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45700000028

第28章 西行取经之路

玄奘(602~664),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一个官吏家庭。12岁随兄长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玄奘为法名。因他是唐代有名的和尚,后来称他唐僧,又尊称三藏法师。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经典回放”

(一)

张骞通西域之后700余年,另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也通过西域到达了印度,这个人就是玄奘法师。

关于玄奘到印度去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探险旅行,中国的读者多是从《西游记》这部著名的神魔小说中了解到的,特别是富有想象力的作家吴承恩塑造了唐僧的法力无边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形象,把玄奘到西天取经的旅程赋予神秘的色彩。只是现实中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相去甚远,旅行中的经历更是大相径庭,但是从《西游记》的问世以及其历久不衰的影响也可看出,玄奘当年赴印度旅行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绝不亚于20世纪阿波罗的登月旅行,或者探险号飞船的宇宙探险。

唐初,佛教内部派别甚多,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解释分歧甚大,长期争论不休。玄奘为了钻研佛经,和他的兄长曾到河南、四川、陕西、湖北、河北等地,向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高僧请教,成为国内有名的佛学家。但他仍深感要改变佛教界众说纷纭的局面,必须到佛家发祥地——印度去取得佛教经典。

由于唐初国内政局并不稳定,边境也不安宁。尤其是西北边境时常受到突厥族的骚扰,朝廷严厉限制百姓出境。玄奘曾向朝廷申请出国,到印度研究佛学,在这种情形下未能获得批准。

玄奘并未放弃自己的打算。他一面向外籍和尚学习西域和印度的语言文字,做好出国的准备,一面耐心等待时机——唐贞观元年(627年),他终于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年,河南、甘肃一带发生严重的饥荒,许多地方因自然灾害颗粒无收。灾民纷纷涌进首都长安和不少城镇。为了缓和灾情,更主要是为了减轻朝廷压力,唐太宗发布命令允许灾民易地就食,逃荒到年成好的地区,于是大批灾民背井离乡,外出逃荒。

玄奘获悉这一情况,立即混入逃荒的饥民之中,偷偷离开长安,向甘肃方向前进。但是也许是他的知名度较高,朝廷很快获悉玄奘企图偷越国境的消息。

玄奘刚刚到达治州(今甘肃武威),一道紧急公文由长安追到凉州,命令凉州都督李大亮立即将玄奘扣留,并将他遣送回长安。但是消息被人泄露,玄奘在当地一个热心的僧人协助下,日夜不停地逃出凉州关口,到达甘肃安西县东南,即古代的瓜州。

瓜州刺史独孤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远道而来的玄奘热情款待不说,还主动帮他打听去印度的路线。玄奘在瓜州呆了一个多月,进行长途旅行的准备,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找不到一个向导。就在这里,追捕玄奘的公文到达瓜州,独孤达虽然并未为难玄奘,但也不敢挽留。玄奘焦虑万分,这时有个名叫石槃陀的西域人,拜他为师,并自愿护送他到边界。玄奘转忧为喜,买了马匹,连夜出发了。

从瓜州向西,要渡过疏勒河和玉门关,沿途有5座烽火台,均有唐朝的边防军防守,对出入边境的人检查严格,如若未经允许越境则格杀勿论。

(二)

玄奘过疏勒河不久,石槃陀见路途遥远,危险丛生,便中途变卦离开了玄奘,但是玄奘毅然一人策马西行。他凭着沙漠中的一堆堆人畜的白骨和骆驼马匹的粪便为标志,向大漠去。

在到达边关的第一座烽火台时,玄奘被发现了,顿时一阵飞箭朝他袭来。玄奘无奈只得从隐藏之处走出,向守卫边关的士兵说明来历和意图。也巧,守卫烽火台的武官也是佛教徒,不但没有扣留他,反而留他住宿,次日送他上路,并关照各烽火台为他放行。西行路上人为的障碍,到此总算解决了。然而,当巍峨的烽火台在大漠中消失之际,孤身一人的玄类进入了渺无人烟的莫贺延碛,这就是甘肃安西与新疆哈密之间广达800里的戈壁滩。这里比沙漠还要荒凉的石质戈壁滩,到处是黝黑色的砾石,寸草不生,连飞鸟也难以飞过。白天,烈日当空,酷热难耐,有时,狂风卷起飞沙走石,顿时天地昏暗,人马难行。有时,沙漠上出现海市蜃楼,看上去明明是旌旗飞扬,数百骑战马奔驰而来,仿佛是追兵跟踪而至,转瞬之间,又化作村和树林,忽隐忽现,千变万化。夜晚的戈壁滩,更是令人恐怖,磷火四处游动,忽明忽灭,如同游走的幽灵。不过这些对于玄奘来说,乃是早有思想准备的,最大的困难是缺水。原来进入莫贺延碛不久,玄奘失手打翻了盛水的皮袋子,致使路上的饮水全部倒光。他本想返回烽火台向边防士兵讨点水,可是他当初立过誓言:“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于是,玄奘便在无水的情形下冒险闯入莫贺延碛。

一连四五天,玄奘滴水未沾,跋涉在茫茫无际的戈壁滩,最后,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夜晚一阵凉风把昏迷的玄奘吹醒,他挣扎而起,继续前行,忽然发现一片草地,还有一眼清泉。绝处逢生的玄奘惊喜万分,人马痛饮一番,好好休息一天,又装满一皮袋水,抖擞精神继续上路。两天后,戈壁滩被远远甩在后面,玄奘来到伊吾国(今新疆哈密)。

当他到达伊吾国时,消息很快传到高昌国,高昌国王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立即派使臣迎接玄奘,邀请玄奘到高昌讲经传道。《西游记》中有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现实中火焰山就在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不过玄奘在高昌国并未受到火焰山的阻滞,反而受到高昌国王的热情挽留。他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最后当玄奘执意西行时,高昌国王送给玄奘大批衣物、盘缠、马匹,并派几十名和尚、民夫护送。为了方便玄奘,高昌国王特写亲笔信,派大臣护送玄奘去见西突厥最高统治者叶护可汗(当时西域大部地区,包括今新疆和中亚都在西突厥的管辖之下),还给玄奘经过的24个国家的国王一一写信,请他们给玄奘提供方便。

告别好客的高昌国王,玄奘一行沿着丝绸之路从天山南麓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越过冰雪覆盖的凌山(天山的穆素尔岭),再经大清池(前苏联境内阿塞克湖),到达西突厥的素叶城(前苏联的托克马克)。然后沿中亚荒漠的南缘,攀登世界屋脊的葱岭,穿过从中亚通向南亚的重要通道——铁门,取道阿富汗,踏上了他取经的目的地——印度半岛。

(三)

在漫长的旅途中,有水草丰美的阿耆尼国的绿洲,也有山岭陡峭、地形崎岖的穆素尔岭。在通过穆素尔岭的冰峰雪岭时,玄奘一行用绳索把人马联结在一起,在崎岖山道上小心翼翼地前行,以防滑下冰谷深渊。夜晚,寒风凛冽,也只能卧冰而睡。大声说话是绝对禁止的,因为冰雪稍受震动就会坍塌,导致雪崩发生。然而即使如此,他们在翻越穆素尔岭时,竟有一半的随行人员被活活冻死了。

翻越凌山,又是另一番世界。玄奘和剩下的随行人员经过雪山怀抱的大清池,饱览了这儿的湖光山色。“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汨,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玄奘在他后来写的《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写阿塞克湖。接着,他们来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素叶城(即碎叶城),会见了西突厥的叶护可汗。

离开素叶,玄奘在叶护可汗委派的一名驿史的陪同下,出西突厥的险要关口——铁门。这是一道纵深500里的狭谷,中为狭窄通道,两旁尽是陡峭的悬崖,岩石的颜色像铁一样,所以称为铁门要塞。出铁门,又经过许多国家,玄奘一行越过比凌山还要险峻的兴都库什山,到达迦毕试国(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当他到达印度时,已是离开长安的一年以后了。

玄奘于628年夏末入印度,在这个佛教的发祥地度过了15个寒暑,足迹遍及印度半岛。玄奘先在北印度喜马拉雅山西麓的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留学两年,向当地的佛学大师学习佛学、因明学(印度的逻辑学)、声明学(语言文学学),钻研佛经。然后游历了北印度十多个小国,参观佛教圣地,调查各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631年,玄奘进入中印度,沿恒河继续访问各地著名佛学大师,瞻仰佛教圣迹。这年他在全印度佛学中心的那烂陀寺定居下来,用了5年时间潜心钻研佛教经典,终于成为名弥遐迩的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

从638年起,这位旅行家又继续到印度各地漫游,先沿着恒河到达今日的孟加拉国,再沿着印度关岛东岸南行,到达和斯里兰卡隔海相望的达罗毗茶(今印度东南部)。然后折向西北,沿着印度半岛西岸北上。他曾访问印度著名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进入印度半岛的腹地(现在昌巴尔河流域东南一带),又西进到今巴基斯坦,沿印度河北上,到达克什米尔南面查漠附近的钵伐多。当他641年重回那烂陀寺时,由于在佛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被推举为那烂陀寺的讲席,他是公认的全印度最有学问的佛学大师!

他达到了来印度取经的自的,于是643年春天,玄奘谢绝印度友人的挽留,用大象和白马驮着佛经、佛像和花种,离开钵罗耶伽(今印度的阿拉哈巴德)踏上返回祖国的归程。他返回时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即越过大雪山,由南路经葱岭,从疏勒、于阗、鄯善至敦煌、瓜州,和当年法显出国的路线相近。在路上,他整整走了两年,于645年(唐贞观19年)回到长安。

玄奘虽然是出于宗教的目的前往印度的,但是和他本人的初衷不同的是,后代的学者最感兴趣的还是他的旅行。在19年中,他行程5万里,游历了110个国家,特别回国后,应唐太宗要求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记录,最后经玄奘亲手校订的一部伟大著作《大唐西域记》,是这位旅行家对世界探险史的重要贡献。这部著作共12卷,10万多字,真实地记述了玄奘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和传闻得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的地理位置、山脉河流、地形气候、交通城市、风土习俗、物产资源、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等情况。书中涉及的地域,从他国新疆西抵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抵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北面包括现在的中亚细亚南部的阿富汗东北部,东到今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由于文笔严谨,准确朴实,这部著作问世后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被译成多种文字,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南亚和中西交通史重要的文献。

664年,62岁的玄奘在陕西宜君县玉华寺圆寂。

“相关链接”

那烂陀寺

那烂陀,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施无厌寺,全称那烂陀僧伽蓝。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地即今拉查基尔北方约11公里处之巴达加欧。5世纪初,笈多王朝之帝日王为北印度曷罗社槃社比丘建立本寺,历代屡加扩建,遂成为古印度规模宏大之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学府。

全寺分八大院,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所载,本寺为7世纪时印度第一大寺,僧徒常达万人,修学大乘及小乘十八部、吠陀、因明、声明、医方、术数等。盖本寺初为唯识学派之中心,其后演变为密教之一大中心。大乘有宗著名之论师,如护法、德慧、护月、坚慧、光友、胜友、智月、戒贤、智光等人都曾先后在此讲学,或担任本寺住持。此外,远自他国及东南亚诸国而来之留学僧亦不少,如他国之玄奘、义净、荆州道琳、台州玄照、并州道生、洛阳智弘,及新罗之慧业、阿离耶跋摩等人皆曾来此就学。又当时由印度来华之波罗颇迦罗蜜多罗、地婆诃罗、善无畏、金刚智、般剌若等诸师亦曾修学于本寺。

玉华寺

玉华寺遗址,位于铜川市玉华乡玉华村北2公里的玉华山。原名仁智宫,为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4年)营造。贞观二十年(646年),扩建后改名为玉华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行宫。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李世民曾在此召见三藏法师玄奘。唐高宗时期,为了让玄奘有更加清净的道场,废宫改名为玉华寺,敕玄奘在此翻译佛经。显庆五年至龙朔二年(660~662年),玄奘在玉华寺翻译完成了其生前的最后一部佛经《大般若经》,于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二月五日夜半圆寂,享年62岁。不幸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朝野为之悲痛。据史料记载,当玄奘的遗体从玉华寺缓缓南下,归葬于长安东郊白鹿原上时,送葬者达数万人。

作为玄奘法师最后的译经之所和圆寂之地,玉华寺曾经备受瞩目。但在“天宝之乱”后,玉华寺逐渐颓废。到了宋代,连那匹石马也不知去处了。但所幸的是,玉华寺遗址内存留的有关宫、寺的碑石文物,为数比其他唐宫遗址都要多。玉华寺的石室中有佛像一尊,侧面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20字,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同类推荐
  • 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朝花夕拾·野草

    朝花夕拾·野草

    本书作于1926年,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鲁迅在广州将本书重新编订,写《小引》、《后记》,并改名为《朝花夕拾》,本书是了解与研究鲁迅早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艺术文献。
  • 引导青少年学习语文数学的故事

    引导青少年学习语文数学的故事

    本书系教学课外辅助读物,选取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启迪青少年智慧,增长知识的感恩故事,补充学生课外知识。本册选取伟人名人学习过程中具有启发意义的故事作为主题。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励志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励志故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法制教育四年级(下)

    法制教育四年级(下)

    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并根据条件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学校体育场地必须用于体育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热门推荐
  • 恐怖鬼故事大全

    恐怖鬼故事大全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走夜路,莫回头....快来挑战蔷薇小黎鬼故事。】睡前必看,保准你吓得睡不着
  • 世界经典智慧故事全集——明眼慧心的故事

    世界经典智慧故事全集——明眼慧心的故事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是中小学生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配套系列读物,非常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收藏,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的最佳版本。
  • 众经目录

    众经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忠诚的守候:奔跑吧,克瑞!

    忠诚的守候:奔跑吧,克瑞!

    因一时恻隐之心,女主收养了一只纯种德国狼青幼崽,取名克瑞,并从此开始和与克瑞的悲喜人生,共同经历了离家出走、流浪、租房、失恋、买房、绝处逢生等相依为命的岁月,紧扣时代脉搏,抒写出一段孤独与迷茫、坚守和给予、爱与被爱的深刻人生,其中对生命的思考、对婚恋的剖析以及对房产、股市的涉猎等。
  • 黑客异世游

    黑客异世游

    他,是一个高三学生,却有着别人意想不到的身份——黑客。年仅十九的他,是一个超级黑客,更是一个典型宅男,一次奇怪的黑单,却让他进入了异世界,且看身为黑客的他如何游历异世。
  • 写给未来的自己

    写给未来的自己

    给自己一个梦想,尽管这个梦想可能简单卑微,甚至幼稚可笑,但正是这最初的梦想,成为我们不断努力向前的动力……
  • 将军太勾魂

    将军太勾魂

    2分搞笑+3分温情+5分虐心。一次放纵,让她失了身,作为一个女子她该如何自处,该哀还是该怨?通通都不是,她铁心竹是什么人,人人都知道她是御翰国第一将军,万民口中的战神,但却没人知道她是个女儿身。她神经大条,毫无身为女人的自觉,本打算一辈子当个男人来着,却意外的发现自己怀了孕,可她却不知道孩子他爹是谁?她爱慕那个高雅温柔的六王爷,和他心灵相契,却因为她的身份而只能将这份情感深埋,遥遥为他守候,她想要守护的是他的江山,更是她的初恋。本来坚定无比的心,却被那个和她有一夜云雨的大金皇太子所打破,他强势、霸道,却独对她温柔。两个同样深爱着她的男人,她如何抉择?三个人的爱情,会不会也有完美的结局?初夏夜荷承恩露,青冥冢上刻双夫;蓦然回首半生路,竹偎清风傍朝暮。
  • 大道宝鉴

    大道宝鉴

    身患绝症的他却选择了做一名杀手年仅十六岁时就敢单枪匹马去杀成名已久的黑道大哥穿越到了异世之后作为奴隶身份的他没有强大的后台,没有惊人的天赋,有的只是追求力量的坚韧不屈大道宝鉴交流群:552947340
  • 兔子压倒窝边草

    兔子压倒窝边草

    肖兔她妈有个愿望:将来女儿长大了能像玉兔精那样,娶个白白净净的唐三藏做老公,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万一腻烦了还能把他吃掉。可是她妈万万没有想到,还没等女儿修炼成精,就已经被修炼成精的唐僧……吃掉了。
  • 东汉别传

    东汉别传

    两世的情缘,只因为上世的疏忽才进了那天牢一般的国都,让两人不能在一起;而两人皆背弃国都从新来过;却又重塑情缘。可是今生你我得道同证金身不灭道果,而你却死于他人之手;我为你敢赴刀山,敢落火海;我一路之上,只为让你活着陪我一起走完这寂寞的不死不灭!