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51300000005

第5章 外科(1)

疖,俗称“疖子”,是皮肤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头部、颈部、背部、臀部等处。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内郁湿火,外感风邪,蕴阻于皮肤所致,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治。

临床表现:

疖初起时,是一个有触痛的小硬结。以后硬结逐渐扩大而隆起,顶部出现黄色或黄白色的脓头,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当硬结变软后,脓头脱落,脓液流出,疼痛明显减轻,炎症逐渐消散,创口迅速愈合。如果同时散在发生多个疖或经常反复,长期不愈则称为疖病,常见于营养不良和糖尿病患者。

小的疖肿,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大的疖肿和疖病往往引起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发生在面部的疖肿,有一定的危险,尤其在上唇和鼻部,即所谓危险三角区内的疖肿,如受挤压,细菌可进入血管到达颅内,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方一”三花公英散结方

“来源”民间。

“组成”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各15克,大黄9克

“功用”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主治”疖肿。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按”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入肝、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和利胆利尿等功效。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金银花甘、寒,入肺、心、胃经,可清热解毒。紫花地丁苦、辛、寒,入心、肝经,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野菊花苦、辛、微寒,入肺、肝经,可清热解毒。

“方二”清热解毒消疖汤

“来源”民间。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15克,牛蒡子、天葵子各12克,紫花地丁30克,甘草9克

“功用”清热散结。

“主治”疖肿。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按”天葵子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疔疮、乳痈、瘰疬、毒蛇咬伤。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天葵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连翘苦、微寒,入肺、心、胆经,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牛蒡子辛、苦、寒,入肺、胃经,可疏散风热,解毒散肿。天葵子苦、寒,可清热解毒。甘草甘、平,既可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

“方三”苦瓜芒硝汁

“来源”民间。

“组成”鲜苦瓜(去子)50克,芒硝10克,冰片2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疖肿。

“用法”共捣汁,外涂患处。

“按”芒硝咸、苦,寒,功能清热泻火散结,广泛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目赤肿痛、皮肤疖肿等;鲜苦瓜,苦能泻火;冰片可清热解毒。

“方四”雄黄二白散

“来源”民间。

“组成”雄黄、白及、白矾、木鳖子各15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逐瘀。

“主治”疖肿。

“用法”共研细末,用温水调敷患处。

“按”木鳖子甘、微甘、平。有毒。归肝、脾、胃、大肠经。功能败毒抗癌,治疮消肿,逐瘀疗伤。雄黄辛、温,入心、肝、胃经,可解毒。白矾酸、涩、寒,入肺、肝、脾、大肠经,外用可解毒杀虫。白及苦、甘、涩、寒,入肺、胃、肝经,可消肿生肌。

“方五”白蔹芫根泥

“来源”民间。

“组成”鲜白蔹50克,鲜芫花根30克,白矾、白糖各9克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疖肿。

“用法”共捣烂,敷患处。

“按”白蔹苦,微寒。入心、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消痈肿。用于疮疡痈肿。芫花根辛苦,温,有毒,功能逐水泄湿,解毒疗疮,散结消肿,活血止痛。“方六”苦参汤

“来源”民间。

“组成”苦参60克

“功用”清热祛湿,杀虫疗疮。

“主治”疖肿。

“用法”水煎取浓汁,湿敷患处。

“按”苦参祛湿杀虫止痒,用于多种外科疾患,如湿疹、疖疮、癣疥、麻风等。现代研究证实其所含苦参碱具有广泛抗炎及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方七”二虫散

“来源”民间。

“组成”蜈蚣、全蝎各2只,大黄9克,冰片1.2克

“功用”活血化瘀,凉血消毒。

“主治”疖肿。

“用法”共研细末,干撒或醋调敷患处。

“按”蜈蚣味辛、咸,性温,有毒。功能为息风止痉、祛风通络、解毒散结,用于治疗痉挛抽搐、头痛、痹痛以及瘰疬、疮毒、虫蛇咬伤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蜈蚣含二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全蝎辛、平,有毒,入肝经,可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大黄苦寒,可清热解毒泻火,活血化瘀。冰片辛、苦、微寒,可清热止痛。

“方八”丝瓜泥

“来源”民间。

“组成”鲜丝瓜1个

“功用”凉血解毒。

“主治”疖肿。

“用法”捣烂后敷患处,然后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

“按”丝瓜具有清热、凉血、去风、化痰、通经络、行血脉、杀虫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又表明丝瓜可以治疗身热、烦渴、咳嗽、痰多等病症。痈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中医文献中,“痈”是气血为毒邪壅滞不通的意思,分“内痈”和“外痈”。内痈生于脏腑,如肠痈、肺痈等,有专篇论述,此篇所论概属“外痈”范畴。

痈临床表现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以后中央部逐渐坏死、溶解、塌陷,象“火山口”,其内含有脓液和大量坏死组织。痈易向四周和深部发展,周围呈浸润性水肿,局部淋巴结有肿大和疼痛。除有局部剧痛外,病人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食欲不佳、白细胞计数增加等。痈不仅局部病变比疖重,且易并发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唇痈容易引起颅内的海绵静脉窦炎,危险性更大。

“方一”消痈汤

“来源”《亲献中药外治偏单秘方》

“组成”金银花15~30克,连翘9~15克,公英15~30克,赤芍9~15克,花粉9~15克,白芷6~9克,川贝母9~15克,陈皮9~15克,蚤休9~15克,龙葵9~15克,鲜生地15~30克

“加减”伴有高烧毒热炽盛者,可加局方至宝丹、紫雪散或加生玳瑁9克;合并消渴症者,加生白芍、生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适用于蜂窝组织炎,痈疽初起,深部脓肿化脓感染等一切属于毒热壅阻经络、气血阻隔诸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方中大剂金银花、连翘、公英、龙葵、蚤休清热解毒;花粉、赤芍、鲜生地凉血活血护阴;川贝、白芷、陈皮理气活血透脓。诸药协同,脓未成则促其内消,脓已成则促其溃破。

“方二”硫连粉

“来源”民间。

“组成”硫磺30克,黄连20克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杀虫。

“主治”痈疽。

“用法”共研为细末,用香油调涂患处,每日1~2次。

“按”硫磺性味酸温,具有解毒杀虫之功效。外用有软化表皮、杀死疥虫和霉菌的作用。黄连性味苦寒,含小檗碱、黄连碱等生物碱,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湿热痞满、痈肿疔疮等。

“方三”菊豆泥

“来源”民间。

“组成”野菊花30克,巴豆仁12个

“功用”清热解毒,泻火散结。

“主治”痈疽。

“用法”共捣烂,敷患处、每日1~2次。

“按”巴豆味辛,性热,有大毒。有外用蚀疮的功能。外用治疗恶疮疥癣。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野菊花含有野菊花内脂、苦味素、挥发油、维生素A及维生素B1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治疗痈疽疔肿、丹毒等证。

“方四”双白散

“来源”民间。

“组成”白矾30克,马勃20克,白芷1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痈疽。

“用法”共研为细末,每用适量,醋调,涂患处,每日1~2次。

“按”马勃具有消肿、解毒和止血的功用,体外试验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白芷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解热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白芷对多种细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方五”三枝煎

“来源”民间。

“组成”柳枝20克,桑枝30克,黄柏15克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主治”痈疽。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按”桑枝性味苦平,功能祛风活络,通利关节,燥湿利水。柳枝性味苦寒,功能祛风止痛消肿,善治风湿痹痛,疔疮,丹毒等。黄柏苦寒,既可清热燥湿,又可泻火解毒。

“方六”斑蝥散

“来源”民间。

“组成”斑蝥适量

“功用”消痈散结,攻毒蚀疮。

“主治”痈疽。

“用法”研为细末,以少许放膏药上,贴患处,不久发痒起疱,将疱刺穿,流出毒水。

“按”斑蝥具有攻毒蚀疮,破血散结等功能。实验证明,斑蝥主要有效成分斑蝥素在医药上有消肿破瘀、解毒消炎、通经杀虫等功效,主治症瘕、恶疮、疥癣、消化道肿瘤等症。

“方七”仙掌石膏糊

“来源”民间。

“组成”仙人掌50克,生石膏粉30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痈。

“主治”痈疽。

“用法”将仙人掌去刺洗净,切碎捣烂,和生石膏粉调成糊状,每隔8~12小时换药1次。

“按”药理实验证实仙人掌有抑菌作用,对急、慢性炎症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且是免疫增强剂,外用治疗疖肿、腮腺炎、乳腺炎等症。石膏辛、甘、大寒,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方八”雄栀粉

“来源”民间。

“组成”雄黄30克,栀子20克

“功用”泻火解毒,清热消痈。

“主治”痈疽。

“用法”共研为细末,用香油调涂患处,每日1~2次。

“按”栀子有清热解毒、泻火、降血压、利胆等功用,含多种苦味素甙,其水浸液在体外能抑制各种皮肤真菌。

“方九”鱼腥草煎剂

“来源”民间。

“组成”鱼腥草40克,菊花叶30克,绿豆30克

“功用”利湿消肿,泻火散结。

“主治”痈疽。

“用法”水煎服,每日2~3次。

“按”鱼腥草性辛,味微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作用。药理研究证实,鱼腥草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绿豆所含的单宁能凝固微生物原生质,可产生抗菌活性。绿豆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植物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可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抗病毒作用。其所含有的香豆素、生物碱、植物甾醇、皂甙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的数量或吞噬功能。

“方十”蜗牛粉

“来源”民间。

“组成”活蜗牛12个,白糖50克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痈疽。

“用法”共研为细末,每用适量,凉开水调匀,涂患处,每日2~3次。

“按”蜗牛肉还有医疗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理疖等功能,可治疗红白痢疾、夜尿、哮喘、疮疖脓肿等多种疾患。白糖性甘平,外用能收敛生肌,促进皮肤的修复。丹毒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粘膜的破损或从足癣处入侵,发病急,蔓延快,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足癣或血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并可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橡皮腿。中医认为丹毒发病均与火毒密切相关,可由风湿热邪化火而致。

本病多经2~5天的潜伏期后,突然急性发病,伴有高烧、寒战、头痛及呕吐等全身症状。初起的皮疹为一个有灼热感的红斑,迅速向周围蔓延成为一片红色损害。局部红、热、肿有触痛。表面紧张而有光泽,轮廓鲜明可分,严重时患部可发生水疱和大疱,甚至发生坏疽,皮肤由发红变成暗红及青黑色,以后皮肤组织坏死脱落,露出皮下组织;败血病可使病人短期内死亡。复发性丹毒是一种慢性丹毒。是在原发损害部位上,每隔几天、几周或几月甚至几年再发一次。再发的症状较一般丹毒为轻,每次发作时,患部稍微红肿、病人轻度发热和周身不适,往往在数日以后自然痊愈。复发性丹毒的好发部位是下肢,其次为面部,反复发作后,患处组织往往肥厚成为慢性淋巴水肿。虽然婴儿也可发生丹毒(脐感染),但一般说来,青春期后发病率为高,在20~60岁之间有几个高峰,70岁以后发病较少。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

“方一”拔毒消肿膏

“来源”路西明,王淑英,王学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43.

“组成”青黛300克,冰片100克,珍珠30克(研末过120目筛),优质香油3000克,红丹1600克(烘干,过120目筛)

“功用”清热解毒,祛瘀消肿。

“主治”丹毒。

“用法”将香油放入铁锅中加热,放入红丹不停搅拌,使其在油中充分化合,待熬至泡沫消退,滴水成珠(约2~3小时),继而将上述3味中药放入锅中搅拌均匀,趁热将锅中药膏缓慢倒入盛冷水的瓷盆内,待药膏冷却后弃上冷水,放置15天即可使用,用时将药膏摊在直径10~15厘米的圆形白布上,每张重8~10克,外敷时把药膏适度加热熔化,覆盖创面,4天换药1次。

“方解”拔毒消肿膏中青黛、冰片、珍珠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

“方二”苍术膏

“来源”中医杂志,1988,29(8):26.

“组成”苍术1000克,蜂蜜250克

“功用”健脾化湿。

“主治”慢性丹毒及预防反复发作之慢性丹毒。

“用法”先将苍术煎煮取汁,浓缩成稠膏,再加蜂蜜调匀,日服1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

“按”须待丹毒急性期红肿消退进入慢性期后,方可服苍术膏。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芳香燥烈,内可化湿浊之郁,外能散风湿之邪,故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

“方三”浮萍酊

“来源”民间。

“组成”浮萍适量。

“功用”清热利湿,消炎散瘀。

“主治”丹毒。

“用法”将浮萍洗净,以75%乙醇浸泡20分钟,取出待干后放入消毒容器内加适量生理盐水浸泡10分钟,其后置钵内研磨成泥浆,装入消毒大口瓶中,密封备用。用时以纱布1块,涂上浮萍泥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

“按”浮萍辛寒,归肺经。功能宣散风热,透疹,利尿,有托毒外出之功效。

“方四”二石散

“来源”民间。

“组成”生石膏100克,寒水石30克,桐油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炎。

“主治”丹毒。

“用法”石膏、寒水石研细末,加桐油调匀备用。每日1~2次涂擦患处。

“按”桐油味甘辛寒,有毒,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和收敛作用,外用治疥癣、烫火伤、冻疮皲裂等。寒水石辛咸寒,可清热泻火,多用于丹毒。

“方五”四黄散

“来源”《中医外科学》

“组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各9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丹毒。

“用法”共研细末,蜜水调敷。

“方解”四者均苦寒,可清热解毒泻火;大黄还可凉血活血。

“方六”紫草油

“来源”福建中医药,1985,16(5):25.

“组成”紫草30克,黄连3克,冰片0.3克,茶油500毫升

“功用”清热凉血,消炎杀虫。

“主治”面部丹毒。

“用法”前3味共研细末,茶油调匀外敷,每日2~3次。

“方解”紫草甘寒,可凉血活血,解毒透疹;黄连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按”茶油外用能消红、退肿,民间常外用野山茶油治疗烫伤、烧伤、疥疮、皮炎等。

“方七”木鳖子膏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3,18(1):39.

“组成”木鳖子适量

“功用”清热泻火,散结消肿,解毒。

“主治”下肢丹毒。

“方解”苦、微甘,凉;有毒。归肝、脾、胃经。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疠,痔漏,干癣,秃疮。

“用法”研末,醋适量调匀外敷,每日3次。

“按”治疗期间忌辛辣,鱼腥,宜清淡饮食。

“方八”马黛洗剂

“来源”民间。

“组成”马齿苋30克,青黛30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主治”丹毒初起。

“用法”煎汤洗患处,每日2~3次。

“按”青黛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外用消各种无名肿毒等。马齿苋性寒,味酸。可清热,解毒,止痢。

“方九”蜈蝎散

“来源”《效方拾萃》

“组成”蜈蚣、全蝎、冰片、樟脑各等份

“功用”祛风凉血,清热解毒。

“主治”丹毒。

“用法”蜈蚣、全蝎瓦上焙酥,加冰片、樟脑,共研细末,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取细末2~3克,用麻油适量调成稀糊状,患处皮肤经淡盐水洗净后,外敷本散,再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

“按”蜈蚣咸、辛,温。有毒。归肝、脾、肺经。可败毒抗癌、息风解痉、退炎治疮。樟脑辛温,外用治疥、癣、龋齿作痛。

“方十”芙蓉膏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黄柏、黄芩、黄连、芙蓉叶、泽兰叶、大黄各250克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丹毒(火丹),蜂窝织炎,疖、痈、乳腺炎初起等。

“用法”以上共研细面,过筛,用凡士林调成20%软膏。外敷患处。

“按”芙蓉叶与花的功用相似,一般常作外用,能消肿定痛,适用于热疖、疔疮、痈肿等。泽兰叶可活血化瘀,通经利尿,健胃舒气。

“方十一”消瘀膏

“来源”中医药学报,1990,3:21.

“组成”栀子50克,木瓜100克,大黄250克,蒲公英100克,黄柏150克,姜黄100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术后丹毒,软组织损伤,未破溃之肿疡。

“方解”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木瓜性温,味酸。可平肝舒筋,祛湿和胃。大黄苦寒,可清热凉血活血。蒲公英苦甘寒,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姜黄辛苦,温。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用法”将上药研磨为细末,过筛去渣,用适量蜂蜜和水(蜂蜜、水比例为2:1)将药粉调匀成膏,装瓶备用。使用时把本膏均匀地摊涂在丹毒红肿部位,稍超出红肿边缘,厚度为2毫米即可,再用敷料盖其上,1日或2日换药一次。

“按语”此药剧毒,不可内服。局部外用可有轻度痒感,或微热感,但无其他不良反应。捣膏时不可使用铁器。甲沟炎

甲沟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引起的甲周组织的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与中医的“代指”、“代甲”、“蛇眼疔”、“沿爪疔”相似。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由于体内蕴热,外感毒邪,致使荣卫气血阻滞经络,甚则深窜蚀骨,或引起疔毒走黄。

急性甲沟炎开始为甲皱区的小片炎症并迅速蔓延到全甲沟,甚至形成甲下脓肿,局部有搏动性疼痛,往往一甲受累;慢性甲沟炎多见于30~60岁,特别是妇女。任何指甲均可受累,但以右手食指、中指和左手中指常见。开始为一个或数个指甲基部的轻度肿胀和压痛,不久表皮剥脱,甲皱下化脓,脓液中常可查见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指甲可松动甚至脱落。

“方一”乌参汤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1982,(1):51.

“组成”苦参30克,乌梅15克,雄黄10克,黄柏10克,蒲公英30克,白鲜皮30克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敛疮。

“主治”掌跖脓疱病。

“方解”蒲公英苦甘寒,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苦参苦,寒,有小毒,可清热,燥湿,杀虫。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外用可蚀恶肉,乌梅肉捣敷外用治创口胬肉外翻,是取其酸性收敛的作用。黄柏苦寒,可清热燥湿。白鲜皮苦寒,清热燥湿,祛风解毒。雄黄辛、苦、平。有毒,可杀虫疗疮。

“用法”每天1剂,水煎连药渣一起外洗浸泡患处30分钟。

“方二”酒精

“来源”《新编单方验方大全》

“组成”75%酒精若干

“功用”消炎杀菌。

“主治”甲沟炎。

“用法”取大口小瓶1个,装半瓶75%的酒精。将患指插入小瓶内,浸在酒精中,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如已化脓,应先将脓液排尽。一般在2~3天内开始见效。

“方三”鲤鱼方

“来源”民间。

“组成”鲤鱼适量,醋适量

“功用”消炎利水解毒。

“主治”甲沟炎。

“用法”将鲤鱼烧成灰,以醋调和。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至愈为度。

“按”醋味酸苦,性温,入肝、胃经,具有收敛、止痛、利水、消肿、杀虫、消食、治虫咬伤及消毒作用。能消肿痛、散水气、杀邪毒、理诸药。中医伤科配制外敷药,也离不开醋,外用具有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鲤鱼甘、平,无毒。可利水。

“方四”大黄栀子酒

“来源”刘天骥。四川中医,1990,(5):40.

“组成”大黄、栀子各30克,红花10克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甲沟炎(未溃或甲下有少量脓液者)。

“方解”大黄、栀子苦寒,可清热凉血;大黄又可活血化瘀。红花可活血化瘀。

“用法”将大黄碎为豆粒大、栀子捣烂,与红花一起浸入75%的酒精1000毫升中,1周后(冬季15天)滤渣装瓶备用。

“方五”绿芝散

“来源”民间。

“组成”绿茶、黑芝麻、细食盐各1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甲沟炎。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少许生理盐水混合,并捣烂如泥。皮肤常规消毒后,将上药敷于甲沟炎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用药2~4次。在敷药期间患处不可沾水。

“按”绿茶具有很好的消炎作用,可以减轻皮肤红肿和刺激。

“方六”二黄膏

“来源”民间。

“组成”黄连、大黄各等份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甲沟炎。

“方解”黄连、大黄均苦寒,可清热解毒燥湿。

“用法”将上药烘干、研末备用。临用时,以醋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清洗后更换。

“方七”仙人掌红花油膏

“来源”民间。

“组成”新鲜仙人掌50克,食盐2克,正红花油6~8滴

“功用”清热散结,消肿解毒。

“主治”甲沟炎。

“用法”将新鲜仙人掌除刺后捣为糊状,加入食盐及正红花油,调匀盛于容器中备用,当日使用,当日配制。治疗时取上述药膏适量外敷于患处,并以纱布包扎,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4日为1个疗程。

“按”仙人掌味淡性寒,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具有抗菌消炎、消肿、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正红花油可活血消肿。

“方八”乌梅外敷方

“来源”民间。

“组成”乌梅数粒

“功用”敛疮消肿。

“主治”甲沟炎。

“用法”用湿毛巾包裹乌梅,湿润后取肉去核,用乌梅肉质内面外敷患处并固定,早、晚各换药1次。大部分可在1~3日内痊愈。如已成脓可先用消炎药物,并排脓后再用上法。

“按”乌梅外用蚀恶肉,乌梅肉捣敷外用治创口胬肉外翻,是取其酸性收敛的作用。

“方九”猪苦胆方

“来源”民间。

“组成”新鲜猪苦胆1只

“功用”消肿泻热,散结解毒。

“主治”甲沟炎。

“用法”将猪苦胆倒去部分胆汁,将猪苦胆套在病指上,用胶布扎紧(不要扎得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不让胆汁流出。

“按”猪苦胆,是一种较浓的具有苦味的有色液汁,中医认为具有宣通上下,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作用。用此法治疗甲沟炎半小时内可止痛,5天左右肿可消。一般3天左右换一具猪苦胆。

“方十”天仙子糊

“来源”民间。

“组成”天仙子30克

“功用”吸湿排脓,拔毒生肌。

“主治”甲沟炎。

“用法”将天仙子研碎,加温开水调成糊状,贴敷患处,纱布包扎。每日换药2次。敷药3天即愈。

“按”天仙子为天然中草药,性味苦、辛、温、有毒,能止痛、拔毒、生肌;外用治疮疖、肿毒。其种子表面粘液化表面细胞毛有遇湿膨胀凝结成块的特点,适用于外敷疮疖、吸脓。蛇咬伤

近年来,城市蛇咬伤病人呈倍数逐年增加。蛇伤的病情复杂、迅速,已成为急诊科常见病之一。被蛇咬伤的病人常因惊慌失措或在夜间不能断定蛇的种类,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因此,蛇咬伤初期根据皮肤伤口牙痕的数目、大小、距离、深浅、局部感觉等情况来判断蛇伤的种类以及进行快速、准确、有效的处理是救治蛇伤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蛇咬伤早期的皮肤表现及症状,包括无毒蛇和毒蛇两种。无毒蛇咬伤后局部仅有两排细牙痕,起初疼痛,但逐渐减轻,局部症状不明显,不出现全身症状。毒蛇咬伤后,局部除可有细牙痕外,其前端还可有1~4个粗牙痕,是毒牙注毒之处。另外,毒蛇咬伤后,由于毒液的吸收可引起局部和全身的中毒症状。其表现随蛇毒种类不同而异,大体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类。

“方一”烟油内服方

“来源”民间。

“组成”竹木杆烟筒内烟油

“功用”解毒。

由于饮食业的兴旺,从各地捕捉到的蛇及人工喂养的蛇随着发达的交通而“南来北往”,所以单从区域来判断蛇的种类已远远不够。

“主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冷水洗出,饮一、二碗。受毒重者,其味必甜而不辣,以多饮为佳。

“按”烟油据《纲目拾遗》记载,能解蛇毒,涂恶疮顽癣。

“方二”烟油外用方

“来源”民间。

“组成”旱烟油如黄豆大

“功用”解毒疗疮。

“主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温水调匀,涂伤处,一日2~3次,

“按”烟油据《纲目拾遗》记载,能解蛇毒,涂恶疮顽癣。如无旱烟油可用一支香烟的烟丝代替。

“方三”南矾黄椿泥

“来源”民间。

“组成”小南瓜1个,白矾30克,雄黄15克,香椿叶60克

“功用”清热解毒,敛疮止痛。

“主治”七寸蛇咬伤。

“用法”共捣如泥状。涂敷患处。

“按”小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可补中益气,解毒杀虫。香椿叶性凉,味苦平;入肺、胃、大肠经。可杀虫。白矾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雄黄辛温,外用可解毒杀虫。

“方四”半边莲

“来源”民间。

“组成”半边莲6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中血液毒及混合毒蛇咬伤。

“用法”捣汁对开水服。外用半边莲粉、辣椒叶各适量,用醋调敷伤口周围,每日换药1次。

“按”半边莲性平,味辛、甘淡,归心、小肠、肺三经。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临床用于蛇虫咬伤、痈肿疔疮、无名肿毒等。

“方五”三块瓦治毒蛇咬伤方

“来源”《妙方神医》

“组成”鲜三块瓦适量

“功用”消热利尿,散瘀消肿。

“主治”毒蛇咬伤。

“用法”将鲜三块瓦的茎叶洗净,嚼烂敷于被咬伤口周围。

“方六”白矾方

“来源”《新编单方验方大全》

“组成”白矾适量

“功用”解毒消肿。

“主治”毒蛇咬伤。

“方解”白矾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用法”将其放于热锅中熔化,趁热将白矾液滴于伤处。

“方七”葎草方

“来源”《新编单方验方大全》

“组成”葎草80克,丝瓜根、枣树叶各60克,凤仙花30克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经。

“主治”毒蛇咬伤。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葎草,俗称拉拉秧,甘、苦,寒。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凤仙花主治蛇伤。丝瓜根甘,平。可清热解毒。枣树叶甘温,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安神,缓和药性

“方八”独头大蒜方

“来源”民间。

“组成”独头大蒜1~2枚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毒蛇咬伤。

“用法”切片置伤口上,以艾灸,不拘次数。或以大蒜捣烂敷伤口处。

“按”被蛇咬伤的患者可多食蒜头,温酒送服。大蒜为常见药食兼用品,其性温、味辛,具有行气消滞、暖胃健脾、解毒杀虫等功效。虫蜇伤

虫蜇伤是指某些虫类可通过它们的毒刺及毒毛刺蜇或口器刺吮损伤人体而发病。

虫蜇伤引起的临床表现,轻症见局部皮肤红肿疼痛,重则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常见的虫蜇伤有蜂蜇伤、蜈蚣咬伤、蝎蜇伤及毛虫伤人等。因蜂的种类甚多,蜂蜇伤有轻重之别。轻症见毒刺入内,致局部红肿疼痛,重症见周身红肿,甚则昏迷;蜈蚣伤人,可致局部肿痛或周身麻木;蝎蜇伤,一般毒性走窜,可致四肢牵引疼痛,过一昼夜后,痛势方始缓解;毛虫伤人多致皮肤瘙痒疼痛。

“方一”鲜岗松

“来源”民间。

“组成”鲜岗松适量

“功用”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黄蜂蜇伤,也可用于蜈蚣咬伤、蝎子蜇伤。

“用法”捣烂敷。

“按”岗松苦,寒,无毒,入心、肝、脾、肾、膀胱经,功能消肿止痛、去瘀杀虫。治跌打昏迷,疥疮,溃疡,蛇咬伤。

“方二”单味蜒蚰

“来源”《江西中医药》编辑部。

“组成”活蜒蚰1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蜈蚣蜇伤。

“方解”蜒蚰俗名“鼻涕虫”,多见于阴湿之处。味咸,性寒,无毒,入肺、肝、大肠三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平喘、破瘀通经、软坚理疝。

“用法”先用擂钵研烂,敷患处,外用纱布包扎。

“按”一般在半小时内停痛消肿。

“方三”草纸烟灸

“来源”《江西中医药》编辑部。

“组成”草纸适量

“功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主治”蜈蚣蜇伤。

“用法”草纸烧烟熏患处。

“按”亦可用树皮或枝条烧烟熏之。

“方四”雄矾大黄散

“来源”《江西中医药》编辑部。

“组成”雄黄30克,白矾30克,生大黄30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各种毒虫蜇伤。

“用法”共研细末,水酒或蜂蜜调搽患处。

“按”白矾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雄黄辛温,外用可解毒杀虫。大黄苦寒,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五”蛇皮蜂蜜膏

“来源”太和县螺溪乡周立新供方。

“组成”蛇皮1条,蜂蜜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主治”蜂蜇伤。

“用法”取蛇皮干燥后,研成粗末,调蜂蜜适量涂于患处即可。

“按”蜂蜜外用具有解毒、抗菌、消炎、滋润、防腐、保护创面、促进细胞再生和渗液吸收的诸多功能。蛇皮、咸、甘、平、无毒,可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方六”生茶方

“来源”吴耀辉供方。

“组成”生茶叶适量(嫩芽)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蜈蚣咬伤。

“用法”将生茶叶口中嚼烂,贴于患处即可。

“按”生茶叶嚼烂可降火解毒。

“方七”野菊方

“来源”民间。

“组成”鲜野菊花、鲜半枝莲各30克,雄黄3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各种毒虫蜇伤。

“方解”雄黄辛温,外用可解毒杀虫。半边莲性平,味辛、甘淡,归心、小肠、肺三经。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临床用于蛇虫咬伤、痈肿疔疮、无名肿毒等。野菊花苦寒,可清热解毒。

“用法”共捣烂敷患处。

“方八”雄甘散

“来源”《防治常见病单方验方精选》

“组成”雄黄、甘草各等份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蜈蚣蜇伤。

“方解”雄黄辛温,外用可解毒杀虫。甘草性平,味甘,有解毒功用。

“用法”共研细末,菜油调匀,敷伤口。

“方九”红薯藤

“来源”《单味中草药临床应用》

“组成”新鲜红薯藤的嫩尖7~10条

“功用”托毒消炎。

“主治”蜈蚣蜇伤。

“用法”将新鲜红薯藤的嫩尖用清水洗净,捣烂(或用嘴嚼烂)如泥状,敷于咬伤处,外盖红薯叶或纱布,用绷带或胶布固定。

“按”治疗蜈蚣咬伤,用药后疼痛立即减轻,数分钟或半小时后疼痛全部消除,数小时后肿胀消退,敷药1次而愈。

“方十”三鲜膏

“来源”民间。

“组成”鲜大青叶、鲜马齿苋、鲜薄荷各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清热。

“主治”蝎蜇伤。

“方解”大青叶苦寒,归心、胃经。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鲜马齿苋性寒,味酸。可清热,解毒,止痢。鲜薄荷辛凉,可疏散风热。

“用法”共捣烂,敷伤口。兽咬伤

兽咬伤常见的是狗咬伤。狗咬伤分普通狗咬伤和疯狗咬伤(后者又称狂犬病或恐水病),前者多无生命危险,后者常使存于疯狗(或健康带毒狗)唾液中的狂犬病毒,沿咬伤、舔伤或抓伤的创口侵入神经系统到大脑内繁殖,引起严重的症状。除狗之外,带毒的猫、狼咬伤后,也会发生本病。被病犬咬伤未做预防注射者的发病率达10%~70%以上。

普通狗咬伤伤口多不规则,深浅不一,流血,局部肿胀、疼痛;而疯狗咬伤,发病潜伏期为10天至1年以上(长者10年),头痛,疲惫,眩晕,咽痛,失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甚者恐惧不安,怕声、怕光、怕风,喉部紧缩感,伤口疼痛、麻木、蚁走感。病到中期,病者极度恐怖,抽搐,呼吸困难,排尿困难,排尿困难,多汗、流涎,幻听、幻视,极度口渴又恐水而不敢饮。晚期,病者逐渐安静,四肢瘫痪,血压下降,瞳孔散大,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死率达100%。

“方一”椒矾洗液

“来源”民间。

“组成”花椒15~20克,白矾10~15克

“功用”祛湿杀虫,托腐生肌。

“主治”兽咬伤。

“方解”花椒辛,温。归脾、胃、肾经。可杀虫止痒。白矾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用法”加水煎汤洗伤处,每天1次。

“按”或用白矾30~50克压成细末,用开水调匀,敷伤处,也可把白矾末敷于伤处,用绷带扎紧。

“方二”杨树叶方

“来源”《药到病除,土单验方精选》

“组成”杨树叶10克,金银花20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瘀。

“主治”兽咬伤。

“方解”杨树叶可排脓祛疮;金银花甘寒,可清热解毒,疏散外邪。

“用法”捣烂外敷伤处,每天1次,

“按”也可将杨树叶适量,捣烂用开水调匀,敷狗咬处,白布包扎,或将杨树内(去粗皮)研成细末,搽伤处。

“方三”葛根煎剂

“来源”民间。

“组成”生葛根60~100克,白矾末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托腐生肌。

“主治”兽咬伤。

“用法”生葛根加水煎汤洗伤处,然后撤上白矾末,每天1~2次。

“按”现代研究证实,葛根有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白矾具有解毒杀虫、抑菌、收敛、止痒等功能。

“方四”菊参葱白方

“来源”民间。

“组成”野菊花、苦参各15克,葱白3~5根

“功用”清热燥湿,托毒生肌。

“主治”犬咬伤。

“方解”野菊花苦寒,可清热解毒。苦参苦,寒,有小毒,可清热,燥湿,杀虫。葱白辛,温。归肺,胃经。外用可托毒生肌,治疗痈疖肿毒。

“用法”将野菊花、苦参、葱白共捣匀敷伤处,每天1次。

“按”或单将野菊花适量,捣烂外敷。

“方五”葛氏仙方

“来源”《古秘方荟萃》

“组成”杏仁、韭菜汁等

“功用”解毒疗疮。

“主治”狂犬病。

“用法”被狂犬咬伤后,应先看其头顶,如有红发2~3根,可尽快拔掉,随于无风处用冷茶(或其他可用药水)洗净污血。然后,取杏仁适量捣碎外敷于伤口,再速挤压韭菜液汁1碗内服。时隔7日,再服韭菜汁1碗,49日共服7碗。同时,伤口上再用煮熟的鸡蛋白壳(去黄)盖住,用艾绒在其上烤数十次,可愈。

“按”采用此方,在百日内应忌食犬肉、蚕蛹、红豆饭。

“方六”薄荷川椒方

“来源”《古验方选编》

“组成”薄荷或川椒适量

“功用”活血化瘀。

“主治”猫咬伤。

“用法”取薄荷或川椒适量煎汤,用其反复冲洗伤口后,包扎固定。

“按”川椒辛,温。归脾、胃、肾经。外用可杀虫止痒。故可以用来清洗疮口。

“方七”狂犬灵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4,(10)。

“组成”桃仁(去皮尖)、土鳖虫(去头足)各6克,生大黄9克,蜂蜜(冲服)15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犬咬伤。

“用法”水煎,早晚空腹时服。

“按”一般服药5~10剂,重者服20剂。凡狂犬咬伤者服药后,必泻下猪肝、鱼肠样黑色大便,小便如苏木水样,服药至大、小便正常为度。如服药后二便正常,系非狂犬所咬,可作鉴别参考。

“方八”樟树叶方

“来源”民间。

“组成”樟树叶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行气止痛。

“主治”虎咬伤。

“用法”取樟树叶令伤者嚼食,并令他人将此叶嚼融外敷于伤处,然后包扎固定。

“按”樟树叶具有祛风除湿、止痛杀虫等作用。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即扭、挫伤,是临床较常见损伤。(1)扭伤指间接暴力使肢体和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过度扭曲、牵拉,引起损伤或撕裂。多发生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的组织。(2)挫伤指直接暴力打击或冲撞肢体局部,引起该处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等损伤。以直接受损部位为主。跌打损伤轻者伤及肌肤,多于短期内痊愈;重者伤筋动骨,创面污染,或出血过多,而致血虚气衰,甚至伤及内脏,生命垂危,病期较长。急性期可用冷水沐或冰快冷敷:待急性期(24小时)后,才可以用验方温水药沐或者进行热敷。

扭伤的临床表现:扭伤的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利等,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挫伤的临床表现:单纯肌肉挫伤,轻者局部仅有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重者,可因皮下出血形成血肿或淤斑,疼痛和功能障碍都较明显。复杂性挫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损伤,如头部挫伤,轻者可发生脑震荡,严重者可有颅骨骨折或合并脑挫伤而危及生命;胸、背部挫伤可合并肋骨骨折或肺脏损伤,形成气胸或血胸;腰、腹部挫伤可合并肾挫伤和肝、脾破裂而引起内出血和休克;睾丸挫伤可因剧烈疼痛而引起休克;股四头肌、腓肠肌的严重挫伤,可引起肌肉或肌腱断裂,故应根据暴力大小和受伤部位判断伤势的轻重。

“方一”丝瓜方

“来源”民间。

“组成”嫩丝瓜1只。

“功用”活血通络,消肿散瘀。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将丝瓜去蒂,切二分许之薄片,用绳穿架晒干,再把丝瓜放在铁锅内,用火烧,以铁杆翻动。烧半焦时倒于铁板上,用另一铁板压成,研成末过箩即成。服3克,用五加皮酒调和而服。服后多饮黄酒。

“按”丝瓜性味甘平、无毒,功能通利经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外用能止血消肿。

“方二”一九散

“来源”《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组成”细辛30克,黄柏270克

“功用”解毒止痛。

“主治”治疗跌打损伤。

“方解”细辛辛温,辛可通络,温可行气活血;黄柏苦寒,可祛湿消肿。

“用法”上为细末。破皮者,干敷;皮未破者,以麻油调敷。

“方三”拈痛膏

“来源”《梅氏验方新编卷七》

“组成”如意金黄散30克,樟脑末10克

“功用”清热解毒,疗伤止痛。

“主治”治疗跌打后肿胀疼痛、杖疮。

“方解”如意金黄散可活血化瘀,樟脑末可以疗伤止痛。

“用法”用清凉膏调,敷患处,上盖纸包,每日1换。

“方四”九分散

“来源”《急救应验良方》

“组成”马钱子120克(去皮毛),麻黄120克(去节),乳香120克(去油),没药120克(去油)

“功用”活血止痛。

“主治”治疗跌打损伤,坠车落马,伤筋动骨,青肿疼痛。

“用法”各研细粉,再合研极细,收瓷瓶内,勿令泄气。遇有受伤人,即与药2.7克服下,以无灰老酒调。药力甚大,服时万不可过2.7克,外伤处破者,干上;若未破,只见青肿,用烧酒调涂。服药后,如觉胸中发闷,周身发麻,此是药力行动,勿恐。若受伤甚重,服后不见动静,过3小时,再用无灰老酒调服2.7克。

“方解”马钱子可散结消肿,通络止痛;麻黄、乳香、没药均可活血化瘀。

“按”孕妇忌服。

“方五”栀子五倍石膏粉

“来源”民间。

“组成”五倍子50克,栀子30克,石膏20克

“功用”解毒活血,消肿祛瘀。

“主治”各种扭伤。

“用法”五倍子炒黄,栀子微炒,与石膏共研为细末,用蜂蜜、醋、酒少许,调成糊状,涂敷患处。隔日换药1次。

“按”栀子,味苦、性寒,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栀子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癣菌有抑制作用。栀子外用有显著的解毒活血、消炎消肿之功。石膏辛甘大寒,外用可有利于毛细血管的收缩,从而止血。五倍子酸涩寒,可收敛止血。

“方六”化瘀止痛散

“来源”《实用中医外敷验方精选》

“组成”乳香、没药、白芍、川乌各3克,桃仁、杏仁、骨碎补各10克,韭菜子5克

“功用”活血化瘀,散结消肿。

“主治”跌打劳损扭挫。

“方解”乳香、没药、白芍、桃仁活血;川乌、韭菜子温阳行气;杏仁行气;骨碎补活血疗伤。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取鲜山药汁或蛋清调上药为膏敷患处。

“按”韭菜子性温,味辛、甘。功能补肝肾,暖腰膝。用于腰膝酸软、冷痛等。

“方七”红白栀子糊剂

“来源”民间。

“组成”红花、白芍、栀子各10克

“功用”缓急止痛,凉血活血。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共研细末,用鸡蛋清或食用醋加面粉,调成糊状、敷于肿疼最明显处,每次敷药24小时后除去,重复使用。

“按”白芍缓急止痛,能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红花活血消肿;栀子解毒消肿。

“方八”活血止痛煎剂

“来源”《家庭中医外治疗方》

“组成”红花30克,当归15克,苏木20克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加水适量,熬至稍稠,用数层纱布包裹药渣贴敷患处,药液淋其上,凉即换,每日2次。

“按”苏木行血破瘀、消肿止痛,治痈肿、跌仆损伤、瘀滞作痛。当归、苏木均可活血化瘀。

“方九”当归活血散

“来源”《奇治外用方》

“组成”当归、透骨草各30克,苏木、红花、桂枝、陈艾叶、川椒、防风各15克

“功用”消肿散结,温经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水煎,趁热先熏损伤部位,再洗局部,每天熏洗3~4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

“按”川椒辛温,功能温中散寒,活血通经,除湿止痛,煎汤外洗能止痛抗炎,局部麻醉,治疗跌打损伤。苏木、红花、桂枝、陈艾叶活血化瘀;透骨草舒筋通络;防风行气活血。

方十】赤豆冰片粉

“来源”民间。

“组成”赤小豆100克,冰片粉1.5克

“功用”清热凉血,活血通经。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将赤小豆研成极细末,加入冰片粉,调匀密封备用,先将赤小豆粉末用自来水或井水调成糊状,然后均匀地摊敷在纱布成麻纸上,厚约0.5厘米,每12~24小时换药1次,如有张力性水泡,应妥善保护,防止继发感染。

“按”赤小豆性味甘酸而平,功能除热毒,散恶血。主治痈肿脓血,外敷治热毒。

“方十一”凉血消肿膏

“来源”《中药外贴治百病》

“组成”生栀子20克,明乳香15克,生大黄6克,净桃仁6克

“功用”凉血活血,化瘀消肿。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共研细末。新伤用鸡旦清调敷患处,超过1个月的陈旧性扭伤,则用陈酒调敷,调药厚度约3~4毫米,外面覆盖塑料薄膜或不吸水纸,12小时取下,敷后局部皮肤呈青紫色,5~7日可消。一般新伤敷1~2次即愈。陈旧性及伤势较重者,隔3~4天,可再敷。上药1料可用2~3次,如扭伤面积大,按比例增加用量。

“按”方中栀子苦寒清热,桃仁、乳香活血化瘀;大黄破瘀,推陈出新。痔

直肠下端粘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称为痔。在成年人极为常见,儿童则少见。

痔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便血、脱出和坠痛。由于痔的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位于齿线以上,由痔内静脉丛扩大和曲张而形成,表面覆盖着直肠粘膜。内痔一般基底较大,但也可以呈蒂形,并可脱出至肛门外。表现粘膜充血呈颗粒状,轻微损伤即易破裂出血。

外痔:位于齿线以下,由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肛缘皱襞皮肤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表面覆盖着肛管皮肤,亦表现为圆形较软的结节,有时破裂后血块凝结于皮下,则变为硬结节。

混合痔:由同一方位的痔内、外静脉丛之间吻合相通曲张、扩大而形成。齿线线沟消失,上下痔核成为一整体。表面分别覆盖着直肠粘膜和肛管皮肤。

辅助检查:诊断痔的最主要凭证是依靠肛门的局部检查,包括视诊、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查。其中内痔须依赖肛门检查,以明确内痔的部位、数量、大小、粘膜表面情况、分期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点等。

“方一”治痔汤

“来源”邹桃生等。广西中医药,1988,(2):16.

“组成”蒲公英、黄柏、赤芍、丹皮、茯苓各30克,桃仁20克,白芷5克

“加减”内痔嵌顿、水肿明显者重用茯苓,加苦参、泽泻、五倍子;炎性外痔则重用蒲公英、黄柏,加黄芩、金银花、防风;血栓外痔应重用赤芍、桃仁,酌加红花、川芎;疼痛剧烈者重用白芷,选用延胡索、乳香、没药。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主治”湿热下注型痔疮。

“方解”蒲公英、黄柏清热解毒;土茯苓淡渗利湿;赤芍、丹皮、桃仁活血消肿;白芷消风解毒。

“用法”水煎,熏洗日2~3次,每日1剂。

“方二”清肺益气消痔汤

“来源”谢岳兴。湖南中医杂志,1988,(1):48.

“组成”葶苈子12克,瓜蒌仁30克,枳壳15克,杏仁10克,知母12克,黄芩15克,玄参15克,黄芪20克,党参15克,柴胡10克,升麻6克,甘草6克

“加减”大便燥结加大黄12克;大便下血加地榆30克,槐角10克

“功用”清泻肺热,益气消痔。

“主治”痔疮。

“方解”方中用葶苈子、瓜蒌仁、枳壳、杏仁宣肺理气以通肠腑;玄参、黄芪、党参、柴胡、升麻益气行气;知母、黄芩滋阴清热;甘草除和中外,还有解毒功能。

“用法”水煎3次,前2煎分2次服,后1煎熏洗,日1剂。

“方三”硝矾洗剂

“来源”张有生。中国肛肠病杂志,1990,10(1):13.

“组成”芒硝25克,硼砂15克,明矾10克

“功用”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湿止痒。

“主治”肛门部疾病。

“用法”将上述药物溶于500~1000毫升沸水中趁热熏洗,然后坐浴10~15分钟,每日2次。

“按”现代研究证实芒硝、硼砂、明矾三药均有抑菌、杀虫、化腐生肌的作用。

“方四”芒硝倍子散

“来源”耿一平。中药材,1995,18(10):538.

“组成”芒硝、大黄各150克,地榆、五倍子各75克,苦参、黄柏各50克,冰片7.5克,细辛20克

“功用”淡渗利湿,通便消痔。

“主治”用于各种外痔。

“方解”苦参、黄柏淡渗利湿;地榆、五倍子逐瘀消痔;芒硝、大黄泻热通便;冰片、细辛清热止痛。

“用法”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分装15克,沸水沏开熏洗创面,日1~2次,7~15日为1疗程。

“方五”银花芒硝散

“来源”李拥平等。四川中医,1986,(3):55.

“组成”金银花、红花、黄芩各30克,大黄60克,芒硝60克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外痔肿痛、内痔外脱及肛门水肿。

“方解”银花、黄芩清热解毒;红花活血消肿;大黄、芒硝泻热逐瘀。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浸泡10~15分钟。待煮沸25分钟后全部倒入盆中熏洗肛门。稍冷后坐浴。每日1剂,熏洗2次。

“方六”樟脑散

“来源”张道诚等。浙江中医杂志,1982,(2):45.

“组成”冰片、樟脑各2克

“功用”化瘀消肿。

“主治”痔疮。

“方解”据本草记载,冰片与樟脑有清热散火、消肿止痛,防腐止痒之功,故用之获效。

“用法”将上药放入尿罐或痰盂内,冲入适量沸水(约大半容器),患者乘热坐于容器上,每次约30分钟,每天2~3次。

“按”凡痔疮伴出血者,口服龙眼肉包鸦胆子,每次5粒,每天3次。

“方七”花果散

“来源”吴润德。中成药研究,1981,(9):43.

“组成”无花果10~20颗(用根、叶亦可)

“功用”化瘀消痔。

“主治”痔疮。

“方解”无花果外用有活血化瘀功效。

“按”治疗时,禁食酒类及辛、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用法”加水2000毫升煎汤,于晚上临睡前熏洗肛门。

“方八”双白痔灵栓

“来源”《亲献中药外治偏单秘方》

“组成”白糖25克,白矾25克

“功用”清血热、消肿、化瘀、止血。

“主治”内、外混合痔,习惯性便秘。

“方解”白糖、白矾具有清热、解毒、防腐、止血之功,利用渗透之力,深入痔核内,化瘀血,促进气血运行,下清气血功能改善而愈。白糖白矾合而收敛使痔核表面形成包膜。减少刺激压迫静脉团。

“用法”上药共研末,在专制铁器内用软火烤化,待3~5分钟自然凝固后制做成30个小圆柱状(类似于感冒胶囊)栓剂即可。每日2次,每次1个,置入肛管内病处。轻者1个疗程,重者2个疗程(1个疗程为5~10天)。用双白痔灵栓局部外敷,5~10天即见效,病程长、病情重用10~15天。

“按”使用该方2个疗程后效果不显,宜采用其他相应治疗措施辅助,效果更好。若纯属湿寒症引起的痔不宜用本方。此方无毒副作用。

“方九”血栓痔验方

“来源”《亲献中药外治偏单秘方》

“组成”苦参30克,黄柏30克,荆芥30克,防风30克,大黄、地榆各30克,红花20克,川草乌、当归尾、附子、川芎、木通各15克,透骨草10克,制乳没各12克。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散瘀。

“方解”苦参、黄柏清热燥湿解毒;荆芥、防风、大黄、地榆、红花、川草乌、当归尾、附子、川芎、木通、透骨草、制乳没活血散瘀。

“主治”痔疮。

“用法”以上药物加水淹没药3~5厘米,水煎,煮沸5分钟左右,待温约37~38摄氏度,不烫伤皮肤为度。先熏后洗,或坐浴,或用毛巾热敷肛门,每晚熏胱10~20分钟。1剂药可用2次,第2次用时温热即可敷患处。

“按”1周内可痊愈。

“方十”复方苦参汤

“来源”《亲献中药外治偏单秘方》

“组成”苦参75克,元柏25克,赤芍20克,丹皮20克,生地榆25克,甘草15克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肛隐窝炎,便血,内痔、混合痔炎性期、肠脓肿初期。

“方解”上述诸药均为苦寒性,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功效。方中苦参直入大肠经,以清热利湿为其特长,又有凉风解毒祛风杀虫的作用,是治疗肠瘟湿热病之主药。配伍元柏、赤芍、丹皮、生地榆药物,使其清热解毒功效显著,凉血之中有活血之功,则不会发生血瘀,活血之中有凉血特长,血不会妄行。甘草可通十二经脉兼有清热解毒止痛作用,调和诸药,共同达到消肿止血止痛目的。

“用法”上述诸药一同煎熬2次,共取其水煎液800毫升,分4次直肠给药,每日1次,每次200毫升,保留灌肠,连续4次为1疗程。

“按”平均1个疗程可痊愈。

“方十一”三子二黄洗剂

“来源”《亲献中药外治偏单秘方》

“组成”五倍子30克,地肤子30克,硝床子30克,大黄50克,黄柏30克,苦参50克,乌梅30克,芒硝50克

“加减”若红肿明显加虎仗30克,产芒加至100克;疼痛甚则加罂粟壳30克;瘙痒明显则加川椒30克、土茯苓30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

“主治”各期混合痔、内痔出血、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早期,痔栓脱出嵌顿、肛裂、肛门湿疹及痔瘘术后。

“方解”五倍子、乌梅涩肠止血,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地肤子、蛇床子能祛风除湿,具有收敛、抑制渗出、吸收等作用;大黄、黄柏、苦参、芒硝能消热解毒燥湿,消肿止痛,具有加速局部炎症吸收的功能。诸药合煎熏洗坐浴会阴部,通过热与药物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达到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目的。

“用法”以上诸药加水2500毫升合煎。煎至2000毫升,去渣,趁热熏洗坐浴局部10~20分钟、每日2次。

“按”使用该方3天后若疗效欠佳,则应采取手术等其他治疗措施。治疗期间忌食煎炒,辛辣刺激之物,不宜饮酒。肛裂

肛裂是肛管的皮肤全层裂开形成慢性梭形溃疡,并伴有周期性疼痛的肛门疾患。此病多发于肛门中线前、后方,发生于两侧的较少。一般男性多见于后部,女性多见于前部。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青壮年多见,老年与儿童较少见。肛裂多发生在慢性便秘病人,主要原因是排便时粪便干硬,用力过猛使肛管受到较深的裂伤,然后继发感染而逐渐形成溃疡;也可发生于肛窦炎。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肛裂的三大特征。主要症状为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疼痛;其次为便秘,因便秘而产生疼痛,因排便疼痛而产生恐惧性便秘。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在排便时可有少量出血,色鲜红,有时仅染红手纸,有时则滴血,或附着于粪便表面。检查时用手指轻轻地向两侧分开肛门,可见肛管有梭形溃疡,刺激溃疡可引起剧烈疼痛和肛门括约肌痉挛,触诊肛门,反射极度敏感,并可引起括约肌痉挛和肛门紧缩。

肛门镜检查:注意观察肛裂上方齿线处有无肥大乳头、内痔及息肉、瘘管内口等。因能引起肛门剧痛和括约肌痉挛,所以若通过典形症状和视诊即可确诊的,可免作此项检查。

“方一”白及膏

“来源”民间。

“组成”白及粉50克,煅石膏50克,凡士林400克

“功用”收敛生肌。

“主治”用于肛裂初期。

“按”白及性味苦、涩、寒,质粘而涩,入肺、胃、肝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药理学研究证实,白芨含大量黏液质,其中有多种聚糖,还含挥发油、淀粉,有缩短凝血时间及抑制纤溶作用,能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煅石膏可收敛生肌。凡士林起润滑功效。

“用法”将药物与凡士林调匀后局部外涂。

“方二”轻冰散

“来源”李祖威。吉林中医药,1988,(6):15.

“组成”轻粉、冰片各30克,乳香、没药各20克

“功用”清热防腐,活血消肿,生肌敛口。

“主治”肛裂。

“方解”本方轻粉、冰片清热防腐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消肿,生肌止痛,对肛裂这种感染性溃疡,有抗菌消炎、改善局部血运、减轻疼痛、促进生肌敛口的作用。

“用法”乳香、没药去油后,4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装瓶备用。外用,患者取右侧卧位,用自制消毒竹签(长12厘米,直径2毫米,1端钝尖,1端扁铲形)摄药物约0.5克左右,涂于裂口上,敷上少许灭菌棉,用竹签尖端送至肛门内压迫药粉,再外敷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次大便后,用淡盐水清洁肛门后换药。

“方三”丹黄生肌栓

“来源”刘国军。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53.

“组成”当归10克,黄柏30克,苦参、苍术各15克,白芷12克,蚤休20克,五倍子30克,地榆15克,丹参20克,甘草9克,大黄、紫草各20克

“功用”活血化瘀,生肌敛疮。

“主治”肛裂。

“方解”黄柏、苦参、苍术、蚤休清热燥湿解毒;当归、白芷、地榆、丹参、大黄、紫草活血化瘀;五倍子杀虫止痒。

“用法”将上药纳入500麻油中,浸泡72,上火煎,武火,煎至油沸,文火熬煎药为金黄色时捞出,过滤后,加白腊40克,置微火,徐徐搅拌,至白腊溶化,制成油纱栓,消毒备用。局部常规消毒后,便后纳入丹黄生肌栓(治疗时间选在肛裂疼痛周期的大便后间歇期进行)。疗程1周,治疗期间普食(多食纤维食物),忌辛辣油腻。

“方四”芒石外洗方

“来源”赵美玉。四川中医,2005,23(6):66.

“组成”芒硝2千克,月石2千克,明矾115千克,荔枝草5千克,生川乌2千克,红花1千克。

“功用”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肛裂。

“方解”方中明矾燥湿收敛,解毒止痛,祛腐杀虫;月石、荔枝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生川乌、红花活血止痛,散结消肿;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

“用法”将上述各药研碎成粗粉过筛,充分混匀,分别装入无纺布袋200包,每包重量65克,以上药置于瓷盆中加水500毫升,煎20分钟,坐浴至药凉,下次加水加热再坐浴,每日2次,3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备用”上疗为赵氏观察治疗31例患者的药物用量。

“方五”润肠通便汤

“来源”庄永强。福建中医药,2004,35(3):50.

“组成”火麻仁10克,肉苁蓉10克,炒白芍15克,白术20克,槐花10克,地榆10克,仙鹤草10克,黄芩10克,延胡索10克,木香9克,生地9克,甘草5克

“功用”养阴润燥,泻热通便,凉血止痛。

“主治”肛裂。

“方解”方中以火麻仁、肉苁蓉润肠通便;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槐花、地榆、仙鹤草清热凉血止血;木香、延胡索理气止痛;黄芩清热泻火解毒;白术燥湿和中。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

“方六”肛疾康

“来源”龚力。湖南中医杂志,2006,22(4):55.

“组成”黄芪20克,苍术、白术各15克,肉苁蓉12克,白芍12克,枳壳、郁金、秦艽桃仁各10克,甘草6克

“功用”润肠通便,凉血收疮。

“主治”肛裂。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养阳,以扶正气,气充则血充,血通则气顺;白术、苍术能健脾补脾,敷布津液;白芍、甘草酸甘敛阴,润肠通便,缓急止痛;郁金、枳壳调畅气机,以助大肠推动之力使大肠阴液可布,肠道有津可润;肉苁蓉养血补血使肠间血充而滋润,并能温阳以助气化;加炒槐米、白茅根以凉血止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液,早晚分服,一般以6天为1个疗程。

“按”嘱患者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等刺激之品。

“方七”止痛润肠汤

“来源”蒋守龙。吉林中医药,2003,23(9):25.

“组成”白芍60克,生地黄60克,甘草30克,玄参20克,麦冬20克,延胡索(醋炒)30克

“功用”行气止痛活血,润肠通便。

“主治”肛裂。

“方解”止痛润肠汤方由芍药甘草汤与增液汤合用加延胡索而成。方中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起缓急止痛之功;增液汤起增加阴液,润滑肠道,以助增水行舟之效;更以延胡索行气止痛,醋炒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用法”煎汤取汁代茶饮。全方煎汁500毫升,每次饮用50毫升,日3次。15天为1疗程。

“按”外用药以红霉素软膏配以锡类散。

“方八”消裂液

“来源”陈海洋。中国民间疗法,2002,10(7):33.

“组成”苦参50克,荆芥30克,防风30克,川椒30克,冰片5克

“功用”燥湿解毒,收湿敛疮。

“主治”肛裂。

“方解”苦参、川椒燥湿解毒杀虫;荆芥、防风祛风活血;冰片清热解毒消肿。

“用法”将前四味药浸于6000毫升。冷水中,浸泡20分钟,再用文火煎20~30分钟,停火后将冰片投入药液中。待冷却至40℃时滤掉药渣,用此药液坐浴20分钟。每日1剂,连用7剂为1个疗程。

“方九”中药坐浴方

“来源”王昱晟,丁晋兰。中医外治杂志,2002,11(1):40.

“组成”黄芩20克,黄柏20克,苍术20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丹参20克,黄芪20克,白芷20克,元胡20克,制乳香、没药各10克,地榆15克,槐花15克,冰片3克(后下)

“功用”清热燥湿,活血行气。

“主治”肛裂。

“方解”方中黄芩、黄柏、苍术清热燥湿;当归、川芎、丹参、制乳没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地榆、槐花凉血止血;元胡行气止痛;黄芪、当归、白芷补益气血,祛腐生肌,诸药合用,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腐生肌,从而促进组织恢复,使肛裂愈合。

“用法”以上药置于瓷盆中加水4000毫升,煎20分钟,坐浴至药凉,下次加水加热再坐浴,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4次,一般3~5剂可愈。

同类推荐
  • 裸妆秘笈

    裸妆秘笈

    本书内容包括:心机裸妆呈现无瑕肤质、传神裸妆需要完美局部配合、透射魔力的潮流角色妆、最具新鲜感的环球风情妆、释放魅力的潮流绚季妆、裸妆的“闺蜜”百搭发型与美甲。
  • 食物相宜相克随手查

    食物相宜相克随手查

    本书共分蔬菜菌、肉禽蛋、水产、水果、五谷杂粮、调味品六大类,从每一种食物的食性出发进行科学分析,讲述100多种药食两用食材的搭配宜忌,以及食物相宜、相克的理由,帮助读者加深对每种食物的认识,避免无原则饮食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帮助你构建健康的饮食生活。
  • 家庭医生手册

    家庭医生手册

    本书综合了治疗专家、医学博士、研究人员的多年临床实证精华,针对多种居家常见病症,总结收录了多种最佳家庭治疗方法。
  • 生活知识百科3

    生活知识百科3

    琐碎的生活中充满了神奇与魅力,平凡的生活却教会了我们很多不凡的伟大。《生活知识百科(学生版)》告诉你酒为何不会结冰,看完电视、用完电脑为何要洗脸,吸尘器如何吸尘等诸多生活知识,让你收获无限精彩。
  • 家庭实用保健方法手册

    家庭实用保健方法手册

    本手册共分为现代人保健篇、起居行保健篇、人体保健篇以及日常按摩保健篇等四个部分,介绍近200种实用的家庭保健方法。
热门推荐
  • 不完美爱情

    不完美爱情

    这本小说讲的是三个男孩三个女孩的爱情故事,当三个男孩,遇到三个女孩时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为什么叫不完美爱情呢,请大家尽情期待
  • 酸枣树

    酸枣树

    《酸枣树》由赵桃山著,小说以主人公周昊天与3位女性的爱情婚姻、悲欢离合以及事业沉论为主线,描写了太行山区城乡的沧桑巨变。在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辉煌成就的同时,鞭挞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酸枣树》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盲眼探光

    盲眼探光

    他入世为恩,我入世为罚。他一生登临高座,睥睨天下;而我宠辱一时,金戈铁马。何来无端红尘梦,三千青丝尽白发。若我当初挥下那红红的一笔,会不会划去那一刹的盛世繁华,苦恨相杀。可终不过一将成名万骨而枯,位归列仙,了无牵挂……待一切历尽后,空成昙花。初次挖坑,尽力填平。广纳言论,多多指教。
  • 天狱囚徒

    天狱囚徒

    传说,在这诸天万界的交界处存在着一座神秘的天狱,无人知晓其何时存在,关押何人?然其却亘古不朽,万劫不灭,静静地屹立在无尽虚空混沌乱流之中......然终有一少年带着整座天狱的遗憾逃出生天,欲掀翻这诸天万界!炼药师?是我;炼器师?也是我;衍道师?还是我!我无所不能。然而,其实我仅仅是一名囚徒,这诸天万界史上最成功的囚徒,因为我成功越狱了……
  • 快穿之男神,偶稀罕你

    快穿之男神,偶稀罕你

    【内含耽美,不喜勿喷】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配角逆袭系统的拥有者来说,完成任务才是最重要的。但七凉作为一个不负责任的系统拥有者来说,尼玛!劳资不干了!每天不是逆袭就是逆袭,不是攻略就是攻略!不如,把世界弄崩盘?系统:嘤嘤嘤…凉凉你要淡定啊…七凉:滚。系统:主神~~~凉凉要毁约~她说要去泡美兰(美男)~~主神挑眉:真的吗?凉凉~~七凉:系统你大爷……(咳咳,还是那句话,喜欢就收藏,不喜勿喷。谢谢)
  • 守护甜心之梦夏天

    守护甜心之梦夏天

    或许全世界都曾背叛过他,或许他的结局是死亡,但,上天并没有忘记她,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会继续相信他吗?那个夏天,你还在等我
  • 虫子与少年

    虫子与少年

    (一座孤城,一群被迫离开父母的被奇异虫子附身的少男少女,一群也同样年轻,穿着厚厚黑甲防御着监管着看守着他们的黑甲军人,怎么相处,怎么走下,怎么活下去,不要沦为傀儡,被这些异形的虫子操控,还是逃脱逃脱它们近乎命运的控制,逃出生天如果这不过是无尽循环的宿命,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回到原点时,就算了然一切,又该何去何从?如果实在有违科学就当奇幻看吧。这样,是不是太随便了------)
  • 老婆亲亲,坏蛋老公快走开

    老婆亲亲,坏蛋老公快走开

    本着不让帅男人都因为同性恋灭绝的精神,夏茗悠决定:消灭一对是一对!怎奈出师不利,老天都不帮她,还没动手呢,自己就先被拐上某人的床了╯▂╰,看着夏茗悠皱成一团的小脸,某腹黑内心就特别有成就感,哼,居然怀疑他的性取向,叔能忍嫂子都不能忍!不过。。。呵呵,既然都被误会了,那就先拐回家,然后……“于霆浩!你干嘛?”“干”“……你去死!!!”“那老婆,你想让我怎么死?是欲仙欲死还是....嗯?”看着某张突然放大的脸,还有那不老实的手,某人:呜呜呜,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倒霉啊,我想静静……
  • 契约悍妻难搞定

    契约悍妻难搞定

    “你不配!”相遇时,他满眼不屑的对她说。“滚远点!”第一次相处,他看她永远都是那么碍眼。“给我脱!”知道她想别的男人,他霸王硬上弓践踏她的自尊。“只宠你!”傲娇男神霸爱来袭~“对不起!”只可惜不是每一句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我爱你!”他以为这辈子再不会对任何人说这三个字。
  • 下载个男人来结婚

    下载个男人来结婚

    对网络相亲的特点,和对女性情感生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中肯的意见来,告诉女性如何在网络防狼,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贴心、实用,的确是现代女性在网络情感世界亟需注意和需要的一本网络情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