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位于今山东省北部,南有泰山,与楚、鲁、宋为界;北有渤海,隔海与燕相望;西有清河,与赵为邻;东濒大海。国都在临淄。临淄故城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国东、北两面临海,西有济水(改道前的古黄河)天险,唯独南境,虽有泰山、沂山,然不足为凭借。因此,齐国在南境修建了长城。经初步调查,这道长城西起古济水(今黄河)东南岸的钜防(在今山东平阴境内)。钜防也称防门,是济水的一处水利工程,齐国西南边防的要冲。长城出钜防,东北行至长清县,爬行于五道岭之巅。五道岭峰迥峦转,流水潺潺。古人有诗咏五道岭长城:
连峰五道开,绵亘绕重关。
曲径随流水,长城锁乱山。
齐长城西端首起处和经由路线,史书和地方志都有详细记述。但长城东端在何地入海却历来说法有分歧,又没有实地考察的报道见诸发表,因此仍是悬案未决。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到历朝地方志,所记大致有小朱山、大朱山、琅砑台3地。这3地从北往南依次傍海而立。小朱山南距大朱山30里,距琅砑台90里,大朱山去琅砑台60里。
琅讶台说可能是因其在历史上名声显赫。春秋末年,卧薪尝胆的越主勾践灭吴后,曾把国都迁来琅砑,并筑起高台以观大海,还发号施令,叫秦、晋、齐、楚诸大国来尊辅周天子,一时号称霸主。
战国田齐威王也在这里起琅砑台,倚山背水,其高九仞。齐宣王非常喜欢琅砑台,流连三月而不知返。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第3年,为宣扬皇威,浩浩荡荡东巡,登泰山,封禅刻石,颂秦功德,乘兴又来到琅砑,在海畔山上建了琅砑台,兴高采烈,3个月流连忘返,还令迁徙3万户人家居住台下,12年不征劳役。在琅砑山上,秦始皇刻石歌颂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劳,得意之情露于辞表。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齐长城是东周长城中较早修建的长城之一,但它究竟始建于何时还是一个谜。
目前的看法是,齐长城不是齐国某一个公或王完成的工程,它从春秋时(即姜齐时)就开始修筑西段,战国田齐威王、宣王接着往东修建直至海滨,致有现在所见的齐长城。春秋时为防御鲁等邻国的侵扰,战国时楚国压境,是为抗楚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