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商品本身的价值,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定义。然而,在市场上,流通中的商品其价格则往往背离这一定义的要求。这一方面是供求关系的影响,一方面则可能是聪明的商家在炒作。像把价值并不高但消费者不太了解的商品定成高价,使人产生其价值很高的错误判断就是商家常用的一种炒作方法。
——[美]乔治·丹尼斯
“薄利多销”是商海中的一句名言,但这句话并非对所有商品都适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一些特定商品而言,经营者采取高价销售法,往往也能得到“多销”的结果。有些商品把价格定得高些,能显示其珍贵和难得,高价比低价更能使其畅销。所以,善于谋划的商家能用高价销售之法促销多销而大赚厚利。有个专售字画的商店,曾经销一幅名画家的作品,字体为小欧,文字系陆游的一首诗,是一幅不大不小的中堂,实为画中精品,但商店标价只为300元。此佳作亮相一年多,看者多,问者少,就是无人解囊。有一天,两位老华侨谈笑风生地走进店来,一位高个子说:“我得买一幅字画带回去送给朋友。”另一位胖胖的先生点头赞同,他两眼打量着墙上挂的那幅中堂,问道:“你看这一幅如何?”高个子戴上老花镜凑近瞅瞅,摇摇头说:“我对字画仅是懂点皮毛,作者倒是名家,不过价格这么便宜,画作恐怕不是真品。再说,花300元人民币买一幅画送人,也拿不出手,我总不能说这是花3000元买下来的吧。”
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所悟。柜台经理随即取下此画,将价格调到2988元,价格从三位数升至四位,8同“发”相谐。这幅画本身确是真品,把它调高售价重新挂回原来的位置,三天之后,这幅中堂便漂洋过海去了。
此法运用之真谛在于迎合顾客心理,满足顾客心理需求。有些消费者希望通过产品或服务的高价格来实现自己的心理满足,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因此,应视具体情况,对某些特殊商品和服务采取高价销售之法。
高价销售之法用得妙,并非一件易事,其关键要掌握高价的技巧,了解什么样的商品适用于高价销售之法。
一般来说,经销的商品具有下列优势时,可以毫不犹豫地进行高价销售:
①商品具有独特性,即指一些尚无大规模制造的产品;
②商品市场需求缺乏弹性,价位高不会使需求量减少;
③能把商品树立成为高品牌形象,社会地位的标识;
④尚不具备大量生产条件,但社会需求量较大的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