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2200000030

第30章 飞鹰远去,魂浸中华

口述|高丽良

整理|宋晓红

电视剧《远去的飞鹰》,是以我父亲高志航为原型拍的。我从内心里感谢那些不忘历史的人们,我向他们致敬。

父亲给张学良将军写了一封信,在信里把名字“铭久”改成了“志航”,以表明自己献身航空的决心。

我的老家在吉林省通化县,父亲原名高铭久,是家里的长子。

姨奶活着的时候说过,当时我们家可穷了,父亲小时候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学写字。12岁的时候他考进沈阳的“中法中学”念书,那是所教会学校,他的法语基础就是在那里打下的。学校离家很远,我父亲放假回家从不坐车,为了省下车钱买馍给弟妹吃,把脚都磨破了。

我父亲读书是爷爷奶奶卖菜卖米供他,他在中法中学念了一年,第二年,张学良将军的部队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招生,可以免费就读,我父亲去报了名,学的是炮兵。

1924年,东北军扩建了空军,招收飞行员,我父亲去应征,由于个头矮,目测就落选了,急得在走廊里直哭。他不甘心,用法文给张学良将军写了一封信,在信里他把名字“铭久”改成了“志航”,以此表明自己献身航空的决心。

张学良将军拿着我父亲的信去找中法中学的老师翻译,老师一看落款就说,这是高铭久写的,他可是我们最好的学生。就这样,我父亲不但被录取了,还成了带队翻译,去了法国木拉诺高等航空学校学习,主修驱逐机专科,毕业后授军士军衔,前往南锡的法国陆军航空队第23驱逐团见习。1927年1月,他以优异成绩学成回国,随后被张学良将军任命为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驾驶员,很快又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那年他19岁。

还没从法国回来,就有人来家里提亲,爷爷奶奶左挑右选,给我父亲订了一门亲事,女方叫邵文珍,出自举人之家。爷爷奶奶主持着,我父亲从法国回来第五天就拜堂成亲了。

他在法国生活了好几年,邵文珍是举人家的大小姐,性格爱好都不对付,睡不到一炕上,结婚第七天,我父亲就跑回了部队。

邵文珍想去上学,我奶奶不同意,哪有过了门的媳妇还去念书的?邵文珍回娘家找她父母,她父母也不答应她上学,邵文珍心里郁闷,过年回娘家,吞烟泡自杀了。

邵文珍自杀以后,邵家并没有怪罪我们,还执意要把他们的二小姐,也就是邵文珍的妹妹嫁过来。我父亲坚决不肯再娶邵家的闺女,正好东北军在内蒙古执行任务,他就去了内蒙古,在那儿认识了我母亲。

奶奶最看不惯的是我母亲和我父亲腻。父亲一下班,用我奶奶的话说,就是两人“抱着啃”。

我母亲叫噶莉亚,是白俄流亡贵族,曾去过法国。据说我父亲和我母亲当时在同一家店里买东西,我母亲只会俄语和法语,店员听不懂她的话,我父亲上去替她解了围,他俩就此认识相爱,瞒着家人在满洲里结了婚。

婚后,我父亲领着我母亲回家,家里人都吓了一跳,哎呀,咋娶了个洋媳妇!爷爷奶奶不让他们进门,父亲母亲就在门口一直跪着。后来父亲向爷爷求情,说我母亲已经怀孩子了,爷爷这才松口,跟我母亲说,你身子不空就别跪了,起来吧。因为怀了我,母亲顺利地进了高家的门,这是我今生为她做的唯一的事情。

我母亲很漂亮,个头也高,奶奶说我母亲往人堆里一站,就像羊圈里的骆驼,数她拔尖。我父亲个子矮,怕让我母亲比下去,一直不让我母亲穿高跟鞋。这些事,都是奶奶他们当笑话说给我听的。

1929年,我母亲在哈尔滨医院剖腹产生下了我。

奶奶不待见我母亲,私下里管她叫“老毛子”,嫌她不肯吃高粱米,要喝牛奶吃面包,嫌我母亲太爱干净,天天要洗澡,买些花盘子回家摆着看,还嫌我母亲抛头露脸地到军营里为士兵们弹钢琴。

这些还是小事,奶奶最看不惯的还是我母亲和我父亲腻。

母亲吃不惯高粱米,我父亲经常买些面包和奶油,谁也不给,藏屋里,留着给我母亲。我父亲下班骑摩托车回家,只要一听见马达响,我母亲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儿,哪怕是抱着孩子也要放下,飞跑着到门口接,不等进屋两人就吻上了,用我奶奶的话说就是“抱着啃”。

父亲每次驾机飞行,都要绕到我家上空,把飞行高度降低,让飞机贴着树梢飞,打得树叶哗哗响。我母亲听见响声就冲到院子里,拿着刚晾上的衣服或者被单使劲地晃,和我父亲打招呼。

现在想起来,父亲母亲是多么浪漫的人啊。几十年了,每当回忆到他们的时候,这些细节都是最美好的片段,浓缩了他们全部的幸福和甜蜜。

父亲的腿好以后,走路有些瘸,张学良批准他试飞。就此得了一个“高瘸子飞行员”的绰号。

我父亲当教官时,发现机库里有一架停飞多年的战机,有人说这架飞机有毛病,不能飞。父亲说不试飞怎么知道不能飞,国家困难,飞机又少,摆着那架飞机浪费。我父亲主动要求试飞,飞起来很好,但落地时操纵杆失灵弹出来,把我父亲的腿打断了。

给他做接骨手术的是一个日本医生,手术前他问我父亲,你以后还想飞吗?我父亲点点头。接骨的时候,医生故意不把碎骨头渣处理干净,就草草地接上了。

术后我父亲的腿又黑又肿,我母亲见情形不对,一个人跑到哈尔滨,找到她认识的一位很有名的白俄医生。母亲请求东北航空委员会,提出我父亲的腿要重新治疗,航空委员会这才把我父亲转到哈尔滨医治。

做第二次手术很痛苦,要把已经复位的腿打断,把碎骨头清理干净再重新接上。怕麻药会影响记忆力,我父亲坚决不肯上麻药,让医生把他绑在手术台上。当时我三叔在场,他说眼看着医生把我父亲的腿敲断,我父亲嘴里咬着一根裹着毛巾的擀面杖,擀面杖都咬破了,也没吭一声。

父亲的腿好以后,比原来短了一厘米,走路有些瘸,很长一段时间没能继续飞。他去找张学良请求重上蓝天,张将军批准他试飞。试飞那天很冷,当时的飞机很简陋,驾驶舱连个玻璃罩子都没有。我父亲从天上下来时,脸都冻烂了。张学良很佩服我父亲的劲头,同意他重新回到飞鹰大队。我父亲就此得了一个“高瘸子飞行员”的绰号,他继续担任飞鹰大队队长和教官。

给我父亲治腿这件事,让奶奶看见了我母亲的好,她告诫全家人,你们要记住,没有噶莉儿就没有高志航。奶奶一直念不准我母亲的名字,总把噶莉亚说成噶莉儿。

父亲离开沈阳后,母亲想入关去找他,她搂着我哭,眼泪流到我嘴里。那是我和母亲的永别。

1931年,我妹妹出生了,她长得像我母亲,一头黄黄的卷发。

妹妹出生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南京政府命令东北军撤入关内,沈阳沦陷,东北保不住了。我父亲换上便装离开家前往关内,三叔、四叔去送他。火车站人山人海,我父亲几次靠近车门又被人群挤出来,三叔、四叔把他抬起来,举过头顶,好不容易从火车厕所的窗口塞进去了。

父亲离开沈阳以后,我母亲想入关去找他,她一个人带不了两个孩子,就把我送回通化老家。

当时我才四岁,按说记不住什么事儿,但我真的有印象,是奶奶和姑姑到沈阳接我的。那天离开家之前,我母亲问我愿不愿意去奶奶家,我说不愿意,六叔要打人。六叔比我才大4岁,不懂事,老和我打架。我母亲搂着我哭,眼泪流到我嘴里,我才知道泪是咸的。母亲说她要去找父亲,我奇怪,去找父亲你哭什么?

出门的时候,母亲给奶奶和大姑妈跪下了,她那是学中国人托孤的意思。

那天晚上我们坐黄包车去火车站,街灯很暗,路上我母亲一直抱着我哭,亲我的脸。我很不乐意被她那样抱着,想抽出手去玩毛绒玩具。

那是我和母亲的永别。记得那天我母亲穿的是一件中式黑袍子,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髻。

航空署规定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通婚。父亲不愿放弃航空事业,军统把我母亲驱逐出境。

父亲入关以后原打算去山东投靠韩复榘的部队,遇到了他在法国留学时的同学邢铲非,邢铲非当时任国民党军政部南京航委会航空大队长,在他的推荐下,我父亲到杭州笕桥中央航校高级班接受短期培训后,又在航校当教官,后被任命为四大队大队长。中央航空署规定,凡是带队军官和空军军官均不能与外籍女子通婚。我父亲如果要继续在航空署,就得和我母亲离婚,两者只能选一。

这个抉择对我父亲太残酷了,在他情感的天平上,我母亲和航空事业的分量是平等的,缺一不可。无奈之下,父亲表面上和我母亲分开,但在上海郊区为我母亲租了民房,两人还是偷偷厮守,后来被发现了,军统把我母亲驱逐出境。

1933年我父亲再婚,对方是当时上海英语专科学校校花叶蓉然,他们是在一次颁奖典礼上相遇的。当时我父亲作为空军英雄站在领奖台上,叶蓉然上台献花,美女爱英雄,她和我父亲一见钟情,结为伉俪。听四叔说,我父亲的军装口袋里一直装着我母亲的照片,叶蓉然很大度,并不见怪。

我和父亲母亲分开以后,在东北和爷爷奶奶生活。父亲一直很惦记我。我六岁那年,他来信叫爷爷带着我去上海跟他见面。

局势那么乱,爷爷不敢带我去。我姑脑子好使,把着我的手在一张白纸上写下“父亲”两字,还把我的手涂上墨,在纸上盖了一个黑手印让爷爷给父亲捎去了。听四叔说,我父亲在码头上接他们的时候,见我没去,当时就哭了。

空战持续十多分钟,击落日机三架,击伤一架。那一战,我父亲成为抗战中击落日机第一人。

我父亲的个头虽然不高,但飞行技术是一流的。

1936年,蒋介石过50岁生日,航委会在南京特别举行了一次有英、德、意等国空军参加的空战技术和飞行特技表演。当时我父亲在杭州留守,得着信儿他主动驾机参加,在空中尽情展示了自己的飞行特技,特别是贴地倒飞,把几支外军特技队比下去了,为中国空军赢得了荣誉。蒋介石喜出望外,把他的飞机“天窗号”奖给了我父亲。

不久,奉国民政府之命,我父亲前往意大利购买战机。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航空订货会上,他应邀表演了飞行特技,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酷爱飞行的墨索里尼,他召见我父亲的时候承诺,只要我父亲能留在意大利,为意大利服务,会得到最高的酬金和最好的职位。我父亲当场拒绝。

真正让我父亲载入史册的是淞沪战争。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当天中午,根据航委会命令,我父亲的4大队紧急从江西南昌转场到华东,以杭州笕桥机场为基地。

第二天,也就是8月14日早上,我父亲驾机飞南京开会,下午他冒着大雨飞回基地。还没出舱门就接到报告,日军大型轰炸机若干正向笕桥机场方向而来。我父亲立刻把战机滑向起飞线,用喊叫和手势命令已先行到达的21、23中队的队员赶快起飞拦截日机。

他率先冲向天空,击落一架日机。那场空战持续了十多分钟,我父亲他们共击落日机三架,击伤一架。那一战,我父亲成为抗战中击落日机第一人,4大队首创了中国空军抗战中一次空战3比0的战绩。后来,国民政府下令每年的8月14日为空军节,我父亲和刘粹刚、李桂丹、乐以琴三位战友并称为当时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

8月15日,我父亲他们又在杭州上空跟日机干了一仗,他击落长机一架、日机两架,在那次空战中他左臂负伤。

受伤以后,杭州各界人士纷纷去广济医院慰问,蒋介石特汇来一万大洋,并专电褒奖。我父亲出院以后,晋升为空军驱逐机上校司令,专门负责南京防空任务,指挥3、4、5三个航空大队,4大队也被命名为“志航大队”。

可以这么说,淞沪一战,让我父亲“航空救国”的报负得到了最好的施展。

那几年,有关我父亲的报道越多,我们就越担心。东北当时被日本人占领,怕惹祸上身,我们家不敢说我是高志航的孩子。奶奶嘱咐我,要是有人问起来,就说自己是三叔的孩子。那时候经常有日本鬼子拎着我的耳朵问,小孩,你的父亲是谁?我用手指指三叔。有个姓潘的汉奸总到我家来打探我父亲的下落,我看见他来了就大声叫,奶奶,潘汉奸又来了。直到抗战胜利以后,我才敢承认自己是高志航的孩子。

奶奶号召国民党空军弃暗投明。报纸上的标题是《高志航的母亲号召国民党空军退出内战》。

1937年11月,苏联的一批援华飞机抵达兰州,当时我父亲还在养伤,因为他懂俄语,临危受命,赶赴兰州接机。

他率援华战机飞到周口机场加油,因天气恶劣,只得原地待命。11月21日,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大批日机突然来袭,我父亲下令升空作战,来不及了,日机已经来到机场上空。我父亲不顾一切地登上战机准备起飞迎战,结果他的战机还没滑出跑道就被日机投下的炸弹击中了。据说他牺牲时双手还紧紧地抓着飞机的操纵杆。

四叔高铭魁和随行官员护送我父亲的灵柩,准备从湖北宜昌走水路到重庆厚葬。11月28日,灵柩运到宜昌。当时宜昌的局势紧张,码头上一片混乱,根本上不了船。我父亲信奉天主教,四叔他们就把灵柩留在宜昌二马路天主教堂教会墓地,迅速离开了。得知高志航的灵柩在宜昌,日机连续在宜昌轰炸了七天。

邵家从广播里收听到我父亲殉国的消息后来我家报信儿,全家人都哭了。那时我8岁,不懂啥叫殉国,啥叫牺牲,看见家里人哭,我也跟着哭。

父亲牺牲以后,大姑高梦兰承担了抚养我的责任。她在教会学校当教员,不管上哪儿都带着我。我成人后大姑才结婚,已经36岁了。

东北抗日联军来了以后,我一听说他们是打鬼子的,二话没说就参加了,其实那时我根本没有“革命队伍”的概念,反正谁打鬼子我跟谁。当时我正在通化联合中学读书,有的老师就是民主联军。

1946年10月,奶奶在报纸上发表讲话,号召国民党空军向驾机起义的刘善本学习,弃暗投明。报纸上的标题是《高志航的母亲号召国民党空军退出内战》,那会儿我已经参加了抗联。

1948年底,蒋介石派专机把奶奶和六叔、五叔,还有我的弟弟妹妹都接到台湾去了。走之前,奶奶一直在登报找我,等我看到报纸,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四川大邑县建川博物馆的中国壮士群雕中,有我父亲,他虽死犹生。做高志航的后人,很光荣。

我参军后,学过打字,后又到北京军政大学学习政治文化,之后又学了报务,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部队南下,我在云南支队,到昆明后在《云南日报》工作,一直干到离休。

父亲生前一直在找我母亲,我们高家也在找,但没有下落。

我大概9岁的时候,有个白俄人到学校找过我,那天我正好请假了,没碰上。参加抗联以后,有一回我在操场上玩球,有两个俄国人站在球场外看了我好长时间,还问我是不是有个妹妹。我哪敢理他们,部队有纪律。事后想想,他们肯定是母亲的朋友,来找我的,可惜都被我错过了。

这些年我一直想找到父亲的遗骨。听四叔说,当年他们把父亲的灵柩留在了宜昌二马路天主教堂墓地,后来教堂的神甫把我父亲安葬在教堂的公墓里,由于担心日军报复掘坟,当时没有留坟文,也没立碑。

长期以来,包括宜昌方面在内都不知道高志航葬在宜昌。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通化市政协的工作人员走访我四叔高铭魁的时候,才知道我父亲葬在宜昌,但无从查找具体地点。

1982年我与妹妹高忆春去宜昌找过,台办一位姓林的同志带我们去找过我父亲的墓地,根据我四叔说的方位,找到了当年我父亲棺木的位置,就在现宜昌市夷陵大道181号老医专院内的四棵香樟树与一棵桂花树之间。

其实,30年前我和妹妹就去过那个院子。当时墓地早扒了,但三棵树还在。当地人说,建医专的时候是有一具棺木没人认,报纸上登了好几回启事找坟主,一直没找着,就当无主坟给推了。我一听当时就急得鼻血直窜。

父亲的遗骨是永远也找不回来了,好在政府已经将我们老家的房子改建成了高志航纪念馆,陈列了一些他的遗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2年,闺女陪着我去了四川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在馆内的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上,立着215尊塑像,这些塑像有个共同的称号:全民族抗日壮士。站在群雕广场上,细数着壮士的名字,他们当中有毛泽东、周恩来、赵尚志,也有蒋介石、张学良、高志航? ?心里很安慰,父亲能和他们站在一起,虽死犹生。

等有一天我见到父亲,一定要告诉他,做高志航的后人,很光荣。

同类推荐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历史的读解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历史的读解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青海长云

    青海长云

    本书以作者(萧根胜)自己的经历为叙述线索,就如同用一个穿透时间和现象的望远镜在回望着曾经的经历。从如何放弃已经是代课老师职位毅然报名参军,到被懵懂地运到青藏高原加入铁路建设的工地,到自己从事炊事员、给养员工作观察感受战友们艰难的奋战和自己的不断进步,直到隧道打通铁路铺成自己退出部队总共十章三十多万字。
  •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本书分两部分:一是“注目”,作者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国内最知名的作家、文化名人等共二十几位,其中有冯唐、张嘉佳、海岩、几米、九把刀,安妮宝贝,梁晓声,朱天衣,吴念真等,听他们讲述自己如何走上写作的道路、成名前的艰苦岁月、他们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对当前文学市场的现状分析及文学发展前景预测等等。第二部分“回望”记录了作者一些人生感悟的随笔和对周华健、李宗盛等明星的采访。
  • 思想者的盛宴

    思想者的盛宴

    无论生活曾经给予了我们什么,还是生活曾经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和豁达的心灵,去容纳和洞察所有的痛苦和欢乐。一个活着的人,有思想才有意思。有思想,并非是要我们一定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些对生命的感悟。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品尝,梳理自己的思想,走好铺在脚下的每一个日子。
  • 中国经典诗文集-唐五代词选

    中国经典诗文集-唐五代词选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诗人就写出了美丽的《诗经》和《楚辞》;以后,他们又创造了更加灿烂的唐诗和宋词。《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著作,则在塑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既是联接所有中国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本书内容包括:凤归云(征夫数载)、抛球乐(珠泪纷纷)、菩萨蛮(枕前发尽)、浣溪沙(五里滩头)、望江南(莫攀我)等。
热门推荐
  • TFBOYS生命契约

    TFBOYS生命契约

    灵灵、心悠、之夏,本是魔族,却从小生活在人类世界,并且初中毕业就一起约定要去重庆旅行,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如今那个天真的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美丽,旅行生活即将进行,3个魔族少女接下来的重庆生活会是怎样的呢,敬请期待
  • 无敌小子闯江湖

    无敌小子闯江湖

    一场浩劫筑就一个英雄,我在种种的矛盾之下坚强的幸存下来并一步步完成父母交给我的报仇使命,但就我使命即将完成的时候,却发现这其中竟然还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
  • 世界总有秘密

    世界总有秘密

    不要被书名骗了,我只是临着发布还想不出来好的书名而已。本书绝不是走的《探索发现》或者《国家地理》等高端的知识路线,只是吐槽逗乐的小白文。故事主要是讲述一个普通性格的但不是普通人的故事,一个大家熟识的但总有秘密的世界。尽我所能的用心写,坚决不烂尾。读写之缘,自有安排!
  • 鹿晗之对你上瘾

    鹿晗之对你上瘾

    她爱了他四年,因为一个误会,小小的误会,便发誓要将那些痛苦加倍还回来。如今的他,高高在上,唯爱她一个人,哪怕给她带来抽筋剥骨般的疼痛。喝酒?她会!抽烟?她会!可在床上,她却无能为力。半夜找男人,半夜不归家,喝酒发疯……她做的一切,只为了让他体会的疼痛,可她还是爱着他,深深地爱着。而误会解开,她如何面对?没事。占有欲?强!爱不爱?爱!他只爱她一个人,今生今世,永生永世![先小虐后爆甜!男追女,霸道总裁爱上极品尤物,甜文!]
  • 李斯之法绝洪荒

    李斯之法绝洪荒

    一代名相,看尽天下繁华;一世苍茫,怎知离别笙箫。这一世,我为相,九族皆灭!可恨奸臣当道为我不容!这一世,我为王!天下皆服!普天之下尽皆为我所有!我欲逆乱苍天,道破轮回,法家之学,横破寰宇!李斯的另一个重生,一段法家辉煌之路!
  • 修仙特工在都市

    修仙特工在都市

    凌宇本是一个只为完成任务而活着的人,然而,最后的一次任务,却让他卷入了一场改变他一生的阴谋中。美女总裁,傲娇小警花,纯洁小护士纷纷进入了他的世界,他到底该如何选择?
  • 天域破

    天域破

    神说,“天若大乱,必先乱其人心。”他说,“若我成天,必先斩道!!!”他说,“若我成仙,必先斩魔!!!”他说,“若我成魔,必先斩己!!!”成天,成仙,成魔。。。渡人,渡魔,渡仙。。。终渡不了己。神说“天若大乱,必先乱其人心。”只好渡三千瓢水,渡情,立地为佛。
  • 至尊骨仙

    至尊骨仙

    在地球被人忘记的星系联盟之中,拥有着无数异能者。传说中的修真者们早已不知所踪!一个S星系的孤儿,靠着偶然得到的修炼功法,和那位小本本里的邪修,混迹于星盟之中。杨峰如何在星盟之中立足?白老口中一直说的地球为何在现在被称为祖星?修真的《炼骨》功法让杨峰伪装成一个异能者在星盟之中闯荡。与异能者之间的战斗即将开始!自然系、变身系、超人系的异能者又能如何?凭借修真的力量,看我神秘系的控骨异能,如何叱咤星盟!我乃至尊!亦是是骨仙!
  • 杀道无边

    杀道无边

    卑微如蝼蚁者,如怀着一颗疯狂的心,亦敢叫青天换日月,亦能让日月无光!如何看一位懦弱的地球少年,在这玄幻的世界中掀起无边杀戮!在无尽的轮回之中掀起一段传奇,卷起无尽的血雨腥风!唯杀者无敌,唯杀道无边!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