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99200000013

第13章 走进医药房(2)

约瑟夫·利斯特在伦敦度过了晚年。他在医学刊物上发表文章,总结消毒灭菌方面的经验;他创立了英国预防医学会。1893年,他被封为男爵,他还主持了英国皇家学会,他用自己的医术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青霉素

1876年,英国的物理学家丁达尔,往试管里装上了肉汤,放了数日后,发现在汤的表面长出来许多青霉,而下面,则是清清的汤,肉汤并没有变臭。丁达尔是一位优秀的物理学家,他没有放过这个现象,他认为这是霉菌和细菌的生存竞争。最后,霉菌战胜了。可是他把这一重大的发现发表在自己常发表论文的物理杂志上,因此没有引起生物学家的注意。

1928年,伦敦大学的细菌学家弗洛里也偶然地发现了这件事情。他是在培养皿用肉羹汁来培养细菌的,后来因为事情忙,他很久没有来实验室。一天,他发现培养皿里中长出了霉,在霉的附近没有找到细菌,培养细菌的实验失败了,但这件事引起了他的深思,他意识到,这是空气中的青霉菌飘落在培养皿中造成的,他想从培养液中提取浓缩的青霉素,但没有成功。1929年,他公布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希望大家一起来做这种工作。

他邀请了一大批热心的合作者,在他的领导下,艰苦的工作着,每天要洗刷几百个瓶子,配制上十吨的培养液,还要接种、分离、干燥……数不清的事情要去做。最后他们终于分离出霉菌分泌出的青霉素,其杀菌能力是空前的,把它加水稀释百万倍后,仍然有杀菌作用。用这种液体注射到老鼠体内,什么不良影响也没产生,从而可以肯定这种药物对动物无害。

一天,弗洛里助手的手化脓,弗洛里想了想说,我这里有一种现成的药,保证能使你的病治好,片刻后他手里拿着一根蘸着药物的玻璃棒,在助手的手上涂了涂说:“明天就好。”

第二天助手带着神秘的神色跑来问道:“教授,这是什么药,一次就痊愈了,好灵的药。”

“是青霉素分泌物!”

1941年,一个病人,因感染已濒临死亡,弗洛里对他使用青霉素,第一次,用1/5的青霉素分泌物进行静脉注射,此后,每3个小时注射一次克。24小时后,患者的病情好转,第3天,意识已清楚,第5天,有了食欲想吃东西……但是到了第6天的时候,青霉素分泌物已经用完,患者的病情再度恶化,终于死亡。

当青霉素分泌物积攒了一汤匙的时候,他们又选了一个病人进行临床实验,这是一个15岁的少年,经过治疗,几周后出院,但是,后来病情复发,青霉素分泌物没有了,这个孩子重复了第一个患者的命运死了。两次实验的失败说明了,没有充足的药物准备是不行的,此后,第3个第4个病人的治疗都得到成功。

此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法西斯经常的大规模空袭下,英国没有办法大规模地生产青霉素,最后他们只好到了当时还没有参战的美国,并得到了美国政府经济上的支持,才开始大规模地生产青霉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救治了无数的病人,人们把青霉素、原子弹、雷达并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发明。

1945年,弗洛里、弗莱明和钱恩三人因青霉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贺词中把青霉素的发明称为“现代医学上最有价值的贡献”,并强调指出他们是为共同目标而协作的模范。

链霉素

链霉素是美国的瓦库斯曼于1945年发明的。20世纪初肺结核是医学上的一个大难题。1882年发现了这种病,此后,肺结核病曾断送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瓦库斯曼1888年出生在俄国乌克兰的普里路卡,他家以务农为主,22岁随家人迁到美国,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专门从事土壤细菌学的研究,自19世纪末以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土壤微生物进行过周密、精细的研究。1924年他所在的研究所接到一个结核病协会提出的任务:“进入土壤里的结核菌哪里去了?”

在当时,肺结核病是一种不治之症,病人吐出的痰传染性很强,人人谈此变色,但是也发现当结核菌进到土壤里后,就会被一种不知名的“杀手”消灭掉,这是为什么?

瓦库斯曼将这件任务交给一个学生,经过3年的研究,确认结核菌进入土壤中,最终完全消失不存在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和结核病的病原菌有什么关系,是否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杀死了,是哪一种,这些微生物对人类的医疗事业起什么作用?

土壤里的微生物成千上万,寻找起来并不容易。1939年瓦库斯曼的研究室里,到处都是取自土壤的霉菌和微生物,在一块土壤里有上千种微生物,而它们的生活习惯和条件又不相同,研究人员要一一分离进行单独培养,又要一一进行对结核病菌的杀菌实验。一年过去了,经过实验的微生物已经超过了2000种,1941年达到5000种。

1942年瓦库斯曼终于培养出新的药物,通过动物实验,确有青霉素所没有的疗效,正当研究所的人兴高采烈的时候,经过实验的动物相继死去,实验动物的死亡,说明新的药物有毒。

几个月后进行临床实验,在个别病例中发现了耳聋,但是这是当时一种最好的药物了,被称为链霉素。

在20世纪被宣布为不治之症的结核病,被征服了,瓦库斯曼把使用中的副作用及注意的问题公开发表,从此后链霉素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1952年瓦库斯曼获诺贝尔奖。

维生素的出现

1893年,年轻的荷兰医生爱克曼住在爪哇时,当地忽然流行一种可怕的疾病——脚气病。爱克曼用了许多药物来治疗这种危险的病,但都不能见效。爱克曼苦思冥想,继续探索治疗脚气病的方法。

一天,他在屋里翻阅了半天资料,感到有点气闷,就走出门外散步,走过鸡窝时,他发现有几只鸡也有脚气病。经过仔细观察,原来它们发病的原因,是吃了脚气病人剩下的白米饭。后来,这几只鸡的脚气却奇怪地消失了。爱克曼心头一喜,立即查找其中的奥妙,发现这灵丹妙药不是别的,而是作为鸡食的米糠。

他高兴极了,让脚气病患者每天吃白米饭时,里边掺些米糠,许多人很快痊愈了,当时,爱克曼虽然找到了治脚气病的方法,但并没有搞清米糠里含有什么物质。直到1912年,波兰科学家封克才揭开了这个谜。他从米糠中分解出一种药用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维他命,即维生素。

以后,科学家又在新鲜的白菜、柠檬等菜果里找到另外一种维生素,能治愈一些只吃玉米的国家里发生的一种糙皮病。现在,世界上发现的维生素有数十种。

维生素对人和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的作用。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种疾病,如上面提到的脚气病,就是缺乏维生素B1造成的。缺乏维生素A,能引起夜盲症或干眼症;缺乏维生素B2能引起贫血、口角炎、皮肤炎等;缺乏维生素C,能引起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和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能引起儿童佝偻病;缺乏维生素E,会影响生殖能力;缺乏维生素P,微血管会变脆容易出血;皮肤变得粗糙,是由于维生素PP不足;而维生素K,能促进凝血酶的生成而使血液凝固,在外科和妇产科中用来防止出血。维生素一般由食物中取得,存在于动物的肝、肾、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奶品、粗粮、糠麸等物质里。1929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出现了一位整天摆弄小鸡的人,他就是后来发现维生素K的生物化学家亨里克·达姆。他的小鸡得了一种怪病,肌肉和皮下都有出血现象,倘若用针轻轻在小鸡的皮上刺一下,它就会流血不止而死去,达姆想找到一种有效的止血药。

那时候,人们已发现和提取了维生素A、B、C、D。达母认识到人和动物止不住血也是缺乏某种维生素所致。他先后花了5年时间,用各种饲料做实验,但都没有成功。1934年夏天,达姆开始用猪肝和麻油饲养病鸡,收到了好的效果。于是,他肯定猪肝和麻油中含有一种具有凝血作用的维生素,这就是维生素K,但随后用猪肝和麻油来提取维生素K却没有成功。

达姆发现,农家的鸡不喂猪肝和麻油,并不得出血症,是不是在饲料中含有维生素K呢?1939年,达姆转而用各种青菜做实验,终于从紫苜蓿中提取了维生素K。

与此同时,美国生物化学家爱德·多伊西也从腐败的鱼肉中取出了维生素K。人们把从植物中提取的命名为维生素K1,把从动物中提取的叫维生素K2,后来又用化学方法合成了维生素K3。由于达姆和多伊西发现和提取了维生素K,他俩共同获得了194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胰岛素诞生

胰岛素即是人体里产生的一种内分泌物质,又是医生们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武器”。神秘的胰岛素被科学家发现与人工合成还是20世纪20年代的事。

在有关的医学著作中,几乎都有关于糖尿病的介绍,希腊语糖尿病为“DiabetesMillitus”。Diabetes原意是“流动在弯管中”,象征着这个病人尿多。1675年,英国有位名叫威廉的医生,详细介绍了这种病人不但尿多,而且还有尿甜的特征后,才在病名后又加上一个希腊字Mellitus,意思是“甜蜜”。这样,DiabetesMellitus就成为沿用至今的糖尿病的外文名称。

糖尿病真可谓是一种奇怪的疾病。威廉医生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描述了糖尿病病人尿甜情况,他说:

同类推荐
  • 上下而求索(科学知识大课堂)

    上下而求索(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孩子最爱问的经典科学迷题

    孩子最爱问的经典科学迷题

    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神奇而又陌生的。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发挥自己爱问问题的本性,使他们在探知尚未熟悉的世界的过程中成长心智,使他们充分享受到破解迷惑的无穷乐趣,让他们的眼睛永远闪烁智慧与灵性的光芒,让世界在孩子们的眼中揭开一层层神秘的面纱。科普书,尤其是给孩子看的科普书更应该特别用心去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叙述。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汇集人体、动物、科技、宇宙、自然等各方面经典科学谜题的科普书,以期让孩子了解科学、爱上科学!
  • 探究式科普丛书-次级生长的植物:木材

    探究式科普丛书-次级生长的植物:木材

    本书介绍了世界主要林木树种及珍贵木材特性,同时还介绍了人们对林木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重点阐述了木材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基本概念、作用原理和处理方法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等知识。
  • 星球保卫战:捉住砍伐森林的那只手

    星球保卫战:捉住砍伐森林的那只手

    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爱她的鸟语花香……我们要真正学会保护地球,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一道绿色的环保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关注生态文明责无旁贷。
  • 科学大王:梦境万花筒

    科学大王:梦境万花筒

    《小学生快乐学习大王?科学大王:梦境万花筒(美绘本)》写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常识,解答了小朋友们在日常生话中经常会遇到并感到困惑的科学同题,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学、玩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行文流畅,通俗易懂,并加注了汉语拼音。
热门推荐
  • 健康省钱两不误

    健康省钱两不误

    本书悉心收集前人的医疗省钱窍门编著而成的,是医疗省钱方面的“百科全书”,囊括了求医就诊:聪明就医,省时省钱;买药用药,科学省钱;自检自测,预知疾病;急救护理,减少伤害;偏方治病,简便易行;自我保健,胜于治病。
  • 人体健康自我评估50法

    人体健康自我评估50法

    这是一本专门介绍人体健康自我评估方法的大众科普读物。书中从人们日常的行为表现、生活习惯方式以及对各种事物的态度与反应等五十多个方面,依据医学科学的基本原理,采取问题量化、自问自答、对号入座的简易方法,指导个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随时进行科学的自我测评,以使你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能够心中有数,从而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知,及时就医,远离疾病。本书科学实用,通俗易懂,适合社会各界人士阅读使用,定能成为广大读者身边一位很好的保健参谋。
  • 十魂九变

    十魂九变

    武魂大路上,一个懵懂的穿越少年在修炼道路上沉寂了七八年后,遇上了一只坑爹的噬魂鼠。于是乎,一个有关梦想,有关恩爱情仇,有关继承者的故事在这里开始了。。。
  • 命定情缘:冷王追妻

    命定情缘:冷王追妻

    她本是二十七世纪暗组织的女王,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却沦为风府不受宠的二小姐;他本是夜组织的老大,却穿为南夏的摄政王;他和她本是命中注定的情人,却因一场意外双双穿越到古代,相见却不相识,他们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亲们,期待吧
  • 捉鬼大师

    捉鬼大师

    只是睡了一觉却穿越到五百万年以后的世界,以一个捉鬼大师的身份,探索闯荡着一个未知,到处充满恐怖的世界,捉妖,除魔,斩鬼,弑神,大战外星人等等,好似成为了他的一个职责。
  • 血之清宴

    血之清宴

    当满月之时,钟声轻声回荡,血族的盛宴拉开了序幕。
  • 网游三国之战神无双

    网游三国之战神无双

    世界第一游戏开服,苏彦用自做游戏仓进入游戏,却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了逆天外挂。在别家公会还为十来名士兵发愁时,他已然拥有七阶铁骑。在势力玩家还在为声望而依附于各地NPC时,他已经带着自己的部队征战天下。当别的公会只是为了做到游戏中第一公会时,他已经将目光放在了一统天下之上。席卷天下,横扫千军。这是一个草根布衣崛起为逆天战神的故事。
  • 造神系统

    造神系统

    六神齐聚,天下归一,吾以枫神之名在此立誓,吾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华夏万世之基!吾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今邀诸君共战,诸君安敢战否?
  • 灰黑白

    灰黑白

    中国式犯罪,侦探题材小说,涉及到三代人百年的对抗历程,神秘莫测的组织,匪夷所思的案件,莫名其妙的联系。人人都是棋子,人人又都是持棋者,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 流年告诉我们

    流年告诉我们

    一个人,一座城,一个回忆,一场梦!卸下伪装,有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是,戴上面具,却又变成了其他人!在这个绚丽的染缸里,要不就是被剥夺自由,要不就是为了自由而努力挣扎!不管哪样,也许都近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