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56600000006

第6章 军形篇

“原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举秋毫不为多力:秋毫,兽类在秋天新长的毫毛,比喻极轻微的东西。多力,力量大。

闻雷霆不为聪耳:能听到雷霆之声算不上耳朵灵敏。聪,听觉灵敏。

胜于易胜者也:战胜容易打败的敌人(指已暴露弱点之敌)。

不忒:忒,音“特”,失误,差错。“不忒”即没有差错。

其所措必胜:措,筹措、措施。此处指采取作战措施。

胜已败者也:战胜业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胜兵,胜利的军队。先胜,先创造不可被敌战胜的条件。句意为能取胜的军队,总是先创造取胜的条件,然后才同敌人决战。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指失败的军队总是贸然开战,然后企求侥幸取胜。

修道而保法:道,政治,政治条件。法,法度,法制。意为修明政治,确保各项法制的贯彻落实。

故能为胜败之政:政,同“正”,引申为主宰的意思。为胜败之政,即成为胜败上的主宰。

度:指土地幅员的大小。

量:容量,数量,指物质资源的数量。

数:数量,数目,指兵员的多寡。

称:衡量轻重,指敌对双方实力状况的衡量对比。

地生度:生,产生,言双方所处地域的不同,产生土地幅员大小不同之“度”。

度生量:指因度的大小不同,产生物质资源多少的“量”的差异。

量生数:指物质资源多少的不同,产生兵员多寡的“数”的差异。

数生称:指兵力多寡的不同,产生军事实力的对比强弱的不同。

称生胜:指双方军事实力对比的不同,产生、决定了战争由何方取胜。

以镒称铢:镒、铢,皆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镒等于二十四两,一两等于二十四铢;铢轻镒重,相差悬殊。此处比喻力量相差悬殊,胜兵对败兵拥有实力上的绝对优势。

胜者之战民也:战民,指统军指挥士卒作战。民,作“人”解,这里借指士卒、军队。

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七尺(也有说八尺)为一仞。千仞,比喻极高。溪,山涧。

形:指军事实力。

“译文”

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方战胜,然后捕捉时机战胜敌人。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却不可能做到使敌人一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是不可强求。

想要不被敌人战胜,在于防守严密;想要战胜敌人,在于进攻得当。实行防御,是由于兵力不足;实施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人,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像自九霄而降(令敌人猝不及防)。所以,既能够保全自己,而又能夺取胜利。

预见胜利不超越一般人的见识,这算不得为高明中最高明的。通过激战而取胜,即使是普天下人都说好,也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像能举起秋毫称不上力大,能看见日月算不得眼明,能听到雷霆算不上耳聪一样。古时候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总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既不显露出智慧的名声,也不表现为勇武的战功。他们取得胜利,是不会有差错的。其所以不会有差错,是由于他们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之基础上,能战胜那些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善于打仗的人,总是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不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创造获胜的条件,而后才寻求同敌决战;而失败的军队,却总是先同敌人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善于指导战争的人,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从而能掌握战争胜负的决定权。

兵法的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敌我所处地域的不同,产生双方土地幅员大小不同的“度”;敌我地幅大小——“度”的不同,产生了双方物质资源丰瘠不同的“量”;敌我物质资源丰瘠——“量”的不同,产生了双方军事人员多寡不同的“数”;敌我军事人员多寡——“数”的不同,产生军事实力强弱不同的“称”;军事实力强弱——“称”的不同,最终决定了战争由何方取胜。胜利的军队较之于失败的军队,有如以“镒”比“铢”那样,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失败的军队较之胜利的军队,就好像用“铢”比“镒”那样,处于绝对的劣势。胜利者指挥军队与敌作战,就像在万丈高的山涧决开积水一样,这就是“形”——军事实力。

“战例”

秦赵邯郸之战

公元前262年,韩国遭到了秦国的进攻,秦攻占了韩国的陉(今河南济源西北)、高平(今河南济源西南)、少曲(今河南济源西)、野王(今河南沁阳)地区。韩王非常恐惧,忙派使者入秦,表示愿献出上党郡求和。但上党郡太守冯亭不愿献地入秦,他为了转移矛盾,减轻秦国对韩国施加的压力,就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赵王贪利受地,引起了秦国的不满,于是出兵攻赵,引发了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最终以秦胜、赵败而结束。秦国以赵国割地六城与秦而撤军。但是,赵国在秦国撤兵后,又不愿如约割地,因而激怒了秦国,秦国便出兵邯郸,引发了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可以说是长平之战的继续。邯郸之战中,赵国吸取了长平之战失败的教训,改变了军事战略,在强敌面前,力求做到“先为不可胜”。他们制定了坚守邯郸、持久防御、避敌疲敌的作战方针,使秦军处于劳师远袭、顿兵攻坚的困难境地。最后,各诸侯国援赵的救兵到达,在“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的有利形势下,秦军兵败邯郸,赵国则以弱胜强,取得了邯郸之战的胜利。

公元前260年,秦、赵在长平决战,秦将白起针对赵括只知纸上谈兵、鲁莽轻敌的特点,制定了后退诱敌、包围歼灭的作战方针,全歼赵军四十余万。白起取得胜利后,还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他将秦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攻占邯郸以西的要冲武安(今河北武安西)等地,一部分北上夺取太原郡(今山西中部地区),白起亲自率领一部分兵力留驻上党,准备进攻邯郸。

秦军的进攻势头,引起了赵国及周围诸侯国的恐惧。赵国为了免于灭亡,与韩国合谋,派苏代携带重宝赴秦游说秦相范睢。苏代从范睢的个人利益及秦国的得失两方面来动摇其灭赵的决心,同时提出割地求和。范睢为苏代的分析所打动,便向秦王建议准许赵国割地议和。秦王考虑长平之战相持三年,秦军虽然战胜,但士卒死者过半,国虚民饥。于是同意韩割垣雍,赵割六城给秦国,达成和议。秦王于公元前259年正月撤兵。

秦国撤兵后,赵国国王准备按照和约割让六城与秦。赵相虞卿不同意割城。他分析说,秦国撤兵是由于师老兵疲,力量不足,如果现在用他没能攻取的土地送给秦国,这与鼓励秦国攻打赵国无异。如果每年割六城给秦,那么赵国地有尽而秦贪婪之心无尽,那样的话赵国必亡。他向赵王建议以六城贿赂齐国,因齐与秦结怨较深,齐得到赵国的六城后,必愿与赵合力攻秦,这样,赵国虽失地于齐,然而可取秦地以补损失。那时秦必反向赵求和,韩、魏也会尊重赵国,从而使得赵、齐、韩、魏结成联盟。赵王采纳了虞卿的建议,同时料定秦国不会善罢甘休,便积极进行抗秦准备。

赵国吸取了长平之战的教训,制定了一系列内政外交策略。对内,赵国君臣努力缓和内部矛盾,合力同心,治理国家。他们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以增强国力,抚养孤幼以增加人口,整顿兵甲以增强战斗力,同时,还利用人民对秦军在长平坑杀赵军降卒暴行的愤恨来激励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这样便造就了全国上下奋起抗秦的有利态势;对外,赵国积极开展合纵活动。赵王派虞卿东见齐王,商议合纵抗秦的计划;利用魏国使者来赵谋议合纵的机会,同魏国签订了合纵的盟约;同时以灵邱(今山西灵丘)作为楚相春申君的封地,结好楚国;此外,还对韩、燕两国极力拉拢。所有这些活动,促成了反秦联合力量的形成,使得反秦统一战线建立起来。

秦昭王果然因赵国没有如约割地,反而联合各诸侯国与之为敌而愤恨不平,遂于公元前259年九月发兵攻赵。秦王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赵,军队很快打到了赵国国都邯郸。赵国鉴于敌强己弱的客观态势,采取了坚守疲敌、持久防御、避免决战、以待外援的方针。赵国人民对秦军的残暴记忆犹新,秦军的入侵,激起了赵国军民坚持抵抗、为保卫国家誓死抗秦的决心,他们坚守邯郸,英勇作战。在坚守防御的过程中,还经常派出精锐部队伺机袭击秦军,给秦军以沉痛的打击。秦国军队进攻邯郸的行动受到挫败,秦王又增兵换将,继续对邯郸发动攻势。经过八九个月的作战,秦军伤亡惨重,仍然攻克不下邯郸。秦王对此十分恼怒,亲自出面请秦将白起出来带兵攻赵。当初,在秦王与辅臣商讨出兵攻赵之时,白起便反对在这个时候出兵攻赵,他对秦王说,赵国自长平战败后,秦未能乘胜灭赵,给了赵国以喘息的时间,赵国得以努力耕种以积蓄力量,整顿兵甲以加强战斗力,修补城池以巩固守备。目前,赵国在内政方面,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正努力增强国力,加强战备;在对外方面,赵国积极联络诸侯各国共同对付秦国。在这种形势下,是难以战胜赵国的。现在白起的预言得到印证之时,秦王又出面请白起为将去邯郸指挥作战,白起仍不从命,表示“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秦王听了勃然大怒,最后赐以利剑逼他自杀了。

秦国军队久攻邯郸不下,处于师老兵疲、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时,赵国在固守邯郸的同时,积极从事合纵活动。平原君赵胜率毛遂等人赴楚求援,毛遂以秦军曾经攻破郢都、焚烧夷陵、迫楚迁都的旧怨来激怒楚王,使楚王答应出兵北上救赵。魏王也即答应救赵,并派出军队十万向邯郸进发。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后,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谁要是出兵救赵,等我攻下邯郸后就调兵攻打谁。魏王惧怕秦国日后报复,就命令主将晋鄙将十万大军屯驻在邺(今河北临漳),观望不前。

平原君赵胜见魏军停止前进,就派人去魏国,让自己的内弟、魏公子信陵君想法说服魏王让军队赴邯郸。信陵君多次劝说魏王,魏王仍然不肯下令进军,信陵君没有办法,又不能眼看着赵国灭亡,便决定带着自己仅有的一班人马去和秦军决一死战。临出发前,他遇到了他的朋友侯赢,侯赢劝他不要去硬拼,他说,如果那样做,就好像把一块肉投入饿虎之口,又能取得什么效果呢?他为信陵君出了一计,要他去求助于魏王的爱妾如姬,让她以出入魏王寝宫之便,偷取魏王调兵易将的虎符,然后夺取魏将晋鄙的兵权,带领军队去救赵。因为信陵君曾为如姬报了杀父之仇,这次信陵君请如姬窃虎符的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信陵君窃得虎符,赶到邺地,凭着虎符,假托魏王之命要取代晋鄙的职务。晋鄙对此表示怀疑,不肯交出兵权,信陵君不得已杀了晋鄙,夺得兵权,率领军队直赴邯郸。

在赵国的邯郸,秦军又一次发起了猛烈的攻势,邯郸危如累卵。这时,平原君让自己的妻妾婢奴也参加到守城的劳役中,把家中的资财全部拿出来馈赠给士兵,鼓励士兵拼死作战。平原君还招募得三千奋不顾身的战士,向秦军发起反击。秦军出于意外,一时招架不住,向后退却了三十里。正在这时,信陵君率领的魏军救兵和春申君率领的楚军先后赶到,秦军在内外夹攻的形势下战败了,秦将王陵率残部逃回汾城,另一部被联军包围,最后投降赵国。

魏楚赵三国联军乘胜进至河东(今山西西南),秦军退回河西(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之西),放弃了以前所侵占的魏地河东、赵地太原和韩地上党,邯郸之战到此以赵胜秦败落下帷幕。

在邯郸之战中,赵国能以弱胜强,关键在于他制定了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策略。如缓和国内矛盾,争取人民的支持,即孙子所说的“修道而保法”;同时制定了以守为主,攻守结合的战略。在敌军出现了师劳兵疲、顿兵挫锐的情形下,赵国又能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配合援军的进攻,一举击败秦军,赢得胜利。而秦军的失败,则是秦昭王不了解兵法原则,在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战争而造成的恶果。孙子曰:“胜可知而不可为。”邯郸之战的胜败得失,足以启迪后世的军事家们。

同类推荐
  • 抗战胡匪

    抗战胡匪

    日寇入侵,国破家亡。少年胡飞一把火将至亲的遗体和自家的住宅同时火葬,从此之后上山为匪。胡飞即是胡匪,江湖报号满天飞。除汉奸、战日寇,纵横华夏与万恶的倭奴势不两立。身披抗日义勇军的光环,本是大名鼎鼎的胡匪头子,行的却是保国为民之事。东北、新疆、晋绥、在兰封、在万家岭、在南昌,神州大地到处都留下过胡飞战斗的身影。身负血海深仇,只要是和日寇的战斗,胡飞无不勇往直前。一支具有强烈胡匪风格的军队往来纵横在中华大地,他们神出鬼没,他们呼喝向前,他们勇不可当,他们就是英勇的抗日义勇军!
  • 抗战之亮剑

    抗战之亮剑

    外敌入侵必亮剑,亮剑必见血,总有人倒下,不是敌人就是自己。谨以此文向抗战先烈们致敬。
  • 最后的部队之末日丧尸

    最后的部队之末日丧尸

    最后部队完成了一场神秘而艰难的任务,但是这场任务的完成却是代表着世界末日的到来,最后部队他们能拯救世界吗,还是他们能够存活多久?
  •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上)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古代女汉子

    穿越之古代女汉子

    倾情穿成了一个小农女,还要想办法赚钱养家。好不容易适应了现在的生活,纳尼!突然出现在家里的一群侍卫是怎么回事?京城里的父亲来接我们去做什么小姐少爷,这不是种田文的节奏吗?难道升级成宅斗文?到底是去呢,还是去呢,还是一定要去呢?
  • 连环画大揭秘

    连环画大揭秘

    我国的连环画,源远流长,虽有悠久的历史,却无统一的名称。在本世纪初,由于石印技术的输入,通俗读物广为流行,在上海等地先后出版了一些以少年儿童为对象,《连环图画水浒》封面在旧小说插图的基础上蕃衍而成的图画故事书,这便是今日连环画的雏形。由于当时出版这些书的多是一些里弄小书坊,力量单薄,各自为政,有的地方叫图画书,有的地方叫小人书等等。
  • 卧底皇后哪里跑

    卧底皇后哪里跑

    苏落雨终于在遇上梁白的那一刻开始了初恋,然而一场误会带来的意外车祸却让两人的灵魂同时穿越到了架空的国度,一个成了迎娶新贵人的天清国皇上,一个成了因毒杀皇上未遂而被发落至祖庙的苏皇后,而那个新贵人竟是梁白哥们儿尹泽平心心念着的古代女人,这场闹剧般的穿越是否有个圆满结局呢?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快乐的人生

    快乐的人生

    20世纪早期,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战争和贫困导致人们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卡耐基独辟蹊径地开始了一套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教育方式,他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他讲述的许多普通人通地奋斗获得成功的真实故事,激励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接受卡耐基教育的有社会各界人士,其中不乏军政要员甚至包括几位美国总统,千千万万的人从卡耐基的教育中获益匪浅。
  •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一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词论

    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恋爱种子

    恋爱种子

    学霸鹿莹跟转学生凌冉初次见面则是仇人相见,可经过时间的洗刷让他们重新的认识了对方……
  • 刑警总裁的独家盛宠

    刑警总裁的独家盛宠

    流年里,谁的回忆漂淡谁的感情?红尘中,谁的关怀蒙乱谁的心智?流年沙尘,流逝模糊间不变的唯有那段旖旎纯真的岁月,那些亘古不变的真情。如若时光依旧固执的赋予我们痛苦的结局,那我也无悔。
  • 红颜策:王的烙印

    红颜策:王的烙印

    落日城头,战马长嘶,他们终于在命运指引下重逢。她已经不再是四下流离的孤苦奴儿,他也不再是亡命天涯的落魄公子。“墨谣,你过来,我就饶那些人不死。”冷血王侯提着染满热血的战刀,睥睨着她誓死守卫的城池。只要一声令下,他身后的铁蹄,就可以踏平眼前最后一座孤城。
  • 关于我们的那些支离破碎

    关于我们的那些支离破碎

    我们一直都很珍惜,我们六个人的友谊。有时候左恒,林子默,季轩然,我,张萱经常会去萧琳家的房子聚集,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我们穿得很清凉,六个人坐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