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是全新的,他的几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开创性的,这就决定了他的语言是富有个性的,是全新的。除了丰富深刻的教育思想,魏书生还有许多富有见地,发人深省的新思想,“多学习,少批判”的思想就是其中之一。
魏书生在一次报告中讲“多学习,少批判”思想时这样说:
千千万万多学习,少批判,这才是主人翁的样子,能成为命运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反过来,你掉进批判堆里就不上算。我表扬一位老师说:“全体老师看看,这位老师他教态多好啊,课堂语言风趣幽默,逻辑性和科学性都很强。”有人说了:“是挺强,语言是不错,可是板书呢,歪歪扭扭的。”他不看人家的长处,专看人家板书的毛病,批评人家的板书。我又表扬一位老师,我说:“那人家这位老师起早搭黑,以校为家,责任心强啊,大家应该向他学习。”他又看出毛病来了:“责任心强是挺强,时间也没少用,可效率不高。”我说:“你傻不傻,把精神头儿用在盯别人的毛病上,好像苍蝇专找那脏东西叮一样,你得到什么?除了脏东西还有什么。”我说生活就是这样,有阳光、鲜花,有蜜蜂,有老黄牛。反过来,那边儿有苍蝇、粘痰、鼻涕、你盯啥呀?是呀,你把精神头儿都用在盯粘痰、鼻涕上,你说你窝囊不窝囊,自个儿弄一身脏不说,别人还都烦你,一看见你就像看见苍蝇似的,是不是自己把自己坑了?千千万万不要养成那种思维方式,见了事儿就批判,就挑人家毛病,就指责。
这个“多学习、少批判”的思想真是太好了,尤其对我们中国人是太好了!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曾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而文化大革命就是一场持久的大破坏,大批判的运动。那个时期,中国人,你批判我,我批判你,每个人都在批判,每一天都在批判,古今中外所有人和事几乎都在批判,都需要批判,批判到了发狂的地步,除了一两个小人以外,世界上几乎没有了好人。大批判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人家一天天好起来,我们一天天坏下去。这样的教训真是太深刻了,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也是太大了!魏书生对此是看得很清楚的,也是痛心疾首的,他一定是作了深入思考的,故提出了“多学习,少批判”的思想,大讲特讲这一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人真是一剂良药。
这一思想是魏书生特有的思想,所以我们听到了就会感到很新鲜,就会被紧紧地吸引,就想一直听他讲下去。魏书生在形成这一思想的过程中他一定想了很多,他一定想到了一些先贤圣哲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论述,也一定想到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典型的事例,但他在讲述这一思想时却不去引经据典,也不去引用什么书上的事例,只是用自己朴素朴实的语言,用自己经过的一些事例。这样大家听起来既很明白又感到亲切自然,当然就非常喜欢听。
艺术是讲个性的,是求新的,语言的艺术也不例外。魏书生是深谙语言艺术真谛的,所以他的语言个性鲜明,新鲜,活泼,生动形象,质朴自然,贴近大众。
魏书生的语言也极其精练,概括性很强,蕴含深厚,富有哲理。他的许多话堪称格言警句。如:“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
“宇宙浩茫,人生须臾。从日月星辰的空间角度望地球,它只是一颗星;看自我,微小到无形。从古往今来的时间角度看人类,她还在青年时代,看人生,更为短暂。惟其渺小,惟其短暂,个人才更应该将自己这一滴水溶进实现人类平等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滚滚洪流中。多做实事,快做实事,去寻求生存的幸福。”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
“人都有喜欢变化,喜欢新奇的心理。喜欢变化,追求新奇,才使人更爱生活,更爱工作。”
“新是希望,新是信心,新是乐观。只有不断更新自我的人才会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乐观。”
“多研究,少重复。”
“每个人都是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的统一体。”
“不神化一个人,也不鬼化一个人。”
三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魏书生提出了“教育是艺术”的教育思想,这是他对教育本质的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认识,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学习魏书生、研究教育的一把钥匙。
我们大家一谈起魏书生,总是有一个很显着的感觉,就是觉得他很神奇。神奇在什么地方呢?仔细想一下,我觉得,魏书生的神奇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方面。
譬如说,中学语文这门学科,许多人都感到很难教,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歇,许多人都在苦苦地研究探索,都在研究新的方法,新的理论,还时而展开大讨论。可是,中学语文这门课到了魏书生的手里,他却教得很简单,再经松不过,再快乐不过。他不给学生布置语文作业,不给学生布置写作文,不给学生出考试题,常常因外出开会作报告还不给学生上语文课,回到学校也不给学生补课——也没法给学生补课。他这样教语文还不简单熏几乎就是不教。许多都是应该由老师做的事情他都不做,都是由学生在做,他这样教语文还能不轻松?实在是太轻松了!他自己也说他教得很轻松,越教越轻松。
他也常对他的学生说:“我这个当老师的很懒,学生能干的事情我不干。”可是,他的学生却是很高兴,很喜欢他们的这位“懒”老师,还愿意不断地给他们的老师减少事情。学生们很快乐,也很认真自觉,他们认真自觉地学习,自己给自己布置语文作业做,自己坚持写日记,写作文,自己出考试题,自己阅考试卷,而且,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都很好,他们的自学能力很强,学习习惯很好。
这怎能不使我们感到十分的神奇!我们许多教语文的教师们,教一个班的语文课,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上了,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也很辛苦,可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总是提不高,不理想,这就常常令我们悲叹不已。而魏书生,也是教语文,还教了两个班的语文,还当两个班的班主任,还是学校的书记兼校长,还有40余项社会兼职,实际上他就没有用多少时间教语文,几乎没教,而他的学生语文学得很好,成绩很好。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就说这是神奇,这很神奇,魏书生是天才,是神人、超人。
如果我们从表面、现象上看,魏书生确实很神奇,他创造了许多奇迹。可是,世界上的任何奇迹也都会有原因的,有来龙去脉的。就好像魔术师表演魔术一样,我们看着是很神奇,但我们同时也知道,这神奇的背后是有一定道理、一定原因的。那么,魏书生的神奇、奇迹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仔细地研究分析,就会觉得,魏书生的神奇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天外来物,而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通过在前文中的分析,我们感到魏书生的神奇、奇迹来自于他对教育本质规律的深刻认识,来自于他民主科学的、全新的教育思想,来自于他对民主科学教育思想的躬行实践,不折不扣地贯彻实行,来自于他作为一位大教育家的气魄、胆略、智慧和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
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是魏书生创造奇迹的法宝,也是我们教育改革应该走的路。除了这一点,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对教育艺术性本质的认识、把握和追求,也是魏书生取得奇迹的法宝。
纵观魏书生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也会有这样一个显着的感觉,就是他总是那样的出神入化,总是那样的巧妙,总是那样的轻松洒脱,总是那样的快乐,他的学生们也总是那样的快乐。这就是教育艺术,是魏书生对教育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淋漓尽致地发挥运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教育的艺术,不充分地发挥运用教育的艺术,魏书生的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也可能难以贯彻实行,他的许多愿望也可能难以实现。
譬如说学生每天写日记——每天写500字日记这件事,这按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许多语文教师尝试过,又有许多人感到难以坚持而放弃了。可是魏书生所教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坚持到底了,而且他所教的学生也是普通的学生,差生还比较多;而且他还不是每天督促检查学生,更不是强迫学生写日记。这其中他就用了许多的策略和方法。他首先把每天写日记做为班规班法中的一条,经全班同学表决通过,固定下来,这就对全班的每个同学都有了很大的约束性,使每个同学无形中感到,每天写日记是在兑现一种承诺,是在对自己、对班集体和老师负责,并不是只对老师负责,并不是在为老师写日记。
其次,他采取了由易到难,先易后难的策略,就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写日记只写一句话:“我今天到盘锦实验中学上学了。”第二天增加一句,写两句话,第三天写三句话……这样逐渐增加写的内容和难度,使学生感到写日记不是一件难的事情,还比较轻松愉快,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每天写日记,逐渐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第三、他对学生提供一些具体有效的帮助,譬如给学生提供写日记参考的内容,如让同学写同桌,写老师,写教室的布置,写爸爸、妈妈等,还给学生提供一些日记的题目。这样,他教的一届一届的学生写日记都坚持下来了。
这就是教育的艺术,通过这样的教育艺术的手法,魏书生就能使学生感到每天写日记是比较容易的事情,是应该做的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学生的日记越写越好,进步很如果我们用艺术的眼光,从教育艺术的角度体验观察魏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就会感觉到,他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是既充满着科学性,又充满着艺术性,而且艺术性非常强。譬如说我们能够显着地感觉到他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是很快乐的,他自己很快乐,他的学生很快乐,我们旁观的人也感到很快乐,我们还常常是忍俊不禁。
譬如说魏书生经常和学生商量事情,向学习交心,说他的心里话,以求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这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这个教育的过程中就充满着艺术性。他当了学校的党总支书记兼校长,身上还有40余项社会兼职,这工作量已经是大得不得了啦,但他还想继续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当两个班的班主任,这在我们常人看来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但魏书生觉得能行。他去找学生商量,和学生谈心,向学生交心。
这样我就跟学生交心,我说:老师是班主任的爱好者,是语文教学爱好者,我舍不得不当班主任,舍不得不教语文,所以就只好依靠各位在座的副班主任、在座的各位副语文老师,帮助我把语文教学搞好。我真心实意地跟他们谈心,谈我为什么愿意当班主任,为什么愿意当语文教师,他们也理解我,愿意帮助我。有了众多助手,因此,我的工作就顺利多了。
这就是一个很有戏剧性、艺术性的场面。魏书生在向学生们交心,向学生们说他的心里话。他是真心实意的,推心置腹的。为了能达到继续教两班语文,当两个班班主任的目的,他甘愿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把自己放在了比学生还低的位置上,恳切地请求学生帮助自己实现愿望。他讲得时间一定比较长,讲得比较多,讲得一定很动感情。学生们一定听得很认真,很感动,他们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一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小孩变成了大人了,变得很懂事了。他们一定会纷纷向魏书生老师表决心:一定自觉认真地学习,一定要积极地帮助老师做事,当好副班主任,当好副语文教师。这样的场面情景,是温馨的、舒畅的;是使人感到动情的、激动的,又使人感到很快乐。这就是教育的艺术,是艺术化的教育。魏书生这一次和学生真心实意的交心谈话,产生的教育意义和效果有多大,我们是无法估量。这也就是教育艺术的力量。
艺术是讲感情的,是讲真情实感的;艺术是要打动人心的,是要赢得人心的。“士为知已者死”,人和人的关系、感情到了这样的程度,一定是非常感人的,一定是蕴含着许多艺术的因素。
我们一些教师有时候不自觉地和学生搞起了对立,我们常常埋怨学生,指责批评学生,学生也常在背地里埋怨指责老师。可是,这样师生对立、互助指责埋怨的情况,在魏书生和他的学生之间是绝对没有的,魏书生和学生总是亲密和谐,其乐融融,快快乐乐。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总是魏书生和学生快快乐乐的场景。
他和学生在一起愉快地交谈熏讨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
他问学生们:“老师和学生们是什么关系呀?”学生们回答:
“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是地主和长工的关系。”他说:“如果说是地主和长工的关系,哪谁是地主,谁是长工呀?谁给谁扛活呀?”学生们说:“当然是学生给老师扛活。”他说:“不对吧,应该是老师给学生扛活。你们看,老师多像一个摆渡的船工,他接了一班学生,学生们上了船,老师摇呀摇,用了三年的时间把学生送到了对岸,学生们上岸后各奔前程、奔向远大的地方去了,老师呢,又把船摇了回来,又接了一班学生,又开始摇啊摇……你们说,是谁在给谁扛活呀?”学生们听魏老师这么一说,不说话了,笑了,醒悟了,他们在心里说:
“噢!原来是这么回事,是老师给学生们扛活呀!”
这样的场面令人多么惬意,快乐,心情舒畅。师生们平等对话,各抒已见,无拘无束,都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问题,最后达到了认识的一致。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是为学生扛活的。”这是魏书生对师生关系深刻而独到的认识。这一思想认识怎样能使学生也心悦诚服地接受呢?若不是采取艺术的方法,学生怎么能够接受呢?
三九寒冬的早晨,北风呼啸,零下20多度的天气里,城外田野里难见人影,而在野外的辽河大堤上,魏书生领着两个班的百余名学生,迎着凛冽的寒风在跑步。寒气逼人,寒风如割,学生们脸蛋冻红了,冻紫了,但没有一个叫苦叫冷的,而且是坚强无比,快乐天比。学生们心里明白,老师是为了他们好,越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越能显示出他们英雄本色,越能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可要让学生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在非常寒冷的天气里锻炼,而且斗志旺盛,没有大的教育艺术是不行的。魏书生不会去命令学生,更不会强迫学生去锻炼,他是和学生商量,形成约定、制度熏每天早晨跑步5000米。遇到了很恶劣的天气,学生们也有些畏缩,他也是用商量的方法,民主表决的方法坚定学生们的信心、意志,使学生们焕发出了无比的斗志。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艺术能焕发出人无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