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68500000004

第4章 中国瓷器史(1)

(一)原始青瓷

中国直到东汉时期才烧制出成熟的瓷器,这是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史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末期,我们祖先就烧制出胎质灰白、器表无釉、火候较低的器皿了。这就是灰陶。

到夏代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祖先又在瓷土中掺入一定量的长石、石英等成分,从而烧制出一种胎质呈白色、质地比较坚硬的器皿。这已不同于陶器,而接近于原始青瓷了。由于器表无釉,人们称之为“原始素烧瓷”。

在商周时代,我们祖先造出了一种青釉器。这种青釉器胎色灰白,结构坚密,火候高,硬度大,叩击时能发出铿锵的金属声。这种青釉器的表面涂了一层青色或黄绿色的玻璃质高温釉,与一般陶器极不相同,其胎质、釉料、烧成温度、吸水性能及物理性能等各项数据都说明它已具备了瓷器的标准条件。如“商原始青瓷尊”,河南省郑州二里岗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尊高2.5厘米,口径18.3厘米,大口,宽沿外卷,方唇,颈内收,折肩,深腹,圆底微内凹,肩与腹部拍印小方格纹,胎质青灰,器表涂一层发亮的釉。此尊造型规整,火候高,轻击时可发出金石声,是商代原始瓷器中的精品。

又如“西周原始青瓷盘”,江苏省金坛县出土,现藏于镇江市博物馆,高4.5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6.3厘米,敞口,浅腹,壁略鼓,平底,盘内壁饰弦纹,盘外素面,器表涂青黄釉,釉又薄又亮,表现出西周原始瓷器的造型与施釉工艺的较高水平。

这一部分瓷器用高岭土做胎,一方面提高了烧成温度,使胎质坚不渗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颜色由深变浅,提高了洁白程度。器表涂一层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经过120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胎釉结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备了瓷器的条件。

原始青瓷所涂的釉是用石灰石加黏土配成的,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因为含铁元素,所以呈青绿、黄绿、灰绿、褐绿等色。

这种青釉器就是我国最早的青瓷。这种青瓷的胎料可塑性较小,造型比较单调,胎料中杂质尚多,胎体颇多裂纹,釉色也不稳定,与后期成熟的瓷器比较带有明显的原始性,因此人们称之为“原始青瓷”。

这时,制陶工具改善了,工艺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制陶原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因此才能烧出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某些方面尚不够完善的原始青瓷。

商周时期是我国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发生发展阶段。

当时,青釉器制作工艺水平低下,胎中还是有一定量的铁成分,在略低的温度中烧结,颜色较深,透光性较差,还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二)东汉青瓷

东汉晚期,我国终于出现了青瓷。

浙江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瓷土矿,距地表不深,易于开采,风化程度低的含有部分长石,风化程度高的则含有较多的高岭土。用这种瓷土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瓷胎含铁量较高,适于烧制瓷器。高价铁在烧制时被还原为低价铁,低价铁的助熔作用很强,有助于瓷胎在较低温度下烧成瓷器。

这时,陶车上出现了瓷质轴顶碗,一经外力推动,即可使轮盘做快速而持续的旋转。

设备改进了,瓷器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这时的青瓷质地细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用1260℃—1310℃高温烧成,胎和釉结合得相当牢固。青瓷表面涂釉,釉层透明,晶莹润泽,清澈淡雅,秀丽美观。

接着,黑釉瓷器也出现了。这种新产品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惹人喜爱。

青瓷的呈色剂是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因此称为青瓷。如果在工艺技术上设法排除铁的呈色干扰,就成为白瓷了;反之,如果加重铁釉着色,便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

东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很相似,但在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温度等方面则有本质上的区别。

东汉青瓷胎质致密坚硬,胎色多为灰白或淡青灰色,瓷化程度较高,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十分清脆。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匀净,如“东汉人形灯”,高47.8厘米,灯碗呈浅盘形,灯座塑成一个巨人形象,双眼和鼻子刻画得栩栩如生,口部刻成方孔,胸前抱着一只硕大的老鼠,十分有趣。巨人的双肩、双手和双腿均趴着许多老鼠。灯背面在釉下刻着“吉祥”二字。又如“五联罐”,主体是一个侈口直颈大罐,颈部较长,在肩部四周黏结四个同样的小罐,器形特殊,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这些瓷器均为当时青瓷的精品,是东汉瓷器的代表作。

(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大动荡时期,南北制瓷业的发展极不平衡。南方瓷器精品仍时有出现,如“三国青瓷薰炉”,1991年8月于湖北省鄂钢饮料厂一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此炉高25厘米,腹径44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29厘米。此器分为两部分,上为薰,状如碗;下为炉,状如簋。薰和炉可分开使用,也可相叠同时使用,为青瓷器中少见之名器。

在相对比较安定的南方,以浙江越窑为中心,继承并发展了东汉青瓷的成就,被称为“六朝青瓷”。

东起沿海的江、浙、闽、赣,西到长江中上游的两湖、四川,都烧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其中以越窑发展最快,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其窑场分布在浙北、浙中和浙南地区,分别是唐代德清窑、越窑、瓯窑和婺窑的前身。如“西晋越窑青釉双系鸡头水盂”,高5.8厘米,直径10.8厘米,造型可爱,像一只小鸡卧在地上,为西晋典型瓷器。又如“东晋青瓷虎形烛台”,1958年于浙江省永嘉县礁下山永和十年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温州市博物馆。此器高30.1厘米,长12厘米,口径3.7厘米,呈虎形,四肢伏地,昂首瞪眼,双耳竖立,微露虎牙,尾巴上翘,呈猛虎守卫烛台之态。虎背上耸立一支烛管,竹节形,又高又稳,造型新颖,别开生面。

从西晋末年开始的一百多年间,北方一带兵连祸结,经济凋敝,手工业衰落,瓷器生产委靡不振。

北魏太武帝统一中国北部后,确立了南北分立的局面。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农业得以恢复发展,手工业也复兴了。这时,河北、河南一带成了北朝青瓷的中心产区,瓷器又获得了新生。

北齐时期,白瓷出现了。早期的白瓷胎料细而白,但未上护胎釉。后来,上了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如“北齐白釉莲瓣纹罐”,高19厘米,口径7.5厘米,腹部呈圆鼓形,下有圈足,口颈适中,肩有四系,提时既平稳又方便。

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白瓷的发明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黑瓷产地源于南方,东晋之后北方也开始了黑瓷的烧制。黑瓷釉色漆黑光亮,瓷胎坚硬,又细又薄,制作规整。

青瓷、白瓷、黑瓷的出现标志着北方制瓷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从而为唐宋北方名窑的普遍出现奠定了基础。

北方青瓷胎体厚重,与六朝青瓷相比显得形体硕大,装饰方法较多,有模印、堆贴、雕镂、刻画等,纹饰中受佛教影响的纹样如莲花纹、忍冬纹等较为多见。

(四) 隋唐五代瓷器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瓷业在黄河南北发展起来,成为唐、宋瓷业大发展的基础。隋瓷出现了大量精品,如“隋安阳窑青瓷弦纹四系罐”,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高18.7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9.9厘米,圆口微侈,鼓腹,平底。肩有四系,肩、腹有两组带状纹。青釉涂至腹下,底足无釉,釉面略呈黄色,整体造型古朴庄重。

青瓷虽然是隋代瓷器的主流,但白瓷与北朝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这时的白瓷胎质更白了,釉面光润,胎釉无泛青、闪黄的现象。

隋代瓷器在瓷胎上采用白色化妆土,上釉之前精选含铁成分少的白瓷土细密地挂在坯上,避免了瓷器烧成后胎体表面粗糙、坯面出现孔隙和胎体颜色不美等弊病,增强了釉色透明莹润的质感。白瓷釉色透明度的提高和呈色的稳定是隋代制瓷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

唐代青瓷在隋朝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越窑和长沙窑最为著名。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子呈淡灰色,紧密坚实,釉薄而匀,温润似玉,青绿色,有的略闪黄色。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遍,餐具、茶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无所不备,如唐“白釉褐斑瓷羊”,1975年于江苏省扬州市西门外扫垢山唐城遗址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高3.2厘米,跪卧在板座上,双眼圆睁,平视前方,双角直立,嘴角微张,短尾下垂。瓷羊通体涂白釉,釉质光亮透明,额头涂褐彩斑点,神态自然,形象逼真,讨人喜欢,是一件不可多见的玩赏珍品。

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北方邢窑白瓷风靡一时。

北方邢窑白瓷与南方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与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因此人们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制瓷业的特点。

北方瓷窑也兼烧青瓷、黄瓷、黑瓷、花瓷。唐人烧出了高质量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为宋代名窑的出现准备了工艺条件。

唐朝灭亡后,五代的瓷器造型沿袭了唐代的风格,如“五代白瓷划牡丹纹枕”,1956年于江苏省新海连市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高10.4厘米,长17.8厘米,宽12.5厘米,长方形,六面体,中间下凹,两端微翘。长方形弧面中央划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四周为平行双线边框,四壁略呈梯形,各有一长方形凹框,四周有突棱一道,平底。枕的表面涂白釉,釉色光亮纯净。枕胎洁白细腻,较硬。五代白瓷以光素居多,有少量的刻花装饰,但不流行。此枕精巧秀美,花纹舒朗简洁,代表了五代时期白瓷制作的最高成就。

五代时期,白瓷生产仍以北方地区为主,唐代的瓷窑大多仍在烧造。但是,在全国分裂割据的形势下,制瓷业的进步与发展受到了限制。

(五) 宋代瓷器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宋代瓷业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反映。

瓷器在东汉出现后,很快在长江下游一带传播开来,并逐渐传到长江中游、上游地区和福建、广东一带。约在6世纪初叶的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也出现了瓷器。从此,我国的制瓷业便形成了南北两大瓷系。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宋代著名窑系除了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宫廷还建立了汝窑、钧窑、哥窑等官窑,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如“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高6.9厘米,横23厘米,纵16.4厘米,口径 23 厘米,足径 19.3×12.9 厘米,重670 克。此盆椭圆形,侈口,深壁,平底,窄边棱,下有四个云头形足。盆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棱角釉薄处呈浅粉色。整器釉面纯洁如玉,毫无纹片,温润素雅,给人以雨过天青的美感,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南方瓷系产品造型比较秀气,胎质颗粒较细,有的略呈红色或黄色;气孔细,孔隙度小,胎中黑点少。

南瓷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一般在2%左右,高于北方;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铝的含量都较低,而二氧化硅的含量则较北方高。南瓷釉层青绿发翠,有的略带暗黄色。瓷器烧成温度较低,一般为1200℃左右。

北方瓷系产品造型新颖,粗犷雄伟;胎体比较厚重,颗粒结构粗糙,胎内有黑点和气孔,孔隙度大。

北瓷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一般都在26%以上,最高的达32%;二氧化钛含量超过1%,二氧化硅的含量普遍都低于南方。北瓷胎色较南方偏深,釉层较薄,玻璃质感强,颜色灰中泛黄。瓷器烧成温度较高,在1200℃的烧造温度下还是生烧。

宋代瓷窑体系根据各窑产品的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等特色形成了六个体系: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与宋朝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政权即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羌人建立的西夏和女真人建立的金,也都有各自的制瓷业。这些地区所生产的瓷器除具有本民族特色外,还明显受到了唐、宋北方诸窑的影响。

契丹人在立国以前,主要以游牧、渔猎为业,制瓷业尚无基础。辽的手工业主要是由战争中俘获的汉人和渤海人发展起来的,制瓷业也不例外,辽的制瓷业成就主要是华北地区汉族烧瓷工人的贡献。辽瓷富有游牧民族的特色,如皮囊壶形如鸡冠,又称鸡冠壶。辽瓷除某些器物造型特殊外,烧瓷工艺大体与华北白瓷系统相同,如“辽白釉猪头形瓷埙”,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高6.2厘米,猪头形,整体呈圆球状,双耳略为突起,喙不突出,唇稍翘起,有鼻有眼,憨态可掬,颇为可爱。此埙胎质稍粗,手制而成,上有三孔,即吹孔和按孔。表面涂白釉,釉色较灰。瓷埙为乐器,也是一种带有玩具性质的口笛。这种瓷埙在辽的一些窑场都有生产,十分流行。

西夏的制瓷业有本民族的特色,如“白釉褐花天鹅纹瓮”,高58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7厘米,侈口,卷唇,鼓腹,肩部有6个系。瓮肩一圈绘7朵卷瓣莲花;瓮的腹部周围绘11只天鹅,向一个方向展翅高飞,上下排列或双或单,姿势优美,构图新颖。寥寥数笔,勾勒出天鹅逼真而生动的神态,浪漫自然,显示出群鹅冲向青天的磅礴气势。天鹅被党项族称为天神之鸟,西夏人崇尚白色,白天鹅象征圣洁。此图寓向往美好幸福之意,胎釉俱佳,图案更美,堪称西夏瓷器中的极品。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罗丹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罗丹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伤花怒放

    伤花怒放

    这本书是中国出版的关于西方摇滚最优秀的作品。近500副稀缺历史图片,规模宏大,材料丰富,从摇滚与革命,摇滚与极权,摇滚与高雅,摇滚与民族,摇滚与秩序,摇滚与性,摇滚与宗教,摇滚与毒品几个方面讲述了摇滚在发展历程上的被缚与抗争。
  •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本书选取的各篇论文对我国协商民主的框架与理论、要素与实践、个案与思考作出了全面的思考。
  • 美术史求索录

    美术史求索录

    李福顺先生为现今国内著名之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鉴定家,本书为其书画鉴赏方面的文字集稿,可供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阅读。
  •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真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总是一方面保持着它与自身历史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本质。只要在这一脉络中继续努力,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文化艺术哲学”王国的出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朋友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为了帮助广大文艺爱好者报考各类艺术院校,或者参与各类电视选秀活动(包括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大奖赛等),我们组织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媒体及文艺团体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热门推荐
  • 倾世神医:皇上甭烦我

    倾世神医:皇上甭烦我

    这年代咋啥事都有,她,诸葛倾城今个遇到一件每个菇凉都会遇到的事情,华丽丽的穿越,还尼玛穿越到一个历史上都没有的国家-。擦,老天爷你还能在现实点么,穿越我认了,丫的还把我穿到一个3岁小菇凉的身上,这我也认了,睁开你的老眼看看,这是让我住在啥地方呢,一间破屋子,窝火,啥情况。。老天爷我丫诅咒你!!刚说完,轰的一声,好吧,老天爷有意见了。。倾城撇了一下嘴,算了不和你计较,我先看看周围啥情况。
  • 轨迹系列同人——空与零之狭间

    轨迹系列同人——空与零之狭间

    空零碧闪之轨迹的同人文。辉之环上的古代人如果没死的话……将会面临如何的考验,与塞雷斯托带走的那些离开环的子民一起生存。游击士协会、结社、教团等在周游其中将如何自处,他们并非完美,[女神过早的赐福赠与世人],却从来不包含了他们。越是明亮之物,其阴影越是深邃,无法意识到世界的残酷,却看着无数人牺牲,痛苦的[零之至宝]逆转了时之轮,一个小小改变将会带动整个因果的循环,铁血宰相亦是付出其罪孽的代价,亦是罪孽消尽后的重生。隐藏的时间轴究竟在发生什么呢~?空与零之狭间与影之轨迹同好(FALCOM轨迹系列)催文群号167437743
  • 郭沫若诗歌

    郭沫若诗歌

    “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本书为丛书之一,收录了郭沫若先生的诗歌精品数十篇。
  • 追妻秘籍:夺爱三十六计

    追妻秘籍:夺爱三十六计

    “老大,有人在玩生死竞速。”“重点。”某妖孽漫不经心翻书。“抢……大嫂”“砰”书被扔出老远。这叫什么相争,什么得利来着。“去看看。”悬崖。胜利者狂笑。某妖孽加大油门。“砰”前面人仰马翻。这叫什么捕蝉,什么在后来着。某女暴怒:“我死也要拉上你!”一把拉美人入怀,笑得张狂邪肆:“想邀我共赴生死?”“去死!”
  • 无限综漫之灾厄与救赎

    无限综漫之灾厄与救赎

    没有永无止境的推妹,不会没有智商,不会是嚣张到极点的主角。主角所有旅程只为了得到救赎,前面为灾厄,在旅程中体验到了以往的快乐,摆脱了灾厄的枷锁,得到救赎,仅此而已......(新手写作,有诸多不好的习惯,文笔也不好,只是为了一种发泄......)
  • 贪吃财神

    贪吃财神

    呜呜……他的志向很简单,只是想做个‘有身份有地位’的顶极大厨,难道这也很困难吗?为什么拣个钱也会拣出事来,青青菜菜地掉进这么个混乱到惨无人道的怪异世界?!野兽会说人话?!又不是鹦鹉!四个孔武有力的壮汉叫他做主人?!这又开得哪门子美国玩笑!?身体里多了个免费的食客?很好,没钱付帐就用其他东西来抵吧!什么?灵魂同化?!那又是什么东东?!还有那个什么‘全界通缉’又是哪位看他不顺眼的大人物搞出来的名堂?老天爷啊!如今他只想安安分分地做个‘小’厨师顺便环游世界而已,有必要这么折腾他吗?!(这个……有人说这样的简介很像在写言情小说,有吗?其实蓝挺喜欢看言情小说的啦,至少蓝是无法跟那些写言情的前辈相比,人家刻画出来的人物感情要比我深刻的多,还需要多多学习呢,呵呵~~~~~)
  • 态度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成败

    如果把做事情视为一种享受的话,人一定会积极地去投入、去努力、去学习、去享受,并从圆满的结果中感受快乐,于是便有了“努力做事一取得成果一感受快乐”的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把做事情当作一种痛苦的经历,人便会心生不满,凡事抱怨,敷衍了事,从而一事无成。
  • 我的鬼夫大人

    我的鬼夫大人

    一夜之间,萧雨莫名其妙就出事儿了。”那是我的第一次,能不能温柔点,要不要这么粗鲁的?“好吧,这都不是事。重点!”对方竟然是个鬼。“看在还是个帅到人神共愤的鬼,她忍了……可明明是他强迫自己,为什么老说这是她欠他的?这是怎么回事?”陆泽潇,你给我找了这么多麻烦!为了你,我中邪,中盅,挖尸,盗墓的!就算是我欠你的也该还清了吧?“”恩,还清了。“陆泽潇很是认真的点头着。”那还不放我走。“”因为你的另一半心,还在我的身上……“
  • 巴比伦的爱恋

    巴比伦的爱恋

    身为商界精英的天才考古学家,在参透了皇极世经之衍生术和宇宙虫洞间的联系后离奇失踪,身为他唯一的女儿,才华横溢的理科状元,意外发现了自己的身体可以产生金色的楔形文字,这些文字居然是开启古代文明的钥匙,她究竟是谁?她的到来,加剧了阿摩利和苏美尔的王朝斗争,在寻找的父亲失踪的真相中,展开了一段与古巴比伦王爱恨纠缠的故事。
  • 神州往事

    神州往事

    诉说四海神州的一段往事,主角在广袤的国土上穿行,被卷入命运和时代的漩涡,这是权力与奋斗的游戏,也是情感和理智的搏杀,帝国千载,凌霄万仞,通天塔上,天人合一。圣贤、英雄、帝王、平民......生命的意义何在?世界的究极是什么?跋涉的终点又在哪里?这扇门,要等着小唐棠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