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西北面,有一道有名的燕山山脉,属太行山的一支。从居庸关往东长达1200多里的明代万里长城,就起伏盘旋在燕山之上,自居庸关到山海关。“居庸”二字据考证,是以秦始皇时曾迁徙于此居住而得名。但秦始皇时的长城并不经过这里。在居庸关修长城是自北魏开始的,后明朝又重修,居庸关距北京100余里,建于长达30多里的关沟中,是北京西北的门户和屏障。
位于昌平县境内,离北京市50余公里。两边高山耸峙,中间一径相通。这径乃太行山第八陉,亦即居庸关的关沟。从关沟往东属燕山山脉,军都山蜿蜒向西,自古就是有名的险塞,《吕氏春秋·有始篇》说:山有九塞,居庸是其一。据说,居庸之名称,是由于秦始皇迁徙庸徒(庸,古通慵,现简化为庸,即贫苦受雇的劳力)于此居住而得名的。汉代已设居庸关,近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上有“居庸关”榜题可证。据《水经注》所载,居庸关是累石为关垣的。它形容居庸关的险峻说:“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在历史上,居庸关又有西关、军都关、纳款关、蓟门关之称。由于它是通往蒙古草原、东北大平原的要道,辽、金、元争霸中原时,遂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许多故事和胜迹也附会而生。譬如,关的内外有所谓辽国萧太后城、萧太后养鹅池、上花园、下花园、杨六郎栓马桩、杨五郎刻像、穆桂英点将台等等。
元代以北京为大都,居庸关成了大都通往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的关门御道,所以在此建关。关城中心应在居庸关云台。南北两个大红门即是关门。关城早已毁,唯留有云台遗址。云台是元关内的一座过街塔,台上原有并列的3座喇嘛塔,台下开券门可通行人车马。今塔已毁,台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底宽26.84米,进深17.57米,高9.5米。台顶四周有白玉栏杆。券门和券洞内浮雕喇嘛教内容的图像,券洞两壁四大天王浮雕中间刻有梵、藏、八思巴、维吾尔、汉、西夏6种文字的经文。喇嘛教图像和六体经文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云台西北侧原有一座大宝相永明寺,与塔是一整体建筑。寺、塔毁后,明代人讹呼此塔台为“云台”。云台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存之居庸关为明代景泰(1450-1456年)时所建。它位于长达40余里的关沟之中。南口又称“下口”“夏口”,为居庸关的入口,北口即八达岭。南口筑有下关,夹涧而城,关城已不存。往北15里即居庸关,城东西跨于巽山和兑山之上。有水、陆两道关门并列,水门已毁。南门尚有“居庸关”匾额。元代云台即在南门之内不远。城内分布有衙署、兵营、泰安寺和“叠翠书院”。北门外建瓮城。往北5公里至上关,北魏关城、元代北大红门、明初徐达以石筑关的关址均在此地。复北行,山路崎岖,地势渐高。有关紧锁谷口,长城忽隐忽现,这就是北口八达岭了。
居庸关关沟内清溪萦绕,层峦叠嶂,草木葱翠,自金代以来就以“居庸叠翠”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有关居庸关的诗作甚多,诗人们极力描绘了关山的雄险。如元代贡奎《居庸关》诗粤云:
居庸关高五十里,壁立两崖雄对峙。
四峰作势遮欲断,百曲盘旋如磨蚁。
阴风白昼吹飕飕,乱石当蹊泉齿齿。
道狭才通车一辆,贯尾钩连行不止。
康熙在《入居庸关》诗句中又借题阐发了他的政治观点:
悬崖壁立垣墉目,古峡泉流昼夜间。
须识成城惟众志,称雄不独峙群山。
八达岭位于居庸关关沟的北口,与南口相对,为居庸关的门户,在北京西北部60公里的延庆县境内。该岭是层峦叠嶂的军都山山岭中的一个狭窄山口,居于40里关沟的北端制高点。八达岭在两侧兀立的山峰中,如猛虎北向警觉地注视着塞外高原,如巨屏南向庇护着通向京城的诸口要塞。
在这里,长城依山就势舒展开来,蜿蜒起伏,似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古人曾说:“居庸关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
八达岭关城为一个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两面各有关门一座,东门题额曰,“居庸外镇”;西门题曰,“北方锁钥”。另外,在居庸外镇的城楼上,现在还保存有一块万历十年修居庸关八达岭长城、敌台的碑刻,说明八达岭这一带的长城经过了近100年的时间才陆续修完,八达岭一带的长城属内长城,关城也属于“内口”。但八达岭由于地形险要,守防谨严,所以古时战争直接强攻取胜的不多,而都是绕道从南口夹击,夺取居庸,攻破北京。在八达岭旁边,现在还保存着原来关沟72景中的“望京石”和“天险留题”。“望京石”是居庸外镇关门前的大道南侧的几块巨大天然岩山,上刻“望京石”三字,未署人名和年月。当天空晴朗的时候,人们站在石上可以通过30多里长的关沟,远望北京。“天险留题”是在居庸外镇内侧沿公路而下约一里的山崖上一处人工凿下的“天险”二字相传为明朝人所刻。
八达岭景区的独特吸引力在于其历史文化和大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相互辉映。关城及两翼长城是八达岭景区的游览中心,又是规划开发保护的重点地段。八达岭以她的雄伟吸引无数中外旅游者来此观光游览。尼克松、里根、撒切尔夫人、伊丽莎白二世等200余位各国首脑曾光临游览。八达岭长城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