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创作并博得广泛称誉的革命历史画。它的成功揭开了新中国美术史册的第一篇章。
1950年初董希文接受这项创作任务时,正在北京郊区参加土改。他被调回城里后,按要求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便交了卷。为参加1951年在印度举办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展览会,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当年5月间审查一批美术作品。毛泽东很欣赏《开国大典》,一边看一边说:“是大国,是中国。”“我们的画拿到国际间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他还说了一些风趣的话,指着画在周恩来旁边、被朱德挡住只露出一点下巴和小胡子的董必武的脸说:你们看董老被挤得差不多看不见了。
三年后,中国发生了高饶事件。革命博物馆通知董希文把画面上的高岗去掉。为了使工艺上很讲究的画面不受损害,董希文专门研究了洗去油色的方法,保持了作品的完美。“文革”间,革命博物馆又通知董希文在画面上去掉刘少奇。董希文此时已得了癌症,他抱病到博物馆去修改,在刘少奇位置上改画了董必武。很遗憾,等到刘少奇平反昭雪之日,董希文已于1973年7月8日逝世。他再也不能亲自在《开国大典》上恢复刘少奇的形象了。现在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开国大典》并不是董希文的原作,而是由靳尚谊、赵域、阎振铎根据原作同时参照印刷品临摹的复制品。原作因做了很大改动不能复原,只能存放在革命博物馆的画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