的人在社会上关系难搞、事情难做、步步维艰,而另有一些人则是人脉广博、诸事顺畅。究其原因,正是二者在做人做事的方圆艺术方面功力深与浅的区别罢了。做人做事贵在能取会舍。纵观古今中外,最能保全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就是讲究做人做事的取舍之道。
热门推荐
  • 穿梭千年闯三国

    穿梭千年闯三国

    每个人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情结,也有各自喜欢的君主、谋士或是武将,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三国这段历史的韵味就不同。
  • 枪神纪之梦幻

    枪神纪之梦幻

    根据枪神纪游戏改编,新手勿喷,求支持,我是制作音乐的,我QQ是1007468821听我的音乐
  • 磐龙帝国之鸿轩战记

    磐龙帝国之鸿轩战记

    大陆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人间有五股上古残存的气息,分别是:信仰之息、力量之息、生命之息、时空之息与勇气之息。相传获得其中任何一种气息的人类,都可以拥有毁天灭地的能力。善者得之愈善,恶者得之愈恶,就连灵魂获得,都可以拥有不死之身。本以为这只是个传说,谁曾想几千年后,真的会存在,而被称之为五息最强的信仰之息,竟然被一个名叫金君的将死之人得到,可笑的是,这人生平作恶多端,根本毫无信仰可言。当他在大陆上践踏着最后一寸土地时,唯一拥有本体的时空之息引导着其余三股气息,愤然的投向自己的传承者之体,这些人会在时空之息的手段下,去不同时空强加训练,但他们本身是不知的···
  • 女权之谋夫

    女权之谋夫

    小姐是残废?却被他一个小伙计拆穿。被骗吃下毒药,却活到了与她携手并肩看尽江山如画。心狠手辣,面对他时却只有笑靥如花。
  • 今生经视,相伴相知

    今生经视,相伴相知

    本书撷取的主要是该频道人物专访栏目《程程访问》的部分精彩篇章。程程是浙江观众十分熟悉和喜爱的一位资深主持,年轻时就是许多人追逐的偶像,现在是这档知名栏目的主访人。她访问的对象大多是某一时期与热点事件紧密相关的国内精英人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演艺、学术各行各界。程程的人物访问,既知性又个性。有人称她的访谈在温婉细腻中不乏深沉透彻,在蜻蜓点水处不失机敏话锋。而且在处理人物信息时重视挖掘事件人物的内心故事、切身感受,善于以事件人物的人格魅力、精神力量来温暖、烛照、激励更多人的心灵。这也使开播仅一年的《程程访问》,在观众中迅速赢得很大的影响和很好的口碑,成为一档很有市场号召力的名牌栏目。
  • 魔雪巫灵

    魔雪巫灵

    飘摇破碎的天玄境笼罩在迷雾之中,善与恶的交锋,爱与恨的对决,生存与死亡的抉择,无不冲击着理性与人性。眼前所见的真实,然而却是最虚伪的假象,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拨开迷雾,见到的就一定是真实吗?
  • 龙魂兵王

    龙魂兵王

    华夏神秘部队队长徐涛,在一次任务中判断失误导致队友牺牲。心存愧疚的徐涛,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来到东海市。本不平凡的人,在回归平凡生活时,现实会让他甘于平凡?美女总裁,麻辣警花,柔情老师,冷艳娇妻,让徐涛不得不扮演护花使者的角色。
  • 薰衣草园的约定

    薰衣草园的约定

    “韩羽,你干什么?”白伊诺使劲挣扎但是还是不行,韩羽紧紧的搂着她……
  • 穿越之我是剑神

    穿越之我是剑神

    阿拉德?我在阿拉德?这只鬼手我是鬼剑士?还有升级系统?不知道满级是多少级!看罗鸣如何在阿拉德里纵横无双
  • 魔妃逆天:绝世异灵师

    魔妃逆天:绝世异灵师

    【暹罗猫。club】“璃儿,你不觉得你需要负责吗?”“是你自己脱的”…………“你确定你不脱吗?凤染尘……”“呵呵~璃儿,你太过心急了吧?”她不懂情,却凭着直觉在这浮华乱世走走停停。却独对他露出独有的脆弱。他所有温柔仅是她而已,外人,欺她,伤她,死?太便宜了一点吧!灵魂因执念而变成怨灵?物品因情而形成物灵?大地孕育修炼自然之灵?其中七情六欲,纠葛剪不断,理不清,终是你负了我,可是我却不恨的,我用一世成魔堕落,让你守你永世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